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566章

    刚刚大胜,并州那些人也下了死力,就先不寻他们的晦气。

    忽然转头看向范成达的离开的方向,从延州回来后,范成达就住在府衙不挪窝。

    左武卫一群小纨绔散出去和并州人喝酒划拳,军务都是窦鸿云送来府衙……

    原来不止并州,连这府衙的天,也压得人生闷。

    冯睿达先疾行数步,再学着杜松方才的行径,慢慢放缓动作,一直走到的门口,矫健地上马,“去馆舍。”

    孰料在馆舍门口,遇见一个熟人。

    冯睿达惊讶道:“子晋。”

    裴子晋抱着一坛酒,笑道:“冯四。”

    冯睿达顺口问道:“你怎么来并州了?”

    没记错的话,裴子晋在左御卫,而不是左骁卫。先前南衙送来的将官也没有他。

    裴子晋:“这次不是征发了河东郡兵来并州助力么,卢大将军便让我回乡疏通。”

    “也算为王爷分忧一二。”

    裴子晋是河东的大族出身,原是郡兵头目,有他在中间牵线搭桥,事情的确会办的容易些。

    冯睿晋嫌弃郡兵行动拖沓,但以他们的训练程度而言,已经算不错了。

    南衙将官离京,不光要大将军首肯,还需要上报到吴越的案头。

    所以裴子晋是实打实的出京公干,否则一个返乡探亲的名头,他只能被圈在河东一地,不可能晃荡到并州来。

    不管是裴子晋钻营,还是卢自珍主动为之,这个人情吴越必须认。

    裴子晋见冯睿达的方向是往里走,说道:“来找冯郎中?”

    冯睿达笑道:“是呀,兄弟许久不见。你呢?”

    眼睛落在裴子晋抱在怀里的酒坛子。

    裴子晋:“认识认识并州本地的同袍,结个香火情。”

    指了指酒坛,“正宗的地瓜烧,到时给你送一坛去。”

    冯睿达笑道:“多谢子晋兄盛情,我就想着这一口。”

    手往后一指,“他们都在城东那一片喝酒烤肉,草原上的小肥羊,滋滋冒油。”

    “梁五他们也在那儿。”

    裴子晋眼睛发亮,“我得去尝尝。”

    冯睿达劝道:“那可得快点,去晚了那帮畜生全造没了。

    ”

    裴子晋脚下生风,“那不打扰你们兄弟团聚,先行一步。”

    冯睿达挥手送别道:“去吧!”

    望着裴子晋远去的背影,冯睿达收起脸上客套的笑容,一脸严肃地走向冯睿晋的房间。

    不像探亲,反倒像寻仇。

    冯睿达推开门,见冯睿晋依旧坐在老位置上,只旁边多了笔墨,显然在梳理其中的脉络。

    冯睿晋冷言道:“我现在没心情揍你!”

    冯睿达见走廊处有行人往来,说道:“我们兄弟不是要秉烛夜谈么?”

    冯睿晋排除冯睿达脑子进水的可能,大发慈悲道:“别在外头冻着了,进来吧!”

    冯睿达一进屋就转身将门合上,三步并两步走到冯睿晋身边,低声道:

    “打从延州回来,王爷露过一面后。我已经三天没见他了。”

    如果换做其他消极怠工的上司,一个月不见都不会觉得异常,偏偏吴岭是格外敬业之人。

    冯睿晋问道:“只有你没见吗?”

    冯睿达:“大将军,还有其他两卫的将军面见过。”

    “上次王爷说,并州千头万绪需得重新思量,他分神不得,诸事交由大将军处置。”

    所以现在范成达不仅节制南衙三卫,还有半个并州大营。

    若加上麾下百姓,几十万人轻轻松松。

    冯睿晋心中思量,吴岭的理由说的过去,但又有些牵强。

    最重要的是,他只见南衙三卫的领头人,却对并州大营的人避而不见。

    短期内并州人不会生疑,因为他们见吴岭的机会本就少。

    不像冯睿达,往常跟在范成达身后,不说天天见,至少隔天没问题。

    结果现在“沦落”到只能在前厅回话了。

    冯睿晋问道:“南衙诸将和王府属官行动如常?”

    冯睿达点头,“嗯。”

    若是私下调动大军,不可能瞒过冯睿达的耳目。

    上下有别,上司不露面多正常的事,没人会多想。

    冯家不一样,因为他们做过类似的事。

    冯晟生前已经着手安排身后事,那时候他们和杨家的关系已经很紧张。

    所以冯晟过世后,秘不发丧,内部达成共识后,再往外报丧信。

    身在长安,没法多拖,只推延了一天。

    并州不一样,吴岭一家独大,范成达总揽兵权。

    冯睿晋试探问道:“王爷现在是死是活?”

    作为将领而言,吴岭已经是很老了。

    一支流矢,一场风寒……都可能要他的命。

    第

    1219章

    北上并州

    冯睿达的脑海中反复回放着杜松方才的神情,有点小怨气但并不绝望,笃定道:“人应该还活着。”但大概不能理事。

    至于为何以杜松为参照,因为他是后来的,不像其他两人那般早有准备。

    冯睿晋眉头紧锁,疑虑重重,“生病还是受伤?”

    冯睿达回忆道:“王爷只督战,不曾亲身上阵拼杀。”

    在众人眼皮子底下,若真有伤,岂能无人察觉。

    冯睿晋猛然一拳砸在桌面上,他为何顶着寒风跑来并州,不就是因为吴岭这儿。

    哪怕搞风搞雨,吴岭也能压得住。

    往远了说,吴岭身上还系着冯睿达的前程。

    早知如此……

    冯睿晋起身向门外走,冯睿达连忙拽住他胳膊,质问道:“你去哪儿?”

