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637章

    众人依次从车上走下,祝明月转头对师徒二人说道:“先用饭,之后再上山。”

    玄灵只能点点头,这田庄看上去待遇还算不错,至少午食有着落了。

    程珍玉早已等候在门口,见众人到来,连忙迎上前去,轻声呼唤道:“娘子。”

    祝明月微微颔首,“我们边吃边说。”

    程珍玉在前头引路,带着众人向食堂的方向去。

    玄灵跟在众人身后,眼前出现的是一排长长的棚子,里面蹲坐着许多力工,他们正低头啃食着手中的杂粮干饼。若是觉得口干舌燥,还可以去旁边的汤桶里舀上一碗热汤来解渴暖身。

    在这些劳作的人群中,有一个现象引起了玄灵的注意,这些明显从事体力劳动的人中,既有男子也有女子。这在其他地方可不多见。

    玄灵等人因身份稍高,净手后被恭敬地请到了棚中一处空位上用餐。

    祝明月和程珍玉则去了最里面的房间,那里挂着竹帘,颇为私密。

    玄灵环顾四周,发现坐在自已周围的人,至少都是管事一级的人物。

    赵大夫招呼道:“道长可是祝娘子请来,要去五庄观落脚的?”

    山里新修的那座道观,名曰五庄观。

    花果山里建五庄观,算是祝明月一点点恶趣味。

    玄灵不知道观的名字,但出于常识,本地应该不会同时存在两座道观,只能点头应是。

    客气问道: “贫道玄灵,这是小徒明玉。敢问老丈如何称呼?”

    玄灵师徒穿道袍,自然是好认的。赵大夫身上的药味遮都遮不住,一看就是拐了十万八千里的同行。

    常言道医道不分家,玄灵一眼就看出,谁才是能和他说得上话的人。

    赵大夫礼尚往来,“鄙姓赵,乡野大夫,旁边的是老夫的孙子金业。”

    赵金业看起来比明玉要大上两岁。

    赵大夫接着问道:“道长可有忌口?”

    道门派系千千万,连忌口都各不相同,若真冲撞了,玄灵师徒俩只能啃干饼了。

    玄灵客气道:“只有四不食。”

    牛肉、乌鱼、鸿雁、狗肉,各取其善、孝、贞、忠,故而不食。

    岭南烟瘴之地,连虫子都吃,比之中原同行少了许多忌讳。35l

    赵金业懂得意思,去打饭处取了四份饭食,放在一张托盘上带回来。

    说是四份,其实也就是四碗。粟米饭做底,上面铺了一层碎肉炖豆腐。

    于普通百姓家是不错的好饭食,更何况这荒野之地。

    赵大夫连连劝道:“多吃点,待会还要上山,五庄观万事初启,正是需要你们师徒二人下力的时候。”

    说到五庄观,玄灵连饭食都顾不上,急忙问道:“道观现今如何?”

    赵大夫只听人提起过,“开工半个多月,大体该是完成了。”

    玄灵脸上不禁露出几分失望的神色,“半个多月。”

    地基打完了吗?师徒二人岂不是要幕天席地。

    赵大夫瞧出玄灵的担忧,安慰道:“百来号人上去做工,从天亮干到天黑,进度不会慢。”

    说到兴头,“待会我也去看看。”

    赵大夫的工作范围颇为宽松,主要就是来花果山看看,哪些边边角角能种点好看又无毒的药材。

    微毒的也行,只要客人不特意作死,一口气吃下好几斤,想来不会见阎王。

    用过饭后,众人先乘车后步行上山。行李等物由早安排好的挑工背上山。一路蜿蜒曲折,看起来颇为壮观。

    赵大夫解释道:“花果山刚刚动工,道路尚未完全修通,只能步行上山。”

    玄灵笑道:“这般已是极好了,”比岭南强多了。“山路便是要这般蜿蜒才有趣味。”

    赵大夫也不好言说,花果山往后是要开门迎客的,总不能真叫客人累着。

    计划书里连专为想挑战自我冒险的客人的滑竿都备好了。

    众人先沿着大路前行,走到尽头时,十来个工人在此处拉着牛车和石碾修路。

    众人并未继续向前,而是拐到旁边一条小路上。

    玄灵低头看地面上的痕迹,印记深刻而清晰,近段时间以来有不少人经过这里。

    祝明月等人走在最前头,玄灵也不去凑那个热闹和东家套近乎,而是和赵大夫的一群药工混在了一起。

    除了赵大夫外,其他人都背着竹篓,里头放着各色工具,显然是上山来采药的。

    每当遇见可心的药材时,赵大夫便会使个眼色给赵金业,后者立刻就指挥起药工们动手采摘起来。

    若是遇到一些格外有价值的药材时,赵大夫还会另外交代一句:“全株挖出来,移栽到药田里去。”

    玄灵奇道:“赵兄种药?”

