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215章

    潘潜忽然想打听一下,“段校尉之前真是厨子?”他听来的说法,不是白隽的暗子么。

    杜乔笑道:“东市春风得意楼的主厨。”

    潘潜:“那她怎会从军呢?”

    其中内情杜乔真不好细说,只得推脱道:“河间王慧眼识英才。”

    潘潜清楚杜乔知道始末,只是不好明说,只看往后能不能打探出细节。

    第506章

    过年筹备

    祝明月正听曹学海回禀送潘潜回家的事。

    扭头问道:“璎珞,延康坊一套小院一个月租金多少?”

    以潘潜的经济情况,在长安买不起房子。

    赵璎珞估算一通,“延康坊靠近西市,修葺齐整的一进小院少说要三四贯。若是单间,几百文就能拿下来。”

    她们现在还在长安县租了一个空院子,预备做安全屋,每个月平白花销出去小十贯。

    祝明月:“潘郎君住哪间屋子?”

    曹学海:“东厢房。”

    祝明月点头,“行,我知道了。”

    祝明月不过留一个心眼,哪怕每个月三四贯,潘潜咬咬牙也能应付。

    段晓棠从外头进来,祝明月问道:“怎么样?”

    段晓棠摊手道:“他去舅舅家过年。”

    林婉婉:“李二哥舅舅不是……”走了么。

    段晓棠:“不止一个舅舅。”只不过李君璞三兄弟的确和大舅冯晟更亲密些。

    长兄如父,妹妹妹夫过世。作为大舅的冯晟自然要拉扯几个外甥一把。

    也不知道他们一大家子仕途不顺的聚在一处,年夜饭该有多苦闷。

    林婉婉:“那就只有长林和我们一起过年了。”

    段晓棠:“嗯。”

    杜乔亦是孤身一人在长安,一个人过年冷冷清清。

    越是临近过年的时候,济生堂的生意越是冷清。照理说冬季天寒地冻,患病的人理应更多,但临近过年,谁都不愿触霉头,坏了明年一年的运气。

    反观其他几家作坊店铺,各个生意火爆。

    虽不到点灯熬蜡加班加点的地步,但工人全是忙到脚不沾地。

    其他几家的账早盘完了,唯独恒荣祥,几个东家的时间凑不到一处,只能等到年后再开“股东大会”。

    戚兰娘和赵璎珞各自坐镇五谷豆坊和步步糕,忙到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

    赵璎珞在步步糕后院喘口气,“同客人解释清楚,初一到初五不营业。”要买就早点买。

    五谷豆坊倒是开业,但只每天只点两锅豆腐,发一筐豆芽,顺带卖点存货,卖完就关门,只为方便邻里。

    胡屠夫这里又是另一种奔忙,全因祝明月在他这里给工人订了好几头年猪。

    一个人两斤猪肉,最好有肥有瘦,差点的就用内脏下水和骨头来补。

    别人庖丁解牛,胡屠夫庖丁解猪,怎么分合理,手下都是有分寸的。

    掐指一算,加上春风得意楼的供应,段晓棠等人小一年来,在他这儿收割二三百条猪猪性命,还没算间接带来的生意。

    祝明月没要求一天内送到,时限定的宽松,年前最后两三日送到即可。

    胡屠夫让儿子早市在外头卖肉,他自已在后院杀猪分肉。

    收拾齐整后,下午临近下工的时候,父子俩再推着一车肉去交差。

    春风得意楼和步步糕人数最少,合分一头。五谷豆坊差不多一头,恒荣祥人数最多,一头打不住,少说要两头。

    父子俩将车推进恒荣祥后院,祝三:“两位师傅先歇歇,喝口热水暖暖身子。等下工的时候再分肉。”

    胡屠夫点点头,“我们知道规矩。”

    祝三离开的时候,眼睛不住往车里瞟,每份肉顶端都系上麻绳,昨天祝英英带了一块排骨和瘦肉回家,自已今天拿什么好呢。最好挑肥的,能熬油。

    等人走远,小胡屠夫手往袖口摸,他里头穿了一件保暖的毛衣。刚要靠近,恍然想起自已手上都是油,立刻停住。

    小胡屠夫:“爹,毛衣用羊毛做的。我们的猪毛能做衣裳么?”

    胡屠夫:“猪毛干硬,只能做刷子。”还只有猪脖子后面那一小块地方的猪鬃毛能用。

    临到下工的时候,徐达胜站在院子里维持秩序,大声喊道:“一个部门一个部门来,管事看好自已手下的人。吃住在作坊的不领肉,待会统一送去食堂,给你们做。”

    邓秀娟看着满车的猪肉,就知道自已的消息没错,在五谷豆坊的表弟妹说半肥半瘦的最好。

    虽然没有自已的份,刘梅花仍是心热,“珍玉,你说食堂会给我们做什么?”

