第663章
他们只要知道味道不错,能吃就行。武俊江抱怨道:“南衙四座大营天天爆日日爆,并州军民都不敢打马从营外过了!”就怕惊马摔下来。
“现在不知道积攒了多少袋!”
段晓棠好奇道:“现在怎么消化的?”
庄旭接过话茬,“当零嘴、边角料吃,再多些,我拿去粮店换粮,让并州的百姓也尝尝鲜。”
爆米花的原料,可都是好粮食。
段晓棠主动承担大任,“我再琢磨琢磨怎么消化这些爆米花。”
隔壁桌的尹金明等人也在说美食,不过讨论的是段晓棠翻了车的例子。
尹金明带着笑意说道:“将军说给我们变个戏法,不烧火也能做出食物。架上锅,地面不铺柴火,放的是生石灰,泼水上去,热气腾腾就上来了。”
刘耿文惊讶道:“这就熟了?”
薛留摇摇头,“热气只有一阵,顶多将锅烧得温热。”
尹金明对段晓棠的话深信不疑,“将军说应该是差点东西,不能只用生石灰,往后再试试。”
第
1411章
送土特产
酒席散去,诸将齐聚帅帐。
段晓棠开始讲述起一路上的所见所闻,“先前宁将军已经跑过一半,另一半我率领人马走过,与舆图相差不多。”
迟疑一会,“只是未能深入草原,据边寨军土所言,近来常有‘牧民’前来窥探。”
有一件事不曾公开,吕元正不知段晓棠是否知晓,缓缓说道:“据可靠渠道,阻卜可汗升天了,继位的是呼图。”
草原雪漫漫,王金娥一行人能否顺利返回王庭,如今看来仍是未知数。
消息来源是并州大营将领,他们与突厥打交道多年,怎么可能没有几条隐秘的情报路线。
但这对吴含生而言,是个极其糟糕的消息。
段晓棠情知此时找吴越也无济于事,他不断抬高吴含生的政治地位,陈兵边境以作威胁,顶多只能为她争取到一线生机,逃脱死罪而已。
大吴的天兵不可能从天而降到突厥王庭,将坐困愁城的吴含生带走。
段晓棠出去走一遭,全身上下武装,都觉得朔风刺骨,何况那些御寒装备更简陋的普通军土。
宁岩总结道:“所以明年春,必有一战。”
他们不北上,突厥也会挥师南下。
那些牧民也不是来放牧,而是来刺探虚实的。
段晓棠反问道:“梁国公和并州大营是何说法?”
吕元正脸上挤出一丝笑意,“梁国公这一趟没有白走,大营诸将答应出力出人,明年死战到底。”
并州大营诸将多是本地人,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还是懂的。
至于地方上粮草转运及民夫调配事宜,得再和朝中沟通。
想必呼图继位大可汗的消息,会让朝中的群臣们更加谨慎行事。
经过宁岩和段晓棠先后完善过的舆图,完整地挂在舆图架上。
段晓棠手支下颌,问道:“方略商议出来了吗?”
两边各自如何出兵、分兵都早有默契,但尚未形成正式的定论。
吕元正深吸一口气,“恐怕只能等梁国公缓过气来。”
白隽这一趟回来就病了,非得休养一段时日不可。
两个脆皮主帅,着实让不少人悬着心。
一场会议因为各方拉扯,最终只能停留在通报各处情况的层面,什么重大决定都做不出来。
段晓棠只能回房休息,一边泡脚一边翻阅这段时间积累下来的信件,暗道烟花之路任重而道远。
就在这时,房门外亲兵的声音传来,“将军,秦将军和秦校尉来访。”
段晓棠愣了一会,还以为亲兵结巴了呢,才反应过来,“秦校尉”是卢照的马甲。
嘴上说道:“请他们进来。”
一边让拿布快速将脚擦干,穿上拖鞋!
