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反季销售,在大部分有今天没明天的大吴人眼中,只是空想。许多人天气刚转暖,便将厚衣裳送进当铺换钱帛,等到冬日再赎出来。
所以祝三齐这趟出来,并非为了生意,而是作为“自已人”,替祝明月办事。
赵璎珞安顿完行李,坐在厅堂内,和小二嘱咐好晚间的菜色,有荤有素没酒。
转头问道:“明月,你吃什么?”
祝明月摇摇头,“没胃口,吃面包就点客舍里的素汤就行。”
幸好天气不大热,食物还能保存一些时间。真到了夏天,才是坐蜡。
赵璎珞通过厅堂门窗的缝隙,观察对面的官驿,手上掰块面包沾点菜汤塞进嘴里,边吃边念叨,“他们的队伍,还没整理好!”
祝明月:“鱼龙混杂啊!”
做官是好事,但被强逼着做官就不一定了。
各个候补官员少有独身上任的,少的带一二童仆,多的牵家带口。
男儿有泪不轻弹,但你拦不住女眷哭啊!
吏部着急忙慌“捉”人,每个人的情况都复杂,唯一简单的就是背景。
第852章
客舍夜聊
不像祝明月等人早有准备,乱糟糟一摊事,连整队清点人数都是开拔之后才完成的,每日歇宿一团乱麻。不是这个没住上,就是那个住不下。
赵璎珞每日看着出来进去的吏部小官焦头烂额,估摸今天杜乔又不能按时按点吃饭,待会给他留个面包!
高德生安排好守夜的人选,过来回话,“两位娘子,要不先去歇息。”
祝明月:“我们再坐一会。”周围都是她们的人,只要不出客舍,安全无虞。
过一会儿祝三齐坐过来,禀告道:“除开我们和吏部,此行一共有五只支队伍,规模都不大。四支去洛阳,一支去河东。”
祝明月略看过他们的行李,“都去做什么?”
祝三齐解释道:“探亲、访友、上香……只有一支去洛阳的商队。”规模还不及他们呢。
“队伍中有不少女眷,两位娘子若有意,可以接触一二。”
这几天由于前头吏部的队伍乱糟糟,几支队伍也各自保持谨慎。
能攀上吏部出差的队伍有几分关系但不多,真正家底厚实的,能自行组织护卫出行,不需要蹭吏部的顺风车。
祝明月组织的一批人,文城也能去,只是有几分危险。
祝明月的目标只有文城,其他的暂且放在一边,再者出关后他们会与大部分队伍分道扬镳,“以后再说吧!”兴致缺缺。
赵璎珞:“照之前的消息,出关之后大约十日到行营。”
向北走不经过洛阳,留下的只有他们和同去河东的队伍。
赵璎珞盘算路径,“得提前把船订好。”一条船还不够。
吏部的船蹭不上,只能自已找。真正危险的其实是过了河东之后的路。
出门才知行路难!
祝明月赵璎珞回屋子也只能钻进睡袋里睡觉,实在无聊。
祝明月:“记得我们带了麻将纸牌。”
赵璎珞立即起身,“我去找。”怎么忘了这玩意。
当杜乔星夜从驿舍过来时,祝明月和赵璎珞正无聊地玩纸牌,祝三齐明日还要赶路,就不叫起来了。
两个人能玩什么,推火车呗。为了适应大吴的科技发展现状,祝明月改名叫推马车。
赵璎珞抬头问道:“吃饭了吗?”
杜乔:“先来看看,待会回去吃。”一天劳心劳力下来,没胃口了。
赵璎珞暗地嘟囔,回去只有残羹剩饭。起身去后头取出一碟切好的面包,放在杜乔面前,“吃点吧,不吃难道打算明天在路上饿晕丢相!”
