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哪面墙上不写着优生优育的,不都在说只生一个好吗?让你少生是为你好。到时几个孩子一上学报名费都几百块,你拿的出来吗?”
叶晓晓想着原书里面三个孩子,每次一上学,一个孩子一百多,
家里连三百多块钱都拿不出来,李晨阳也不管事,都是原主跑前跑后的去借钱。
看的李晨阳的眼神就又冷了几分。手有些痒怎么办。
第90章
进货
林平和李晨阳这几天一直在忙活,总算把小卖部收拾好了。
收拾好了之后,叶晓晓给林平算了工钱,让李晨阳帮着把那些工具又给林平送了回去。
叶晓晓看着焕然一新的门面,心里美滋滋的。
这下可以开始进货了。正想着,系统的提示音响起:
【完成李晨阳装修小卖部任务,奖励十种零食各一箱。】
"这倒是个好事。第一批货有了。"
叶晓晓开心地想着,不过光有零食可不成,小卖部总不能就卖这些东西。得去县城进一批货来。
想到这里,她就和李晨阳商量:"明天咱们去县城进货吧,得去供销社看看。"
"啊?去供销社啊?"李晨阳一听就有些犹豫,"
那人家卖的好好的,咱们去进货,人家肯定给吗?"
叶晓晓瞪了他一眼:"你这人怎么总想着不行?不去试试怎么知道不行。"
第二天一大早,叶晓晓就把孩子送到婆婆那里:"妈,今天我和晨阳去县城一趟孩子就麻烦您了。"
刘娟有心想问干啥去。不过还没开口,叶晓晓就骑上家里的自行车走了。
两人各骑了一辆自行车,还拿着两个蛇破袋子。
叶晓晓和李晨阳到了县里的国营批发部。一进门就被里面的气派震住了
-
水泥地面,明亮的玻璃柜台,穿着蓝色制服的营业员正在忙碌。
叶晓晓壮着胆子走到柜台前:"同志,我想问问,咱们这里批发货物吗?"
那营业员抬眼看了看她,又低下头继续写着什么:"我们这儿只供应单位,不给个人批发。"
说完就不理人了。
叶晓晓不死心:"同志,我们是想在村里开个小卖部,想进点货......"
"都说了不给个人批发,你听不懂啊?"营业员不耐烦地打断她。
李晨阳在旁边小声说:"媳妇,咱们还是算了吧......"
"算什么算!"叶晓晓瞪他一眼,又转向营业员,"
同志,能不能麻烦你帮忙问问领导?我们是真心想做生意的。"
营业员不耐烦地抬起头:
"你这人怎么这么不识趣?说了不行就是不行。再说了,你一个农村妇女,懂什么生意......"
正说着,一个中年男人从里屋走出来。旁边有人小声说:"张主任来了。"
叶晓晓眼前一亮,赶紧迎上去:"张主任,您好。
我们是杨树村的,想在村里开个小卖部,特地来进货。您看能不能......"
张主任停下脚步,上下打量着叶晓晓:"你说你要开小卖部?"
"是啊。"叶晓晓赶紧说,"现在不是改革开放了嘛,我们农村也想做点生意,让大家买东西方便些。"
正说着,突然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哎呀,阳子,你跟你媳妇这是……?"
叶晓晓一看,是村里王大爷的儿子王建国。他在供销社当会计。
"建国叔!"叶晓晓眼睛一亮。
王建国笑着对张主任说:"张主任,这是我们村的,人老实本分着呢。他们家要是开小卖部,肯定能把生意做好。"
张主任沉吟片刻:"这样吧,你先说说你打算进什么货?"
叶晓晓早有准备,立刻从包里拿出一个本子:
"主任您看,我列了个清单。火柴、肥皂、牙膏这些日用品是必需的。
还有糖果、饼干、瓜子花生这些。主要是满足村里人日常需要。"
张主任接过本子看了看,又问:"你准备进多少货?"
"这第一次嘛,先少量试试。"叶晓晓说,"我带了二百块钱。"
"二百块......"
