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只见十岁的小姑娘面色变了又变,有些犹豫和纠结,一时间整张小脸上写满了难受。半晌之后,高粱抬起头看着裴雪道:“二婶,如果说我家里头真的分家了,那我可能还是要回家的,不过二婶这里如果需要我帮忙,我一定天天来,我爹娘知道了肯定也很高兴。”
这是意料之中的答案,裴雪勾唇笑了笑,一边抱着小青稞一边对她道:“你自己能想的通透就好,你放心,如果你想跟在我们身边学什么东西,随时都可以的。”
要是高粱真的头也不回的就选了跟在她身边,她倒是有点儿担心这孩子过于功利心了,现在这样,显得正正好。
高粱惊喜:“真的吗?二婶,我以后也可以跟在你身边吗?”
裴雪笑着点点头:“当然可以,不过你想要走这条路,你可要想清楚,这条路异常艰苦,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二婶,你放心,我最不怕的就是吃苦了,我一定好好听二婶你的话。”
“不用怎么听我的话,现在你要做的就是好好读书就可以,以后你们要是真的分家了,我也会劝你爹娘送你们去读书的,要是你爹娘不愿意,我资助你。”
“二婶……”
高粱眼眶红红,显然是感动的不得了。
对于裴雪来说,供养一个人念书并不难,现在这个年代念书的成本是很低的,更多的是需要坚持,要是高粱真的有这个心思,不怕她会不坚持。
而且今年高粱不过才十岁,要是没有意外的话,高粱能在8507年重新恢复高考的时候成为应届考生,要是她考上了,那前途可谓是一片光明。
毕竟这个年代的大学生可是很值钱的。
第114章
娘家
与此同时,位处南长山公社的红星大队,不少刚从家里头出门要上工的人都看见了刚进村口的于翠仙,有人不由道:“呀!这是谁?这不是老于家的闺女吗?”
“老于家的闺女怎么会这时候回来?你当红旗大队那边不用上工啊?”
正说着,那人一转脸,见着是于翠仙,当下就笑道:“哎哟,还真是你啊!翠仙,怎么这时候回来了?是不是那边发生什么事情了?”
于翠仙勉强的笑了笑,对着几人摇头:“没什么事情,婶子们上工去吧,我先回家了。”说完她快步就往自家的方向赶,活像后头有什么人在追她一样。
一个婶子看了一眼于翠仙走的方向,对着身边的人吐槽道:“你们看着吧,老于家这闺女回来指定有事儿,就不知道是什么事情了。”
这年头,人人都要上工挣工分,就连最懒得人家那也是要去上工的的,谁有空闲走娘家?再说了,这走娘家谁是不带干粮的?那不得被娘家兄弟嫂子骂死?
可是这老于家的闺女儿还真就看着啥也没带,这不就是有事才来的?要说不是,那他们可不信。
有人叹道:“要说老于家这闺女也是可怜,当初为了彩礼把人嫁去那边那么个虎狼窝,你们听说没,前段时间红旗大队那里传的沸沸扬扬的分家事情就是她婆家闹出来的。”
“咋没听说呢,那郑婆子本来也不是亲娘,这么对两个儿子真是够了,听说在家里头可是摆足了婆婆的谱儿。”
“左右还是因为那江家老大和江家老二不是她生出来的,要是是她肚子里爬出来的话,只怕嫁过去就是享福了。”
“谁说不是呢!要说老于家闺女年轻时候也是村里头数得上号的爽利姑娘……”
……
红星大队,老于家。
老于头刚走出正屋门,回头正催促着几个儿子们赶紧起来上工呢,一回头就见着一个人影快步从大门进来,细看之下,不是大闺女于翠仙又是谁?
他皱了皱眉,对着女儿道:“翠仙?怎么这个点儿回来了?”
于老娘听见声音,从东屋里头快步迎出来,见着果然是于翠仙回来了,不由得又惊又喜,上前握住于翠仙的双手:“妮子怎么回来了?是发生什么事情了?”
她看了一眼于翠仙身后,明白什么,当下压低声音问道:“孩子没跟回来?怎么了,是跟姑爷吵架了?”
