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王宝琼奇道:“你住东路,二伯住西路?”大吴以东为尊,论长幼,大房住中路理所应当。
但东西分,该李君璞住东面。
李君璠:“家里不讲究那些,西路离校场近,二哥住方便。”
王宝琼只恨李君璞没娶亲,不然还能有个引导的人。
现在满府上下,只自己一个女眷,两眼一抹黑。
好在老李管家在外头候命,李君璠交待好娘子管家,安置行李。
自去西路书房,找李君璞冯睿达说话,了解这几年长安的变化,以及弘农宫一战的始末。
到了书房,只见冯睿达和李弘业坐在屋檐下头。
李君璠:“怎么在外头?”
冯睿达嘴里塞着蛋糕,“二郎不许我在里头吃东西。”
李弘业在外陪着,当然不是和冯睿达叔侄情深。
而是李君璞同样不允许衔蝉奴入内,担心野性难驯,污损书籍。
李弘业:“段郎君来的时候,就可以在里面吃。”
倒不是李君璞厚此薄彼区别对待,完全是冯睿达吃相一般,掉得满嘴满地渣。
李君璞疯了,才放他进去。
李君璞出来一看,人到齐了,饿狼冯睿达,也告一段落,擦嘴擦手。
“弘业,去小书房看书。”
是李君璞特意在书房旁腾出来的一间屋子。
李弘业抱着衔蝉奴退下。
李君璞:“猞猁交给下人,带去喂食。”
读书抱着宠物,算怎么回事。
李弘业心底微微不愿意,但只能同意,“是。”
冯睿达不屑道:“只要能把书念下来,管他是玩宠物还是喝大酒念的。”
本想说,念书有什么用,上战场靠的是武艺和运气。
表叔的亲身体验。
但想到这句话实在挑战,李君璞的认知,只能换一个说法。
管教李弘业,连李君璠都不敢轻易插手。
一是长幼有序,二来李君璞才是李家本事最高的人,他来教最合适。
难不成放着名师不用,找庸师?
也就冯睿达滚刀肉惯了,才敢开口。
李君璞轻言道:“自小习惯要养好。”
段晓棠就是小时候被溺爱放纵,今日读书才站没站相坐没坐相,随性得很。
兄弟三人在书房一番详谈,李君璠心思细腻,不禁红了眼眶。“明日我去拜祭大哥。”
李君璞:“早点回来,亲戚们要来给你接风。”
李君璠:“嗯,不会误了正事。”
李家的亲戚并不多,大抵是冯家人,再加上两辈的远亲。
段晓棠回家一说,林婉婉只感慨道:“弟弟一家回来,李二哥今年,至少不用和舅舅家,一起过年了!”
李君璠早已将家中亲戚关系告诉王宝琼,但他离开长安数年,有些新人并不熟悉。
李君玘去世不到一年,李家不可能大张旗鼓开宴会。
只一群亲戚聚一聚,吃顿便饭,碰碰头。
次日只有两个人没来,李家兄弟二舅和大表哥冯睿业。
都是因为身体原因,一个年老一个体弱,寒风中不好出门。
能不能熬过今年冬天,全看老天爷心意。
李君璠:“赶明儿,我去看望他们。”
李君璞:“把弟妹一块带上,舅舅见了高兴。”
小孩子就不带去,免得沾染病气。
李君璠点头,“好。”
王玉耶抱着两岁的儿子和王宝琼怀里的,碰碰头。
王玉耶:“叫什么名字?”
王宝琼:“弘安。”
王玉耶:“他们哥俩年岁近,以后一块玩。”
王宝琼应道:“听表嫂的!”
王玉耶出自太原王氏,哪怕只是旁枝,也是涿州乡野,难以企及的门第。
旁边冯睿晋的妻子罗观照道:“弘安和他爹、大哥都不像。”
王玉耶和丈夫关系一般,但妯娌之间意外处得不错。“看着挂相呀!”
罗观照:“不是相貌,性情不像!”
她进门早些,知道得多些,“三郎和弘业,小时候都抱不住的,一错眼就要哭闹。”
“哄他俩要费好一番工夫。”
小时候“闹”的两个,长大了都温和乖顺。
小时候不闹的…罗观照直觉,李弘安长大是个混世魔王性子。
说不定向四表叔看齐。
冯睿达插进来,对王玉耶道:“儿子给我,带去给二郎三郎看看。”
孰料孩子刚递过去,瞧见冯睿达一张大脸,即刻哭闹起来。
王玉耶马上抱回来哄,对着丈夫不耐烦地挥挥手,“走开,走开!”
冯睿达只能“含恨”离开。
人一走,马上就不哭了。
王玉耶吐槽道:“十天半个月见不着一回,我都怀疑儿子,知不知道他有个爹。”
白天不用想,等晚上冯睿达鬼混回来,孩子早睡了。
罗观照笑道:“两岁记事了,哪能不知道呢!”
有时候觉得王玉耶日子过得一团糟,但反过来一想,有儿子傍身,夫妻俩各过各的。
除了没养面首,不知道有多畅快呢!
王玉耶瞟一眼,冯睿达没拿到儿子当玩具,便去逗弄几个年幼的侄子外甥。
李君璞一如既往一张冷脸,但王玉耶直觉他见这一幕心情应该不大好。
“把人撩拨火了,迟早有一天,又得去蹲大狱!”
王宝琼以为听错了,“啊?”
谁家娘子盼望夫君去蹲号子呀!
