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0章
第1383章
家长礼短
李图南对于何为焦急并无确切概念,只是含糊地说:“应该还能等一等。”
赵璎珞打探道:“究竟是何事?”
李图南摇头,一脸茫然,“我不知道。”
赵璎珞心下揣测,是什么事让刘兰芳、梅春儿特意避开送孩子上学的大人,让李图南一个小孩送信?
安抚道:“回去同你娘说,祝娘子这一两日就回来了,届时自会遣人通知她们。”
言罢,又催促道:“快回去上学吧!”
李图南脆声应道:“好。”
随后赵璎珞特意派人去刘、李两家附近打探了一番,并无其他异常。
次日祝明月回来,赵璎珞立刻将事情上报。
祝明月在五庄观染了满头灰的头发刚擦洗干净,闻言一愣,“什么事?”
赵璎珞摇了摇头,“没打听出缘故。”
祝明月有了主意,“让人去传个信,说我明天在家。”
第二天一早,刘兰芳、梅春儿借着送孩子上学的机会,直接登了东院的门。
祝明月见两人有些紧张,开门见山,“可是家里有什么事?”
梅春儿性子更直些,鼓足勇气道:“祝娘子,不是我们,是尹家晁娘子有事。”
祝明月忙问道:“出什么事了?”
刘兰芳气弱道:“离出事不远了。”
祝明月直言,“你们这时候就别打哑谜了。”
刘兰芳叹息一声,“将近一月前,尹中候的父母带着一大家子来长安投亲。”
祝明月察觉其中有异,若是一切正常,晁瑜英该带着家人过来认认门,怎会将消息瞒下来?
刘兰芳轻声探问:“祝娘子可知,尹中候的家事?”
祝明月摇头,她对别人的家事没兴趣。
刘兰芳不担保真实性,“这些都是我们从平日与尹家人闲聊中拼凑出来的。”
尹家在乡间略有薄产,尹金明又是长子,本该在一亩三分地过得滋润无比。
偏偏生母早逝,父亲续弦,于是他就有了一对后爹后娘。这才导致他断断续续读书,只到启蒙的程度。
待到成人娶妻,夫妻二人性情相契,育有一双可爱的儿女。
尽管家中福泽未曾眷顾,但夫妻二人相互扶持,日子倒也过得温馨和睦。
尹金明看了多年白眼,自知家产无望,只想攒些私房,往后分家自立。
但人算不如天算,朝廷为了东征,大兴兵役,摊到了尹家头上。
像尹家这种小有家资的人家,本可以走门路,拿钱消灾,寻人代役。
这种买命钱,落到一般人家头上,也算伤筋动骨。
尹父舍不得钱,又舍不得后娘生的几个儿子,就把尹金明推出去了。
临行前尹家答应会照应好他的妻儿,待尹父百年后,分他这一房一份家产。
刘兰芳言及此处,心中不禁泛起几丝同情。
刘家与李家因家境贫寒别无选择,只能出人。
尹家明明有选择,却还是把尹金明推出去,显然就是没良心。
好在尹金明福大命大,机缘巧合进了右武卫遇上段晓棠,不仅保住了性命还一路高升。
那两年辽东抛下了多少尸体,又是谁的丈夫,谁的父亲。
更何况,尹金明这一脉本就是嫡长房,不管乡下还是城里的规矩,家产都该拿大头。
祝明月自动把故事延续下去,“但尹家没好生照应他的妻儿。”
晁瑜英母子几个刚到长安是什么模样,记忆犹新。
梅春儿点头,“嗯,尹中侯入军中后,曾往家中写信,晁娘子回信一切都好。但他多留了一个心眼,另写了一封信,请相熟的故交去家中探望一二。”
“结果是母子几个被折磨得不成人形。”
想来是尹家后娘的主意,晁瑜英母子几个若死了,连一份家产都不用分。
至于尹父,光荣的在其中隐身了。
那时尹金明和晁瑜英夫妻俩谁都指望不上谁。
只是谁都没想到,尹金明做了将官,在军中混出了头。
刘兰芳说起来还是佩服的,“尹中候将头年得的俸禄和赏金都寄去岳家,请他们将晁娘子母子几个接回娘家生活。”
“据晁娘子所言,他们娘几个基本算是被抢回去的。”
晁家留了一个心眼,把人接回家了,才道出尹金明在长安做官的消息,比县里的官吏也不低。
晁瑜英母子三人凄惨,晁家或许会发一时的善心,但娘几个若打秋风,难免遭嫌弃。
但做了官的女婿把妻儿养在岳家,钱财和尊荣都给够,晁家哪有不应的。
第二年尹金明回乡探亲,见娘几个缓过一口气来,但还是不及他离家前的模样。
乡下条件到底有限,这才生了将家人接来长安生活的主意。
祝明月听了一通家长里短,蹙眉道:“现在问题是什么?”