没等女儿回答,于老娘又自顾自的道:“你说你,姑爷那脾气你也能跟他吵起来?夫妻两个想要把日子过好,那就得平心气和的相互忍让。”
于翠仙本来心里就憋了一肚子的委屈,这下听见老娘这么说,当下更是委屈,眼眶一红就要落下泪来。
“哭什么哭,多大的人了,你侄子侄女都看着你呢,你也不知羞。”于老娘又是嗔怪又是心疼。
正在这时候,西屋里头迎面出来一个容长脸的妇女,见着于翠仙当即就笑呵呵的打招呼:“哎哟,我说今儿怎么喜鹊喳喳叫呢,原来是姑子回来了……”
说到这里,妇人见着于翠仙手头没拿任何东西,后面也没有其他人,当下脸一把拉下来:“小姑,这就是你的不对了,你说你,哪有回娘家空着手回的?也不是说要你提什么东西回来,但谁家闺女回娘家不得带上自己的口粮?跟你这样回来,那不得吃穷咱们老于家?”
儿媳妇当着自己的面这么说话,老于头和于老娘面上都有些挂不住,不过老于头没说什么,于老娘则是强扯了个笑脸对着儿媳妇道:“老大家的,你看你这话说得,你妹子一年到头就回来这么一次,能吃多少粮食?”
“怎么不能了?娘啊你是不做饭不知道啊,咱家那放粮食的袋子可没多少米了,再这样下去别说吃糊糊了,麦麸咱家都吃不起了。”
于翠仙不耐烦听自己老娘跟嫂子这么掰扯,当下从衣服内侧的口袋里掏出一块钱递给于老娘道:“嫂子,我虽然没带粮食回来,但我也不是吃白饭的,我这次是走得急没带粮食,不过这一块钱,也能顶我好几天的伙食了。”
见着于翠仙手里头的一块钱,容长脸的妇人立刻换成了笑脸:“翠仙啊,我也是为了你哥和你几个侄子侄女们,现在家里孩子们都大了,能上工的劳动力不多,你别见怪。”
于翠仙笑笑没说话,嫂子冯春华的性子她还不了解吗,要不是刚刚她身上带了钱,指不定就能被冯春华阴阳怪气的赶出娘家,不过这时候她可没空跟这位向来小心眼的嫂子计较,而是拉着于老娘进了东屋。
“娘,你跟我进来,我有话和你说。”
“什么事情?妮子你说,娘给你支支招儿。”
女儿好不容易回来一趟,于老娘也不想着要去上工了,对着自家老头子招招手就进了屋里头。
于翠仙看着熟悉的炕,忍不住鼻子一酸,眼泪就掉了下来:“娘!我命苦啊!”
“哎哟!怎么了妮子,到底是发生什么事情了?你跟娘说说,娘和爹给你做主,别哭别哭。”
“娘,这日子我不想过下去了,太憋屈了。”
于翠仙抽抽噎噎的就把事情都说了,末了才道:“我家那婆婆自不必说,十里八村都知道她是什么人,我那小姑子眼见着也不是个好的啊,再这么下去,那我们大房真的是要被欺负的死死的,麦穗和高粱现在才多大点儿?这么大就被使唤成这样了,我这心里头是真的担心,再过两年我那婆婆会把她们嫁人换彩礼。”
于老娘对自己这位亲家也有几分了解,当下不由咬牙骂道:“你那婆婆可真是,自己生出来的就当是个宝贝,别人生出来的就是草不成?,麦穗还这么小,就使唤她洗这么多衣服了。”
“可不是嘛!在他们家,我们大房真是做什么都是错的,娘,所以我想分家,可是那男人他不乐意。”
于老娘唬了一跳:“分家?妮子啊,你怎么敢提这事情?”
