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段晓棠听语气有隐隐看好戏的期待,知道是真的放下。拍拍肩鼓励,“美女,早点睡,你的好日子在后头呢。”赵璎珞拿开肩上的手,无可奈何,“我的好日子是明天寅初起床做豆腐。”
段晓棠仰头看着天上零星几颗星子,“这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呢?”赚钱都喜欢,但辛苦劳累就不喜欢,人之本性如此。
忙碌的一天又开始了,杜嫂子和冯娘子经过短暂的适应期,正式介入加工流程。
段晓棠和戚兰娘一人一口锅,早上的大头是豆腐,这东西只能新鲜现做。或者说豆腐是基础产品,后头的豆干豆皮需要多费心再过一道流程。
祝明月将一块大石头压在豆腐模具顶端,“兰娘,作坊还有多久完工?”这几天忙着春风得意楼,都没去工地看看。
戚兰娘:“还在搭茅草棚。”
现在只有春风得意楼一家订单早上都快忙不过来了,但一味的招人并非解决之道,一个石磨两个锅,工具跟不上,人进来只会裹乱。
祝明月:“等做工的草棚搭好,石磨灶台齐备再招人,早上两边开工。”这时候李匠人等工匠没有到场,不必担心建房的尘土,等他们进场时再歇工。
祝明月和林婉婉先将第一批货运到五谷豆坊,然后祝明月跟着春风得意楼进货的车子一起去东市。
林婉婉慌里慌张的将济生堂的门板卸下来,示意医馆正常开业。然后马不停蹄的到隔壁上货,幸好这是大部分人还没到出门买菜的时候。不然一边上货一边接待客人算账非得让人头大。
好好一个大夫成了售货小妹,天理何在。
深刻认识到继续这样下去不行,不然她的医学事业怎么进行,靠医术挣钱更是空中楼阁。
现在忙得让林婉婉看医书制药的时间都没有了。
事有轻重缓急,照目前的态势,至少得等后头的工坊建起来才能让家里五个人肩上的担子轻下来。
以至于等着李匠人带着工程队过来时,林婉婉化身无情甲方,要旨只有一个,催工。
李匠人也知道他们要的急,无奈道:“再快就成豆腐渣了。”
林婉婉他们做豆腐,可不敢在豆腐渣的屋子棚子里做工。“保质保量的前提下尽量赶一赶。”
李匠人:“只能再加人。”
林婉婉松一口气,能靠加人花钱解决的问题都是小问题,“可以。”短时间内增加一部分支出,但相应缩减工期,这点压力是可以承受的。
李匠人“被迫”看着自已的工程队伍再度扩大,待会还要带人去春风得意楼搭烤炉,这一家子真是让他忙不过来。
祝明月到酒楼,姜永嘉立刻送上昨天的最终的数据。简单看一眼,和预估的差不多。
春风得意楼不只是现金篮子,还是展示的平台。祝明月将纸张递还给姜永嘉,“以后每桌客人送一小碟泡菜开胃。”
两个人走到后厨,大部分杂工都聚在这处杀鸭子拔毛,后头晾晒着两排处理好的鸭子,活脱脱的处刑现场。
祝明月眉峰微皱,“禽肉商那里能帮忙处理吗?”本就紧张的人手全搭在这上头。
与祝明月将宰杀处理外包的想法不同,姜永嘉偏向买活鸭回来自已处理,他们毕竟做的是饮食生意,眼皮子底下更安心。
姜永嘉:“他们估计没有人手。”不是加钱的问题,大部分禽商不过是货源多些,一次能拿出十来二十只。酒楼鸭子的主要来源还是找散户收购,一只两只积少成多。
才经过一天,这种不稳定性已经让姜永嘉开始难受,“能养上一定规模鸭子的都是权贵人家的庄园和田庄,不过它们的出产主要供应主家。”
祝明月双手抱胸,右手轻轻摩挲左臂,“主家几张口还能全吃了?剩下的余量也够我们撑一撑。试着找几家,记住分开找,别让货源被握在一家手里。”
长安周边多少庄园田庄,留下点边边角角也够酒楼用的。
第131章
新型食材(1)
姜永嘉:“我去找找以前的老关系。”
姜永嘉的老关系当然是白家的人,从白家的田庄开始,交情归交情,生意归生意,又不是挖主家的墙角,他是送钱去的。
女儿给父亲送钱可不是孝顺么。
既然是酒楼杀鸭子,祝明月开口:“鸭绒留下来,我有用。”还没到夏天已经要考虑冬天如何度过。
没有空调地暖,没有棉花,注定长安的冬天会很难过。
段晓棠还在家里点豆腐没有赶过来,祝明月只能问王师傅:“现在一天能烤多少鸭子?”