亲兵进来将洗脚盆端了出去。
卢照见段晓棠已经换了衣裳,猜她是准备休息了。“冒昧打扰了!”没想会睡这么早。
段晓棠坦言,“先前辛劳一路,得多睡会儿补补身子。”
秦景缓缓说道:“我们带了一些土仪,请你尝一尝。”
段晓棠深知秦景的为人,做不来行贿之事,他既说是土仪,那一定是土里能长出来的。
但等到亲兵真将东西抱进来,段晓棠抱着两个麻袋笑得找不着北,有些东西它真不一定是土里长出来的,海里也可以。
秦景介绍道:“飞鸿这次去到海边,收了一批干货。”
段晓棠蹲在袋子旁,一点不见外地清点葛寅收了哪些东西。
葛寅早听秦景提过,海鲜与肉同炖是无上滋味,名为佛跳墙。
可惜秦景本就是个外行,指点不上什么。
葛寅自顾自试验过几回,味道虽然不错,但绝对称不上让人回味无穷。
段晓棠兴奋道:“打从离了东莱,再难吃到海鲜,长安的干货也不齐全。”
“明天炖佛跳墙,如何?”
卢照当即附和,“我早就想尝一尝,是不是像表哥说的那般滋味无穷。”
至于另一袋东西,段晓棠从麻袋上的粗略纹路就猜出了里面装的是什么。
秦景揭晓答案,“玉米种出来了,飞鸿说你一定得尝一尝?”
段晓棠问道:“你们往日如何吃的?”
卢照只管将玉米当做普通作物,“煮粥。”
段晓棠试探问道:“周边有种的吗?”
秦景直言,“还在育种,原先的罗刺史调走了,新来的刺史不知是何脾性,等明年春天再看看。”
并非葛寅推脱,他骨子里有股侠气,又不打算占山为王,势必要将玉米推广出去。
只是民不与官斗,先摸摸新刺史的脾性,再择定用何种推广方法。
段晓棠缓缓说道:“我看能不能想出办法?”
像红薯一样,改头换面推广出去。
段晓棠压下见到土特产的激动心情,问起卢照当初是如何南下的。
卢照毫无保留地讲述了自已的经历,只字不提秦景的事情。
段晓棠低头轻声道:“巾帼何必让须眉!”
真让祝明月猜对了,秦彤绝不会坐以待毙。
复又抬起头,竖起大拇指,对卢照道:“令堂是这个,我辈楷模!”
卢照听了只觉得怪怪的,但又说不上来哪里奇怪。
段晓棠文盲人设立得稳,权当她只是词不达意。
三人再寒暄了几句后,秦景和卢照便告辞离去,让她好生休息。
段晓棠将周水生找来,将清点好的海货交给他处理。该洗的洗、该泡的泡,另外一些食材也需要提前准备。争取明天一早开炖,中午让大家喝上汤。
周水生喜出望外,“鸡鸭猪都是现成的,先前庄长史养了几只鸡,
雷声轰鸣,母鸡们吓得不下蛋,只能宰了冻着!”
以四卫如今的态势,除了人什么都养不活。
段晓棠心念一动,“火头营里有擅长面塑的弟兄吗?”
周水生脑子一转,段晓棠说的是面塑,不是面食。问道:“将军,说的是看菜?”
段晓棠点点头,“可以这么说。”
周水生挠挠帽子,为难道:“有点悬!”
他们都是做大锅菜的,哪会那么精巧的手艺!
段晓棠再问道:“若捏点简单的东西呢?”
周水生这才松了口气:“那没问题!”
谁不是从撒尿和泥的阶段过来的。
段晓棠点了点头,“那成,明天给我找两个擅长的来。”还得去向庄旭申请一间空屋作为工作间。
周水生离开后,段晓棠窝去床上,继续看信。
第
1412章
一朝勘破
忽然看到一张祝明月亲笔写的家长里短信,猛地披衣起来。
拉开门,见亲兵在外,吩咐道:“去看看尹中侯睡了么?若没有安寝,请他过来一趟。”
尹金明不明就里地进屋,“将军,你找我?”
段晓棠指了指旁边的椅子,示意他坐下。
烛火昏暗,辨不清段晓棠的具体神情,缓缓开口:“金明,你全家都到长安了!”
尹金明刚刚挨上椅子的屁股猛地弹起,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击中,手足无措,眼中满是惊愕与不安,“这怎么可能,我答应会寄钱帛回去……他们怎么会……”
望向段晓棠的目光中充满了乞求,仿佛希望从上司的眼中找到一丝安慰,“将军,我妻小如何?”
