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自个儿的儿子自己还能不知道,就是一皮猴儿。从大背篓里拿出夹板儿,栗子表面儿一层壳儿,壳儿上还有刺,用手可没法儿弄下来。
用竹板儿一夹,带刺的壳儿就掉了下来,这样就省事儿多了。
虎子摇完了三棵李子树,这才下来老老实实的捡栗子。
学他爹的样子,拿两个木板一夹,栗子就从带刺儿的硬壳儿里掉了下来。
一上午的时间,装满了两背篓。
随后三人就在树下开始吃午饭。
吃着喜鹊给烙的葱油饼,裹着昨晚上石头和虎子烤的鱼,虎子就喜欢在外面的这种感觉。
石头吃了两张饼,随后对李老爹说道,:“爹,我先把这两背篓背回去。”
“哎,去吧,照这速度,下午还能捡两背篓,这可能吃好长时间了。”
虎子吃完了就找了一地儿躺下了,这一上午真是够累的。
石头又叮嘱李老爹,“爹,看着点儿虎子,别让他乱跑,我送到家立马就回来。”
虽然这一片儿还算安全,可石头也不敢大意。
背着一背篓,用手拎着一背篓,大步流星的就先回去了。
喜鹊吃完饭,眯了一觉,正睡得迷糊,就听到外面石头的喊声。
这么快就回来了。
喜鹊忙出来,见石头脚边儿放着两个大背篓,忙把竹桥放下。
“一上午就摘了这么多。”
“喜鹊,这个放哪儿,我一会儿还得赶紧回去,还能再捡不少呢。”
“放这两个坏的背篓里吧,我一会儿晒一下。”
石头把栗子倒进窗下两个坏的背篓里,把这两个腾出来,一会儿还得拿走装栗子呢。
喜鹊忙进屋给石头端出来一大碗野菊花水。
“石头哥,赶紧喝点儿水,去火的。中午吃饱了没,没有的话,厨房里还有。”
石头接过碗,几口就给喝干净了,用袖子一抹嘴。
“还行,带那么多也够我们吃的,再说就捡个栗子,又不是什么卖力气的活儿。”
喜鹊说道:“往年天一冷,还能买些瓜子儿,花生炒着吃。在山上不方便,冬天烤火时,烤几个栗子吃也挺好。”
对零食石头没什么兴趣,但还是说道:“这栗子别看个儿小,吃起来又面又甜。你一会儿煮点儿,晚上给虎子吃。”
“这还不简单。”
“那我就走了,今天我带爹他们早点儿回来,你一人在家,别怕。”
喜鹊一笑,“不怕。”
看石头脸上又流出汗水,忙掏出帕子替他擦了擦。
“摘点儿够吃就行了,这一趟趟的多累人啊。”
石头对着喜鹊也是一笑,“这有什么累的,就跑两趟道儿,等我再下山买两趟东西,咱们就踏踏实实窝在山里,避过这段时间就好了。”
喜鹊点点头,是啊,亲人都在身边,不管住哪儿,这心里都是踏实的。
第158章
都在挖野菜
连着捡了两天栗子,虎子过完瘾后也不想再去了。
石头让喜鹊把布和棉花都拿出来,他要带下山交给翠嫂子,让她帮着做棉衣。
李老爹说道:“去吧,我们也不出去,倒是你在外行走要小心点儿。”
石头点点头,每次出去他都加着小心。地痞流氓不怕,大不了废了他们,可官府就麻烦了,若真和他们对上,他一人可对抗不了那么多人。
棉花不重,可太占地,石头拿绳子使劲捆结实塞到背篓里。
四个人的棉衣,棉花就把背篓塞满了。
喜鹊又单拿了个布包出来,把布放在里面。还有半袋儿栗子,也给他们带下去。
“石头哥,布和棉花肯定有富余,剩下的你就让翠嫂子留下,给狗蛋儿做身儿棉衣吧。”
“哎,我知道了,这次没准儿晚一两天回来。”
“你在外面一定要注意些。”
李老爹也嘱咐道:“不管有没有合适的田地,都别耽搁太久。”
石头和李老爹商量过,今年干旱,这么长时间居然一滴雨都没下,地里庄稼差不多绝收了。
再加上外面世道乱,物价上涨的厉害,肯定有要卖田地的,趁着这个机会,他想去平丘县看看,有合适的就把地先定下来。
平丘县是隔壁的县,是个大县,那儿只有和他们这儿交界的地儿有山地,别的地儿都是平原。
别看现在粮食长得飞快,可田地却是越来越便宜。
这次去他怀里就揣着二十两银子,有合适的先定下,大不了入冬前再打点儿值钱的猎物。
石头背着东西下山,路上就想先回家从地窖里拿出半袋儿陈米来,算是给翠嫂子和柱子家帮忙做衣服的工钱了。
别看是陈米,现在的价钱比原先的新米都贵。
走到半山腰下,他发现这儿有不少人在挖野菜。
平常都没人跑这么远上山来挖野菜。
在山里没人比石头更熟悉路,他避过人,先回了自己家。
看着眼前孤零零的两间房,院儿里也生了好多杂草。
看来以后下山,第一件事儿就得先盖房。
先到地窖里,拎上半袋陈米来。
家里没什么可看的,他转头就去了大牛家。
外面山坡还有山脚下,依然有很多人在挖野菜。
有人看到石头,还吃了一惊。
“是石头啊,哎呦,好长时间没见你,还以为你也被抓走了呢。”
“是三婶儿啊,我躲到半山腰去了,怎么都出来挖野菜了?”
