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好在宁岩气运高涨,至今没给她这个机会,只能含泪和吴越一起当吉祥物。数千大军再度回归文城县,原先兵营已经空了,连旁边的劳改营都人去楼空。
高僧们念了将近一个月的经小有成效,劳改俘虏们修补完城墙后转入翁高阳手下,把人气到跳脚,又给他增加负担。
寇嘉平即将升任县令,附郭县令也是升职,同时补充到梦寐以求的人丁。
笃竹等大德高僧获得能养活寺庙老小的粮食,手上没血债的俘虏们获得自由,大家都有光明的未来!
吴越骑马经过文城市场,血渍已经消失,这里是段晓棠当初行刑的地方。
吴越问道:“俘虏们关不了多久,你失望吗?”
简单猜测段晓棠的心思,盗窃坐监多久,奸淫受刑几何,抢劫又该如何量刑……依照《大吴律》,总有一个对标的地方。
段晓棠不屑道:“不然呢!”求辱得辱就是这般结果。
她能任性的关这些人一辈子吗?客观条件不允许,地方需要人口恢复,乱军未平,宝贵的兵力需要收拢……
不仅文城俘虏营,翁高阳手下三个现拆的俘虏营也坚持不了多久。一旦开战,大部分人就地成为民夫转运辎重,战后赦免罪行。
段晓棠不想再提闹心的事,转移话题道:“吏部尽差遣些县级官吏来,太守何时到位?”有些锅县官扛不起。
吴越:“一地方伯自该慎之又慎。”不会任由吏部拨弄。
更正一点,“没有太守,只有刺史。”
段晓棠知机,“郡改州?”
皇权延伸最基础的机构是县,上级机构郡还是州,历朝历代各有不同,近几十年更是变换无穷,换过好些轮。
大吴自有国情,皇帝推行以州代郡,国内大部分地方都推改完毕。
如果说二者有何区别,不仅仅是官吏称呼、官衙门口的牌匾的变化,最关键是大小。
不是说郡比州大,而是一个大郡可能拆分成数个州。
地方分权防止做大,方便中央集权。
文城是小郡,绛郡临汾在古冀州地界只能算中不溜,真正执牛耳的是——
段晓棠:“河东也拆?”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河东郡望多,各有依凭的县所,这么一拆,许多人家在行政上分属不同的州,可就不算一家人了。
吴越笑道:“河东那么大,你说能拆几个?”才能把他们拆得稀碎。
第869章
土地抛荒
段晓棠这会信吴越和皇帝是异父异母的亲兄弟,无时无刻不想着削弱世家。
当然若是亲兄弟,吴越不可能领兵。
这里只有两人,连护卫亲兵都离得远,段晓棠无需过多遮掩,直言道:“两个不多,三个不少。”要真拆出四五个,不如直辖算了。
地方行政区划变更,受地理政治经济各种因素影响。
比如汉中不属于四川,函谷关归河南,江苏有十三太保……
吴越佩服段晓棠的机敏,虽然常常自诩没文化,但许多时候一点就通,只人情世故上糊涂些,或者是知世故但不愿意世故。
吴越:“等文城梳理完毕,该回行营了。”
犁地式剿匪,右武卫传统艺能。梳理过后,兵锋直指绛郡时,后方就是安稳的。
段晓棠点点头,“差不多该回去了。”休整一番应对大战。
吴越:“我刚接到消息,祝娘子向行营方向来了。”刻意模糊时间,实则祝明月离开长安后不久,他就知道了。
段晓棠脸上全是疑惑,“这里危险,她来作甚?”
反应在吴越意料之中,并不清楚祝明月的意图。
段晓棠:“你们请她来的?”
庄旭头疼战利品处置的事,所有人都看在眼里。
吴越“推卸”责任是一把好手,“庄三也不清楚。”
段晓棠:“什么时候离京的?”
依照传统,将领带兵出征,家眷要留在长安,既是保护也是为质。祝明月和段晓棠是表亲,关系遥远,可算可不算。再者还有一个林婉婉留下,天天在医馆坐堂出诊。
吴越报了一个日期,段晓棠推算,恰是她为杀俘狡辩的奏折传到长安不久后,漫不经心道:“哦。”心里对祝明月的来意大约有了猜测。
吴越见段晓棠只应了一个“哦”字便沉默下来,将话接下去,“祝娘子同吏部的队伍一块出发,范二去河东迎接,路上安全当是无虞。”
段晓棠还是只有一个回答,“哦。”
如此敷衍,换做旁人吴越会以为是不恭敬,但在段晓棠那儿——大概也和恭敬差得极远。
吴越继续讲话题进行下去,“等我们回行营,他们差不多该到了。”
段晓棠:“哦!”
吴越:“能换个回答吗?”
段晓棠:“吏部不配合工作,来者不善,想好怎么对付了吗?”