段晓棠深吸一口气,仿佛要将所有的忧虑都吸入胸膛,然后缓缓吐出,“没什么大事,明月出面将人安置到济生堂。”
尹金明心中的忧虑更甚,“济生堂是医馆……”
段晓棠连忙打断他的思绪,解释道,“医馆身份中立,不会引来闲言碎语。”
仅针对尹金明的小家而言,至于大家怎么传,就不是他们能管得着的。
叹口气,“你回头好生谢谢耿文和开德家里,要不是他们报信快……”
尹金明会不会丧子丧女说不准,但做鳏夫是肯定的。
尹金明木然地点点头。
段晓棠递出一封夹带的短笺,“这是晁娘子写的信,你看看吧!”
时人成亲讲究门当户对,尹家虽然苛待尹金明,但娶亲不至于真找一个乡下瘌痢头,面子上过得去,但内里的实惠肯定是没有的。晁瑜英也略识得几个字。
尹金明拿短笺的手都在颤抖,既希望上面说得是真的,又害怕说得是假的。
晁瑜英报喜不报忧不是第一回了。这一次,她又在信中隐瞒了多少艰辛与不易呢?
段晓棠保证道:“济生堂的大夫都看过,慢慢养着便是。”
尹金明双手抱头,懊恼道:“都是我拖累了她,我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办……”
抬起头,希冀道:“将军,我回去换一个房子……”
长安城那么大,要找一个人无异于大海捞针。
随即摇摇头,眼中的光芒逐渐黯淡下去,“不可能的!”摆脱不了。
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尹家人若找到大营门前,他一样避不得。
除非外放,但从理智而言,尹金明清楚他无根无基,地方前途不及继续在右武卫发展。
死局!
如今唯有一点好,上司段晓棠平日不把孝道当回事,不会逼着他回家尽孝。
段晓棠卖个关子,顺便让尹金明的平复一下心情,“我这有个法子,你要不要听听看?”
尹金明仿佛抓住救命稻草,急切道:“听!”
段晓棠不居功,“也不是我想的,是一位长辈的建议。她家做过官,也在乡间居住过,对这些事情颇有见解。”
祝明月曾和晁瑜英提过,对方既然没有异议,就代表有操作的空间。
只是不曾在信笺上提起,反正尹金明眼下回不去,说了也白说。
段晓棠将张法音的法子娓娓道来。
尹金明神情复又转向呆滞,“真的有用吗?”
他身在局中,自幼受苛待,对宗族实在没几分好感。
小时候挨打挨骂,也不见宗族出力讨公道,顶多不轻不重说两句“公道话”。
能长成今日勉强算得上正直的品性,全靠早逝的生母保佑。
尹金明神情恍惚,重复道:“我身上的七品官这么有用?”可以让他将从前的大山一起搬走。
他初获得将官职位时,想的只是终于出头,能把妻小接出来,和老家人远远隔开。
段晓棠缓缓点头,肯定道:“从人情世故上来说,是这样的。”
尹金明发达后多在军中,委实没有体会过几次在地方上作威作福的滋味。
尹金明心中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力量。仿佛看到了自已摆脱困境、重获新生的希望。喃喃自语道:“我真的可以做到吗?”
段晓棠不欲再多说,“你先回去,往后慢慢琢磨,有的是时间。”
尹金明听话的离开,只是神思恍惚之下,连礼都忘了行。
尹金明晚上睡不睡得着,不关段晓棠的事,总之她睡得很好。
天色蒙蒙亮,被窝称不上多温暖,多留恋也无用。
起身洗漱,长途跋涉归来,段晓棠觉得该偷懒一回,今早不去校场,直奔伙房。
周水生早将一切材料准备好,直接在将官用餐的地方旁边,用砖石砌了一个简单的炉子,底下码好蜂窝煤。
段晓棠盯着周遭一众无所事事人,质问道:“都在这里干嘛?晨训?”
全永思强忍住口水,“我们就看看。”
集体生活中,半夜功夫佛跳墙再度现世的消息,就在将官堆里传开了。
周水生殷勤道:“这是营里最大的一口缸。”半人多高。“用来煮佛跳墙最合适不过。”
再招呼周围的免费劳动力,“这还有鸡蛋没剥完呢!”
将官们一窝蜂地去桌上剥刚煮熟的鸡蛋,争先恐后地为这道美食贡献自已的力量。
段晓棠急忙喊道:“先洗手!”
卫生问题自有周水生监督,段晓棠从周围几个盆里,将一样样材料往缸里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