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586章

    邵元点点头道:“荞面就不多说,糕指的是黄米糕。”

    姚南星扭头问道:“师父,这是为何?”

    林婉婉沉吟片刻,“不好消化。”

    姚南星闻言,迟疑道:“那还给不给师姐们带啊?”3702

    看其他客人吃得津津有味,但听闻不好消化,心中又生出犹豫。

    林婉婉:“长安少见,带上一袋也无妨!”

    哪怕不会本地的栲栳栳做法,大不了擀面条。

    邵元继续道:“因为音同犒劳,所有每逢大胜,大营都会用此物犒劳三军。”

    林婉婉随口道:“彩头不错。”

    南衙犒劳的是鸡鸭鱼羊,并州大营是莜面做的栲栳栳。

    差距啊!

    转念一想,万一人家只是为了讨个好口彩呢。

    不多时,伙计先奉上两盘栲栳栳,给众人先解解馋。

    形如蜂窝、晶莹剔透,排列得整整齐齐。

    林婉婉夹了一块,外皮柔韧而略带嚼劲,内里却柔软细腻,羊肉的鲜香与莜面的麦香在这一刻激情碰撞。仿佛冬日里的一把火,瞬间驱散了所有的寒意与疲惫

    并州大营不少将官齐聚城头,迎接一支久闻大名的“娇兵”。

    传说中走不动道,非得叫人去接的,吴越亲领的右武卫。

    郭承泽手拿一个冒着热气的百花稍梅,一边小口品尝,一边说起手下部将在外巡逻得来的情况。

    “右武卫携带大批物资前来。”

    白智宸好奇道:“有多少?”

    郭承泽摇头道:“不知道。”

    并州以南的方向,分给南衙四卫巡逻,而他们负责北面。

    王元亮见地平线上出现一道黑影,“来了。”

    右武卫先行五千人,余下不足两万。

    就算加上转运的民夫,规模也不该如此庞大。

    在并州地平线上出现的,是一支仿佛望不到尽头的队伍。

    在并州城里当了好几天“小叫花”的右武卫将官们纷纷爬到城头来。

    范成明松一口气,“终于到了。”

    段晓棠举起望远镜,疑惑道:“吕将军呢?”

    范成明:“这么远,能看清楚人?”

    段晓棠:“右武卫旗帜旁边,只有两杆将旗。”

    从字迹轮廓看,缺的那一杆是“吕”。

    范成明:“孟伯文的回报,没有异常啊!”

    温茂瑞:“难道前军变后军?”

    范成明:“有什么需要吕将军亲自殿后?”

    众人纷纷一窒,反应过来,“三司!”

    听到此处,郭承泽的百花稍梅终于吃不下去了,果真败胃口。

    并州不欢迎三司,右武卫也不喜欢。

    不说庄旭沿途干的那些勾当,就吕元正等人在前头钓鱼防守反击的事也不好放在明面上说。

    虽然闹不到丢官去职的份,但窝在并州的冰天雪地里,还要搅碎脑瓜子,和长安的笔杆子打嘴仗,实在痛苦。

    范成明高声道:“温六、华清,你们去前头看看。”

    如果缺人的话,他去找范成达再借点。

    两人刚要下城楼,数骑自队伍中疾驰向城池。

    刘耿文裹得像个熊,真是苦了他的坐骑。飞驰城门不远处,抬头看城头有几个熟悉的人影。

    大喊道:“可是段将军?属下刘耿文。”

    段晓棠扶着城墙垛子,回应道:“怎么了?”

    事关重大,刘耿文不可能大庭广众喊出来。“我上来说。”

    范成明吩咐亲兵,“下去接人。”

    不多时,刘耿文登上城楼,先行礼道:“属下见过将军、范将军。”

    范成明摆手道:“无需多礼,怎么回事?”

    刘耿文叹口气道:“本来我们和三司离得远远的,间隔一日路程。”

    “哪知道他们突然追上来了。”

    三司人数精简,但右武卫的辎重大军速度却提不起来。

    “现在相距二十多里,吕将军已经调头去拦了。”

    二十多里路,若是轻骑疾驰,压根用不了多久。

    右武卫也就是欺负三司无法广洒斥候探路,探不清右武卫到底运了多少东西。

    范成明转头道:“白将军,能否帮忙管控城门,留出右武卫进出的通道?”

    白智宸爽快应道:“没问题。”

    军队进出,本就该避让。

    范成明:“我去找我哥借些人手来帮忙。”

    碍于并州将官至此,温茂瑞没有直接问,他们一路上到底收了多少破烂,才会将行程拖累至此。

    直到先头部队距离城门百余步时,段晓棠下城楼,站在城门口迎接。

    “武将军、宁将军,好久不见。”

    武俊江松一口气,“段二,好久不见,”转身指向身后,“后头……”

    段晓棠点头道:“交给我吧!”

    武、宁二人也不进城,让开道路注视着右武卫的辎重队伍,缓缓入城。

    段晓棠吩咐道:“温六,你去前头引导他们去营地休息。”

    温茂瑞拱手领命。

    段晓棠在原地大声喊道:“右武卫入城的队伍,全部靠右单行。”

    随着一声令下,不管原先是几人或者几车并行,临到经过城门时,马上变为一股队伍。

    默默地跟着前面的领路者一路前行。

    王元亮望着这一幕不禁感慨道:“令行禁止!”

