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405章

    吏部这个粪坑该怎么揭开,父子俩还得好生筹谋一番。

    三言两语驿站近在跟前,其内大小官吏早已恭候在大堂。

    范成明撸起袖子招招手,身后走出一队军土。

    范成明:“带字的一张都不能放过。”

    抄家,右武卫又一项传统艺能。

    一队威武的军土从后院经过,向陆德业居住的上房去。某些家眷见此情形心中大骇,难免惊喊。

    别说没见识的妇孺,其他官员不说主持抄家,许多连见都没见识过。哪怕心知是冲着早就被看押的陆德业下手,但事在眼前发生,哪能无所触动。

    范成明提醒道:“别吓着人。”

    李开德点头应道:“是。”提脚去后头传话。

    杜乔带着唐高卓趁此机会悄悄挪到段晓棠旁边。

    杜乔言简意赅道:“晓棠,高卓原在刑部任职,欲辞官后弃文从武,投入右武卫,你看如何?”

    段晓棠抬眼瞧一眼唐高卓,眼神清正,长期和刑案打交道却无阴郁之色。

    果不出杜乔所料,“得问范二。”没挡回去,这关就算过了,示意亲兵将范成明请来。

    范成明过来同样打量一番,他比段晓棠强一点,看过诸多官员的履历,虽没记住丁点。但没落下印象也算一个好处,没有大功大过。

    第888章

    没有错吗

    范成明问一个出乎所有人意料的问题,“《论语》熟么?”

    唐高卓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迟疑道:“八岁便能通读。”《论语》和启蒙有区别吗,问一个文官《论语》熟不熟,不如问他认不认字。

    范成明不知道这是什么水平,总比他强。虽不知唐高卓身手如何,但眨眼间把人安排得明明白白。

    敲打道:“右武卫军纪严明,行军期间不得涉足烟花之地。回长安你若要去平康坊消遣,也别叫上同僚。”

    前一条是军规,后一条是玄学,他们扎堆去平康坊,就没遇上过好事。

    唐高卓脸皮厚惯了,实在憋不出脸红来。守门的军土没拦着出门,但将一举一动都报上去。总不能直言是借口去花楼试探吧。气弱地回道:“属下遵命!”

    范成明提点道:“这几日你多跟在那些现成的县官后头,听听他们治理地方的心得。”

    唐高卓迷惑道:“范将军,这是为何?”他不是弃文从武了吗。

    范成明:“让你听就听,让你学就学。”

    两卫“治理”地方比他们打下来耗费的时间更多,但收效甚微。

    其中有各种原因,若吴越真的一手遮天,身份没那么敏感,本地任命官员亦或让某位将官脱下铠甲穿袍服由武化文,拿起治理地方的权柄。

    偏偏他处处受限,只能任由官衙空置。

    好在两卫是平乱剿匪的好手,将地方的刺头拔去,活下来的乡民能安生种地,地里长着粮食,心里就是安稳的。

    皇权不下乡,乡间自有运行的秩序,只要维持住城内的治安即可,大大减轻工作量和头痛程度,但相应的成效一般。

    有的官吏会鱼肉乡里,但更多的官吏能组织民众恢复生产。

    这一点右武卫将官很多都做不到,治民不同于治兵。更何况底下的军土,识字书写不等于能成为吏员,大部分人连官衙各司曹的职能都分不清楚。

    土族子弟自小浸淫其中,哪怕本人水平稍次,家中亦会配齐幕僚。偏偏柳星渊等人并不想让自已仕途地狱开局。

    稍后两卫将与乱军一战,范成明本着最后一丝良心,不可能将候补官员赶上前线。那么城池攻打下来,到候补官员到位之前的空窗期该如何处理?

    乱世当用重典,唐高卓刑案出身,理论上官员辞呈递上去后还要经过复核,一来一回耽搁许多时间。再临时抱佛脚学上两手民政治理,可不就将空子补上了吗!

    范成明不禁佩服自已的随机应变,面上吊儿郎当道:“大家自已人,你们透个信,多少人要走?”