王师傅:“我们选的都是四斤左右的肥鸭,一只鸭子需要三刻钟。两个烤炉,每个能烤四只鸭子。”
祝明月快速计算,一天下来顶多烤上百只左右的鸭子,目前看来是够用了。前提是将其他需要使用的烤炉的菜色通通排除掉。
“昨天外带烤鸭的客人多么?”
姜永嘉:“有两位客人。”
祝明月:“订制些食盒,打上春风得意楼的戳记。客人如果外带收食盒押金,还回来退押金。”
上司没有说细则,姜永嘉知道是要自已去琢磨,比如食盒的花样、个数、订金数额等等。“我待会去办。”
后厨是段晓棠在管,祝明月并不清楚。“烤炉再搭几个?”
王师傅:“段郎君的意思是再建两个大的专门烤鸭子。”没想到头一个月的分红居然要靠鸭子。
姜永嘉:“之前还剩些材料,我看了下,应该是够的。”
东市渐渐热闹起来,春风得意楼前人潮如织,有人是慕名而来尝试新菜,有人则是特意来见识传说中的商文字和题诗墙。
杜乔被四个同住大慈恩寺的友人拉着“故地重游”,丘才举头望着招幌上几个甲骨字,招呼众人,“快看看,认出来可是一桌席面。”
另有重文者则是迟疑,“商的文字真是这样么?”
杜乔:“昨日听友人提起,他家有周朝青铜器,上头铭文确与其相似。”
“我家乡离古殷地不远,也曾是商朝旧都,不知能否得见甲骨之文。”
一行人在招幌底下站了小一刻钟都没看出所以然,无奈认清现实,掏钱吃饭。
姜永嘉见杜乔进来,“杜郎君,你来了。”
顶头上司在长安的朋友总共坐了一桌半,姜永嘉作为掌柜不说知道每个人的来历底细,至少认得脸。昨日杜乔回去的车还是他叫的呢。
友人们齐齐疑惑,春风得意楼开业一天,杜长林便成了熟客。
杜乔解释:“我认得酒楼东家,昨日来过。”
姜永嘉原本想将人引到二楼雅间去,杜乔:“姜掌柜,不用特地招呼,我们坐大堂就行。”挑了一个离题诗墙近些的位置。
姜永嘉叫来一个机灵小二招待,自已去后院和祝明月说杜乔来了。
祝明月:“宴请还是用餐?”
姜永嘉:“是和友人一起来的。”
祝明月:“送他们几个菜吧。”
姜永嘉明白送菜是人情,钱还是招收。以后其他朋友来也照此规矩办理。
杜乔既然来过,诸人也不用小二介绍,催着让杜乔点菜,“两只烤鸭、红烧肉、回锅肉、烂肉豆腐、酱肉丝,凉拌卤肉、一壶绿蚁酒。”
住在寺庙里成天吃素从来不嫌外头油水多,除了烤鸭,其他全是猪肉,不比羊肉价高还实惠。
若说荤素搭配营养健康,烤鸭里的葱丝瓜丝、烂肉豆腐的豆腐,送的泡菜不都是素的么。
丘才听到卤肉就知道这东家是何方神圣,当初曾戏言该在东市开食肆,没想到手笔这么大。“名字好生奇怪,春风得意不知何解?”