    一个人过年两斤肉,往常可是想都不敢想的,过年能混个肚饱沾点荤腥就不错了。

    她们百来号人,加起来岂不是要吃一两头猪。

    程珍玉摇头,“不知道。”

    从田庄回来她就被提拔成何春梅的副手,主要管针织房的库房。

    后来何春梅悄悄塞给她一笔钱,说是祝明月赏的。

    程珍玉知道,这是给她们“干私活”的酬劳。加上后来发的工钱,终于能够买上一把锁。

    何春梅:“若是有善庖厨的,可以和食堂商量商量怎么做。”

    作坊食堂一个月开两顿荤,论手艺只能说,深得大锅菜的精髓——切碎煮熟放盐。

    刘梅花等人立刻把看热闹的厨娘拉过来商量,猪肉怎么做好吃。

    女人们多多少少通晓些庖厨手艺,一来二去说法可就多了。

    厨娘听得脑瓜子嗡嗡的,“先看剩哪些肉!”巧妇也要看肉下菜碟。

    家里其他人忙得脚不沾地,林婉婉索性给两徒弟放寒假,接过筹备过年的事务。

    一大清早念叨,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的饺子年年有。”

    林婉婉:“陈娘子,我们今天该做什么?”

    陈娘子暗道林婉婉家乡习俗与长安大同小异,“今天论理该发面准备做过年的点心,我们在步步糕订了货。余下的和面做点汤圆饺子冻上。”费不了多少功夫。

    林婉婉伸个懒腰,仰天说道:“那我们今天岂不是很闲。”

    话音刚落,门铃立刻响起来,附带的还有敲门声。

    听得出来,外头的人很急。

    吕嬷嬷靠在大门口问道:“谁呀?”

    门外是一个略微上了年纪的声音,“是我,柳家的秦嬷嬷,林娘子可在家中?”

    吕嬷嬷听得声音没错,立刻开门。“在的。”

    秦嬷嬷进门第一句话就是,“林娘子,顾家娘子发动了。”

    林婉婉面皮差点碎掉,夜班之神跨时空显灵!

    第507章

    生产见闻

    别人也许会忌讳大过年大夫上门诊病不吉利,顾家可顾不了这么多。

    林婉婉闻言,跑到西厢打开药箱,装上产妇能用上的东西。跑出门爬上柳家的马车,和柳六娘子一道去顾家。

    孰料刚到顾家门口,碰上另一伙人,柳六娘子惯来和气的面容,顿时拉下来。

    待进了正堂前的院子里,有男有女,泾渭分明在两边或站或坐,身后都是精壮的家丁。

    身份呼之欲出,一边是顾盼儿的舅家,一边是叔伯家。看起来像一言不合就开干的模样。

    柳六娘子大庭广众下,向顾父介绍道:“这是济生堂的林大夫,有她在,盼儿的情况更稳妥些。”半点不提林婉婉和顾盼儿的私交。

    顾父虽没见过林婉婉,也知晓是女儿的朋友,面上装作一无所知,吩咐道:“来人,带亲家娘子和林大夫去后院。”

    外院多是男丁,是顾盼儿的叔伯舅父堂表哥,似柳恪兄弟俩那点细条豆丁样,出场根本不用。

    内院的人物则换成舅母婶婶堂表嫂,身后跟的是壮硕的仆妇。

    各个盯紧产房的门窗,生怕有人在中间搞小动作。

    幸好孩子是顾盼儿亲自生的,不必叫人怀疑血统。

    顾家的家产除去不好折价的古董字画书籍,余下的屋宅田亩加起来市价不过几千贯。但耐不住有人贪心,不想到嘴边的肉飞走了。

    顾父当初和柳家结亲,不是贪慕权势,单纯看中柳家人丁繁盛,能和顾家宗族相抗。

    只看柳六郎在他这一房都行六,堂亲兄弟加起来少说十几个。子又生孙,枝繁叶茂。

    许多男人看中香火,把侄子看得比女儿还重。但顾父宁可把宝压在顾盼儿身上,让她招赘承嗣,也咬牙不肯过继。可想而知和宗族闹得有多僵。

    照林婉婉的想法,顾父早年若是豁得出去,顶个造反的名头,把九族一块拖下水,什么恩怨都烟消云散。

    某个婶婶将腿边的小男孩推出来,“盼儿这一胎肚子圆圆,像是个女胎。先开花后结果也不错。最好留个男孩在家里,往后肯定能招来弟弟。”

    柳六娘子战斗力拉满,“看着同我家三郎年纪差不多,猫憎狗嫌的时候,去谁家都讨嫌。”

    柳家妯娌立刻帮腔,“三郎可比外头那些不晓事的,乖巧多了。”

    柳六娘子一唱一和,“乖巧是乖巧,闹也是真闹。再如何也是我肚子里出来的,只能认了!”

