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9章
草原幅员辽阔,几个月内将消息传播到如此程度,称得上快了。白智宸好奇道:“试行一年,有何变化。”
比如草原上羊马的比率。
李君璞微微摇头,“最迟也要明年才能看到效果,非要说的话,今年夏秋冬三季,云内不曾受到侵扰。”
话锋一转,“但这做不得准,往年也非年年受扰。”
云内太穷了,连突厥人都不怎么看得上。
这般好年景,不知李君璞是喜还是恼。
云内未曾受侵扰,不代表代州其他县安全。
一个该坐镇本地的亲民官,反倒跟着桑承志到处“救火”。
只是代州军本就捉襟见肘,突厥来去如风,不曾正面交手。
不知那些遗留在地的尸体中,有没有曾向李君璞卖过羊毛的牧民。
李君璞停顿一会,“眼下问题只有一个。”
白湛问道:“哪一个?”
李君璞淡然道:“无论代州还是并州,都离长安太远,本地建立作坊才是最适宜的选择。”
哪怕将羊毛简单加工成线再运回长安,也比现在的模式好。
白湛“登”的一下坐直了身体,盘算道:“你我、三姐加起来占四成。”
从商业上来说,他们不占优。
抢夺也行,但他们不想坏了和祝明月的交情。
白良平心中疑惑,他们几个加起来都只是小股东,大股东又是何人?
白湛沉吟道:“工序倒是清楚,但……”
第
1317章
侃侃而谈
恒荣祥内部安插有他们自已人,但多在收购和经营方面。制作工艺被祝明月麾下一众能人巧匠紧紧攥在手中。
有些事不是仅凭知晓便能轻易驾驭,恒荣祥能承接军土衣物制作。
换到并州白家便无法担此大任,其中需要纠结斟酌之处林林总总不计其数。
白湛反问道:“玄玉既然想到此处,为何不在云内设作坊?”
李君璞轻轻抚弄着手中的茶杯,淡定道:“云内水源不丰,羊毛加工离不开大量女工。”
“云内才几个人!”
云内地瘠人贫,不仅黄花产业,羊毛产业也发展不起来,顶多做个原材料供应基地。
白湛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转向了汾河的方向,心中暗自思量。
水,并州有;人,并州也有。
若能在此布局,未尝不是一条康庄大道。
白隽拍板道:“好生和祝娘子商量,只要条件给够,她会同意的。”
原料来源北方,生产重心北移是迟早的事,祝明月恐怕早有准备。
白湛试探道:“要不先问问晓棠和林娘子?”两人眼下就在并州,近水楼台好探底。
白隽摇头,语气中带着几分不容置疑的威严,“此事非同小可,可以向她们透露,但还是让你大哥、三姐在长安同祝娘子商议更为稳妥。”
那位才是正主。
白良平一脑袋糊涂账,你们这门生意里到底掺和了多少人,怎么什么人都有。
正事既已谈妥,气氛也随之变得轻松起来。
白隽的称呼一变,笑容可掬地邀请,“家中已备下薄酒淡菜,玄玉和弘业不妨留下来用饭,正好尝尝家里的手艺。”
李君璞迟疑一瞬,“多谢国公盛情。”
他虽然不挑饭食,但也没头铁到自讨苦吃的地步。
连他们的亲戚都吐槽,白家的饭菜狗都不吃。
好在白家待客还是正常的,众人分席而坐,满桌的大鱼大肉、山珍海味,甚至还有难得一见的牛肉,虽然看起来不怎么符合他们一心“向道”的做派。
白湛感慨道:“晓棠曾玩笑,为了牛肉也该征突厥。”
此言一出,引得众人一阵哄笑。
李君璞点头,“像她说的话,还有吗?”