两边隔空比划过两招,若真是善意,就不会把范成明派去了。
吴越颇有几分无赖像,“范二不是去了吗,先探探底。”
顺我者昌逆我者倒大霉。
吴越给段晓棠打预防针,若是惊喜能多高兴两日,若是惊吓,就做好心理准备,想想怎么狡辩推卸责任。
旁人若知晓祝明月千里迢迢来探亲,只会以为儿女情长,谁知道她是为杀俘一事来的呢。
段晓棠回程路上一直在想,如何同祝明月交待,意外或者像武俊江一样脑子一热,似乎是最好的解释。
朝着行营进发的杜乔并不知道,皇帝地图平乱,将三郡改州,捎带手将旁边的河东一分为三,平白多出两位地方要员和几十个幕佐空缺。
毕竟他们离京前吏部头等大事是凑出文城等县的官吏。
就算知道也无法,多出来的官位不是他能够得上的。
最近几十年州改郡、郡改州是常事,沿革混乱,所有人都习惯了。说一个地名都知道它的历史渊源。
比如家乡济州,属于古兖州。春秋分属齐卫晋,战国则归赵魏,秦时叫东郡,两汉时期境内几县分割更加零碎,兖州东郡、冀州魏郡、青州平原郡、司州阳平郡、兖州济北国……
后来时局混乱,几易其主,别说名字,连国朝都换过好几轮。
队伍进入汾阴境内,一下感觉到肃杀之气。
汾阴乃是河东北门户,亦受乱军波及,城池野道荒凉无比。
午间休息随之取消,抓紧时间赶路,必须在夜晚来临前赶到安全的城池内。
范成明带来的二百兵马散逸四周查探情况,虽然露头出格的土匪豪强都被吴越扫平,但万一有漏网之鱼呢。
这支队伍可经不得吓!
范成明出发时在队伍前三令五申,“路上不要做多余的事,什么摘花、拾柴、打水……都放一放,不是要命的事就不要脱离队伍,走远了出事后果自负。”
“这片地界乱大家都知道,给你们举个例子,文城当地某县只有一个官员活了下来,乱军刚平定时,白天在县衙办公,晚上枕头旁边放的是行李,一旦出事立刻逃入两卫军营。”
主人公是文城主簿寇嘉平,段晓棠知道这件事时一是明白战争给人的创伤,二则给予高度赞扬,难怪郡县两班官员,最后只有他一个全须全尾活下来。
范成明此言是给预备官员们紧紧弦,太平地方县太爷端坐城中自无不可,但以文城当地情况,一直在城里被困死都不知道。
两卫大军将明面上乱子扫平了,但谁知道暗地里埋了多少雷呢。
万冰真躲在糜安娘怀里瑟瑟发抖,那么危险的地方,他们真的要去吗?
万宜民默默叹息,寇嘉平幸运刚好有两卫大军驻扎在旁,若是本乡本土的,还能找到地方躲藏。
但似他们这些外来户,两眼一抹黑,万一有人起事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只望他能仕途顺遂,子孙日后能在富庶之地乐享安逸。
当队伍离开汾阴踏入文城地界时,才发现之前的情况算是好的,这里才是满地荒野,十室九空。
春耕刚过,城池周围却有抛荒的土地。这些土地往常是世家豪强的禁脔,现在居然——抛荒了!
范成明:“文城境内四县,人最多的地方是两卫行营,其次是俘虏营。”
生民百姓在哪里,在田野里;他们在做什么,在哀嚎!
杜乔到此时此刻方才明白,为何吴越一直催着吏部任官,如何能早几个月到任,有朝廷官员安排协调,至少城池周边的土地不至于荒芜。
第870章
光杆司令
行营在昌宁县西,三郡交界之处,位置险要。
说是归属于昌宁县,实际离县城治所好几十里。县城安置不下数万大军,但容留几百人却无碍。
天色将晚,范成明留在城中休息,只将一路打探的情况写成短笺让亲兵带回行营,交给吴越。
让他心里先有一个准备,明日诸多官员会去行营拜会。
耿鸿心底一口劲卸下,外衣都来不及脱,倒在床上,“终于到了。”
官驿屋舍紧张,耿鸿和杜乔住一间房,书童小厮等睡在外间。
杜乔将衣袍上的褶皱抹平,“今晚好生歇息,明天开始干活!”
杜乔耿鸿作为吏部属员,任命官员的肥差轮不着,他俩的任务是在郑奇文带领下,核验走访文城汾阴两地死难失踪官员情况,论功论过盖棺定论,注定是个要走穿鞋底的辛苦活。
长安各衙司派出的官吏中,最轻松的无疑是户部。往年查验府库,什么火龙烧仓阴兵借粮层出不穷,经过乱军这么一闹,什么账都平了,无非看看朝廷账面损失了多少。
耿鸿:“明日去行营拜见世子和大将军,一来一回一天没了。”所以无法开工。
杜乔:“看时间,眼前不是有个昌宁县么?”
耿鸿遮住眼睛,不想再聊伤心的话题,“服了你了!”从手指缝隙中见杜乔往外走,问道:“这么晚了,出去干嘛?”
杜乔:“我去看看祝娘子他们找到地方没有?”
