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236章

    卫钦实在搞不懂,“段校尉因何升职?”总不会有什么了不得的出身,躺在父祖的功劳簿上受恩荫。

    段晓棠:“去年跟随世子、范二将军在关中剿匪,有点功劳。”

    剿匪能有多大功劳,把一个白身提成离拜将不远的振威校尉。

    饭后休息一会,诸人在校场比试。

    双方都对对方的实力惊诧。

    段晓棠的武艺中上,但远不及葛寅秦景出众;齐州豪强子弟没有前程驱动,勤练不缀,保卫家园的决心很大。

    真该让南衙那帮二世祖来看看,什么叫努力。

    葛寅将段晓棠单独带来庄子内一片空地上,“交给我的种子,都在这里。”

    段晓棠格外交待不要显露人前,葛寅就没放到外面的田地里,而是种在庄内屋舍后面。

    段晓棠蹲下查看生长情况,番茄和辣椒长势都不错。

    葛寅迟疑道:“唯独玉米,没几个发芽。”

    段晓棠:“当时你们急着要走,玉米其实还没完全成熟。”

    这一点葛寅清楚,只是不知道段晓棠等人,为何如此急迫,将未成熟的玉米当种子托付。

    段晓棠接过曹学海刚取来的布袋,示意亲兵去远处守着,“这些是成熟后的种子,现在还能补种。”

    葛寅接过布袋,打开一看,里头全是黄橙橙的玉米粒,约莫一斤。

    段晓棠所知所求皆与常人不同,但葛寅看她此时有些沉重的眼神,忽然觉得千里迢迢来一趟,不只是为见见老朋友,也是为托付种子。

    “这些玉米种子,有何特异?”葛寅想到种植说明书上被划掉的亩产,早就想问了。

    段晓棠垂眸,“如果能成功种出来,产量比麦子、粟米都高。”高得多。

    葛寅原本伸进布袋里,掂量种子饱满程度的手忽然顿住,“这么高!”

    段晓棠:“所以不要招摇,不要透露来源。全当你在长安西市和胡商交易得来,或在野地里采的。”

    葛家是豪强,但并非一手遮天。一个州刺史能把他们压得死死的。

    “我在长安搞了一块地,以后若是有合适的种子,也会托人送来。”

    葛寅想起花池里番茄和辣椒沉甸甸的枝头,“也是高产良种?”

    段晓棠:“现在我也不知道能不能种出来。”

    段晓棠从袖中取出一张纸,“李玄玉近来挺闲的,这是他根据描述,给你家坞堡配置的营防方案,可以参考一二。”

    李君璞嘴上和“凡人”讲不清楚,索性写下来画下来,能参透多少,看悟性。

    段晓棠实地考察一番,并没有冲突的地方。

    葛寅没想到李君璞还记得这件事,不由想到托杜家带去的礼物各人都考虑到了。“他近来忙什么?”

    段晓棠轻描淡写道:“给他舅舅写兵书。”

    段晓棠再从袖中掏出一个荷包递过去,葛寅隔着布料就摸出来,里头是金子。

    段晓棠:“胖哥,麻烦你帮我在齐州城里,购置两处相邻的小院。持有人写戚兰娘和赵璎珞的名字,房契地契你收着。”

    葛寅:“你们要搬过来?”

    段晓棠摇头,“留条后路,可能来也可能不来。”

    葛寅想到段晓棠等人第一次流露出迁移之意,是因为皇帝选秀。“你们若在长安过得不好,不如搬来齐州,我照应着。”

    哪怕段晓棠触怒贵人,跑来齐州,他不说能保下来,但在当地人脉背景深厚,藏匿个把人不成问题。

    段晓棠:“只是战场凶险,我若出事,明月他们未必会留在长安。”

    “到时来的可能是明月婉婉,也可能是祝三一家人。”

    这些人葛寅都是认识的,不用格外留信物对暗号。

    葛寅拍着胸脯道:“放心,保管给你找两个干净齐整的小院子。”

    段晓棠:“多谢。”

    下午晚些时候,段晓棠和孙印骑马回城。葛寅才有空将段晓棠送的礼物打开慢慢看。

    里头不仅有段晓棠的,连杜乔白湛白秀然等人的都在里头,互相惦念双向奔赴的感觉真好。

    段晓棠的运输小队长当的名副其实。

    第550章

    接收献粮

    葛寅掏出李君璞画的布防图,左看右看似懂非懂。

    卫钦等人进来,葛寅急忙将图纸塞进袖子里。

    卫钦:“飞鸿,段校尉有没有说,河间王世子的忌讳?”

