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83章

    不多时邓秀娟从店铺前头绕进来,对三人招手,“快快,走!”

    程珍玉她们不似刘梅花等人还去东市盘桓过一圈,打从进城门开始直奔昭国坊,入目只见宽阔的街道和高大的坊墙,对长安热闹繁华只剩人多一个印象。

    四人从侧门出来,门外等着两个挑着木桶竹筐的男人。

    邓秀娟一句话略过,“我家里人,去五谷豆坊挑了豆渣就回去。”

    四个女人手挽手走在前头,对程珍玉而言,这是她从入长安后,第一次踏出恒荣祥走出昭国坊,第一次以游览者的视角观察长安一角。

    走了小半个时辰,六人小队终于到达第一站——胜业坊五谷豆坊。

    邓秀娟传授一些不算经验的经验,“发工钱后几日,豆渣最是紧俏,不能来的太早也不能太晚。”

    不能太晚的道理程珍玉明白,“为何不能太早?”

    邓秀娟:“早上做早市,外头排一串箩筐骡车,全是长安各个食肆酒楼来采购食材的,哪顾得上豆渣。”

    邓秀娟倒是透露一丝熟悉的人物,“祝三管事住在这儿,霍管事家也在附近,具体位置不清楚。”

    王春儿奇道:“秀娟姐,这你都知道。”

    邓秀娟:“嘿,上回霍管事回家,祝三管事让他顺路带点东西。”以长安城的布局,若不是同坊,称不上顺路。

    邓秀娟带人进批发的铺面,见着熟人,“秦嫂子,换点豆渣。”

    秦嫂子放下手中的粉条,询问道:“这回要多少?”

    邓秀娟从袖子里掏出几根竹签,合在一处,“二百斤。”

    量有些大,秦嫂子再确认一回,“全换?”

    邓秀娟点头,“天气冷,放得住。”

    秦嫂子招手将人引到后院,“跟我来。”

    今天磨出来的豆渣堆积在在数个半人高的大木桶里,堆得满满当当。

    秦嫂子将袖口往上一撸,“你们帮帮忙,连桶一起过秤,待会再减皮重。”

    几人合力将大木桶挂上称,秦嫂子看一眼称星,“六十二斤,舀出来吧。”

    几人轮番动作,凑够二百斤豆渣,两副挑子压得满满当当。

    秦嫂子这会才顾得上闲话,“你们作坊的人最近买的量都大。”

    邓秀娟避重就轻,“没办法,冬天快到了,得多准备些。”

    两人接着说些豆渣的烹饪办法,如何用有限的食材,做出更多能饱腹的食物。

    这样的话题对程珍玉等人而言,熟悉而陌生。

    邓秀娟从怀里取出一小吊钱递给秦嫂子,“你数数。”小半个月工钱全在这里。

    秦嫂子数过无误,扔进摊位下头的钱箱里,“其他的要不要拿点?”

    邓秀娟摇头,“先把肚子捂饱。”

    一行人告辞出来,邓秀娟先和家里人交待,“半挑送我娘家去,剩下一半给爹娘,余下才是我们的。”

    二百斤豆渣,转眼有了着落。两个男人挑着豆渣沉默地离开。

    邓秀娟拽着三人走到作坊拐角,指着济生堂的牌匾道:“林娘子在这里坐诊,若是有个头疼脑热可以找她。只看诊不开药,就不收钱。”

    孟霞迟疑,“会不会麻烦林大夫?”

    邓秀娟:“林娘子有两个徒弟要练手呢。”

    程珍玉有些惊讶,林婉婉的外表,和德高望重扯不上关系,居然收徒弟了。

    给几个“跟班”指过医疗点,邓秀娟将人带去东市,“长安东贵西富,东市繁华西市热闹。”

    出了胜业坊,邓秀娟手遥遥往西一指,“那边是平康坊,独身女郎别往那方去。”

    平康坊的大名都是听过的,程珍玉等人纷纷点头,记在心里。

    邓秀娟继续道:“明年春天,我带你们去曲江池、去城外乐游原玩。”

    第438章

    地皮过户

    此刻林婉婉坐在济生堂内,接待的不是病人,而是老邻居兼同行赵大夫。

    赵大夫开口第一句话,就将林婉婉吓得不轻,“林娘子,作坊这块地皮租还是买的?”