昌宁驿站本就狭小,人都住到大堂里去了,如此简陋的居住条件,大部分人都默默忍受,外面更不安全。
糜安娘安慰万冰真,“忍一忍,等你父亲的任命下来就好了。”
万宜民选的地方正是脚下的昌宁县,一旦正式任命,一家人就能搬进县衙后院。
有人在默默忍受,有人一时半刻都忍不了。
陆德业吩咐下人,“立刻去城中寻一处好宅院。”一时半会走不得,总不能一直住在简陋的驿站中。
郑奇文劝道:“侍郎,不必如此心急,一切待明日见过河间王世子再做定论。”总觉得吴越不是那么好打发的人。
陆德业做出一副胜券在握的模样,“两手准备。”
另一头范成明派人帮祝明月找到一处闲置的屋子,勉强能住下。
范成明:“祝娘子,已经付了一个月租金,你暂且住下。”
祝明月:“范将军,我待不了许久。”
范成明笑嘻嘻道:“住下再说。”先把人留下,庄旭那儿一脑门子官司呢。
亲兵跑过来回禀,“将军,柳郎君说谢过你的好意,家中长辈在昌宁有产业,有歇宿的地方。”
范成明:“知道了。”
柳星渊在行营混那么久,都没人知道他家在昌宁城中有产业,孙安丰工作没做到位呀!
转头拍拍手冲祝明月感慨道:“这就是有钱有势的世家子弟。”
世家子弟分四种,有钱有势、有钱无势、有势无钱和无钱无势。
中间两种最少,当一个人有了出身,钱势可以互相转换。所以世家子弟大多两极分化,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范成明属于第一种,但常给人没钱的错觉,因为他的钱都被人管起来了。以前是哥嫂,现在是娘子。分家后,他名下的产业不少,折下来说不定比吴越还富有。
吴越属于另一种情况,私产少,王府产业大头在吴岭手中,往后才能归他。
万宜民和另外两个年轻人刚到驿站,行李一放,见陆德业没有其他安排,同家人交待两句,立刻离开驿站,出来向路人打听县衙的位置。
当初李君璞早有准备,将长安各衙司中有关云内县的文书都抄了出来,提前做功课。
万宜民没那么好的条件,三郡乱象起的时候,他在庆州做官。两卫出兵之时,他正在去长安路上,顶多与友人闲聚时听过两句。
说一无所知是苛刻了些,顶多知道一星半点。
文城郡内有哪些县所,许多人都是出发后才搞清楚的。
万宜民在路上拉拢了两个年轻的佐贰官,穆黎昕和汲志用,只留了一个位置给当地人。
最难办的附郭县令已经有人占了,帮他们解决了一个大难题。
三人一通商量,选定昌宁县。
昌宁虽是文城境内离绛郡最近的县,实际县所距离交界之处极远。关键是,它离河东最近。
万一战局不利地方不稳,还有一条退路。
千算万算,唯独算漏了一条。文城县与文城郡同名,平日文城行营叫着,谁知道它扎在昌宁县内呢。
寒门子弟无处学舆图的辛酸,在此刻体现得淋漓尽致。
穆黎昕捂着额头,苦笑不已,“我们现在和附郭县有什么区别!”
行营在昌宁境内,有什么事都算他们头上,吴越薛曲品阶更高,还不如附郭呢。
万宜民安慰道:“你刚才没注意,范将军手下军土进城时,道旁百姓并无惶恐之色。”
似这般久经战乱,尤其经过兵祸的地方,百姓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见兵则跑。
偏偏范成明入城时,百姓表现虽木然,但并没有转身逃跑,至少两卫军没有为祸地方,减轻了他们不少工作压力。
汲志用的角度更清奇,“黎昕,你想想,俘虏营还在吉昌境内呢。”
昌宁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两卫杀俘是为节粮,但俘虏没有口粮能不闹么?
俘虏不似军队,还有将领管控,一旦炸营,后果不堪设想。
刚定下的吉昌县令和佐官,哭已经解决不了问题,只想一根绳子吊死在驿站内。
文城四县,一个附郭,一个附军,一个附俘虏,伍城一枝独秀无事一身轻,运气比在赌坊里摇出豹子更稀奇。
三人一路问到县衙门口,比他们原先想象的情况好些,大门齐整,门口还有两个壮汉守门。
两人都未穿公服,汲志用眼睛一眯,确定道:“不是衙差,是军土。”
穆黎昕:“军土?”
万宜民:“他们的站姿,握刀的手势,都和衙差不同。”
三人在各地县衙打过滚,具体哪里不一样说不上来,但就是不一样。
连守门的衙差都没有,要两卫军土来站岗,真成光杆司令了。
第871章
两卫种地
情况比万宜民等人先前预料的好多了,至少县衙没有烧成一片废墟,尚存建制。
三人只遥遥望一眼,并不入内。寒门官员再如何没“见识”,也知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道理。
他们这一路格外“艰险”,没有得到正式任命前大摇大摆进去,想刺谁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