张主任略一思索,看着叶晓晓诚恳的样子,点点头,
"行吧,就先试试。不过货款必须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二百块在这年头真的相当于能买几千块的货的,很多东西零卖才几分钱。批发的话就更便宜了。
叶晓晓连连点头:"那是当然,那是当然。"
张主任转身对那个态度不好的营业员说:"给他们开单子。"
营业员的脸一下子涨红了,心不甘情不愿地开始写单子。
叶晓晓趁机又说:"张主任,您看咱们以后能不能长期合作?我保证按时结清货款。"
张主任笑了:"你先把这批货卖出去再说吧。要是效果好,以后的事好商量。"
等所有手续办完,货也装好,已经是下午了。
叶晓晓和李晨阳两人的自行车装的满满当当的。
前面都挂满了。看着车上的货物,两人都有些兴奋。
"媳妇,你可真行。"李晨阳由衷地说。
叶晓晓白了他一眼:"你就知道说不行,要是听你的,今天这趟不就白跑了?"
回到村里,消息不知怎么就传开了。村里人都来看热闹,议论纷纷。
"李晨阳家这是要发达了。"
"可不是嘛,你看那门面,跟供销社似的。"
叶晓晓也不理会他们,专心把货物一样样摆上货架。火柴、肥皂、牙膏这些放在显眼的地方。糖果饼干单独一个柜台。
等把所有东西都摆好,天都黑了。叶晓晓站在门口看着自己的小店,心里充满了期待。
这时李艳妮跑过来:
"大嫂,大嫂,我作业写完了,我想吃糖?"
一群小的早看着小卖部里的东西眼馋了,不过他们知道那是钱买回来了,大嫂不同意,他们也不敢拿。
叶晓晓笑着摸摸她的头:"行,今天是开张第一天,给你们一人一把大白兔奶糖。"
说着从柜台给四个弟妹都抓了一把。
几个弟妹都很高兴。他们大嫂家里居然开了小卖部了。
嘿嘿,顿时觉得自己以后都是有头有脸的人了。
"那是,以后只要你的作业完成的好,学习好,就能来换糖吃。"
“真的?”老七一听写完作业给换糖,眼睛都亮了。
“当然真的,如果你的考试成绩进步了,我也会给你奖励的。”
“那可说好了,我以后一定好好学。”
另外三个都高兴的在心里想,下次什么时候考试了。
今天只是把货都理好了,叶晓晓准备时天一早先放挂鞭炮,通知一下大家自自己家开小卖部了。
李晨阳躺在旁边说:"媳妇,你说咱们这店能赚钱吗?"
叶晓晓转过头:"那要看你了。以后进货可就要你去了,可不能偷懒。"
"知道了知道了。"李晨阳笑着说,"你放心,我一定好好干。"
叶晓晓满意地点点头。看来这一天的奔波不但进到了货,还把李晨阳的心也收拾明白了。
她相信,只要两个人齐心协力,这个小店一定会越来越好。
第91章
开张大吉
清晨的阳光洒进屋里,叶晓晓早早就起来了。
今天是小卖部开业的日子,她一大早就把地面打扫得干干净净,货架也重新整理了一遍。
结婚时买的收音机被她擦得锃亮,放在柜台边上。
里面放着老戏曲。以后谁要是来买东西,还能顺便听听。
李晨阳打着哈欠从屋里出来:"媳妇,这么早就忙活啊?"
"废话,今天开业第一天,能不早点准备吗?"
叶晓晓一边整理货架一边说,"你快去把门口那块木板挂上。"
李晨阳走到门口,把早就准备好的木板挂了上去。
木板上写着"小卖部"三个大字,底下还写着"价格公道,童叟无欺"。
"你看看,我写的怎么样?"李晨阳得意地问。
"歪歪扭扭的,等下次咱爹来了让他写一个。"叶晓晓嫌弃地说。
李晨阳撇撇嘴,心想这媳妇也太挑剔了。不过看她忙得满头大汗的样子,还是主动帮起忙来。
太阳升起没多久,就有人来买东西了。是村东头的张奶奶。
"哎呀,这店面可真齐整。"张奶奶一进门就夸道,"还挺像回事的。"
叶晓晓笑着说:"张奶奶要买点啥?"