王玉耶和罗观照没法解释,冯睿达进监狱,未必是坏事。
王玉耶:“冯四乱来,说不定要被其他几个兄弟,踹个屁股蹲。”
余下几日,李君璠要不带上王宝琼去拜访以前的亲友,要不王宝琼被新认识的表妯娌约出去拜佛逛街。
夫妻俩慢慢融入,现在的长安交际圈子。
新店装修非是一朝一夕的事,顾盼儿只能时不时来济生堂报到。
林婉婉千辛万苦,在本就不富裕的地盘上,给她挤出一间临时实验室。
几个徒弟空闲时打打下手,为悦己容,也算陶冶情操。
好在许多脂粉原料,也可以算作药材,腾挪起来方便。
顾盼儿重新整理一份文书,上面记录的各项产品的名录。
顾盼儿:“口脂多种颜色可以理解,但水粉为何也要不同颜色?”
林婉婉:“你几种方子都试过,难道没发现,除了质地,它们本身的颜色亦有所不同?”
“有的纯白,有的白里带黄,有的白里透红…”
世上不光有五彩斑斓的黑,还有五颜六色的白。
第719章
鸡蛋过敏
顾盼儿:“得准备光亮些的铜镜。”
长安的铜镜不比林婉婉印象中的模糊,照起人来亦是清晰。
但论看清脸上的明暗变化,比玻璃镜子差不止一筹。
林婉婉:“比起铜镜,不如期待带灵巧的婢女,或者靠谱的朋友来。”
脸面的事,最后要交给其他人决定,听起来莫名好笑。
顾盼儿:“我想去订制一些瓷盒瓷罐。”
以前自己做来玩,自然是挑精巧些的来。
但若要往外卖,精巧的划不来,不如做些稍微精致的,充充门面。
林婉婉挠挠头,“我记得明月之前给酒楼订瓷器,买过一遭。”
春风得意楼所用的器具,
顾盼儿勉强看得过眼。
顾盼儿:“那你回去问问祝娘子,是哪一家?”
林婉婉比划一个“OK”的手势,“没问题。”
哪怕顾盼儿看不懂,但她会不自觉地比。
仿佛在内心加深一重暗示。
上午的工作告一段落,顾盼儿小手一招,“走,回去吃饭了!”
她今天可不是一个人出来的,顾小玉现在在柳家,陪舅舅们玩,或者说,被舅舅玩。
林婉婉忙不迭站起来,“走,走!”
作坊的大锅菜,哪比得上家里的小灶。
好在有一点职业道德,“淑顺,我回家吃饭。如果有急症病人来,到家里找我。”
朱淑顺:“是。”
杜若昭喜欢和同龄的师姐们待在一处,不搞特殊,中午通常是不回家的。
今天翘班得早,林婉婉先跟顾盼儿去柳家,盘一盘顾小玉小朋友。
王宝琼亦是坐在柳家花厅内,嘴上不停夸赞,“多少年没见过三郎这么机灵的孩子,也没见过小玉这么标志的娃娃。”
柳三郎骄傲的挺起胸膛,“外甥像舅。”
王宝琼笑的眼睛都弯起来,“是没错。”
转头问秦本柔,“小玉,会说话了吗?”
秦本柔:“去年腊月生的,将将十个月,只会咿咿呀呀的叫唤。”
柳三郎手指隔空停留在李弘安脸上,并没有戳下去,“小玉太小,弘安多久能长大,陪我和弘业玩?”
王宝琼:“快了,他现在小,多睡点,才能长高。”
柳三郎:“哦!”抬头看见顾林两人进来,急忙跑过去,“盼儿表姐,林姐姐。”
秦本柔连忙介绍:“这是李三郎家中的王娘子,刚从涿郡回长安。”
“这两个,一个是我外甥女顾盼儿,另一个是住东院的林娘子。”
两厢叙过,林婉婉去炕上陪顾小玉玩,手挡在脸上,忽的拿开,“嘿,小玉,认得姨姨吗?”
“没几颗牙齿之徒”用两行清口水,表达对林婉婉的热情。
李弘安比顾小玉大几个月,几人谈起育儿之道。
顾盼儿:“老人说,这时候该吃点辅食。”
斜睨一眼炕上玩得不亦乐乎的顾小玉,“可我这儿子,挑食的很,除了奶水,其他的都不愿意碰。”
王宝琼有一些经验,“我们回来的一路上,若能投宿驿站,早晚给他蒸碗鸡蛋羹。”
路上也没有更好的条件了。
“安儿倒是喜欢吃,每次吃完就安安稳稳的睡觉,一点不闹人。”
顾盼儿:“我也试试,怎么做?”
王宝琼:“鸡蛋加水在碗里打散,撇去浮沫,上锅蒸一刻钟就够了。”
“若觉得滋味不够,出锅的时候,可以倒上两滴香油,但不能多倒。”
林婉婉忽然觉得有些不对,站起来,走到王宝琼旁边,“王娘子,我能看看他吗?”
王宝琼一时有些诧异,但并没有拒绝,“林娘子,你看。”
林婉婉不似寻常妇人,接过来逗弄,而是顺势将包被拉开一条缝隙,搭上李弘安的右手脉搏。
幼儿向来难诊,林婉婉一时没法确定,看露出手和脸都没有异常。
只能问道:“弘安身上有没有红肿块、白团?”
王宝琼摇摇头,“没有。”
林婉婉:“他一天睡多久?”
王宝琼:“少说十个时辰。”
这么折腾还不醒,林婉婉心头已经确认七八分。
李君璞对鸡蛋没有特别反应。
林婉婉:“李三或者你娘家人,吃鸡蛋吗?”
王宝琼愣愣地点头,“吃的。”
林婉婉:“王娘子,先把孩子的鸡蛋羹停一停。”
秦本柔看出点东西,“王娘子,别看林娘子年轻,可是长安城中有名的妇科圣手,官眷中极为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