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213章

    赵璎珞:“过年也不容易。”

    陈娘子笑道:“大户人家才有许多讲究,穷苦人过年能混一顿饱就不错了。”

    戚兰娘心有所感,“是呀。”

    几人一路前行,手里不缺钱帛,遇着合适的就往车里放。

    正经东西买齐,四人回程路上左瞧右瞧,看着顺眼的就往车上扔。

    旁边一阵冷风窜过,原来是一个人从他们身边跑过。

    绕过马车,窜进旁边的小巷。曹学海将马往前一牵,彻底堵住巷口。

    追击的人很快从马车旁经过。

    待人离得远,曹学海将马车缰绳交到陈娘子手上,“几位娘子,我去里头看看。”

    望着曹学海“义无反顾”入巷的身影,赵璎珞问左右两位小伙伴,“认识么?”

    陈娘子:“跑太快,没看清。”

    戚兰娘肯定道:“不认识。”

    赵璎珞:“难道是右武卫的人?”

    戚兰娘:“右武卫的人不可能在长安被人光天化日之下追袭吧?”

    转念一想,不是不可能,范成明就是一个例子。

    不一会儿,曹学海扶着个一瘸一拐的年轻男人出来。

    赵璎珞歪着头,“这是?”

    曹学海解释,“这是潘郎君,帮校尉写三国的潘郎君。”

    赵璎珞微微点头,知道是哪个了,潘潜潘蕴华。

    戚兰娘低声问道:“伤着了么?”

    潘潜摆手,“没有大碍。”跑的时候没注意,跌了一跤。

    戚兰娘示意潘学海将人扶到马车上坐着,“带回家上点药。”这人不仅是段晓棠的“打工人”,更是杜乔的朋友。

    方才追击的人亦是赤手空拳,约只是意气之争,没多大后患。

    潘潜这一跤跌得有些狠,只能任曹学海半扶半架送到马车后面坐上。

    在杜乔家时,柳三郎信誓旦旦地说,段晓棠庖厨,小孩子不会撒谎,潘潜也就真信了。

    直到后来曹学海过来送笔墨时,称呼“校尉”,才知道另有隐情。

    段晓棠无论性情还是相貌,既不像厨子亦不似将官。但人还真是朝廷亲封的六品校尉,不是恩荫,实打实的战功获封。

    段晓棠在南衙之外名声不显,但潘潜回去寻人仔细打听一番,颇知道些内情。

    关中剿匪,范二将军名声太过响亮。但细究下来,范成明成名是因压制住地方郡县官吏,那么剿匪和剿私兵的仗是谁打的呢——段晓棠。

    一个南衙将官找人写书,怎么看都透着不同寻常,叫人摸不着头脑。

    赵璎珞直接问道:“潘郎君和方才那群人是何过节?”

    潘潜叹息道:“在食肆因学问有些分歧,竟到动手的地步。”

    赵璎珞只关注一点,“饭钱付过了么?”

    潘潜捂着肚子,“刚进去,还没吃。长安文土一言不合动手,天子脚下,竟不如家乡学子知礼。”

    地域拉踩,纯纯的地域拉踩。

    赵璎珞斜睨道:“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土,河北文土不会动手,只会要命。”

    过去潘潜只是幸运的没踢到铁板。

    赵璎珞对潘潜的嘴上的本事了解深刻,林婉婉形容的妙,一人之力把杜乔四个欺负成受气的小媳妇。

    我说我家乡行,但别人不能说。

    何况赵璎珞露出的口风,不仅知道自已这个人,连身家背景也清楚。

    潘潜目视道:“娘子,此言差矣……”

    赵璎珞打断,“我就是河北人,河北幽州人。”

    搁长安他俩能算半个同乡。

    赵璎珞走在前头,潘潜看见她腰后别的鞭子,咽咽口水,的确有幽州女郎的风范。

    戚兰娘打圆场,轻轻拉着赵璎珞的衣袖,小声道:“好啦,我们回去再说。”

    很快到小院门口,戚兰娘交待道:“先把人扶到西厢去,然后去西院看看杜郎君家中有人么。”

    曹学海:“是。”

    戚兰娘先去正屋,今天林婉婉身体不舒服,在家里歇着,连两徒弟也接来家里看书。

    医馆若是有病人上门,作坊的人自然会来通知。

    戚兰娘:“这会怎么样?”

