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但从段晓棠嘴里说出来,那就是单纯感慨自已和吴岭的差距,而非拿吴岭和吴越比较,虽然少少沾上一点台风尾。段晓棠早就发现,吴越对营中诸将隐隐有一些“别扭”,照理说作为当之无愧的继承人,拉拢手到擒来。
但到吴越总是反复考虑试探,最开始以为他是闲散惯了,性情内向,手段不够娴熟。
后来发现锦绣堆里长大,人情往来刻在骨子里,就是单纯的看这些人“别扭”。
段晓棠:“你知道我想什么?论迹不论心。”
“好一个论迹不论心。每一个人嘴上说着效忠,心里却总拿我和父王还有哥哥们比较。”吴越若是青出于蓝还好,偏偏是垫底的那一个。
“啊?”段晓棠脱口而出,不是人之常情么?
说段晓棠私底下没有拿吴越和吴岭比较过,是假话。无非理智清楚父子处境不一样,比较没有意义。
但确实没有拿吴越和他的哥哥们比较过,因为不认识。
吴越应该和自已比较,今天比昨天进步一点,就是胜利。
第256章
将主恩主
段晓棠人虽进右武卫,心还在外头。平时一心一意练兵,两耳不闻窗外事,所有杂务都交给范成明和庄旭处置。
和营中高阶将官大部分只有打个照面的交情,指望她去交际只能是奢望。
加之妥妥的外来户,说雾里看花真不是自作孤傲。
吴越不吝于挑破,“不提整个南衙,只说右武卫,韩大将军以前是大哥的弓马师父,武将军的姐妹和二哥定过亲。”
段晓棠近一段时间只模糊了解一点右武卫复杂的姻亲关系,还真没研究过他们同河间王府的亲疏。
听到这里忍不住挑眉,手指着左武卫的方向,“梁景春的母亲?”
说完才觉得不对,梁景春和吴越年纪相仿,吴越二哥的年纪肯定没那么大。
“其他姐妹,”吴越真是佩服段晓棠跑题的能力,索性跑到底,“隔壁范大将军同三哥一起长大,情非莫逆。尚未归营的云麾将军当年也是跟随三哥一同征战。”
“营中还有许多人,都是哥哥们的旧部。”
段晓棠不知道吴越没提年纪更相近的四五六,是他们的人不在右武卫,还是河间王连死三个儿子,让底下人不敢再轻易下注。
亦或吴岭有意为之,觉得前头几个儿子的旧部,对吴越而言更安全。
只要想想这种情形都觉得头皮发麻,遍地是旧人,偏偏宛宛不类卿。
前者说的是吴越对诸将,后者说的诸将看吴越。
吴越从小被放养,但前几个儿子河间王再不负责,也会延请名师精心教导。
若说吴越和哥哥们有多深的感情不大可能,他连吴岭都不大亲近。王府公子皇室后裔,野心天然就有,一心奔着当富贵闲人去,说没人刻意引导谁信。
时间和死亡会美化许多东西,于所有人都一样。
活人哪能和死人争,本就没有优势,如今更是劣上加劣。
段晓棠没打算给吴越灌“你很优秀”之类的鸡汤,直言道:“这是人之常情。”
“只要对得起自已的姓氏身份,问心无愧就行!”
至于会不会给吴越平白增加负担,开玩笑!
你以为他有多强的责任感,从前一样姓吴,是王府公子,也没想着一心报国,反而成天泡在春风得意楼。
最大的负责任,就是没给万年县衙和李君璞添麻烦。
尽力做到分内之事,做不到的,他会给自已找到自洽的理由。
似乎身边每一个人,论摆烂摸鱼都比李君璞有天分。
李君璞绝非鲁钝之人,日复一日为公务而苦,是责任感爆棚还是唯有自罚才能刻苦铭心,另一种层面上放纵,不肯和自已和解。
若让李君璞给长安城的纨绔们分分类,平康坊闹事、城外塌青苗、欺男霸女的是坏纨绔,老老实实吃喝玩乐只祸害自已的,就是好纨绔。
现在,段晓棠面前有一群。
今天是范成明预告无数次的生辰,早知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就不该多生期待。
吹牛的、拼酒的、赌钱的、投壶的、还有投湖的,没错,脱了衣裳往湖里跳的……好在没有更辣眼睛的事。
段晓棠对大吴的未来生不出期待,没有一个项目正能量。南衙以后交到这群人手里,何愁不完。
转念一想,徐昭然和白湛等人玩的时候,也没提过忠君报国之类的话。
玩乐,何必上纲上线!