    林婉婉顾不得两家人交锋,洗手进产房,里头乌泱泱的一堆人。只看打扮,有些是亲戚,有些是稳婆,有些是打下手仆妇婢女。

    顾盼儿平时那么要脸面的人,若实在顾不上,怎会让这么多人看见自已狼狈的样子。

    林婉婉高声喊道:“屋里人太多,易带风邪妨碍产妇和婴儿。除顾家请来的稳婆,其他人都出去。”

    有人想反驳,但看到林婉婉身上背的药箱止住口。

    顾母反应过来,开口道:“都出去!”她不懂医学理论,怕的是有人趁机害女儿。

    和顾家相争多年,不介意把人想的坏些。

    屋子里立刻为之一空,哪怕有些人不死心,也只能留在外间。

    顾盼儿没有躺在床上,此时流行的生产方法并非平躺床铺,而是半蹲在地面、上身直立着生孩子。方便产妇用力、胎儿顺行。

    一根粗壮的绳索悬于半空,绑在两边房柱上,顾盼儿手搭在绳索上借力,身上只穿着一件宽松的裙子,额头上的碎发贴在脸上。

    脚底下铺着厚厚的稻草,一方面避免婴儿落地受伤,另一方面也防止血水弄脏屋舍,触忌犯神。

    顾盼儿哭道:“婉婉,好疼,我不想生了!”

    林婉婉靠近握着她的手,坚定地说道:“盼儿,你的情况一直很好。没事,马上就好!”

    顾盼儿哭声愈高,“娘,我好疼!”

    顾母摸摸女儿的脸,轻声道:“不疼,不疼。疼的话就抓着娘的手。”

    稳婆:“娘子,别高声哭喊!留着力气待会生孩子。”

    顾盼儿一阵气结,生孩子疼连哭嚷两句的权利的都没有么!

    林婉婉:“伯母,家里有没有参片或者鸡汤,先让盼儿吃点,保存力气。”

    初产妇的产程相对较长,一般不超过一天。去除报信的时间,宵禁前能把孩子生下来,都算顺利。

    顾母:“有,有鸡汤,我立刻让人去取。”一直让人不错眼地盯着呢。

    林婉婉:“抬张矮塌过来,下身若没有阵痛,先去榻上休息,或躺或坐都行。”

    少说熬几个时辰,哪怕有抱腰人帮忙,产妇的体力也不足以支撑。

    若血水浸透矮塌,报废一件家具,顾家也承受得起。

    顾盼儿:“我要躺下。”

    林婉婉:“怎样都行,你舒服最好。”

    顾盼儿就喜欢和林婉婉说话,因为她首先考虑的是自已的感受。

    鸡汤很快送来,顾盼儿坐在榻上,小口小口喝着。闻着有些腥气,心头发晕,但知道不喝不行。

    林婉婉看出她的挣扎,问道:“有没有其他想吃的?”

    顾盼儿小声道:“汤饼。”

    林婉婉考虑一番,“今天先吃素汤饼,等你出月子,我们去吃羊肉汤饼,好不好?”

    顾盼儿:“好。”

    顾母:“娘立刻让人去做。”这时候多吃一口也是好的。

    顾盼儿这会还算平静,再往后只剩下挂绳子上哭娘喊痛的声音。

    一个稳婆充当抱腰人,站在顾盼儿背后,环抱撑住她的腋下,让她能安心倚靠。

    另一人则半跪在她身前,准备迎接新生儿。“娘子,用力,用力,看到孩子的头了!”

    林婉婉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之前从未经历过任何分娩情况,只有课本上单薄的知识。

    她的存在,只是预防万一,药箱里产钳和手术刀、缝线都备齐了。

    段晓棠回家,知道林婉婉出诊去了。可直到天将暮时,还没回来。

    第508章

    母子平安

    段晓棠收拾一件林婉婉的外套,装在包里,“我去接她。”产妇分娩,大夫可能要沾上血渍。

    顾盼儿家在宣阳坊,离得并不远。

    段晓棠顺着柳家人给出的地址,一路前行。临近目的地时,竟被人叫住,“段郎君。”

    定睛一看,柳恪和一群人窝在对面的巷子里,连李君璞都在,最后头还有几个衙差。

    段晓棠讶然道:“你们这是?”

    李君璞双手环胸,“以防万一。”

    顾柳两家都是体面人家,讲究君子动口不动手,但积怨多年,妇人生产九死一生。谁都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顾家和万年县衙治所同在宣阳坊,真闹起来定然不好看。

    但只看李君璞和柳恪站在一处,也知道他立场偏向哪方。

    柳恪给段晓棠介绍另外两个年轻的男子,一个是堂叔,一个是堂哥,三人看起来年纪都差不多。

    身强力壮的都进顾家压场子,剩他们几个细条麻杆没战斗力的,在家无事可做,顺道过来看看有什么能帮忙的。

    别以为是光看在亲戚情分上帮忙,顾父名为顾嘉良,官品不大,待的衙门也不是重油水的地方,胜在清贵。

    仕途上没野心,混半辈子只是国子监的小官。

    但胜在人会盘算,在家开一个小课堂,休息时指点岳家子弟的课业。

    当初李君璞托柳慎的福,跟着上过几天课。

    细论起来,顾盼儿算他半个师妹。

    孩子们有没有厌学情绪不清楚,但家长肯定是极感激的。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