第115章
倾诉
这年头谁敢要提分家,那可真的是一件犯忌讳的事情一向只有父母主动提分家的,哪有儿女提着要分家的?这可是不孝。
虽然建国以来不少过去的陋习就被打上了糟粕文化的名堂,但孝字还是映刻在不少人心里的,不管是老一辈的还是年轻人,对孝顺这个事情都是认可的。
而父母在不分家,就是现在绝大部分人对孝顺的定义之一。
眼下于翠仙突然提出要分家,如何能让于老娘不吃惊?这话要是传了出去,那只怕所有人都要戳着闺女的脊梁骨骂她不孝了,到时候别说是闺女,就连他们老于家也会被人冠上不会教女这个名声。
于翠仙道:“娘,家里头日子过成这样,我和孩子他爹倒是还好,可我不能让我的女儿走上我们的老路吧?现在才这么点大就被当成丫鬟使唤了,年纪再大点儿,被随便嫁人真不是不可能发生的事儿。”
对于几个外孙女,于老娘当然也是心疼的,不过分家这样的事情可是大事,她不敢说什么,要知道哪怕是亲闺女,现在出嫁了也是两家人了,要是分家之后过得不好,亲闺女也是会怨她的。
“妮子,这也不至于吧?你看你当时在就家里头也没少干活,这姑娘家学点东西也是好事情,再说了,就你婆婆手里头这么有钱,不至于要拿麦穗高粱来换钱啊!”
于翠仙道:“娘,那都是以前了,我婆婆手里头现在可没钱了。”
于老娘一愣:“没钱了?这怎么可能?你们家那位婆婆可是咱们十里八村第一阔气的老太太啊!”
说起这个,就连于老娘也忍不住羡慕一番郑婆子那老太太,当年郑婆子守寡,所有人都以为她这辈子就这么完了,谁能想到,一眨眼她就带着闺女嫁了个老江家刚丧妻没多久的江明发。
那江明发窝囊归窝囊,但人踏实肯干,也听媳妇儿的话,虽然前头那位生了两个儿子,可丝毫不影响郑婆子的地位,这也让当初不少想要看郑婆子笑话的人一下子没看成。
不仅如此,当初征兵的时候,郑婆子直接以省粮食为由把前头生下的二儿子给送去了军营,当初多少人说郑婆子狠心,后头就有多少人羡慕嫉妒郑婆子的好运气,那每个月从部队里头寄回来的工资,让老江家的日子直接提上了一个档次。
人家家里头都只能之糊糊度日的时候,老江家已经吃上了二和面饼子,郑婆子还天天在外头说她自己的决策有多好,去哪里找一个跟她这样舍得给继子博前途的后娘云云。
毫不夸张的说,当初之所以把女儿嫁过去,除了想要老江家那还算过得去的彩礼,她也是想着女儿嫁进那样的人家能吃饱吃好的。
于翠仙撇了撇嘴:“娘你还不知道吧,老二家的分家了,现在算是已经把家底儿都掏空了,我婆婆手里头现在只剩一百多块钱了,就这一百多,够给她儿子闺女用多久?就今天中午,那对龙凤胎回来吃的还是韭菜鸡蛋的饺子呢,我都闻着味了。”
“啥?老二家的分家了?你说你那位当兵的二叔?”于老娘咋舌,“你婆婆那也不是个好相与的,就你二叔这个摇钱树她也愿意撒手?”
十里八乡的人都知道,红旗大队的老江家之所以富起来,全靠那在军营里头当兵的老二家的,听说江老二是个出息的,在军营里做到了团长级别呢!
当初于老娘还遗憾过,可惜自己闺女当时嫁的不是江老二,不然那日子不是过的比现在好?还是因为那时候传言江老二娶了个城里知青当媳妇,她这心里才缓过劲儿来的。
“摇钱树什么啊!以前二叔是摇钱树,现在我家二叔受伤了,退役回家了,这以后自然也就没有工资了。”
于老娘吃了一惊:“你说什么?你家二叔退役回家了?怎么回事?这不是干的好好的吗?”
这年头当兵能升上去的那都是有大出息的,于老娘是怎么想也解不了,怎么江老二都做到那个位置上了还要退役的,要是她儿子做到这份上要退役,她得拿烧火棍打断他的腿!