杜乔拿起筷子坐在一旁慢慢吃起来,其他不说,祝明月等人带的路菜确实不错,下次也这么准备着。
祝明月赵璎珞两人全靠惯性继续玩,并不打算邀请杜乔参与。两座馆舍相邻,万一被人瞧见杜乔出差期间参与博戏,岂不平添非议。
赵璎珞望着对面,“理顺了么?”
杜乔心有余悸,“差不多了!”
人有喜怒哀乐爱憎怨恨,尤其这些被急急“捉”来的候补官员以及他们的家眷,一日日下来,试探、争吵、怨言……还不如回吏部库房,面对冰冷的文书呢。
祝明月注意到吏部队伍中有不少女人孩子,问道:“先安顿好,再把家人接去不好吗?”
吏部这趟顺风车兵荒马乱的,还不如按捺几个月呢。
杜乔说点不吉利的,“想的是一家人死也要死到一块。”
寒门有的是缺少名望的富户,有的是真的贫寒,无处依托。长安居大不易,当家人离开,家小留在长安未必活的下去。
赵璎珞拧眉,“情况如此糟糕?”
杜乔:“当地十室九空,官吏也是十不存一。虽然暂时被两卫压下去,但谁知道往后如何。”
众所周知民乱这种东西总要反复折腾几次,才能镇压下去,现在才第二回呢。
若吴越的后腿少被几方拉扯,杜乔还能多信任两分。
赵璎珞对段晓棠盲目信任,“晓棠不可能放任乱兵四起。”
杜乔:“力有不逮。”
吴越都受各方掣肘,段晓棠只是一路偏将。
杜乔现在琢磨出一些味来,吴越强硬地以“节粮”为由,压下两将杀俘之事,背后还有其他缘由。
三万大军听起来多,但对几地的乱军而言,盆水车薪。地方官衙瘫痪,俘虏那么多,随时可能后院起火。
有时候聪明人推理全从理性出发,少有考虑过别人脑子一热的决定。
赵璎珞担忧道:“晓棠现在还不知道怎么样呢!”
祝明月:“人身安全。”心理上不知道。
赵璎珞:“等我们到行营的时候,晓棠在吗?”
谁也说不清,汾阴文城现在是什么情况,安定似乎安定,危险也是真的危险,会不会他们千里迢迢跑过去,段晓棠领兵出征扑个空。
杜乔:“若晓棠不在行营,你们退回河东。”他不怎么放心当地的局势。
祝明月:“到时再看吧!”
若是现代靠着军队休息是莫大的安全感,但这会嘛,鉴于是段晓棠带出来的兵,祝明月保持基本的认可,但能不能托付个人安全,就得打个问号了。
尤其文城等地先经过洛阳兵一番肆虐,乱军越剿越多,几乎将所有有胆的百姓逼到对立面。
杜乔略坐一会,回去官驿。
耿鸿打趣道:“长林,又过去了!”
杜乔身正不怕影子斜,“去叮嘱两句。”
耿鸿往后一指,“饭菜温在灶头。”
杜乔拱手道:“多谢远思。”他这个年纪,其实也能多吃点,无非入睡前多走两圈。
杜乔先往部中递话,说段晓棠的家人要往前线送一些衣物日用品,为求安全,希望跟随队伍一起出发。
跟就跟了,这种事常见。虽然段晓棠身份敏感,但吏部也不想真和南衙撕破脸,尤其吴越掀起风暴弹劾杨家的架势太吓人。
之前停留在和吏部打嘴仗的地步,没有一位吏部高官落马,还算讲规矩。真惹毛了,谁知道年轻气盛能干出什么来。
结果真到出发的时候,发现队伍里有女眷,一打听竟是祝明月。
祝明月什么名声,三法司和南衙都传遍了,吏部捎带脚也听说过一些。
第853章
潼关草市
女子扬名靠的是温柔贤淑,祝明月若是高门贵女,众人自会跟风夸赞一句智擒乱贼。
但偏偏出身低微行事高调,言论大胆,几乎将人情伦理的遮羞布扯下来,说什么攀高枝搏富贵、升官发财死娘子、反杀人质……
论立场她站在皇帝和正义一方,露骨点批评行事偏颇,中立点的评价——不好惹,后面三个字差不多是吏部大部分官员对她的印象。
当一个女人被打上这样的标签,意味着她能避开生活中至少七成旁人有意无意的刁难。
所以一路行来,除了杜乔偶尔跑过来关照几句,两边井水不犯河水,一路顺利到文城行营就好。
当祝明月出潼关的时候,回望巍峨的关隘与群山,“我知道晓棠进出潼关时在想什么?”