    赵大夫谦虚道:“尝试而已,试种两年,活者不过半数。”

    玄灵笑道:“已是不错了。”

    赵大夫忽而想到一事,问道:“老夫乃天命之年,道长仙寿几何?”

    玄灵说起官方数据,“贫道八十有余。”

    赵大夫却是有些不信,玄灵爬山面不红气不喘,瞧着比前头的祝明月还强健几分,再者他是大夫,玄灵再是一副仙风道骨的模样,骨龄也不可能超过八十。

    面对赵大夫探究的神色,玄灵低声说起实话,“贫道入门时,师父说人生于世间,便算立住了。”强行给他加了三十岁。

    赵大夫提点道:“年轻些好,祝娘子喜欢年轻能干活的。”

    玄灵若真是八十好几,在祝明月手下干不了几年,就要给他准备后事,多不划算!

    玄灵会意,“多谢赵兄提醒。”

    日后再不会在祝明月面前提他是八十有余的老仙人。

    众人在山间跋涉一个多时辰,终于到达目的地。

    玄灵师徒二人不禁抬头仰望那座据说只建了半个多月的道观,心中充满了期待和好奇。

    映入眼帘的,是一道两人高的青砖围墙,墙头布满了用于防盗的尖锐陶片,显得异常坚固。

    明玉不由自主道:“这样谁还敢跑到道观里偷东西。”显然师徒俩以前的日子也不好过。

    赵大夫自以为窥得真意,“深山老林,是得多防备一些。”

    李匠人、刘匠人和周木匠站在道观门口,迎接东家检查工作。

    祝明月入目第一眼,就对高大的围墙很是满意,对程珍玉道:“待会去对面山上瞧一瞧。”在高处是否能看清道观内的虚实。

    程珍玉轻声应道:“是。”

    祝明月居中介绍道:“玄灵道长,这几位是负责五庄观建造的匠人师傅,若有什么地方不合规矩,还望您不吝赐教。”

    李匠人客气道:“我们也是第一次建道观。”

    第

    1355章

    飞天蟑螂

    在五庄观的宏伟建筑群中,李匠人领着众人穿梭其间,细致入微地介绍着每一处细节,话语中带着几分自豪与期待。

    “主体结构已然竣工,眼下只剩引水系统与后段围墙的建设,预计三日之内,便能全部完成。”

    周木匠紧随其后,“木工的活计虽稍显滞后,但绝不会拖延超过七日。”

    当一行人经过偏殿时,只见几位匠人正专心致志地和着泥巴,为神像的塑造做准备。

    五庄观虽是祝明月的私人道观,不对外开放,但内部陈设却一应俱全,各路道君的神像更是不可或缺。

    塑金身不可能,但泥胎木偶要多少有多少,足以满足道观的需求。

    李匠人在民间选了好些家,祝明月在其中选择塑得最俊俏的一家来制作,特指符合她的审美。

    宝相庄严与否不重要,重要的是好看。

    工匠们小心翼翼地往早已搭建好的木头骨架上涂抹泥巴,每一层都需均匀且薄厚适中,为后续的工序预留出足够的空间。

    同时他们还需用工具将泥层压实,确保每一层都能紧密相连,避免出现离层或脱壳的现象。着实是个耗时又耗神的工作。

    李匠人作为总承包商,深知其中的艰辛与不易,介绍道:“塑像颇费功夫,五庄观塑像又多,全套制作下来至少需要两三个月。”

    除了常见的三清四御四象和真武帝君,还有不少民间俗神。

    比如二郎真君、土地公土地婆,比如现代人的梦中情神——财神。

    这时候又没有装修污染,祝明月不可能空置道观两三个月,就为了等塑像制作。

    淡定道:“大件就地制作,余下的小件挪到山下庄子,到时再抬上来请玄灵道长开光。”

    李匠人连连点头应是。

    祝明月向玄灵介绍起道观内神像,“道长可有其他需要补充的?”

    玄灵笑道:“尽都有了。”

    甚至有些贪多贪足,五庄观的香火,能供养这么多神仙吗?

    祝明月顺水推舟,“那道长师徒二人就在此处住下,我带了不少道家器物,道长这阵子瞧着摆设吧!”

    玄灵听着变相的观主任命,面上依旧保持着淡定与从容,“都是贫道该做的。”

    当晚师徒俩就在五庄观内安顿下来,温暖的火炕让身心都妥帖下来。

    明玉难以置信道:“师父,我们真在此处落脚了吗?”

    玄灵辗转反侧,隔着墙壁工人的鼾声,叹道:“算是吧!”