于翠仙简明扼要的把江临川的事情说了一遍,这才道:“我家二弟妹那也是个不一般的主儿,知道了这事情要死要活的闹分家,还把知青和书记大队长都请了来,明明白白的拿出了这么多年我家二叔寄回来的凭证,说要是不分家的话就要他们还一半,这不,在我二叔还没回到的时候就分家了。”
“那你家二弟妹也是厉害的,以前你不是说,那个知青清高,看不上你们这些村里人吗?还看不上你二叔,怎么这时候又要分家了?”
“没被刺激到吧!”于翠仙想了想又道:“说起来她是不上心的时候是不上心,一上心那事情可都是做的井井有条,就连对我家几个小的也不吝啬,前两天孩子们去,还给他们吃二合面饼子呢!”
于老娘一听这话当下皱起了眉头:“妮子啊,你可不能因为这事情就喊着要分家啊,你也说了,现在你二叔那是已经回来了,你那弟妹手里头又有钱,他们能这么吃,但你和姑爷的话,那可就……”
“娘,你想什么呢!我当然不是看我二叔家里吃得好才这样的,我们几斤几两我还是清楚地,我就是单纯的不想受这份气儿。”
于老娘这才松了一口气,没有就好,刚刚她还以为闺女儿是因为看二叔一家分家出来日子过得不错这才想要去分家的,要真是这样的话那她可就要敲打一下女儿了,可不能看着人家日子过得好就去闹着分家,人家手里头有钱,你手里头没钱,这就是最大的区别。
“你想要分家,但你自己看你家姑爷是不是也有这个想法?你们夫妻两个的事情还是得自己商量的。”
于翠仙瘪了瘪嘴,“要是他那里说得通,我又怎么会回来?娘,这事情我是认真的。”
第115章
态度
于老娘道:“你再认真,这件事情可不仅仅是你的事情,出嫁了就得从夫,那你不得听你男人的?你男人都不站在你这边,你能怎么样?”
于老娘是不想自己卷入这个麻烦里头的,就不说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就说这是自己闺女家里头的事,她这个当丈母娘的也不好去插手,省的女婿背地里头埋怨她。
于翠仙道:“娘,那事情都闹成了这个样子,你要我怎么办?”
“能怎么办?在这儿住两天,等你等姑爷回来接你呗。妮子,我可跟你说,你弟媳妇能干,那是人家手里头有钱,人家还是知青,有见识。咱们村里头出生的跟人家就是不能比的知道不?别看着人家过了好日子就觉得自己也能行,这人啊,有时候还是得认命。”
这过日子那都是上下嘴唇一碰,哪有不咬到的时候?于老娘不想自己的女儿因为看了这些事情,所以心态失衡,要真那样,那倒是得不偿失了。
于翠仙没想到回了娘家,连一向最支持她的亲娘都这样说,当下更是有些委屈了,眼里含着泪道:“娘,我是你亲闺女儿,麦穗和高粱是你亲外孙女,她们今年一个十二岁,一个十岁,要是到时候真的被我那婆婆随便嫁了人,那我怎么办?要不趁着现在这机会赶紧分家,以后怕是早也不好找到机会了。”
“哎呀!你就是操心,这当奶奶的还能这么对亲孙女不成?那郑婆子要真敢这样,那她也要被你们大队的人戳脊梁骨的。”
于老娘摆手站起身,“你这中午的从那边跑回来,肯定还没吃午饭吧?来,我去厨房给你弄点儿吃的。”
“娘!你就忍心看着我这样?”
母女二人正说着,东屋外头就进来一个人,进了门就沉声道:“不这样那怎么样?当初也是你自己点头同意嫁过去给那江老大当媳妇的,现在你又不乐意人家婆婆不是正经婆婆了。你要知道,我要是真的去红旗大队给你说话了,那到时候人家就要说咱们老于家的脊梁骨啊!妮子,你小弟到现在也没娶媳妇呢!”
这突然闯进来说话的人不是老于头又是谁?
于翠仙一愣,见着自家爹一脸怒气沉沉,自家娘一脸忧心忡忡的样子,心中不由涌起一丝明悟。是了,她都嫁人了,这里又哪里是她的家?