对面的妇人抹了抹眼泪,叹口气说道:“不出来挖野菜吃啥,家里粮都快断顿儿了。我们年纪大的在山脚这儿找野菜,年轻力壮的就往山里走。从咱们这儿往西走,那村儿里连野菜都挖干净了,都有饿死人的了。地里粮食都没了,这老天爷是不让人活了呀。”
石头沉默了下,他能说什么?
在乡下,谁家都会留下口粮,省着吃能吃上好长时间,可架不住有流民来抢啊。
真有事先没做准备,家里被抢个精光的。
越到这个时候,越不能让别人知道他手里有粮。
到了大牛家,敲开门才发现大牛没出去。
“石头,我猜着差不多这两天你就该过来了。”
“不是说好了让嫂子帮我们做棉衣吗?怎么也得提前送过来,入冬前把棉衣做好。”
翠嫂子听到声音忙出来,“石头兄弟来了,快屋里来。”
石头进屋把背篓放下,说道:“嫂子,棉花和布都在这儿。喜鹊说了,都有富余,让你给狗蛋儿也做一套。这是半袋儿陈米,不管找谁做,到时候看着给人家点儿。”
“哎呦,现在粮食贵的都快吃不起了,你这可比给工钱实惠。我一会儿就去找柱子媳妇儿让她帮忙,用不了几天就能给你做完。”
“嫂子,这是半袋儿栗子,我在山上摘的,煮了给狗蛋当零食吃吧。”
石头抬头看了看,说道:“狗蛋儿呢,怎么没在家?”
“有点儿着凉,在屋睡觉呢。”
“不要紧吧?看大夫了吗?”
“不用,昨天回了趟娘家,兴许是晚上回来的晚了,路上有点儿着凉。”
石头见翠嫂子脸色不好,忙问道:“是不是出事儿了?”
大牛旁边哎了一声,说道:“我媳妇儿她二哥和三哥被拉壮丁拉走了,可随后又说她二哥半路不见了,消息传回来,全家人担心的什么事的?”
石头坐在凳子上对大牛说道:“不见了,好好的怎么会不见?”
“不知道啊,官府的人还回来找,可人被他们抓走也没见着人回来,现在我那二嫂哭的什么似的。”
石头对翠嫂子娘家哥哥都有印象,以前都见过。
“大牛哥,嫂子,我觉得你们不用担心,二哥是个心里有主意的,他半路不见,说不定是逃了。既然逃了,肯定不能当时回家,怎么也得过段时间。再说就他那体格,一般人根本也打不过他,在外也不用担心他受欺负,等几天也许就有消息了。”
翠嫂子声音有些哑,“希望吧,这些日子哪村都有被抓走的人,真是的,什么时候是个头?”
大牛也说道:“我听别人说哪个皇子带兵打了回来,都开始大规模征兵了,不够人数就强征。再加上地里没了收成,别的地儿闹得更厉害,都有全家去逃难的。”
翠嫂子说道:“照这么说起来,咱这儿鸟不拉屎的穷乡僻壤,守着大山反倒还能活下去。”
“谁让咱这儿穷呢,就算逃难也是去富裕的地儿。”
大牛说完,又抬头看了看石头。
“兄弟,就先安心在山上呆着吧,等外面情况好一些再下来。昨天我陪你嫂子回娘家,赶的你那驴车去的,这一路上,人们看见那小毛驴眼都冒光,恨不得上来啃两口。”
“大牛哥,没遇到麻烦吧?”