白湛笑道:“为了葡萄干攻西域。”
李君璞摇头,“那倒不必了。”
他不爱吃。
说起攻伐之事,就难免提到近在眼前的突厥。
羊毛是战后要做的事,和突厥交战却是迫在眉睫的危机。
李君璞和白湛两人,指点江山侃侃而谈,梳理历朝历代草原战事,间或穿插对突厥战局的看法。
李君璞论兵从来不走平易近人浅显易懂的路子,白勇达等人在一旁听得云里雾里,索性和玩伴交流今日饭菜的滋味。
说到深奥处,李弘业也不明白,只能暗地里记下来,回去问李君璞,或者哪天长大了,顺其自然地懂了。
白智宸听得一头雾水,率先败下阵来,清楚座中几人谈的是突厥和兵法,说的是汉话,但怎么突然就不明白了呢。
偷偷瞥向白隽和白湛,都一副津津有味的模样,时不时还插上两句话。
这绝不是装出来的,难道是自已跟不上思路?
白隽越往后听越吃力,恍然想起十几年前,杨章寿宴上侃侃而谈的少年。
他当时忙于交际,并未投入听李君璞到底说了什么。
反应过来时,周围已是一阵喝彩声。
杨章见猎心喜的模样溢于言表,旁边的冯晟得意地捋着胡子,仿佛在看此生最满意的作品,预备将他打磨成千古未有的杰作。
再往后,白隽只能从李君璞和白湛的表情判断,他们到底说到哪一步了。
好在家宴规矩不重,白湛起身坐到李君璞旁边,两人靠在一起嘀嘀咕咕,说得尽兴。
声音不大不小,偏偏其他人听不明白他们说的是什么。
保密的最佳手段无非如此,光明正大说给你听,没点底蕴文化,听都听不明白。
两人谈性正浓,其他人插不进话,只能默默吃菜。
如果这时候谈点其他的,仿佛犯了天大的罪过。
白湛握住李君璞的胳膊,激动道:“玄玉,莫不如留在并州?”
李君璞一板一眼道:“我得回云内。”
白湛放开手,“云内有什么呀!”
“你现在回去不一样是封印猫冬!”
李君璞谨守职责,“我得和刺史复命。”没忘是怎么溜出来的。
直到席上菜、汤都凉了,白湛恋恋不舍地送李君璞离开。
临别时一把揽住李弘业,笑道:“冬日奔波辛苦,要回去复命你回去,弘业留在并州过年,索性你俩表哥都在,也能有个照应。”
挟侄以令叔,研究得明明白白。
李弘业一无所知得仰头看向身后的白湛。
李君璞斩钉截铁道:“不行!”
不提冯家兄弟还好,提了只会让给李君璞下定决心。
他怎么敢让李弘业在毫无监护的情况下,受俩歪路子表叔的影响。
哪怕说段晓棠都好呀!
白湛退一步,“那我以后去馆舍找你总行了吧。”
李君璞爽快答应,“行!”
往后一瞟,“能不能把你那位远房亲戚带上?”
白湛闻言一愣,意会到,“阿野?”
李君璞点头,“嗯。”
白湛确认两人私下没有往来,“你找阿野作甚?”
李君璞解释,“三表哥有些武痴习性,即将伤愈,想找人切磋武艺。”
“今日我不说,四表哥也得找你或者白将军托情。”
毕竟尉迟野对外挂着白智宸内侄的名号。
扩展交际人脉的好事,没理由拒绝。
白湛一口答应,“没问题。”
第
1318章
身世疑云
送走李家叔侄俩,白湛转身回报他的“先斩后奏”行径。
白隽轻描淡写道:“去玩玩也无妨。”
尉迟野疑惑道:“冯家那位郡公武艺如何?”