    原先的情况赵大夫清楚一些,但往后的表现却让他分不清楚性质。

    “租的,出什么事了?”林婉婉瞬间想的远了,比如房东想毁约,赵大夫意外得知消息通风报信。

    “地上的房子,是谁的?”赵大夫记得起屋的时候,出来进去的不是房东,而是林婉婉几人。

    林婉婉:“房子是我们的。”

    赵大夫想不通,地房分属不同如何成立,想必她们私下和房东达成过某种协议。

    赵大夫劝道:“胜业坊地价虽贵,手里若是有余钱,还是买过来为好。”

    林婉婉直觉赵大夫遇上事了,“怎么啦?”

    赵大大轻叹一声,将事情原委道来。

    简单说来,就是一个长安漂遇上房东毁约,不得不收拾铺盖滚蛋的故事。

    林婉婉以前一直以为医馆的房子是赵大夫的,原来是租的,难怪总惦记着要回乡下。

    林婉婉:“和房东商量,加点租金了事?”

    赵大夫摇头,“分家,子嗣出来总得有个落脚的地方。”

    加租金不抵事,人家差的就是房子。

    林婉婉:“坊内有其他合适的铺面吗?”

    两家医馆的业务重合的部分不多,赵大夫做的街坊四邻生意,林婉婉看的多是远道而来的女患。

    赵氏医馆在胜业坊二十多年,口碑立起来着实不易,连赵金业都是在医馆出生的。

    赵大夫:“没有。”

    林婉婉:“其他坊呢?”

    赵大夫颇有些心灰意冷,“老夫想回乡,医馆里的家伙事,若看得上,就拿走吧。”

    林婉婉挑眉,“白送?”

    赵大夫饮下一口热茶,“给你算便宜些。”

    变卖家什,赵大夫是铁了心不再开医馆。

    林婉婉倒想试试把赵大夫爷孙俩招过来,不说助力,万一哪天出远门,朱淑顺谢静徽不至于没人管。

    可她遇到和当初赵氏医馆同样的困境,小地方只容得下一位坐堂大夫。

    晚间回家,林婉婉将赵大夫的事说出。

    房子是租的,生活不是,但房东赶人的时候,再多的情调都只能灰溜溜装进包袱带走。

    林婉婉:“祝总,我们有多少钱?”

    祝明月转头看着赵璎珞,后者隐约领会些意思,“不是说买地么?”

    戚兰娘织毛衣的手一顿,她也想有一片宽阔的土地,让那些新奇的种子生根发芽,而不是像现在这般,挤在小小的花圃花池里。

    祝明月手指轻轻敲击桌面,现在有四处产业,春风得意楼、五谷豆坊、步步糕和恒荣祥。

    春风得意楼不用管,只负责经营。

    步步糕在东市,纯粹的租约,想买人家还不卖呢。

    五谷豆坊和恒荣祥占地面积大,签的都是先租后买的契约。说到底,看的是两厢情愿,防君子不防小人。

    恒荣祥自带几个东家,一般人动不得,五谷豆坊可没这样的待遇。

    俞丽华已经暗示,段晓棠出征归来,少说要升一个校尉。出头引来的,绝不止善意。

    祝明月算出大致钱数,作出决定,“兰娘,明天把陈牙人约到作坊来,商量下买地皮的事。”

    戚兰娘默默点头,“嗯。”

    祝明月:“攒下的钱去了一大半,接下来千万不要闹蛾子,”重点指了指林婉婉,“尤其是你。”

    林婉婉撇嘴不同意,“我怎么了,爱岗敬业。”

    祝明月微微颔首,“希望如此。”

    陈牙人接到祝明月的召唤,知道生意又来了。

    不像前几回约在春风得意楼,这次在五谷豆坊会面。

    陈牙人帮祝明月撮合过好几桩,各个生意兴隆,估摸着买五谷豆坊地皮的钱够了。

    一见面,果然如此。

    现在地价和签约时变动不大,祝明月没打算死压价。

    陈牙人:“我去找房东说说。”

    房东家原以为会先拿三年租金再卖掉,哪知道祝明月半年就将钱帛凑齐。

    不多时三方在作坊办公室内坐定,陈牙人留了一个心眼,照祝明月签约时“以绝后患”的态度,将房东的两个儿子一起叫上。

    双方对总价没有异议,难的是付款方式,金子、铜钱、布帛……布帛不提,祝明月她们收的少。铜钱笨重,金子又牵扯到火耗。

    陈牙人左挪右挪,才配置出一个双方能接受的付款方案。

    祝明月提出去衙门过红契,钱自然是她出。

    衙门有人好办事,祝明月没空慢慢磨流程,直接找上李君璞,将众人带去户房。

    李君璞看过契纸才发现是五谷豆坊的地皮,原以为祝明月她们早买下来。

    戚兰娘全程跟进过户事宜,祝明月和李君璞站在门外说话。

    李君璞:“晓棠该回来了。”

    祝明月微微颔首,“再晚赶不上秀然婚礼。”

    李君璞顿时哑口,他的意思是右武卫左厢军再在关中捣私兵窝子,不好收场。

    已经有两个国公,一个郡公栽进去,朝中中坚派以雷霆万钧之势清算,镇压一切反对和求情的声音。

    高门的风云与市井无关,任你抄家还是灭族,都不影响老百姓柴米油盐的生活。

    祝明月何尝不明白李君璞的意思,但和他们有关系么,是他们能改变的吗?