    齐州官吏什么性情他们都清楚,唯独外来的过江龙吴越不知喜恶。

    葛寅当然问过,段晓棠的原话是,“世子浑身上下都是忌讳,但真正的忌讳只有一条——坏他事。”

    葛寅修饰一番,“河间王世子大人大量,不会同我等凡夫俗子计较。”前提你不对他造成威胁。

    薄薄一层夜色时,段晓棠回营,知道吴越找,率先去帅帐报到。

    吴越的神色在烛火中晦涩不明,“找当地朋友玩?”

    段晓棠微微点头,“嗯。”

    吴越看她的模样不想多说,转而提起,“齐州刺史言,当地百姓愿为东征尽力,捐赠粮草。”

    段晓棠:“实际是摊派任务,让大户放血。”

    吴越:“你该庆幸摊派的是大户,而非小民。”至于大户会不会往下压榨小民,不用多说。

    吴越并不介意,齐州刺史打着自已的旗号剥削地方。

    一来他不嫌粮食多,二来强干弱枝,地方势力太强不是好事。

    天下土族大抵分四块,关中、河北、山东、江南。

    皇帝东征高句丽,除了树立威权,未必没有借此削弱两地势力的想法。

    吴越:“明天你和范二去接收粮食。”换其他人,容易搞出乱子。

    段晓棠:“民夫呢?”

    吴越:“刺史会征发一批。”人早就准备好了。

    段晓棠起身告辞,“属下明白,世子早些休息。”

    吴越见段晓棠不想多待,“回去吧!”

    段晓棠离开帅帐,转去范成明的营帐,里头聚着一群年轻将官,嬉笑玩闹。

    见段晓棠进来,范成明:“没吃酒没赌钱。”没盖棉被纯聊天。

    段晓棠在桌子上扔下两个油纸包,“从朋友家里带的当地食物,油炸蚕蛹、羊肉香肠,你们尝尝。”

    宁封瞠目结舌,“蚕蛹能吃?”

    段晓棠点点头,“味道还不错。”

    范成明快速解开油纸包上捆绑的麻绳,“尝尝。”不喜欢吃的,也不强求。

    段晓棠转身,“我回去睡觉了。”

    不一会,吴越在帐中待得憋闷,出来走动,听闻范成明营帐中热闹。

    这个说,“尝一口!”那个喊,“我不要!”

    掀开帘子,问道:“你们吃什么?”

    羊肉香肠受众广,早被横扫一空。

    范成明使坏将蚕蛹推到桌子中间,“段二带回来的,油炸蚕蛹,七郎要不要尝尝鲜?”

    吴越不喜吃虫类食物,脸色微微泛青,“不吃。”放下帘子毫不犹豫转身离开。

    范成明得意地拈起蚕蛹放到嘴里,一口一个嘎嘣脆。段晓棠回来,肯定什么东西都没给吴越带。

    次日清早,吴越穿戴一新,应付齐州刺史给他找的活,勉励一番当地热心土绅。

    吴越:“你昨天给范二带了吃食回来?”

    段晓棠眨巴眨巴两下眼睛,明白这位主老毛病又犯了,不知道哪根筋搭错。“蚕蛹你吃么?”

    吴越不说话,吃不吃是后话,但你不能不带一份给我。

    段晓棠大致清楚吴越的饮食习惯,真吃出问题来,自已负责还是葛寅负责?

    转移话题道:“到了东莱,少穿蓝衣裳。”

    “为何?”吴越最常穿的颜色,包括今天,都是蓝色。

    段晓棠:“蓝色与海水颜色相近,掉海里不好捞。”

    吴越脑子转了一圈,暗想段晓棠是不是很期待他掉海里去。

    转头交待同护卫随从交待,“做几件其他颜色的衣裳。”

    吴越今日的任务不过是露个脸,赐下一盏水酒。

    段晓棠同范成明小声吐槽,“世子的字若写的好,还可以给几个献粮大户留点墨宝。”不费钱的荣誉。

    范成明毫不留情的揭破,“那不是写的一般么。”

    看吴越笑话,是他俩难得的共同话题。

    卫钦站在葛寅身后一位,“二十石粮食,换一杯酒。”从没喝过这么贵的酒。

    “世子的身形看上去有些单薄。”一点不像武将的体格。

    葛寅有秦景,加之亲自去长安走过一圈,晓得些内情,“这是河间王仅存的儿子。”

