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赵璎珞:“婉婉常通过她,接触产妇,试验一些新办法,积累经验。”“放心,她从不带徒弟去。”
杜乔无奈点头,“我知道。”
林婉婉心里有数,不可能把小小年纪的未婚女郎,带去生产现场。
难怪杜乔之前都不大清楚,林婉婉还在接触产妇。
当然杜乔也不敢放言说,让林婉婉带杜若昭去开开眼界,信任不是这么用的。
产妇的话题相当敏感,杜乔亦不敢继续问下去。
济生堂内,李稳婆正和林婉婉讨论一个相当棘手的案例。
李稳婆正是当初给顾盼儿接生的人之一,而且是表现更稳重的那个。
林婉婉后来通过顾盼儿找到她,提出合作。
李稳婆带她去接触各种产妇生产,积累案例经验。
林婉婉则给她提供医学后盾,同时教导使用产钳。
这场合作中,相对而言林婉婉吃亏更多,但谁叫她一个未婚的大夫没门路,不及专业稳婆在坊间有名声。
两人都不是斤斤计较的人,小半年来,也算合作愉快。
李稳婆感恩更多,一个真正的大夫能给人增添不少底气,不论产妇还是稳婆。
加之产钳经过检验,的确有用,不论大小,救下过几条性命。
第674章
保大保小
一个现代医学生和古代稳婆,许多方面认知都有不同。
比如李稳婆预防难产的法子,是将弓弦剪断烧成灰,混于酒水中,让产妇饮用。林婉婉则格外强调洗手消毒。
两个人的草台班子,只能求同存异,彼此磨合,好在合作效果暂且表现不错。
产妇发动是急事,李稳婆通常即刻被叫走,只能让家里人来济生堂报信,留下主家地址,林婉婉若有空便去瞧一瞧。
若是出外诊或正好有病人,只能错过去了。
今日李稳婆特意登门,也是因为遇上一个格外棘手的孕妇。
李稳婆:“我帮陈家接生过两代人,可这次瞧他家二娘子,实在情况不好。”
林婉婉:“怎么个不好法?”
李稳婆:“孩子太大,胎位不正,母子都保不住。”
林婉婉:“还没生?”
李稳婆:“八个多月了,我同他家里的嬷嬷一起,帮着正了几天胎位,都不行。”
林婉婉听李稳婆的话音,胎儿的情况未必能等到足月。哪怕能,未来一个多月,看起来也不大可能好转。
经年的稳婆,打眼就知道,产妇是半只脚,一只脚,还是两只脚迈进鬼门关。
李稳婆算是比较有良心的稳婆,大胖孙子,婆家人喜欢,生母就得遭大罪,甚至送命。
有些人家信奉胖儿孙有福气,家养的嬷嬷会刻意将胎儿养大,以待孩子出生后获得丰厚的赏赐。
至于母体,轻则伤身,数年难以再孕,重则难产。
可惜这么简单的道理,却不是每个人都知道的,或者为了种种目的,装作不知。
林婉婉摇摇头,“如果……”想了想还是止住口。
如果在现代,可以剖腹产,但在长安,连输血设备都没有,遇上大出血,救都救不回来。
李稳婆:“林大夫有法子?”
林婉婉伸出手在眼前翻转,空空如也,“以前有,现在啊,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李稳婆:“是何法子?”
林婉婉:“剖腹取子。”
李稳婆以前也听过这法子,“难道真的只能等死后取子?”虽然能让生者死者好受些,但母亲一旦死去,胎儿也极容易在腹中憋死。
林婉婉:“当然是生前。”
见李稳婆眼神有些诧异,补充解释道:“用麻沸散麻晕产妇,剖开她的肚子取出胎儿,再把肚子缝起来。”
合该庆幸,华佗的麻沸散,在此间并未失传。
李稳婆想起,林婉婉曾经“缝”过人,救回袁家公子一条小命,希冀道:“能活?”
林婉婉点头,“当然。”
李稳婆:“以前做过么?”