刘兰芳弱声弱气道:“尹家的人又追来了长安。”
祝明月默默地叹一口气,尹金明的保密工作没做好,没有彻底斩断联系,居然留了真实的地址。才让老家人找上门来,一找一个准。
梅春儿快人快语,“大冬天他们居然让晁娘子出来挑水。”
关起门来还不知道是怎样呢?
几家当时考虑租金,家中都没有水井,需要去外面挑水。
家里但凡有个男丁,就不会让女人去干。
倒不是顾忌官家娘子的身份,纯属这份活计累人。
似梅春儿、刘兰芳的体格,往常在乡下种田挑水样样能行。
但谁都知道晁瑜英身体亏损,就是半截蜡烛,丝毫不能劳累。
尹金明把家中门子、婆子配齐,不就是不想她辛劳吗?
俞丽华生产当日,正逢南衙四卫家眷去送行囊,王玉耶说的那些话不是秘密。
你看,这不就是一个现成的例子。
不仅儿子受苦,连带孙辈都讨不着好。
第
1384章
泼妇需求
刘兰芳和梅春儿过往在乡下,鸡飞狗跳的事见得多了。尹家这点事,不算超脱想象。
只是没想到,尹家父母真是一点不顾及尹金明前途和感受。
祝明月问道:“晁娘子现在如何?”
刘兰芳实话实说,“瞧着人苍白得紧,说话有气无力,走路都晃晃悠悠。”
梅春儿怜惜道:“孩子还能借读书出来透口气,晁娘子除了出门挑水,压根见不到人。”
祝明月眉头紧锁:“她可曾在给尹中候的书信中提及此事?”
刘兰芳摇了摇头,轻叹道:“她特意和我们交代,别告诉并州那边,想来信里的也说的是一切安好。”
告诉尹金明,除了着急上火,还能有别的办法吗?
对比其他趴在妻儿身上吸血的软骨头男人,尹金明已经做得够好了。
但一顶孝道的大帽子扣下来,任谁都扛不住,尤其他还是做官的,更需顾及名声。
刘兰芳压低声音,“据我娘套来的话,尹家后娘嘴上常提娘家的外甥女,恐怕打的是治死娘仨,让外甥女进门做官家娘子的主意。”
王翠翠可不是信口开河的臆测,这是她多年在村口大槐树下八卦练出来火眼金睛,任谁心里的小九九,都瞒不过她老人家的法眼。
祝明月被气得差点笑出声,尹金明是官,战场上见过血。尹家害死他的妻儿,真以为再补一个妻子,就能继续吸两代人的血吗?
尹金明又非愚孝之人,信不信他提刀把尹家老小全剁了!
后一条有些艰难,但尹金明羽翼已成,怎么可能任人摆弄。
但尹家人会这么想,因为孝道大过天,过去二三十年他们都凭借这个字,把尹金明压得翻不了身。
刘家与李家虽对晁瑜英的遭遇心生同情,但他们只是邻里和同僚,插手不了家务事,只是看样子实在不能成,才来求助祝明月。
好歹是尹家的上司,身份比他们便宜得多。
祝明月另有一重顾虑,“尹家的人没在外头闹事吧!”
全是拖后腿的亲戚。
刘兰芳摇了摇头,“没有,晁娘子咬死了没告诉其他同僚家,只我们两家住得近知道一些。”
晁瑜英如何敢让其他人知道尹金明背后是怎样卑劣的一大家子,日后让他如何在同僚之间做人。
梅春儿气愤道:“还想我们牵线搭桥,我们哪里认识人。”
尹家老少一门心思想体验长安权贵之家的风光,算盘珠子都打脸上了。
过往一大家子有不少磕磕碰碰,但尹家的水深火热相比,简直称得上其乐融融。
祝明月说了一句风马牛不相及的话,“尹家就是缺一个泼妇。”
晁瑜英性格还是太软和了,若是个泼辣的,不必顾及面子,直接将人撵出去。
要什么脸面,撕破脸老死不相往来才好。
祝明月问道:“你们说应该怎么办?”