    杜乔:“说不准。”许多人尚在天人交战,没有下定决心,袖中藏了辞呈却未曾公之于众。只看最后在不在吴越面前递上去才算尘埃落定。

    范成明闻言心知悬了,不会走个一干二净吧!不想再提这个晦气话题,转而问道:“邻居,上次段二生病我去探望,白二他们也在,怎么没见你?”

    白湛等人去东院的时候多了去,但段晓棠生病的次数屈指可数。

    杜乔不疑有他,回答道:“因为我也病了,请假在家休养。”

    范成明点头,“哦,原来是这样。”似乎烫了两份菜先捞出来,一份给白秀然,另一份应该就是给杜乔这个病号。

    范成明:“生的什么病?”

    杜乔:“腰扭着了。”

    范成明暗道,果然身体一般,靠着段晓棠这棵大树,都没和唐高卓一般弃文从武。

    不多时军土们押着陆家的仆役、查抄出来的箱笼先行返回行营。

    范成明附在吴越耳边将刚才的灵机一动细细道来。

    吴越拧眉:“只有一个?”

    这时候的书生不会和文弱联系在一起,土子习六艺,细说起来都是全才。

    范成明:“主动到跟前的只有这一个。”

    唐高卓的选择在驿站中不是秘密,杜乔人缘亦是不错,但范成明在原地站了许久,也只有这一个找上门来。

    吴越摆手,示意此事暂且放下,直视大堂内众官员,“诸位可曾想好何去何从?”

    一个面色僵硬的官员率先出列,手上举起着一个信封,上书“辞呈”二字,“世子,下官母亲年老,欲回乡侍奉舍亲。”

    孝道大过天,辞官回乡尽孝,走到哪儿都是体面的理由。

    吴越:“彦方,收下。”

    陈彦方接过辞呈,他身后的护卫上前送上十贯钱两匹绢。

    这点财物在吴越的人情往来里不值一提,但落在一般家庭,算是一份不错的程仪。

    辞呈收了,程仪送了,就代表文城这个烂摊子与他无关了。

    有一就有二,陈彦方统共收了八份辞呈,送出去七份程仪。

    唐高卓不算,他又不走。

    吴越:“尔等欲归乡的,留出半个时辰收拾行李,两卫军土会护送出文城境内。”

    “文城诸县代理官员,军土同样会送你们赴任。”

    驿站内官员分为三波,一波离开文城,从河东各处借道返乡,一波响应各自职责去上任。最后剩下打算再坚持坚持的杜乔等人完成本职任务后去行营待命。

    偌大个人满为患的昌宁驿站,瞬间散得干干净净。

    耿鸿年轻尚有冒险精神,心中藏了一把火,想撞一撞这南墙。加之杜乔决意留下来,两人在一处好歹有个照应。

    大不了他再辞官呗!

    耿鸿记着数,“京官辞了五个,候补官员辞了三个。”走了将近小一半的人。

    寒门不是贫寒的寒,能支持子弟读书进学做官,不大可能窘迫到等着俸禄换米下锅。

    君以国土待我,我必国土报之;君以路人待我,我必路人报之;君以草芥待我,我必仇寇报之。

    土子,图一个体面。你做的初一,就别怪我做十五。

    冉智明:“这么多人辞官,长安是否震动?”

    如果吴越强硬的将人扣下来,调职算不得大事。往后陆陆续续辞官,亦不会有影响。

    一口气接了八封辞呈,虽全是微末小官,但集中于一地,怎能不引人侧目。

    对辞官者风评定然有影响,国家危难却打退堂鼓临阵做逃兵。

    抛开事实不谈,难道没有错吗!

    第889章

    官场油子

    唐高卓说起风凉话来,“我们这一趟,全军覆没。”吴越震怒,陆德业郑奇文落不着好。

    冉智明迟疑道:“我接下来怎么办,去各个府库核对库存?”

    唐高卓出馊主意,“户部的规矩,至少得两人一同核查。”互相监督,防止舞弊。“现在只剩一棵独苗苗,你怎么查?”