林婉婉摇头,“只看过。”视频。
“长安的条件简陋,许多设备和工具都没有,成功率并不高。”
成功率不高,也就是有,比现在必死的局面好多了。
李稳婆再向林婉婉介绍具体情况,不是产妇的身体情况,而是她的家庭情况。
简单说来就是,陈家二郎运气好,娶了一位贵女。夫妻两情投意合,唯有一桩缺憾,成婚三四年膝下空虚。
好不容易结束外任,妻子也怀上胎,难免多在意两分。
结果回到长安,妻子的情况越发糟糕,无论婆家娘家都派了积年嬷嬷来看过,再加上李稳婆这样知根知底的。但看过后,结论都不好。
两家遍寻长安出色的稳婆,可惜听说他家的情况,只有避之不及的份。
李稳婆想请林婉婉去看看,一来好歹是两条性命,二来陈家话里话外暗示,不管结果如何,都不会追究稳婆的责任,反有重谢。
似他们这样走家串户的职业,最怕的就是卷进莫名的是非,背上不明的罪责。
陈家如此态度,李稳婆才敢来请林婉婉。
林婉婉:“倒是有担当!”
李稳婆唇角微微翘起,脑袋往桌子中间靠,低声道:“陈家二娘子,娘家是吏部天官。”情义是情义,利益也是利益。
陈家高娶,要多靠岳家两分。但媳妇和外孙都没了,姻亲自然断了,说不定反受怨怪。
现在朝中空出不少萝卜缺,岳家不一定相助,但想做坏容易得很。
林婉婉:“这次不会有保大保小的问题了。”
林婉婉和李稳婆去生产现场,最烦的就是保大保小。尤其是那些刚发动,婆家就嚷嚷着一定要保小的人家。
李稳婆本着一份慈心,尽量保全产妇。而林婉婉的脑海里从来没有“保大保小”的选项,说得冷酷些,胎儿出生前不算人。
李稳婆:“林大夫愿意去陈家看看么?”
林婉婉:“其他不用多提,先看看情况。”
李稳婆:“那成,我去同陈家说一声。”定了再请林婉婉上门。
林婉婉送走李稳婆,转去教室,查看徒弟们抄书的进度。
确定完成后,让他们放学回家。
杜若昭走到杜乔身边,挽住赵璎珞胳膊,“大哥,赵姐姐。”
赵璎珞佯怒道:“辈分错了!”
她该跟着林婉婉来,长一辈。叫姨母还是姑母先不论,总之辈分要大。
杜若昭是个聪明的,压根不提杜乔,“赵姐姐若是和师父一起论,岂不同母亲一辈。”
尊老是本分,赵璎珞不可能与张法音同辈。
杜若昭:“我叫师父师父,和叫你姐姐不冲突。”反正林婉婉不会突发奇想,称呼赵璎珞“大侄女”。
林婉婉从医馆出来透气,见三人站在一处说话。“长林,有件事想请教你。”
杜乔:“尽请直言。”总觉得不是好事。
林婉婉:“你对你们家尚书了解多少?”
杜乔:“哪方面?”
大吴官阶二十九阶,他和骆闻一个天一个地,差了二十多阶。骆家举办宴会,都没有进门的资格。
林婉婉:“他家小儿女的婚配情况,比如嫁去谁家,关系如何,清楚不?”
杜乔斩钉截铁的否认,“不清楚。”他又不打算做上门女婿,了解这些作甚。
“若想知道,可以帮你打听。”
林婉婉暗道,果然上道。“骆家一位女郎,嫁去一户陈姓人家,成婚三四年,刚刚回京。辈分不清楚,可能是女儿,也可能是孙女。”
第675章
登门陈家
杜乔:“为何打听她?”一个刚回长安的外嫁女。
林婉婉:“她可能会成为我的病人。”
杜乔爽快答应,“行,明日我去帮你打听。”吏部的人,打听尚书家事,地利人和。
林婉婉海口一夸,“多谢,改天请你吃饭。”
杜乔:“你欠我多少顿饭?”
林婉婉理直气壮,“不都让晓棠还了么。”
杜乔勉强接受这个解释,细论起来,的确他吃东院的饭菜多些。“幼娘,我们回家!”
杜若昭同两人挥手作别,“师父,赵姐姐,我和大哥先回家了。”
林婉婉:“回吧。”
这个位置,显然是赵璎珞和杜乔原先站这儿,杜若昭放学后才过来。
林婉婉:“你和长林刚刚在说什么?”
赵璎珞略带迷惑道:“他一直很在意幼娘的学业,也担心她和师姐们处不好。”
靠近道:“你是不是把徒弟逼得太紧,让幼娘在家边做作业边哭,吓着他了?”