吴越没来,宫里一位小公主生辰,他进宫给堂妹庆祝。送来一匹骏马,特意说明,是给范成明的生辰礼,就怕被范成达截留。
看范成明多喜欢,恨不得拉到湖边,和他的狐朋狗友一起洗澡。
段晓棠送的匕首,白秀然选的。为了范成明脆弱的小心灵,瞒下这一截。
今天的情形,吴越不来反而更好,身份高又和这帮人玩不到一块去。
礼到人不到,两边反而自在。
就他和范成明相看不说两相厌的关系,私下离得远些更好。
段晓棠一直觉得子承父业是虚话,强扭的瓜不甜。没必要让孩子延续父辈的道路,可以选择自已的理想。
最开始认为吴越被强行拉入南衙体系,是违逆个人意愿。
没人问过他想不想做掌兵王爷征战四方,就像幼时没人问过他有没有野心,要不要功名利禄,便决定他往后就是一个富贵闲人。
一个不擅长武艺兵法,不与南衙将官来往,畏惧战场的王孙公子,突兀地被扔进右武卫。
有时候,段晓棠在吴越身上看到自已,强迫接受、适应、学习的样子。
但随着对南衙的了解,以及李君璞的遭遇,段晓棠终于明白,吴越为何非得入南衙。
作为吴岭当前唯一的子嗣,于公于私他都是接手南衙的最好人选。
吴越若贪图安逸往后退一步,皇帝、皇子、宗室、门阀世家都会忍不住伸手,诸卫大将军会不会生出不该有的想法,也是未知数。
选择一多就会乱,而南衙特殊的性质,注定要流血,而且血流成河。
南衙被吴岭经营多年,吴越上位,无论父亲还是哥哥们的旧部,都会自动团结到他周围。
这是维护南衙安稳,保障大部分人利益最简单直接的手段。
区区一个吴越的意愿,在这如山一般的责任下,显得微乎其微。而吴越,未必没有野心。
在孝道和血缘加持下,只要不是天生逆子,就不会对吴岭留下的旧部痛下杀手。
范成达难道不清楚吴越和范成明关系不好,可他一样把弟弟送到右武卫,自已也支持吴越。
为什么?
只要不谋逆造反,范成达哪怕有朝一日战死。看在他的功绩情面,吴越也要保范成明一世富贵,往后提携他的子嗣。
这是大吴将门间心照不宣的规则。
倘若南衙换一个人做主,范家有没有这个待遇不说,范成达作为前任南衙之主的心腹,能不能全须全尾的活下来都是问题。
而李家的问题在于,李君玘自立不成,遭到旧主毫不留情的打压,冯李一系自此沉寂一蹶不振。
这就是大吴官场生存法则,比起莫须有的帝王恩威国家政策,更仰仗“将主”“恩主”的良心。
第357章
小孩那桌
真正做到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不光自已的生死荣辱,连子孙后代一起绑上。
恩出于上,这个“上”不是国家朝廷亦或皇帝,而是上司。
下属向上司效忠,上司向皇帝效忠,这就是大吴朝廷的运作方式,能最有效的降低管理成本。
党外无党,帝王思想,党内无派,千奇百怪。但大吴各派系的门户之见太深。
白秀然隐约间透露出早几十年前的血腥,现在的安宁无非连续两代帝王威权甚重,压得住各方。
一旦皇权衰微,各方的矛盾再无法压制调和,这个尚武的社会会滑向何方不得而知。
段晓棠只能根据目前小小窥见的一角,结合以前的学习过的历史经验来分析。
目前看来,尚且安稳。
饮下一口甜腻的奶茶,再掰一块红豆面包,段晓棠承认有些齁住。
范府订了蛋糕席,放在桌上当点心食用,不得不感叹范成达真有钱。
不光大纨绔们喜欢,小纨绔们也很喜欢,一个个恨不得把脸埋进去。
范成明邀请一堆狐朋狗友,狐狗们又把自家小孩带来一起玩。
如果在长安街头看到一个二十多岁的男人抱着四五岁的孩子,他们的关系可能是父子、兄弟、叔侄甚至爷孙。
范成明邀来的朋友清一色阳光开朗大男孩,但带来的孩子有男有女,总体女孩少些,而且年纪偏小。
段晓棠站在旁边看着十几个小孩子拉开一场大戏,年纪大点的都不和他们混,嫌丢人。
从两军对垒到忠臣良相再到结婚拜堂,动作到位台词标准,一水小戏精。
小男孩不愿意当新娘,两个小女孩抓他手按住脖子,不当也得当。
段晓棠哑然失笑,想着白秀然小时候是不是也这么彪悍。转念想到,这出戏场面宏大演员真情实感,但逻辑混乱,最后到底谁和谁结婚?
大戏终有落幕,等段晓棠缓过神,已经换成新游戏——捉迷藏。
一个小孩子跑到段晓棠身后蹲下,掀起自已外袍把头脸一罩,小声念叨:“看不见我,看不见我。”掩耳盗铃是不是太明显。
段晓棠这点身形根本不是当遮蔽物的料,但还是讲义气站着不动。
不出意料,身后的小尾巴很快被揪出来。
过了一会,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走到段晓棠面前,仰着脸挺着圆滚滚的肚子,问道:“你是谁?”