    林婉婉倒在炕上哎呦一声,“翅根疼,翅尖疼,翅膀抬不起来。”

    谢静徽读书累了,休息一会,顺便坐在火盆边上,左右开弓不停翻转着铁丝网上烤着的香肠。听到这话,捂着肚子笑得厉害。

    林婉婉仰头道:“你们还能找到比这更贴切的形容么。”欲哭无泪,“谁家淑女打沙袋呀!”

    赵璎珞跨进门来,闻言道:“睡你隔壁的那位淑女。”

    林婉婉要不是兴之所至,想试试拳击,也不会搞成现在这副半残的模样。

    戚兰娘说起正事,“帮晓棠写书的潘郎君,在街上受了些伤,人带回来暂时安置在西厢。你过去看看。”

    林婉婉:“怎么受伤的?”

    赵璎珞一点不给便宜同乡留脸面,“仗着雄辩,怎么“欺负”杜长林他们,就怎么欺负别人。旁人可不是好脾气,踢到铁板,逃跑的时候摔了一跤。”

    林婉婉来不及感慨长安的文人武德充沛,先问道:“严重么?”

    戚兰娘:“看着不像重伤。”

    于是潘潜就看见林婉婉吊着两只手,全无仪态的进门。

    林婉婉上下打量一番,“哪里伤着了?”

    潘潜迟疑道:“腿上。”

    林婉婉伸手给潘潜搭脉,却被潘潜避开。

    林婉婉解释,“我是大夫,正儿八经开医馆坐堂的大夫。”

    潘潜不信,段晓棠的主副业差异巨大,家里竟还有一个女大夫。却拗不过林婉婉,捉住手把脉,幸好没摔出内伤来。

    第503章

    谁为正统

    林婉婉:“伤的大腿还是小腿。”

    方才把脉的手势看着有几分门道,潘潜有几分信林婉婉是大夫了。“小腿。”

    林婉婉:“鞋袜脱了,裤子卷起来。”

    潘潜闻言瞪大眼睛。

    林婉婉无心再解释大夫眼中无男女的车轱辘话,“不然等我把你裤子剪了?”

    潘潜尚在挣扎,哪知道跟着回来是羊入虎口。

    曹学海回来禀告,“杜郎君在衙门尚未归家,家中无人。”

    林婉婉即刻吩咐人,“把他小腿伤口露出来。”

    潘潜反抗无能,林婉婉看过他的伤口,摸过一遍骨头,确认没有骨裂骨折。

    站起身来,“没什么大碍,”转而问曹学海,“包扎会么?”

    曹学海:“之前都学过。”

    林婉婉:“先拿盐水给伤口消毒,再敷上药包扎。”

    转头吩咐道:“淑顺,开药柜,拿金疮药和绷带。”

    朱淑顺:“是,师父。”

    林婉婉说完,仰着头吊着两只手回屋继续吃烤香肠。

    朱淑顺打开的药柜,露出零零总总的药瓶。将金疮药和绷带找出来,放到桌上。“药都在这里了。”

    潘潜刚才看见柜子里各式各样的药瓶,真相信林婉婉是大夫。待师徒两个前后离开,才开口道:“林娘子果真是大夫。”

    曹学海:“是。”之前关中剿匪时还特意随军教授他们战场救治之术。

    潘潜:“就是样子看着有些奇怪。”

    曹学海:“林大夫昨日习武筋骨拉伤,今日本是在家休养。”

    潘潜点点头,“哦。”难怪两只手看着不自然。

    临近午时,祝明月和白秀然一块回来。

    林婉婉打趣道:“呦,三娘子容光焕发!”

    白秀然忍住笑意,“铜板叮咚作响,自然是高兴的。”

    今天是白秀然和祝明月分账的日子,两人刚从春风得意楼回来。

    林婉婉一把搂住白秀然的腰,笑得眉眼弯弯,“不是铜板,是金子吧!”

    白秀然点点她的额头,“你个小机灵鬼。”

    林婉婉今天身体不灵活,躲避不及,生生受了。嘟着嘴佯装委屈模样,“白三娘子,徐少夫人,能不能沾沾你的喜气?”

    白秀然闷笑一声,“林大夫打算怎么沾?”