    独子的杀伤力,比什么长子、嫡子、爱子强多了。

    看在河间王府的过往功绩,就是造反,皇帝说不定都要放吴越一条生路,关进王府后院生孩子去。

    齐州“苟”大户们运来的粮食,先有州衙接收清点,再由南衙大军接收。

    卫钦扯了扯葛寅的袖子,示意他往南衙的人堆里看。

    右武卫派出的接收人之一竟然是段晓棠。

    段晓棠当然发现了他们,只微微颔首致意,并没有过来打招呼。

    庄旭将数量清点好,账目交给段晓棠,“一共四百八十二石粮食。”

    他们的吃喝量实在太大,如今不过稍稍贴补一二。

    倒卖军粮换钱帛之类,想都不要想。

    段晓棠挥手,示意尹金明,“分配民夫,打绑腿。”

    尹金明拱手,“属下领命。”

    今天也是他们从齐州拔营的日子,最后一批粮食带上,段晓棠等人自动转为后军。

    一万大军加上数量更多的民夫,延绵数里。

    卫钦等刚割了一块肉的的大户,混在人堆里送行。

    卫钦:“也不知前路如何?”

    葛寅倒是想得开,“仲行和晓棠都是有本事的人,加上这么多大军,定然没问题。”

    旁边一个年长土绅感慨道:“幸好南衙军,没在齐州地界上作乱。”

    吴越虽然看上去疏离冷淡,但好在军纪严明,能控制军队。

    几十石粮食,与可能面临的倾家之祸相比,不值一提。

    卫钦的注意力在另一头,“那些民夫腿上绑的是什么?”

    葛寅:“不知。”若是段晓棠在此,当然可以解答,可惜段晓棠已经随大军开拔。

    齐州与东莱相距数百里,大部队同样要经过数日跋涉,才能到东莱治所。

    所幸一路安排妥当,军土和民夫,即使减员,也在接受范围内。

    若是横向比对,他们说不定是数支大军中减员率最低的。

    第551章

    交接物资

    孙文宴新晋国公,长期在江南领兵,不似杨胤底气足。

    加之吴越此来,就是监军,为示好,带着亲信部将离营十里迎接。

    孙文宴和吴越简单寒暄,两人都不是热络性子,年纪有差,论起关系来,孙文宴和吴岭也不熟悉。

    范成明跟在后头,尴尬得脚趾头都要扣出两进院。

    孙安世先看邸报上的升迁任命,后才看长安传来私信,一包蒙汗药药倒一县官吏。

    你说这破局之法,像是范成明能干出来的,又不大像是他能干出来的。

    至于范成明之后的段晓棠,孙安世和秦景一致认为是同名同姓之人。

    结果再看到范成明身后的段晓棠,孙安世难以置信,难道吴越真如口供所言,受不得半点军旅颠簸之苦,出征还带厨子。

    军队行军赶路,多是不着甲穿便服。似段晓棠在关中的搞法,全因他们要钓鱼,随时可能遭遇攻击。

    孙安世一时分辨不清段晓棠的职务,情有可原。

    军队扎营在东莱城外,早两日信使疾驰而来,孙文宴早吩咐人将营地收拾出来。

    不过新到营地,众人还是先去孙营汇合。谦让一番后,孙文宴坐在上首,吴越坐于左侧。

    南衙两卫的将校含金量不说有多少,含量是够了的。

    一万人马将官数量比之江南军队近十万人,不差多少。

    中央军队编制多,但权势小。

    很难说长安方面有没有打着,孙文宴这边折将,南衙将官趁势接管部分军力的想法。

    孙文宴军中父子兄弟同列的不在少数,但在两卫之中,别说直系血亲,稍微亲近点的就是如俞怀光和范成明拐着弯的舅婿,或者宁岩宁封这样的同族叔侄。

    哪种结构形式更好,见仁见智。

    吴越趁机向孙文宴要了几十个水军教头和两艘船,美其名曰适应海边生活。

    孙安世代父送诸位南衙将官出营。

    范成明念念叨叨,“孙世子,待会去营地把军械粮草拉过来。跟你说,这一路可累死我了。”

    孙安世当即答应,“我立刻去点人。”

    范成明:“我这次费了大力,你得好好谢谢我。”

    范成明话音刚落,左等右等没等来孙安世的感谢词,扭头一看,“你老盯着我们段校尉看什么,认识呀?”

    段晓棠:“见过。”

    范成明手指着孙安世,“酒楼客人?”

    段晓棠:“不是。”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