段晓棠蹲下,与之平视,自我介绍道:“我是段晓棠,可以叫我段郎君或者段司戈。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
段晓棠蹲下的动作让小女孩好感度倍增,毕竟总仰着头很累的。骄傲道:“我是大娘,范大娘。”
段晓棠忍不住嘴角抽抽,名字真是别具一格。这个地方这个姓氏,认出范大娘就是刚刚“强迫”小男孩的其中一员,真是虎父无犬女。
范大娘叉着腰,奶声奶气道:“段郎君,你想和我们玩吗?”不然为什么眼巴巴在旁边看这么久。
段晓棠谨慎问道:“你们玩什么?”过家家之类可不来。
范大娘道:“老鹰捉小鸡。”
段晓棠分析三个角色,果断道:“我不当小鸡。”腰一直弯着得断。
范大娘:“我当老鹰,你当母鸡。”
行,老母鸡就老母鸡吧。
段晓棠背后站着六七个萝卜头,身量最高的排第一个,紧紧抓着前头“老母鸡”腰间的衣裳。
段晓棠拍拍手,“母鸡准备好了,小鸡准备好了么?”
背后齐声答道:“准备好了!”
段晓棠冲着对面的蓄势待发的范大娘道:“老鹰准备好了吗?”
范大娘坚定道:“准备好了!”
狐狗们起哄玩相扑,范成明左右四顾,得找一个能镇场子的人,问道:“段晓棠呢?”
庄旭往对面一指,“在那边陪小孩们玩。”宴席坐小孩那桌真不是说来玩玩的。
段晓棠玩游戏从来都是认真的,论防守别说范大娘还是个孩子,她就是个成人也占不到便宜。
久而久之难免气馁,脚下一急,摔到地上。抬起头来,要哭不哭的模样。
段晓棠顿时头皮发麻,疾步过去,蹲下关切道:“摔疼了吗?”
母鸡都把小鸡带到眼前了,范大娘将要涌出的眼泪立刻憋回去,一骨碌爬起来,绕过段晓棠冲到小鸡堆里“大杀特杀”。
徒留段晓棠风中凌乱,范成明的侄女和他一点都不像。
范成明生辰之后,轮到河间王府的世子册封宴。
一大早白秀然派的人登门,帮祝明月和林婉婉梳妆打扮,旁边还有一个老嬷嬷讲述宴会禁忌。
早上时间紧,昨晚两人把头发洗好,两个婢女正帮她们梳顺预备挽髻。
祝明月头发乌亮,蓄了半年,堪堪到腰上,林婉婉更短一些。
至于多少,理发店都很少提供打薄服务,还提什么发量。
头发不长不多,若梳高髻势必用到假发,婢女从梳妆盒里拿出一个黑色的发包往祝明月头上插。
祝明月连忙抬手制止,问道:“这是什么发?”
婢女:“人发。”
祝明月:“从哪来的?”
假发的来源的无非几样,家贫卖发、寺庙剃度后的头发,或者战场上割掉敌人的头发。
讲究些的贵妇人,会特意养一两个发质好的婢女,剪她们的头发充作假发。
婢女:“都是干净的。”也不知说的来源干净还是洗的干净。
祝明月连来源不明的二手首饰都不戴,遑论别人的头发。谁小时候没听过几个关于头发的鬼故事。
“只用真发,不够的话戴花冠,将头发都收进去。”
林婉婉见状,急忙道:“我也只用自已的头发。”
主人怎么说当然怎么做,婢女们连忙更换方案,怎么用短而少的头发梳出一个看起来茂盛的发髻。
林婉婉:“有些高髻好漂亮,以后都梳不了。”
祝明月:“可以把你掉的头发收集起来做假发包。”
若非头顶正在“动工”,林婉婉非得捂住头发大喊一句辩驳,我没有掉头发。
第358章
王府宴会
是否掉头发,见仁见智。
以后会不会有人偷偷做假发包,也不得而知。
林婉婉的头发向后反挽,形成一个圆形的发座,用简单发簪固定。剩余头发分为两股打成辫子反挽在发座上,是谓漆鬟髻。
祝明月的发型更复杂,乐游反绾髻。发缕在头顶多次盘旋,收入中间发髻,给人一种古典而高贵的感觉。
祝明月用林婉婉做的胭脂水粉,亲自动手化妆,时不时和婢女们讨论土族间流行的妆面。
祝明月:“能保持多久?”
林婉婉:“两个时辰,不运动的话能再多半个时辰。”
婢女:“娘子们放心,婢子会带上补妆的胭脂水粉。”
祝明月化妆的时候格外注意下手别太重,不然妆花了太难看。
此时流行的花靥斜红太夸张,只在两人额间各花上一朵花钿。
换上早准备好的华服,再坐回镜子前插上装饰用钗环珠玉,就是传说中随便拔根簪子能赏人的那种。
坠珍珠流苏金玉步摇簪、赤金镶珠花簪、团凤坠珠钗、玲珑山茶花珠钗、赤金垂珠耳坠、丁香米珠耳坠……
段晓棠一旁啧啧道:“头还能动吗?”活脱脱两个首饰展览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