    四个字足以说明一切。

    至少段晓棠发出命令后,没有军土喧哗,问道哪边是右。

    只有数位在队伍中间来回传令的将官的声音。

    郭承泽叹息一声,“走,我们去下面看看。”

    一群暂时不急着入城的将官,就这么倚靠着并州城墙休息。

    宁岩扭头望着巍峨的城墙,说道:“和长安大不一样。”

    段晓棠:“长安城四四方方,一百零八坊市。并州四角突出为关城,其内除了坊市,还分子城罗城,也就是内外城。”

    宁岩:“边关重镇。”重重防护。

    武俊江吐一口唾沫,愤愤不已道:“三司那帮孙子,本来相安无事,偏偏要临阵磨枪,最后追上来。”

    第

    1255章

    这墙不对

    孟章牵马过来,调侃道:“还不是怕你们先到,显得他们不尽责么。”

    跟在右武卫身后,还能有个随军前行的名头。

    武俊江:“一路上风寒病倒五六个,他们难道不知道出外差第一个要求是身体强健吗?”

    宁岩幽幽道:“也许人家就是不想出外差呢。”

    武俊江望着远处的队伍,忽然道:“伯文,看着点你的人,全拉右武卫营地去。”

    如果孟章落水,武俊江一定毫无犹豫救他。

    但亲兄弟明算账,该右武卫的,就不能变成左骁卫的。

    孟章玩味道:“武哥,你跟我见外。”

    武俊江立刻撇清关系,“不是我,是庄三要跟你们计较。”

    孟章无奈道:“行,行,现在庄三也惹不得了。”

    白智宸一行人,从特意空出来的城门洞左边出来。

    从短暂相遇的几辆车上快速分辨所携带的物资。

    南衙诸卫就食地方,除了带足路上的口粮外,其他的不用多操心。

    但右武卫的物资中,除了常见的粮草军械,还多了许多东西。

    甚至一些军中不大常见的物什。

    两方人马相遇,段晓棠居中介绍道:“并州大营白将军、郭将军、王镇将。”

    这三位就是如今城中,原属于并州大营的势力。

    “右武卫武将军、宁将军,孟将军是老相识了。”

    两方简单见礼,城门洞里又跑出来一行人。

    梁景春兴奋地扑到一人身上,高声喊道:“舅舅。”

    被抱着的宁岩闷声道:“认错人了。”

    要不是认出来人且没有恶意,当场就把人摔出去了。

    梁景春缩起手,后退两步,分辨声音,摸摸鼻子尴尬道:“宁将军?”

    倚靠在城墙边休息的武俊江缓缓站直身体,淡然道:“我在这儿呢!”

    众人远途行路,为了防风保暖,衣裳帽子一应俱全,衣裳臃肿,连身形都辨认不出来。

    从外头只能看出两只眼睛。

    梁景春顿时手足无措,眼睛瞄向宁岩旁边的的孟章,暗自嘀咕怎么不和你亲爱的武哥站一块了。

    孟章一脸无辜,他是后来的,其他几人站位已定,硬要插进去太突兀。

    他和武俊江要好,但和宁岩关系也不差啊!

    为了缓解尴尬,梁景春从怀里掏出一个油纸包,捧到众人跟前,“刚出锅的包子还热着呢,垫垫肚子。”

    武俊江单手接过,“算你还有点孝心。”

    一句话说得梁景春更加不好意思,连忙找了个借口说道:“我去前头推车了。”

    说完便匆匆离去仿佛生怕再闹出什么笑话来。

    认错舅舅不尴尬,但扑到宁岩身上着实有点放不开。

    哪怕这是狐狗的叔叔也不行。

    武俊江挥挥手道:“去吧。”

    解开帽子上的系绳,露出一张和狄正青有几分相似的面容。

    包子摆在中间,几个人各拿一个就往嘴里塞,顺手递到白智宸等人面前。

    武俊江:“几位要不来一点?”

    白智宸连忙摆手道:“你们远道而来,想必腹中空空,先吃吧!”

    武俊江等人也不多客气,安心地吃包子。

    段晓棠说道:“营中准备了热食、热水。我让他们先送些过来。”

    宁岩点点头道:“嗯。”

    白智宸一头雾水,“你们不进去吗?”

    武俊江言简意赅道:“等人。”

    其他人摸不着头脑,不知道他们蹲在城墙底下等谁,总不会是后面紧咬不放的三司。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右武卫将官汇聚过来。

    有左武卫军土帮忙推车,入城的速度大大加快。

    孙安丰仰头看向巍峨的城墙,“并州城……”不过如此。

    一点非要争高论下的心气在事实面前,不堪一击,“名不虚传。”

    扬州城墙在并州面前,和纸糊的一样。

    孙安丰顺着城门洞来回走几遭,时不时敲打用青砖裹了一层的门洞。

    全永思说道:“孙三,走来走去作甚,想进城就进啊!”

    孙安丰一撂袍子,蹲在众人旁边,说道:“这墙不对!”

    武俊江不解道:“哪里不对?”

    难道能比他们仿得夯土城墙还豆腐渣?

    孙安丰:“朝廷文书所载,并州城墙高三丈,厚三至四丈,墙基最深处可达六丈。”

    右武卫校场上的那堵墙,顶多仿点高度。

    真要连厚度一起仿了,那就是一件大工程。

    孙安丰继续道:“可这堵墙比文书所载,还厚了半丈。”

    嘟嘟囔囔道:“我只知道东西市坊墙比记载的更薄,没想到还有厚的。”

    什么良心工程。

    “我们在校场上仿的并州城墙,差太多了。”

    王元亮解释道:“并州城墙十二年前,加宽过一次。”

    保命的墙,怎么能放松!

    “你看得应该是旧文书,不过右武卫仿并州城墙作甚?”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