    林婉婉早有主意,“下午出去逛街!”

    白秀然当然是听说林婉婉拉伤筋骨才过来看看的,上下打量一番,“林大夫,你这样子成么?”

    林婉婉骄傲地挺起胸膛,“手受伤,脚又没问题。”

    白秀然失笑,看来人真没事。

    潘潜脚上刚敷过药,挪动不得,听见正屋传来女人阵阵笑声。

    终于明白,西院是男人的窝点,东院是女人们相聚的场所。

    出出进进,只有曹学海一个男人忙活。

    白秀然路过院子,瞧见西厢诊室里有个生人。问道:“那边是谁呀?”

    林婉婉:“潘潜,晓棠招来写三国的人。”

    白秀然:“哦,是他呀!把二郎堵得还不了嘴。”

    一帮损友,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看朋友笑话,一个比一个积极。

    林婉婉笑道:“何止你家二郎,四个人有一个算一个,都像被恶霸欺负了似的。”这嘴皮子功夫,写诸葛亮骂王朗说不定青出于蓝。

    祝明月不知前情,“他来交稿,动作倒挺快的。”

    白秀然:“我看看。”

    别人不清楚,白秀然可是知道,段晓棠打算拿《三国演义》干什么的。不由得生出一股好奇。

    林婉婉:“想得美呢,人是在街上腿受了伤,被兰娘他们捡回来的。”

    祝明月:“受伤?”

    赵璎珞偏一下头,“不是人人都像白二公子、杜长林那般好脾性。”

    前因后果一言道明。

    白秀然:“真是如此?”

    戚兰娘点头如捣蒜,“嗯。”她怀疑潘潜是个惹祸头子。

    祝明月只是一个催进度的无情资本家,“稿子呢?”

    林婉婉:“没问过。”

    祝明月提脚出门,“我去问问。”

    林婉婉急忙道:“祝总,人刚受了伤,你催稿太没人性了吧。”

    祝明月:“他只是伤了腿,手又没断。”

    有闲情去与人辩论长短,是段晓棠给他的时限太宽松,自由过了火。

    林婉婉无言以对。

    哪怕诊室的门敞开,祝明月依然敲门再进入。

    曹学海听见动静立刻站到一边,恭敬道:“祝娘子。”

    潘潜清楚曹学海的身份不是家里的下仆,而是段晓棠的亲兵。

    见他对祝明月的态度恭敬之至,活像待当家的主母。但祝明月的打扮却并非已婚妇人。

    祝明月见潘潜没有大碍,开门见山,“我姓祝,段晓棠表姐。此来想问问潘郎君,书稿写到何处了?”

    潘潜没想到遇见“债主”,一时哑口。“某尚未动笔,有些问题未曾想通透。”

    祝明月捋了捋裙褶,顺势在桌边坐下,“潘郎君何处不通透,或许能为你解答一二。”

    潘潜:“祝娘子你?”

    祝明月挑唇笑道:“出面找你写书的人是段晓棠,出钱的是我。”当然有资格。

    潘潜一时不知写话本上不得台面,还是给一个女人写话本更上不得台面。

    如今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潘潜直言:“某看过大纲,不知魏蜀吴究竟谁为正统?”写书之前,必须有立场。

    大纲为多人手稿,辨不出立场为何,尤其是段晓棠的想法。

    祝明月:“很重要么?”

    潘潜瞪大眼睛,难道不重要?

    祝明月:“曹魏有禅让,蜀汉有血统,潘郎君如何写都可以。”

    潘潜想到段晓棠曾说“千秋功过任评说”,“不在乎?”

    祝明月不以为意道:“何必呢?人物落笔之后,自有他的生命,不因作者的好恶而改变。”

    “只看潘郎君,是将自已代入某一方势力,还是以全然旁观的视角书写。”

    大吴的读书人讲究诗文以咏志,可在祝明月看来,这就是一本通俗读物,《三国志》的同人。

    其间达成一些段晓棠不好言说的目的。

    潘潜只要水准在线,至少不会写出爹丕暖,懿爬墙,笑倾合肥娇羞张……之类的雷人桥段。

    祝明月起身吩咐,“送份笔墨过来,请潘郎君动笔!”

    在长安关人小黑屋犯法,祝明月退一步,趁人有空在眼皮底下多写写。

    第504章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