梅春儿咽了咽口水,迟疑道:“其实和你的办法差不多。”
撒泼!
泼妇是有市场需求的。
唯二的顾虑就是晁瑜英的性情,再者万一男人在背后抽梯子,只能落得两边不靠的境地。
虽然尹金明表现出来在乎小家,但孝道和前程双重压迫下,心意是否更改,不得而知。
祝明月轻抚额头,为难道:“这该怎么办呀?”
刘兰芳大胆问道:“祝娘子,若是你遇到这种事会怎么办?”
祝明月微微一笑,“别说公爹,就是亲爹都不敢这么待我,因为我会让他后悔三辈子。”
祝明月是比泼妇更上一层楼的“毒妇”。
注意到祝明月用的词是“不敢”,而非“不会”,梅春儿和刘兰芳齐齐不说话,听着有些狠辣,但莫明的解气。
祝明月叹口气,“这件事照我的办法……”那就是奔着断绝关系的法子去,但在大吴的社会环境里行不通。
祝明月望向门外,“陈娘子,去柳家请柳六娘子过来喝茶。”
“再盯着西院,待下课了,请张娘子过来一趟。”
梅春儿纠结道:“这不大妥吧!”
不都说家丑不可外扬。
祝明月却有自已的考量,“我既没给人当过儿媳,也没当过婆婆,有些事拿捏不了分寸。”
“再者她们两家都是走文官路线的,和南衙不搭界。”
便是知道了,也不虞传出去。
尹金明的女儿,也没在张法音门下求学。
秦本柔先到一步,祝明月将事情简明扼要地道出,“六娘子是过来人,可有什么好法子?”
秦本柔听得目瞪口呆,“婆母视我如亲女,至于我那大儿媳,常年在洛阳,都没见过几次。”
她算哪门子“过来人”,她平生最大的不如意,是怎么都扶不起来的丈夫。
和尹家的矛盾压根不是一回事。
但听话音尹家再这么闹下去,必然是会出事的,而且哪一方出事不言而喻。
秦本柔试探道:“那位尹将官,何时能回来。”
祝明月答道:“至少明年中。”
秦本柔轻轻蹙眉,照现在的说法,晁瑜英未必能坚持到那时候。
给出一个解决办法,“不如回娘家避一避!”
看在尹金明前程的份上,晁家应该不会拒绝娘仨的投靠。
刘兰芳担忧道:“她们现在的状态,不知道能否平安回去。”
李家当初距离更近,一家人齐心协力,路上几日风餐露宿都不大好过,何况现在寒冬腊月。
而且好不容易落脚到长安,灰溜溜地回去,心里实在不对味。
秦本柔说道:“现在回娘家还能保住一命,待明年当家做主的人回来,才能谈以后。”
接下来的话不用多说,晁瑜英以为忍一忍熬一熬就过去了,但从梅春儿两人的态度来看,都很怀疑她能不能撑到那时候。
祝明月思虑些许时候,“若真无计可施,我安排人送晁娘子母子三人返乡。”
其实祝明月更想把尹家人揪出来打一顿,给他们点颜色看看。
但念及尹金明,投鼠忌器。
众人坐在一处闲聊打发时间,祝明月已经在思考安排哪些人送晁瑜英等人返乡。
张法音趁着课间时分过来,面对两位学生家长,先说道:“孩子们正在摹字。”
第
1385章
好人多啊
祝明月知晓时间有限,长话短说。
首要任务是将母子三人解救出来,隔开双方。其他家务事,待尹金明归来再做处置。
张法音略作思索,提议道:“倒也不必返乡,晁娘子母子三人可择善地而居,寺庙宫观,只要是正派地方皆可。”
以前女人遇到绝境只能一死了之,但自从道教兴起,佛教东传。女人们就还有一条稍显体面的退路。
信道礼佛,打着信仰祈福的主意,没人敢拦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