谁叫写潼关的它最有名呢。
赵璎珞问道:“晓棠又没在这里留信,你怎么知道?”
祝明月看着周围来来往往的人群,“不可说,不可说。”
《山坡羊.潼关怀古》称不上反诗,但总归不讨上位者喜欢。
一大早起来排队出关,这里耽搁一会,那里耽搁一会,出关没走多远就到中午了。
队伍在一片空地上歇息吃午食,高德生领着几个伙计带马匹等去饮水吃草。
不远处是一个百姓自动聚集的草市,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杜乔晓得带队的上司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性子,特意大声和耿鸿说道:“远思,我笔墨未带足,前头有草市,你随我去看看。”
耿鸿本想说草市里头哪有什么好笔墨,杜乔不可能不知道。虽不知意图在何处,还是顺着话往下说,“走,我们去看看。”
起行仓促,许多人来不及备齐行李,几日来要不强忍着,要不私下借用。偏偏他们一路经过的几个馆驿周边多是卖些小食,不及眼前这个草市完备。
有他俩带头,行李不全的人家依次脱离队伍去购置所需的物什,好在目的明确,也怕错过出发时间,多是直奔目标,片刻不敢耽搁。不像祝明月等人在草市中走走停停左看右看。
祝明月看着路旁与长安大不相同的小食,哪怕意动也坚决不出手,不知道制作环境如何,万一路上吃坏了很麻烦。
赵璎珞却没有这般顾虑,不干不净吃了没病,她从幽州到长安,一路都是靠路上的干粮撑过来的。
赵璎珞:“烩饼、酱菜酱笋、石子饼……从前就听说潼关的酱菜酱笋滋味好。”
她们自带泡菜酸菜,但换换口味也不错。一车队人那么多,一坛酱菜每人两筷子就分完了。
赵璎珞作为一个纯纯的外地人,相信民心淳朴也有为商的精明,随便打听两句,再找顾客最多的摊位,买下几样东西,说用来晚上拿来加餐。
出门在外,中午都是吃干粮,祝明月也不例外,顶多靠近水源时拿小锅烧开水煮泡面。
以前从武功到长安的两三日,祝明月还能当春游,但现在结结实实远行,哪怕事先已经觉得筹备妥当,仍觉得不如意。
段晓棠在军中条件更严苛,也不知如何捱下来的。
高门大户一人出行几十个童仆随行,以布帷遮挡,日用器物准备得色色齐全。
祝明月要求并不高,不讲排场,力气都用在实惠处,人员配置追求性价比,不图奢华享受。
但在大吴朝,远行注定不会太舒服,现在方知徐霞客的不容易。
草市中除了周边百姓自发来卖的小东西,还有一些商队出于各种原因不曾入关,搭着草市的架子就地甩货。
祝明月一行人关注的重点就在这儿,行商们自成一体,和普通百姓之间泾渭分明,毕竟做的是大生意。
民间流转的最大宗商品是丝帛,每一地所产的布料都带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如何春梅这些经验丰富的绣娘,几乎瞟一眼就能分辨其产地。
祝明月经过几年本地生活,勉强培养出一些眼光,看中一批葛布。本质上是一种麻布,论价值比不上丝绸,但做夏衣最合适不过。
眼前这一批葛布织就紧密,颜色花纹搭配恰当,算是葛布中的上品。
祝明月问道:“掌柜何方人土?”
掌柜回道:“扬州人。”
祝明月:“为何不入关?”