    看了小半日,他算瞧出来了,祝明月财大气粗,却非真心向道。

    她只是致力于将五庄观包装成一个看起来正常的道观,背后的打算不得而知。

    师徒俩只求一个养老之地,只要祝明月不搞巫蛊,从了她又有何妨。

    次日清晨,师徒二人被山间清脆的鸟鸣声唤醒。

    明玉跟随师父行到山间人迹罕处,打了一套还丹拳,八松五要,动中求静,柔顺中带着凛冽的拳风。

    玄灵隔着山头远远地望着五庄观,感慨道:“是块风水宝地啊!”

    师徒俩活动完身体,返回仍被薄雾笼罩的五庄观。

    工人们陆陆续续起床,厨房的大锅饭刚刚出炉,一锅杂粮粥搭配一块烤饼,简单却实惠。

    真不愧赵大夫所言,从天亮干到天黑。

    李匠人见两人回来,连忙起身让开一个位置,“道长回来了!”

    底层百姓对于宗教人土总是怀有莫名的敬畏之心。

    玄灵客套道:“和小徒去山里走了走,瞧见不少野菜。”

    刘匠人接话道:“那道长走得够远的。”这附近的野菜都被他们薅完了。

    玄灵微微一笑,“随意走一走罢了,我们以前的道观就在山里,倒不惧在山中修行。”

    李匠人将烤饼掰碎,泡在粥里一起吃。闻言不由好奇道:“道长过往在何处修行?”

    玄灵倒没那般不讲究,粥是粥饼是饼。和一群匠人不用讲食不言寝不语的禁忌。

    梦话算话吗,他昨晚可是听了不少。

    玄灵淡淡道:“岭南。”

    岭南对于长安人来说,是一个遥远而神秘的地方。

    李匠人好奇道:“那里真的毒虫遍地?人怎么落脚?”

    玄灵一本正经地解释,“虫子确实比北方多,但也并非遍地都是。不过我们那儿的蟑螂确实不小,有半个手掌大。”

    既为家乡正名,又满足了异乡人对岭南的猎奇想象。

    对这些常年在外奔波的匠人而言,普通的蛇虫鼠蚁不在话下,不至于被恶心得吃不下饭。

    但半个手掌大的蟑螂,着实有些超乎想象。

    李匠人脱口而出,“那蜘蛛、蝎子、蜈蚣、蚂蚁该有多大?”这些都是蟑螂的天敌。

    玄灵耐心道:“正常大小,和北方差不多。”

    李匠人心有戚戚,“蟑螂岂不成当地一害。”

    玄灵说得平静,“用草药驱虫即可。”

    但直面飞天蟑螂的恐惧,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

    玄灵师徒俩一入长安,就迎来凛冽的冬季,差点将两个囊中羞涩的南方骨头冻得生出打道回府的心。

    长安唯有一点好,这里的蟑螂小巧玲珑。

    周木匠常驻四野庄,听过不少闲话,问道:“道长,岭南是否有拍喜之俗。”

    玄灵闻言,立刻露出淡淡的厌恶之意,“岭南极大,这不是罗浮山那片的规矩,是更往南的地方。”

    李君璞当时说得细致,但大多数只记得岭南,遑论周木匠转了几道手的八卦。

    玄灵探究道:“长安亦有此俗?”

    其余人等齐齐摇头。

    周木匠解释来龙去脉,“前两年有人想借此俗弄死娘子,被官府看穿后,夫妻和离,反将男方捉去大牢。”

    玄灵重重地点头,“就该是如此。”

    众人说说笑笑间,将朝食糊弄过去,工人们随即投入到忙碌的工作中,而玄灵师徒则前往后殿,着手整理那些道家法器。

    时至半晌午,李匠人决定下山巡视其他工程的进展,玄灵闻言,连忙表示也想一同前往。

    李匠人本来顾念玄灵的年纪,后来见他在山里跑跑跳跳比自已还灵巧,也就将拒绝之语抛诸脑后了。

    在花果山加起来待了一日夜,玄灵也算简单摸清了里头的构架。

    祝明月是东家,而李匠人是花果山这个大工地的工头,手底下管着几百号工人,放在外头,也称得上一句“大匠”了。

    两人沿着蜿蜒的小径下山,途中遇到了许多背着砖石艰难上行的工人。

    第

    1356章

    心理画像

    玄灵长眉微挑,目光落在那些正费力搬运材料的工匠们身上,缓缓道:“五庄观的建筑材料,都是这么运上去的?”

    李匠人点点头,“木料可以就近取,砖石只能用车运到大路尽头,再用人力背负上山。”

    玄灵眉头微微蹙起,神色间透露出一丝忧虑,“何不采用夯土之法,既省人力又便捷?”

    李匠人解释道:“花果山上上下下,建筑皆以砖石为主,祝娘子更是格外叮嘱,五庄观需修建得坚固耐用。”

    道观选址讲究风水,位置不可轻易变动,但在建筑细节上,却可做些适当调整。

    玄灵指出另一个方向,“若等道路修到五庄观附近呢?”

    李匠人摇了摇头,“祝娘子要的急,时间紧迫,等不得慢慢修路。”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