翠嫂子说道:“怎么没有?有想上来抢劫的,就算不吃了,也能卖点银子。”
石头看向大牛,大牛憨憨的一笑,“别担心,我这大块头就算不能打,也能唬住人。我一手拿着鞭子,一手拿着菜刀,没人敢上前。”
大牛这大块头和石头有一比,确实能唬人。
“大牛哥,毛驴搁你这儿确实不方便,知道的人多了,难免会有打主意的。”
“这你放心,我得了你多少好处我心里有数,你就让我帮你照料一下牲口,我怎么着也得给你护住。”
石头看了大牛一眼,他都没问,老宅那边肯定也会打主意。
家里没什么粮食了,手里又没有多少银子,怎么可能不打大牛这儿的主意。
石头想了想说道:“我还是放宽子那去吧,他那就他一人,村里人都知道他病歪歪的,现在官府都不到他那去了,他搁他后院,不会有人知道。”
先放石宽那儿去,就算以后万一留不住,他大不了再赔老丈人一头驴。
第159章
半夜出动
现在家里养牲口的都少了,石宽那儿就他一人,再说知道是他放那儿的,估计他大伯他们也不敢动歪心思。
石头走时从大牛家就把驴牵走了,先送到了石宽那儿。
见他那儿一切都好,只喝了碗水,就又马不停蹄的奔平丘县去了。
石头他们这儿的淅川县和平丘县相邻,不过他们这儿是个小县,邻县平丘县地势平坦,是个大县。
所以石头才想在那儿置办田地。
石头先到了淅川县城,现在的县城和以往大不相同,满目萧条,街上人更少了。
可乞丐却多了。
石头这大块儿头一出现,就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可看他那一身的架势,也没人轻易敢上前招惹。
穿过县城,石头超近路往平川县去,到那儿时已是傍晚时分。
他到牙行一看,人家已关了门。
石头四周看了看,找了个临近的客栈先住下。
“客官住店,是要单间儿还是睡大通铺?”
石头也不习惯和一帮臭男人睡一条大炕上,问道:“单间儿多少钱?”
小二一脸笑的说道:“单间三钱银子,大通铺只要五十文钱。”
这差的也太多了,石头问道:“现在住店的也没这么多人,咋还涨钱了呢?”
“哎呦,客官呐,现在啥不涨钱呐?不是我说,你满县城问问,我这算是便宜的。”
“行了,睡大通铺吧。”,凑合一宿吧。
石头交了房钱,问道:“这儿有饭吗?给我来一大碗面。”
“有,是要素面还是加肉的,素面十八文一大碗,肉的二十五文一碗。”
石头不由的咂咂舌,一碗面条居然卖的这么贵。
“来碗素面吧,大份儿的。”
“好嘞,你先到这儿坐一会儿。”
石头在旁边的桌子上坐下,抱怨的说道:“现在出门,连碗素面都快吃不起了。”
店小二也是叹口气说道:“这有啥法子?米面翻着个儿的往上涨,都调了好几次价了。就这样都不是敞开卖,每天限量,年轻力壮挤进去能抢到,抢不到的只能等明天。”
“我看县城里乞丐也多了,好多都是外地口音,县里就没管管。”
“咋管?往外轰过一次,可扭头又回来了,我这儿门口天天堵好几个人。现在还好,等天一冷都不知道咋过冬。”
说到这儿俩人都不说话了,太平年间冬天都有冻死人的,更何况现在,官府不管只能听天由命。
不一会儿,后厨给石头端上了一大碗素面。
碗挺大,面分量也不少,可这一碗面石头也吃不饱啊,先凑合着吧,明天再吃。
睡大通铺的都是贫苦的人,石头睡在最外边,这儿气味儿还没那么难闻。
可睡到半夜,他却听到外面有动静。
是车轱辘转动的声音。
而且不止一两辆。
石头很警觉,悄悄起身溜到外面。
站在墙边的暗影里,看到不远处有一队马车经过。
守卫的人一看就是经过训练的,是军营的人。
石头悄悄跟在后面。
到城门口的时候,只见一人和守城门的低声说了什么?
借着火把的光亮,石头认出了这人是平丘县毛县令的管家,石头有一次卖鹿就是他带过去的,所以石头一眼就认了出来。
再一看车轱辘压在地面上的痕迹,吃重不轻。
车队陆续出了县城,跟在后面的一个军士对毛管家说道:“这次先拉走这么多,剩余的过几天再来拉。告诉各大粮商,控制好出货量。”
毛管家满脸堆笑的说道:“小的都记下了,我们大人也吩咐过,放心吧,上头要的粮食都备齐了。”
对方点点头,转身上马也出了城。
毛管家则是带着两个随从,慢悠悠的回了县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