杜乔:“几个东家集名,一说得意,一说春风,合起来便是春风得意。联成一句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观尽长安花。”
丘才抚掌,“捷才,果然捷才。”只此一句便可压下墙上数首诗,甚至日后墙上提满诗的时候,也未必能有超越此句者。
东家果然是作诗爱诗之人。
祝明月从未对朋友们隐瞒过酒楼有其他东家之事,只不过在她模糊的说法下,其他人不约而同将合伙人当成段晓棠和林婉婉。
烤鸭尚且需要些时间,便先上其他菜。
丘才见肉纹理不似羊肉,问道:“这是什么肉?”
杜乔并不多言,将红烧肉推到友人面前,“你先尝一尝。”
丘才夹了一块红烧肉,咸香适口,顿时惊为天人。其他三人跟风,尝了一块后纷纷夸赞。
杜乔方才说道:“猪肉,价钱不及羊肉的一半。”
原本觉得猪肉为贱的及时止口,这个价钱这个味道,是他们赚了呀!
丘才立刻招呼道:“快吃,快吃!”
杜乔:“别吃的太狠,留点肚子吃烤鸭,我点了两只呢。”五个成年男人解决两只烤鸭轻轻松松。
小二再过来送上来的不是烤鸭,而是葱爆羊肉、鸭血粉丝汤和五香豆干。
杜乔:“我们没点这些,上错了。”
小二:“杜郎君,这是东家送你的。”
祝明月的盛情从来都是直接的,譬如在武功时一高兴就要给自已和白湛送饰物。
杜乔:“那多谢了。”
春风得意楼对面,其他几家掌柜站在一处,心里不是滋味。原本华天楼是全不放在眼里的,没想到取而代之的春风得意楼强势崛起,仅开业一天就给附近同行带来满满的压迫感。
孙掌柜:“现在都说春风得意楼的烤鸭一绝。”弄得昨日宝隆和压根没杀几只鸭子,算不算积德。
陈掌柜:“听说他们用的是猪肉。”味尚居价格廉宜也是以羊肉为主的。
钱掌柜:“新菜谱新食材,连装修布置都是新的。”他的考察更全面些。
陈掌柜不得不安慰自已:“刚开业的时候谁没几天好日子呢。”酸,还是酸。
胡屠夫原本是东市一个普通屠夫,他卖的肉更小众——猪肉,准确的说是阉割过猪肉,味道没有寻常猪肉的腥燥。
原本生意平平,一日才能卖出半扇肉。直到一个姓段的年轻人出现,隔一两日出现,只买新鲜肉。
后来段郎君带了一个姓姜的掌柜过来,每日订十几斤肉。酒楼开业,数量涨到几十斤,还对部位有要求,什么里脊、五花、后臀……胡屠夫不得不每天杀两头猪才能满足需求。
再后来买猪肉的百姓和酒楼越来越多,其他猪肉摊也学着他卖起阉割过的猪肉。
胡屠夫越来越烦躁,那种感觉叫日益增长的猪肉需求和未阉割的猪之间的矛盾。他的货源快没了,恨不得拎着剔骨刀下乡亲自煽猪。
第132章
酒楼采购(1)
春风得意楼平稳度过开业期,打烊后开一个小型庆功宴犒劳辛苦三日的员工。
姜永嘉汇报三日所得:“一共是一千一百八十贯六百四十三文,一日比一日收入高。”
祝明月并不沾沾自喜,“开业七折,并不能成为常态。”转为关注更根本的东西,“今天有亮眼的诗么。”
姜永嘉:“没有。”
姜永嘉不会写诗,却会读诗。现在满墙近二十首诗,狗屁倒是通的,
唯有一个有优点——字数齐整。五言是五言,七言是七言,绝不会差一个字。
春风得意楼三日来的风光将周边酒楼挤压的苦不堪言,对面某家酒楼掌柜眼中全是熊熊妒火,伙计看到贴心的出着主意,“掌柜,不如明天趁着不注意,把他们门口两株绿植拿开水浇了。”保管坏风水。
掌柜摆摆手,“这计策太毒辣,有伤天和。让你打听的事有结果了么?”