林婉婉冷心冷肺,“哭算什么,我以前还想上吊呢。”
嘴角微微上翘,学业心理问题,不和老师沟通,找连助教都算不上赵璎珞。
晚间回家,林婉婉把戚兰娘拉到角落,“兰娘,你在作坊值班的时候,长林过来,有没有说什么特别的话?”
戚兰娘重复一遍,不解道:“特别的话?”
“不就过来买菜,打个招呼么?”
林婉婉:“那他问过你,关于幼娘的事么?”
戚兰娘:“幼娘的事,我怎么会清楚。”
林婉婉意味深长道:“哦!”
临睡前,躲到被窝里告诉小伙伴,自已的“惊天”大发现。
段晓棠叹息一声,“少女,什么cP都磕,只会害了你。”
祝明月顺着线索发现一丝苗头,可惜并不看好,“齐大非偶。”
若赵璎珞家人尚在,一个没落土族女,一个寒门学子倒是旗鼓相当。
但现在赵璎珞家人俱无,哪怕在幽州还有些许亲族,但凡能靠得上,她也不会孤注一掷,千里迢迢来闯长安的虎狼窝。
而杜乔早已入仕,位卑职低,到底是官身。
如果将男女双方的条件,一一拿出来在天平上称量。
世人眼中,赵璎珞最重要的砝码——美貌,会随着年岁增长衰减,而杜乔的前程会节节升高。
不是祝明月“势利”,而是真想要过得长长久久,最好要“相配”。
林婉婉倒是很看好,“真爱无敌!”
段晓棠:“璎珞有意思?”
林婉婉顿了一下,“没有。”
赵璎珞是瞎子,没看出杜乔的意思。但瞎子也能看出来,赵璎珞没意思。
论在心底的分量,杜乔还没有褚生重,额,后者主要是恨意。
祝明月:“长林往后不论和谁在一起,都会过得很好。”
因为杜乔本身是很好的人,也因为世俗对男人更宽容。
“而璎珞,必须遇上一个对的人,才能过好一生。”否则日子过得鸡飞狗跳,还不如单着。
赵璎珞好强,在祝明月看来自是不错,但落到“择偶”上,在世人眼光中,稍显不足。
祝明月压低声音,“如果她俩真正一起,闹矛盾,我们帮谁?”
帮理不帮亲,是对圣人的要求,人心本就是偏的。
赵璎珞嫁一个相对陌生的人,她们都会毫不犹豫站她。若对象是杜乔……清官难断家务事,左手右手都是肉,别闹到最后两边不是人。
段晓棠决定当鸵鸟,“好麻烦,当不知道吧,”
“他俩能走到一起,是缘分;错过,是有缘无分。”
林婉婉啧啧道:“大慈恩寺周围,天天那么多新闻,他怎么单单记住璎珞了呢!”
祝明月劝道:“不做媒人三代好。”
林婉婉:“你们难道不想看到,甜甜的爱情发生在眼前?”
祝明月:“我只想看到,闪闪的金子在眼前。”
林婉婉:“庸俗的女人。”
祝明月:“金子和爱情你选哪样?”
林婉婉:“当然是金子。”
祝明月肯定道:“现实的女人。”
段晓棠:“所以,就像你以前塌房的小哥哥们一样,暗地里嗑生嗑死吧!”
摆到明面上,杜乔和赵璎珞两人,就不好再来往。
林婉婉强调,“也不是全塌了。”最后一个爱豆,还没确定塌没塌呢。
祝明月:“对,还有谋反诛九族的。”塌到十八层地狱去。
段晓棠不禁笑出来,察觉对林婉婉的嘲讽太直白,收住笑声。“往后再看上哪个男人,记得早点提醒,我们躲远点。”
林婉婉怒极,扬起被子往两个损友头上盖,“我跟你们拼了!”
等高德生赶车送林婉婉去陈府时,是李稳婆到医馆后的第三天。
林婉婉不能指责陈家不重视,因为长安就是这般风气,凡不是急症,都要慢慢筹划。
和现代但凡瞧见哪个疾病症状和自身有几分符合,忙不迭查资料往医院跑的速度,形成鲜明对比。
据杜乔提供的情报,嫁到陈家的是骆闻的小女儿骆凝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