    吴岭病重的消息一旦泄露,并州城内必将再起波澜。

    冯睿晋咬着腮帮子道:“交代兵部的人,慢慢地记功,先别忙着翻并州大营的烂账。”

    这段时间,若是聪明的,就该把大窟窿填上了。

    冯睿达松开手,“去吧!”

    坐在屋子里,一个人思索,接下来怎么办?

    冯睿达算范成达半个心腹,这般大事瞒着他,究竟是因为吴岭只是偶感小恙,稍加调养便能康复?还是事态严重,不容丝毫风声走漏?

    杜松回到营地,那张素来严肃的脸庞上,旁人难以察觉的微妙变化,被孟章敏锐地捕捉到了。

    问道:“将军,出什么事?”

    左骁卫晚到一步,仅斩获数百首级,全然对不住这一路的奔波。

    孟章以为杜松是为此事而生气。

    杜松提起话头,“和范大……”

    话音一转,“说起范二,越说越气。”

    他和范成达意见并不全然一致,但当前局势下绝不能透露出去,只能拿范成明做筏子。

    孟章暗道范成明干的气人事多了,不知哪件能让杜松恨不得和范成达吵起来。

    此刻的范成明正搂着陈灵芝会周公,门外婢女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这份宁静,“郎君夫人,大营来人求见。”

    若非事态紧急,她也不敢如此打扰主人。

    范成明一个激灵,从床上翻起来,眼睛往外一瞟。

    天没亮,宵禁过了么?

    匆匆披上外衣,说道:“我去外头见见。”

    陈灵芝坐在床上醒了一会神,同样起身站在门口往外看。

    不一会儿,婢女回禀,“郎君让夫人先休息,他去营中看一看。”

    陈灵芝吩咐道:“去将郎君的行囊找出来。”

    将门之家通常会备有一份紧急行李,以备不时之需,虽不及精心准备时那般周全,胜在便捷。

    陈灵芝此刻哪有心思安睡,整理行李反倒能静心。

    范成明赶到右武卫大营时,从外观上看与平日无异。但越往帅帐方向行进,灯火越是通明。

    无论将领还是校尉,都已被召回,只是人人形容言语都十分隐晦。

    范成明步入帅帐,近处的将领已悉数到齐,唯有武俊江因住处偏远尚未抵达。

    好不容易能回家安心住几日,结果遇上这事。

    好在武俊江并未迟到太久。

    众将齐聚一堂时,吴越与韩腾并肩而入。

    韩腾一坐下,开门见山道:“王爷在并州力挫突厥,但也因此累得旧伤复发。”

    “并州大局不容有失,世子将去接替,让王爷返回长安休养。”

    一时之间,屋内烛火摇曳,照在每一个将领的脸上,却不能清晰辨明每个人的神情。

    或许所有人心中都萦绕着同一个疑问——吴岭还活着吗?

    韩腾没有过多解释,直接下达命令,“天亮之后,范二你率右厢军两千人为前锋开路。”

    “世子和段二领左厢军三千人午时出发,两支队伍中间间隔一日路程。”相互呼应。

    “十日内赶到并州!”

    “元正率领营内其他兵马,明日出发。庄三清点营内辎重,后日启程。”

    “这个年,你们恐怕要在并州过了!”

    “有什么需要交代的,赶紧写信告知家人。”

    吕元正哑声道:“王爷他……”

    韩腾斩钉截铁道:“老毛病犯了,卧床休养。现在并州的事务暂由范大接管。”

    转头对范成明道:“范二,若不想你哥被那些文书给淹了,就跑快一点。”

    范成达打从从军起,就在南衙打滚。

    和庞大的地方大营比起来,南衙诸卫小而精。

    范成达从未直接统帅超过十万的大军,连五万都鲜少尝试。

    现在几十万人扛在肩上,只会压得他喘不过气。

    范成明脸上浮现一个僵硬的笑容,“论跑路谁能比得上我,我当初可是从东莱一路疾驰到辽东。”

    笑得比哭还难看。

    段晓棠问出一个关键问题,“大将军,对外如何解释?”

    现在帅帐内只有几位将领,要对底下的将官,以及对大营外的人解释。

    吴越面色沉沉,说了今夜第一句话,“斥候传信,突厥遭受重创后,正密谋再次南下。”

    “右武卫北上增防。”

    但凡了解点军事常识,就知道突厥不可能此时南下,光因为气候原因造成的减员,他们就承受不起。

    再度南下,至少等明年春天,右武卫根本无需如此急迫地赶往并州。

    所以这只是一个借口。

    没有提吴岭,也没有提吴越。

    右武卫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把吴越平安护送去并州。

    韩腾:“你们去并州,记得和杜茂公贺喜,往后得称呼杜大将军了。”

    升职理由很是简单,挫败元宏大阴谋,在对突厥作战中表现英勇。

    明眼人都知道左骁卫往后是杜松的,但一日不做大将军,一日就名不正言不顺。

    今日提拔的理由,水得不能再水。

    也就是大将军前头不能加检校二字,那样太不体面了。

    杜松期待的拜大将军场景,是在大朝会上,衮衮诸公见证下,庄严、郑重、肃穆……

    如今拜大将军,不过是政治表态的权宜之计。

    杜松是吴岭的人,现在更是吴越的人。

    他拜大将军,是为吴越在南衙势力扩张,落下重要一子。

    并州握在范成达一人手上,太危险。

    需要一个能与之旗鼓相当的人。

    第

    1220章

    同去并州

    换范成明来,才不管升官理由够不够正当。

    贷款升官怎么滴,他脸皮厚,慢慢还呗!

    实在还不上,让范成达加把劲。

    实惠落在兜里最安心。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