    前线的段晓棠、吴越,都不过是打工人,真正的较量在长安,在朝堂。

    祝明月原还希冀过,倒下这么多高门,他们的田庄店铺会不会流到市面上来。

    价格高点无所谓,关键是有价无市,想买买不着。

    打听一圈,才知道凡是被抄家的产业,早就被其他高门瓜分,连点汤都不剩。

    祝明月一边暗骂肉食者鄙,一边气自已不是肉食者,只是被食的鱼肉。

    否则何必怕他人算计,提前将五谷豆坊买下来。

    过完户离开万年县衙时,祝明月叫住陈牙人,“麻烦你帮忙再寻摸几个下人。”

    总让陈牙人找房子找铺子,其实人家也做人口买卖。

    第439章

    买卖奴仆

    陈牙人:“娘子要什么人?”

    祝明月:“一个男子做门房车夫,两个女子,擅梳头针线,能跟着出门,丫鬟嬷嬷都可以。”

    这三种人,是她们现在需要的。

    陈牙人思考一番,祝明月的要求并不高,年纪相貌只要过得去即可,她家的情况,也不可能奔着找暖床的通房丫头。

    陈牙人:“小的回牙行寻摸一遍。”

    祝明月:“若是寻到,今明两天送到我家去。”

    陈牙人点头,“成。”

    祝明月做事果断,说买人绝不会迟疑。

    陈牙人赶回牙行,照着要求盘点人口。车夫门房不难,性子不能奸滑,会不会占主家便宜不提,一定会坏了好不容易和祝明月建立起来的合作关系。

    擅梳头和针线的女子亦是不少,祝明月不挑年纪相貌,更容易找。

    第二日一早,哪怕祝明月只要三人,陈牙人依然带了两车八九人以供挑选。

    车夫倒是只带了两个过来,正好赶车。

    陈牙人:“祝娘子,你看看。”

    祝明月先“面试”车夫,外表看着都是忠厚老实,“长安城的里坊道路是否熟悉?”

    年轻些的男子口齿伶俐些,“回娘子,满长安的道路都熟悉,去哪儿闭着眼睛都能找到。”

    祝明月暗道以段晓棠的空间感,在长安待上一年,都不敢说每条路都熟悉。

    另一个男人说道:“大部分地方都能找到。”

    祝明月:“昭国坊到安邑坊怎么走?”

    男人答道:“出昭国坊坊门往西至升平坊路口,往东直走。”

    祝明月微微颔首,认路这种事,现代靠导航,大吴靠肩膀上一张嘴。

    祝明月转头看向另一头几个女人,“擅针线的往前走一步?”

    五个女人出列,年纪都不大,绣娘的活计,年岁上去眼睛脖子都不行。

    祝明月:“手伸出来看看。”

    十只手看着还算白净。

    祝明月:“缝补裁衣刺绣都会的,再往前走一步。”

    五人齐齐再往前走一步。

    祝明月:“陈娘子,给她们碎布针线,现场绣一朵花。”扭头问林婉婉,“绣什么?”

    林婉婉想了想,“兰花。”

    剩下的四个梳头娘子,祝明月让她们两两一组,给对方梳头。

    那种只顾自已炫技,不顾模特死活的,第一场就被祝明月默默排除。

    头发稀少的非得梳牡丹髻,或者明明是一张严肃的面孔非得配上灵动活泼的双环髻……合适最重要。

    祝明月林婉婉最后留下来三人,当场和陈牙人交接身契。

    车夫留下年长的,叫孟二良。梳头娘子或者叫梳头嬷嬷姓吕,审美在线,做针线的反倒是最年轻的一个叫朱彩云。

    祝明月:“陈娘子是管家,你们都听她吩咐。孟二良出门赶车回来看门,吕嬷嬷和彩云跟着家里娘子出门服侍,平时做些家务。”

    “陈娘子,带他们下去,安置在倒座房,顺便说说家里的禁忌。”

    陈娘子:“是。”

    正屋里只剩祝明月和林婉婉两个,祝明月捏着三张身契,轻笑道:“三个人,每一个都比曾秋娘贵。”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