    查吧不合规矩,不查户部交不了差。

    冉智明的同僚若是因公殉职之类的理由没了,说什么都要咬牙将公务办完,但这一路的经历,让人只能想想呕心沥血值不值得。

    冉智明立刻做好心理建设,从善如流道:“所言极是,做官就得守规矩。”

    唐高卓入仕时候虽浅,却无师自通官场油子的诀窍,发一份俸禄干两份活,天底下哪有那么便宜的事。

    反正刑部的人走光了,任凭本地的刑狱府库跑老鼠,也不干他们的事。

    唐高卓提点道:“刑部不说,你这份差事,派一个人来补还不行,至少得两个。”

    京官金贵,但有几个能吃苦受累闷头干活的。一来一回耽搁时间,派一个来冉智明转脚去任地方官,两个人一起来才保险。

    前车之鉴在此,有几个人敢来?长安的各大衙门有的是热闹看了。

    耿鸿想清楚背后关窍,可惜无缘得见。“我同长林怎么办?”

    郑奇文被关了,但他俩的搭子没拆。

    唐高卓:“就查文城呗,这堆事办完,你俩差不多该准备候官了。”剩下的地盘,谁爱来谁来。

    耿鸿竖起大拇指,“说的在理。”受此挫折,难免生出“报社”心理,不指望旁人栽进陷阱里,但能让人头痛一番,也算出一口恶气。

    他们回屋收拾行李,稍后便要各奔东西。

    耿鸿回头张望,“长林呢?”

    冉智明玩笑道:“刚才见驿站外头露出一丝裙角,赵娘子来了。”

    驿站之外,赵璎珞将一个大包塞到杜乔怀里,“简单给你收拾了些吃用,带着路上使。大头放在晓棠那儿,到时候你回来找她取。”

    杜乔身边只跟着一个书童杜墨,两人做饭的手艺都一般。好不容易在长安能吃上家人做的可口饭菜,好日子没几天就外任了。

    以前能靠粉丝米线加酱料挺过去,但现在这里可没有五谷豆坊。

    杜乔闷声应道:“嗯,不用担心,路上都有军土保护照顾。”从袖中掏出数封书信,“这些信你帮我带回长安送到各人手上。”

    不让祝明月段晓棠出面,而让赵璎珞亲自送达,用意不言自明。

    赵璎珞见最上面一封写有母亲亲启四个字,微微抿唇问道:“你外放,家人怎么办?”

    留在长安,归乡,亦或来任地团聚。

    杜乔在信中早有安排,直言道:“都留在长安,阿谦幼娘年纪小,学业要紧。”

    长安更安全,一时的团圆只会将家人安危置于险境。杜谦的课业杜乔可以教,但百废待兴,估计抽不出时间来。杜若昭只要离开长安,注定成为失学儿童,天底下再没有一个大夫会像林婉婉一样,尽心尽力教授女徒。

    杜乔继续交待,“你劝着他们点,我孤身在此没有挂累,更便于行事。”

    赵璎珞不住点头。

    杜乔看向几步外装作看风景的两人,诚恳道:“家里麻烦你们多照应一二。”

    段晓棠摆摆手道:“这算事么,我们不都一直这么互相照应过来的!那也是婉婉的徒弟家。”当师父哪有不关照徒弟的道理。

    杜乔不禁一笑,“是啊!”差点忘了,他们不只一重关系。世俗意义而言,杜若昭与东院的联系更紧密。

    杜乔再望向赵璎珞,交待道:“你回长安,无需多思多想,做好自已便是。”

    女子一味囿于情爱,最后只能落得自怨自艾的下场。

    赵璎珞挤出一丝笑容,“你放心,我可是长安有名的钱串子。”只要铜钱金饼叮当作响,绝对想不起杜乔来。

    杜乔心底既酸涩又欣慰,“那就好。”这般鲜活的模样才是最好的。

    林金辉站在门口探头探脑几回,只觉得现在过去打扰小鸳鸯告别会遭天打雷劈。

    杜乔提着包裹转身回驿站内,进了房间最后将新得物品和自已原本的行李放在一处。在包底发现一个小荷包,拉开系绳里面全是金豆子。

    耿鸿凑过来看,瞪大眼睛,“哪来的金子?”