掌柜看眼前一行人为首是两位戴帷帽的女子,言语气度沉稳大气,说不定真是买主,客气道:“刚好在潼关外等同乡两日,想着若在此处将货销出去,刚好一身轻松返乡。”
空手回去不显眼,但祝明月猜他是转去洛阳买货。“同样的葛布,掌柜有多少?”
掌柜:“八百匹。”
祝明月:“作价几何?”
掌柜:“娘子若是要的多,某给你算一百九十五文。”有零有整。
长安布帛平均价格二百文,加了入关后的成本。
这样价格算下来,若运作一番送去长安还是有赚头的,能入祝明月眼的肯定是好东西。
祝明月:“如果能达到样品的质量,我全要了。”
掌柜没想到真遇上大户,忍住惊讶,“娘子,某走南闯北十余年,童叟无欺,只有好的没有差的。”
这话听听也就算了,谁家不是把最好的拿出来当样品。
祝明月丑话说在前面,“不过另有一个要求,需要送去长安。”
掌柜面露为难,“娘子,一百九十五可不行啊!”不说吃喝拉撒,一路上过关入城都是要钱的。
祝明月爽快道:“运费另算。”
从前高德生和一众伙计被刘洪成借出去帮人运货跑商,收的就是运费,这方面是有行价的,肉脚、人力车、畜力车价格各有高低。
布帛铜钱祝明月带得少,但这并不重要,最主要的任务是把价格谈下来,只付订金,货物和尾款都归林婉婉。
远行的商人很少做单一品类,哪怕出发时只有一样商品,但一路走走停停,货物说不定变过多少轮。
例如眼前的葛布商人辛德元家中本业是做葛布的,收购乡邻所织之布向外贩卖,零散也卖漆器、瓷器、丝绸等物品。
第854章
金玉豆腐
只要看的过去的,祝明月都买了。
祝三齐拎着一个装有笔墨纸砚算盘的漆盒过来,双方写定契书,一式两份。
凡是做过大宗生意合作良好的,祝明月都会留下他们的姓名、商号、主营和联系地址。
和以前习惯的对事不对人生意理念不同,这时候做生意更看重人,所以大部分商人会小心维护自已的名声,以次充好、缺斤少两这种事做一次就烂大街,反正大家都挺闲的。
辛德元在草市上混了大半天,周遭卖哪些货都了解,领着祝明月在周围走两圈介绍生意。
辛德元如此积极,一是想结个善缘,二来若是撮合出大生意,旁的商户或多或少会给点谢礼、中人钱,三则他已经确定要跑一趟长安,一只羊是赶两只羊是放,他什么钱都可以挣,包括运费。
有现成的快递小哥,祝明月全无顾虑,赵璎珞合计一番家中余钱,付款毫无压力,于是兴致勃勃地跟着挑选货物。
祝三齐挑了两个人跟着返程,既是监管也是领路。辛德元的同乡最迟明早赶来,货物也是明早入关送往长安。
高德生踱步过来,低声回报,“娘子,吏部的队伍启程了。”
祝明月:“车队跟着,待会我们骑快马追上去。”
一行人继续在草市徘徊小半个时辰,辛德元是大宗货物,要到长安去交割,一事不劳二主,其他的现场付清钱帛,委托捎回长安。
祝明月忙着写信交待货物的处置,赵璎珞则是记录下货品的清单,还托辛德元带两坛酱菜回去,味道不错,和五谷豆坊不一样的滋味,给林婉婉戚兰娘尝个鲜。
如果能尝出配料比,还能想想有没有赚头。
众人不敢耽搁太久,潼关外草市繁华,但谁也说不准其中有没有盯“肥羊”的匪徒,不敢离大部队太远。
祝明月等人牵上马向前追去,无需疾驰,马匹慢跑起来,一刻多钟后便追了上去。
杜乔先前在草市看见祝明月等人,基于往昔的经验教训,并没有迎上去,放任她们自已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