王府宴会那日,一堆华服贵人,单他一人吊着胳膊,听说是被矿工砍伤的,想不显眼都不行。
白智宸举一个显著的例子,“比冯四将军身手更好。”
自从上次王府宴会比武,尉迟野对“克星”二字上了心,暗中探查左武卫诸多情况。。
冯睿达是一条疯狗,无论上还是下,包括并州大营的友军,都不大想对上他。
白隽暗道,恐怕当初冯家和杨家闹翻,私下也藏了不少手段,才会传出冯睿晋武艺平平的言语。
转而看向白湛,“二郎,方才李玄玉所言,听懂了么?”
白湛笑得爽朗,“听得七七八八,剩下的慢慢琢磨便是。”
毕竟是李君璞好些年思考出来的,消化需要些时间。
白智宸满脸困惑,脑子里只剩一片浆糊,挠着头,一副迷茫的模样。“他到底说的什么?”
似乎明白一点,又似乎一点都不明白。
白湛言简意赅地概括,“自古以来,草原作战的要点。”
会者不难,难者不会。
他们以前还盘过高句丽作战要点,只是实在没地用。
白智宸回忆一会,似乎是有相关的言论。
尉迟野率先显露鲁直的性格,“当真如此?”
白隽微微颔首,从始至终,两人跑了千八百里,其实都在围绕着这个核心问题打转。
白湛用浅显易懂的话解释,“以玄玉的如今的年纪,展望当世兵家集大成者非是难事。”
“他不藏私,但有个毛病——不会教人,难以将深奥的理念用浅白之语阐述。用晓棠的话来形容就是不说人话。”
“一般人很难理解他说的是什么意思,不过写出来的文字,就简单多了。”
白智宸只关心一件事,“他说的到底是对还是错?”
白湛淡然一笑,“自是真知灼见!”
白智宸转过头用期待的眼神望着白隽,饱含深情厚谊道:“三哥!”
白隽意会道:“待我细细思量一番。”
一番交流下来,不知是过往损失惨重还是年轻未生出野心,李君璞并没有自立门户心思。
并州大营和冯家军的恩怨勾销大半,李君璞本人对此并不排斥。
现在南衙四卫将分为两路,并州大营也势必分兵。
白隽不可能将所有兵马攥在手中,但怎么分,还要试探过诸路军将的意见后再做决定。
兵马势必要心腹人率领,白湛年轻,最合适的人选是白智宸。
偏偏白智宸太驽钝,需要一个谋划之人。
李君璞聪慧灵敏太过,先不说是否尽心,先担心两人能否说到一处去。
怕李君璞耗尽唇舌,白智宸还是一头雾水的模样。
甚至这都是必然发生的事情。
其他人见状纷纷退下,只留核心的三人原地商议。
白隽深思熟虑道:“好在他和代州军都属并州大营麾下,只要无排斥之意,到时寻个由头将人和兵马调来便是。”
左右白智宸官阶高,容得下。
“他既为教养子侄要存身,那便不上阵。”
右武卫有不少不上阵的文职将官,只要军功够大,也能分润。
白隽看出来,李君璞仍期待金戈铁马,只是家族责任让他两难全。
白湛主动请缨,“我去探探玄玉的口风。”
白智宸兴奋道:“阿野既要与新蔡郡公喂招,年轻人不懂事,我去指点一二。”套套交情。
八仙过海,各有神通。
白隽念念有词,“四娘怎么就嫁了呢!”越看李君璞越符合他的择婿标准。
白若菱的婚期定在冬日,白隽忽然外任,只能由白旻发嫁,排场少了几分。
白湛透露一个秘密,“四娘和玄玉相看过。”
白隽顿时警觉起来,“为父为何不知?”
白湛挠头解释,“三姐牵的线,两人谁都没看上。”
他也是后来听徐昭然提过一句。
白隽略有些气愤,“他为何看不上四娘?”
白湛解释,“玄玉无心婚嫁,四娘只顾着玩。”
白隽明白过来,白秀然创造过接触的机会,但没把窗户纸捅破。
白智宸有些心思,但他女儿年龄更小,年纪不般配。若嫁李弘业,身份又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