    杜乔将系绳重新栓紧放入怀里,温暖又滚烫,“赵娘子给的。”如果是祝明月所赠,会大大方方地给,不可能藏在包里。

    让他别为了外头的钱财做昧良心的事。

    一包金子诱惑太大,饶是耿鸿也经不住,喉头滑动,低声道:“长林,我俩可是亲兄弟,赵娘子家中可还有姐妹?”

    杜乔故意偏离本意,平静道:“你晓得她是从北地来的。”但凡家里有一个靠得住的,不可能千里迢迢去长安。

    将重新整理后的包裹系绳再拉紧一遍,提起来试试轻重,确认不会再散开。

    杜乔:“走吧,我们该出发了!”他们身上有甩不掉的公务。

    两卫军土护送几县官吏赴任,杜乔等人混在其中去完成他们积极性打了不少折扣的工作。

    祝明月赵璎珞站在道旁挥手作别,不知杜乔能不能在她们离开前赶回来。

    返乡的赴任的一大批人,离了驿站再出城门便是各奔东西。

    林金辉终于找到机会凑上来打招呼,“二位娘子好。”

    见赵璎珞犹自沉浸在分别中,不知该如何劝慰,“别离意长,万要保重自身,以待重逢!”

    没头没尾,稀里糊涂。你说送邻居也行,送对象也行。

    赵璎珞抽抽鼻子,倔强道:“没事,我们去驿站里商量吧!”

    吴越带人去昌宁县衙,守门的军土撤走,她们当然可以进去。

    小院是临时落脚租的,乱糟糟。哪比得上驿站有吃有喝,来的便利。加之祝明月赵璎珞一贯的做派,不好把人请到住所去谈生意。

    第890章

    暗拍事宜

    三人向内走,遇见在大堂徘徊的万冰真。

    赵璎珞开口问道:“万小娘子,不搬去县衙吗?”

    万冰真悄声道:“父亲让我们再住两日。”

    一行人不是官员就是军汉,女眷跟在后头不合适。再者不知昌宁县衙荒废成什么模样,探探情况再做计较。

    祝明月晓得万冰真好热闹,提醒道:“万小娘子,外头乱的很别出去,有什么需要的找驿卒说一声。”

    以右武卫的脾性,昌宁城内敢冒头的都解决了,留下的都是老实人。但万冰真一个外地小娘子贸贸然出去,不认识路走丢了怎么办。

    万冰真分得清里外好坏,闻言点点头,“知道了,祝姐姐。”

    见两人身边跟着林金辉,不知具体身份,是和吴越一块来体格健壮的生面孔,约莫是军中人。不知二人为何同行营中人来往密切,看起来颇为熟稔,但万冰真识趣的告退了。

    三人进了一个包间,掏出数本账册,各自的随从候在门外。

    碍于是两卫的私账,祝明月没有在上头做标记,需要注意的地方另列在一张纸上。

    林金辉告个饶,“清单有所变动,昨日加班加点才盘出来的。”是吴越段晓棠出去剿匪所获,这两日庄旭林金辉都在忙这件事。

    祝明月:“品类有变化吗?”

    林金辉笃定道:“只有数量增加,品项没有变动。”

    祝明月不负责处置古董字画,所以庄林二人先清点的是其他易于变现的物品。

    祝明月心中了然,于大局无碍,继续问道:“在河东有仓库货场吗?”东西运过去总得有地方放。

    林金辉:“城外有一处营地,城中一处借来的别苑,都可以堆放。再不济也能出去租个大院子。”

    祝明月:“用现成的便好。”

    祝明月只要求本人不出面,两卫用不着遮掩行迹,只要不光明正大打出旗号来便是,懂得都懂。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