这里头是哥哥嫂子弟弟弟媳妇的家,她这个嫁出去的闺女儿等于泼出去的水,又有什么值得爹娘去给她操心的?
突然,她站起身从于老娘手里头抢过了那被于老娘紧紧拽着的一块钱,语气强硬的对于老娘和老于头道:“爹娘说的对,这件事情是我们自己的事情,是不该回来麻烦爹娘你们,爹娘就当我今天没回来过吧,我这就先回去找孩子他爹商量了。”
“诶!诶!妮子你这是干嘛?”
于老娘没料到到了手里头的一块钱会被闺女拿回去,眼睛直勾勾的看着闺女手里的钱,又是生气又是震惊。
于翠仙道:“我还忙着回去处家里头的事呢,看现在这时间刚好也是上工的点,爹娘你们也快去上工吧,我就不耽搁你们了,我回去了。”
说完她扭头就从东屋走出去,头也没回的从老于家大门出去了,半个眼神也没留给还在院子里头的于大哥和于大嫂冯春华。
冯春华看了一眼快步走出去的小姑子,回头瞪了一眼自家男人道:“怎么回事,你这妹子看着脾气见长啊,以前回来哪里是这样的?”
要说以前这位姑子回来,那什么时候不是先把家里头的事情安排的井井有条了再说?哪里像今天回来诉苦,说了没多久,这会儿又扭头就走了?这是今天留下来吃饭还是不留下来吃饭?
东屋里头,于老娘追了出来,看了一眼院子里不见人影的闺女儿,不由拍着大腿骂道:“真是个犟种,怎么说也不听,我倒要看看她能犟到什么时候。”
冯春华看了一眼婆婆,笑眯眯的上前问道:“娘,这是怎么了,大妹怎么说回去就回去了?”
“这个犟种,还不是说想分出来单过,怕老江家那边不同意,所以才回来找你爹过去说,我和你爹不同意她才这样的。”
“什么?”冯春华惊叫了一声,“大妹竟然想要分家啊!这是怎么了?大妹嫁到老江家不是好好的吗?娘,这是咋回事?”
于老娘没好气的看了一眼儿媳妇,摆了摆手道:“上工时间到了,这些事情今晚回来再说也不迟。”
说完她又扭头对着西二间喊了一句:“老二,老二家的,干嘛呢!这什么时候了还睡?人家都要去到地里头了,这是又想要挨批是不是?”
于二哥和于二嫂磨磨蹭蹭的从西二间出来了,脸上还带着睡眼惺忪的神情,显然是刚睡醒。
于老娘看见这样又骂骂咧咧的一嘴,这才带头往外走,于大嫂冯春华看了眼老二家两口子,附耳到于大哥跟前说了什么,不多时于大哥就走到前头跟于老娘并行。
“娘,刚刚大妹回来除了说要分家还说了什么?怎么大妹日子过得好好的要分家?人家那老江家不是吃的挺好吗?”
提起这个,于老娘仍旧有些没好气:“还能为什么?你大妹怕你几个外甥女过两年要被她那婆婆卖了换彩礼呗!”
于大哥挠头笑道:“呀!人家亲家婆是多讲道的人,没空做大白饽饽还知道让大妹带钱回来呢,这么好的婆婆她怎么会要拿外甥女换彩礼?大妹真的是多想了。”
话才说到这里,于老娘已经知道自己这个儿子打的是什么主意了,虽然说出来闺女把那一块钱要走了有些丢脸,但不说的话,儿子儿媳就以为那钱一直在他她手里头,以后还不知道怎么磨呢!
当下她就冷哼了一声道:“给什么给?那钱可不是你大妹她那婆婆给的,是你大妹找她弟妹借的,这不刚刚我说你爹和你们不能回去给她撑腰,她直接把那一块钱都拿回去了,气得我这心里头现在还发堵呢!”
第117章
私心
于大哥面色一变,“什么?大妹把钱又拿回去了?”