春风得意楼开业活动过后,祝明月不再需要每天到场盯着,姜永嘉是个合格掌柜,遇事不决也知道到哪里找人。
祝明月今天留在五谷豆坊梳理近期的账目,戚兰娘进来,“明月,有酒楼来订货。”
祝明月:“请进来吧。”
一照面两边都愣住了。
“钱掌柜。”
“祝娘子。”
钱掌柜自从知道春风得意楼用了新食材,便留心打听,甚至派出跟踪小队,终于找到来源。
意气风发的上门,然后看到竞争对手的东家,看这主人家的姿态,说是来进货的谁信呀!
我是不是误入对手老巢了?
钱掌柜懂装不懂,“祝娘子怎么在这儿?”
祝明月:“璎珞,上茶。”示意钱掌柜坐下,“这家作坊也是我开的,都是些祖上传下来的方子,长安却无人能知,不得不开间酒楼推广一二。”
一句话将春风得意楼放在辅助的位置,降低钱掌柜的防备心理。
钱掌柜当然不会全信,不急不缓地喝一口茶,恭维道:“好茶。”
抢春风得意楼货源的路子行不通,这俩是一家的。
祝明月微微一笑,“钱掌柜是稀客,既然来了不如指点两句。兰娘,带钱掌柜去看看货。”
既是供应商又是竞争对手,作为东家,更应该矜持些。
戚兰娘:“钱掌柜,请。”
戚兰娘将钱掌柜引到摊位前,一样一样介绍。
“这是豆芽,味道清淡,最适合用来凉拌做汤。”
“豆腐不稀奇,但这种彩色的,红黄绿皆有,最是新鲜。”
“粉丝米线,均是细粮所制,适合做汤食。”
……
“皮蛋又名松花蛋,味道怪异,似芫荽爱者极爱恨者极恨,既考验食客的口味,又考验厨师的手艺。”
钱掌柜:“怎么个怪异法?”
戚兰娘当着钱掌柜的面敲碎灰壳,用清水洗尽表面浮灰,再敲碎青白色的鸭蛋壳,露出黢黑的内里。
钱掌柜终于明白它为什么叫松花蛋,因为表面布满松花纹路,像一副画作似的。
戚兰娘用棉线将皮蛋分成四份,取出一双干净筷子递给钱掌柜,“请品尝。”
辛、涩、甘、咸,皮蛋古怪却着实美味。
钱掌柜看戚兰娘的态度像似真要与自已做生意一般,试探道:“价钱几何?”
戚兰娘:“零卖三文钱一个,若一次拿上五十个,算批发价五文钱两个。你和春风得意楼,我们都一视同仁。”
钱掌柜:“你们往外卖?”需知春风得意楼正是靠独一无二的食材和烹制方法,才短短几日将其他酒楼挤兑得生意凋零。
戚兰娘:“谁会和钱过不去呢,你打听就知道五谷豆坊是先开业的。”
当然知道其中紧要,戚兰娘在介绍的时候特意规避炒法,“不如今日先买一些回去试试。”
白送的谁会珍惜,当然要真金白银花了钱才会真的试菜。
钱掌柜仔细一想,既然来了总不能空手而归。站在摊子前问过每一样的批发和零售价,指点江山般选菜。
钱掌柜空手来的,戚兰娘拿出一个大号竹篮,仔细将选好的食材妥帖细致的装进去。
春风得意楼的食盒押金可以退,五谷豆坊的竹篮可是直接卖钱的。
“承惠,一共三百一十二文,需要给你叫车吗?”
钱掌柜付了钱,摇头:“不用。”
钱掌柜毕竟是是个成年男子,竹篮便是有些分量,胜业坊与东市相距不远,走走停停的也就回去了。
伙计见到掌柜满载而归,篮子里全是传说中春风得意楼的新食材,兴奋道:“掌柜,你是抄了他们老窝吗?”
钱掌柜气急:老子是抄到他们老窝里去了。
吩咐道:“去,把大厨找来,试菜。”
内室里,戚兰娘没有刚才镇定自若,“长新楼会用我们的食材吗?”
赵璎珞无所谓,“长安几百上千家酒楼,多他不多少他不少,反正已经有了三百文。”落袋为安。
祝明月:“看长新楼能不能用这些食材做出好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