他受媳妇儿的托付专门过来问这一块钱也,是看中老二一家子不知道大妹来过的事情,没想到大妹走的时候居然把这钱带走了,怎么会这样?
于老娘哼道:“那还能有假的?真是气死我了这死妮子,这么个犟种,也不想想,要真是你们过去给她说了,以后十里八乡怎么看咱们老于家。”
见老娘神色不似作伪,于大哥顿时有些扫兴,草草的应付了两声就回到了自己媳妇儿身边把这事情说了。
冯春华一愣,声音忽然拔高了些,“你说啥?大妹把钱拿回去了?”
于大哥闷闷道:“可不是,娘说的。”
好在这会儿二人走在人群的最后面,就连一向躲懒的于二哥都比他们走得快,不然冯春华的这一声惊叫势必能引来不少人。
“不是,他爹,娘不会是故意骗你的吧?”
冯春华有些不相信,就姑子那性子,一直以来都不怎么招摇出挑,脾气性格也是没得说,这样的人能做的出把钱从老娘手里头拿走的事情?
于大哥摇头:“我刚刚也是这么想的,但我看娘的神情不像,而且你没听见吗?刚刚娘刚东屋里头出来就骂大妹是个犟种,我估摸着就是大妹把钱拿走把娘气了一顿。”
冯春华皱眉:“你爹娘也真是,这样的事情算什么大事情?去那边帮她撑撑腰说一声不就好了?现在她都能拿出一块钱回来给家里头了,那以后分家了,那不得什么好东西都往家里头搬?”
一块钱那可不了,那可了不得,现在的粮食也才一毛多一斤,肉也才一块多一斤,一块钱可以买六七斤粮食了。
没想到这钱到手里头还没捂热呢,就被要回去了,这让冯春华怎么甘心?
于大哥眼睛一亮,觉得这是个好主意,不过想到爹娘的决定又有些颓废,“得了吧,就大妹家里头这个德行,还指望什么东西都搬回来呢?她家光是孩子就五个了,自己养活自己都不够呢!”
冯春华撇了撇嘴,心里头不以为意,明明动动嘴巴就可以赚到钱,就可以跟姑子一家搞好关系,这公公婆婆倒是好,就因为一个莫须有的名声就直接丢了一块钱。
姑子以前看着还是个勤快的,一回家不是干这干那就是带这带那的,这下以后看看还能不能这么好?
另一边,红旗大队,裴雪家。
江临海慰问完了江临川之后,自觉的也有些尴尬,就提前先回去了,江临山倒是也想跟着江临娟海一起回去的,毕竟下午还要上工呢!
不过在江临山要起身之前,却被江临川叫住说了一句:“四弟先回去吧,我再跟大哥说说话,回去了记得让家里人给大哥留饭。”
是以,江临山只能又坐下陪着二弟聊了起来,实际上,他坐的很有些不自在,因为他跟二弟虽然是亲兄弟,但自小就不一样。
他打小就老实听话,二弟是他看着长大的,二弟跟他不一样,二弟打小就聪明,小时候二弟经常跟着那些去学校念书的人玩,久而久之,二弟自己也学会了认字。
每当大队里头有人骂他们兄弟俩是没妈的孩子的时候,二弟轮总是起拳头就揍了上去,那时候二弟天天在家里被爹揍,被继母骂,都是因为二弟太能惹事。
虽然二弟这么横,但他却不敢做这些,他只能每日里头天不亮的就跟着爹和继母去地里头干活,唯一能做的就是在二弟被罚没饭吃的时候给他递上自己省下的半个馍馍。
后来等到二弟长大了,有征兵了,二江临山弟就直接被继母送去军营了,那时候二弟也是倔,愣是一句也没求爹和继母,直接就去了。
这之后,漫长的时间和距离的相隔,他们兄弟俩本就没什么差了八岁的年纪,一下子就更是生疏了。
好在每一会儿二弟回来探亲的时候,他都能跟他好好说话,也都会跟他分享在军营里头发生的事情,还会带他的孩子去玩,他本来以为这辈子这样过下去也是挺好的,但没想到一场意外让二弟突然双目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