"给我拿块肥皂。"张奶奶说着又问,"多少钱啊?"
"4毛。"叶晓晓看了下昨天的价目表。上面写着批发价三毛五,后面人家写的是零售价四毛。
"啥?4毛?"张奶奶一听就不乐意了,"供销社才三毛八呢,你这贵了。"
叶晓晓耐心解释:
"张奶奶,您想啊,我从供销社进货,总得加点运费。
再说了,您要是去供销社,还得花很多时间呢?总不能让我白跑吧?"
叶晓晓耐心跟人解释着。
张奶奶想想也是,掏出4毛钱买了块肥皂,临走还说:"你这说的倒是有道理。"
这时候村里人也陆续起来了,一传十十传百,都知道李晨阳家开了个小卖部。大家都来看热闹。
"哟,这门面整得不错啊。"
"你看这货架,跟供销社一模一样。"
"这收音机不错!"
这时候马艳玲也凑过来了:"大嫂,你这都卖啥啊?"
叶晓晓耐心地介绍:"日用品都有,牙膏肥皂火柴,还有糖果饼干。"
"那酱油醋有吗?"
"现在还没有,等过两天进货的时候再进。"叶晓晓说。
"那不中,种类太少了。"马艳玲撇撇嘴。
叶晓晓也不生气:"慢慢来嘛,总不能一下子什么都有。你看供销社,不也是一点点发展起来的。"
正说着,几个小孩子跑了进来。是村里上学的孩子。
"大嫂,大嫂,我要买糖!"一个小男孩举着两分钱说。
叶晓晓笑着拿出一颗水果糖:"一分钱一颗,要不要?"
"要!"小男孩开心地接过糖。
其他孩子看着眼馋,也都掏出钱来买糖。
几个孩子一边剥糖纸一边跑出去了。
李晨阳在旁边看着,心想这媳妇可真会做生意,连孩子都不放过。
这时候老五和李艳妮也来了,叶晓晓问他们:"作业写完了吗?"
"写完了!"两个孩子异口同声地说。
"那行,奖励你们每人一颗糖。"叶晓晓说着拿出两颗大白兔给他们。
李艳妮高兴地说:"大嫂,以后我天天写作业。"
"行啊,只要你把作业写好了,糖果管够。"叶晓晓笑着说。
孙秀菊站在不远处看着,酸溜溜地说:"这才开张就给孩子吃糖,过两天有你哭的时候。"
叶晓晓理都不理她,继续招呼客人。她知道这种人就是嫉妒,懒得搭理。
到了中午,叶晓晓清点了一下今天的收入,居然有三块多。虽然不多,但第一天能有这个成绩已经很不错了。
李晨阳也高兴:"媳妇,你说咱们这样一天下来能挣多少钱?"
"傻呀你。"
叶晓晓说,"生意哪有那么好算,有好有坏。
关键是要把信誉搞好,让大家都愿意来咱们店里买东西。"
开个店一天才赚这点钱,叶晓晓觉得有些太少了,还不如做系统一个任务呢。
不过不管怎么说,有个店开着,以后自己再拿出来什么来也有个出处了。
本来想着让李晨阳在看着店的,不过隔壁家孙红军开工了。
李晨阳现在天天在给孙红军帮忙呢。
下午的时候,来买东西的人更多了。有买火柴的,有买肥皂的,还有买针线的。
叶晓晓一样样介绍,一个个招呼。还特意把收音机打开,放着新闻联播。
村里人买完东西也不走,就站在那里听新闻。听说城里盖了高楼,修了马路,都啧啧称奇。
"这收音机真好啊,以后能天天来听不?"一个大娘问。
收音机虽然不是什么稀罕东西,不过用起来也是要电池的。
一些人家里有也舍不得放。便都跑到小卖部跟着坐着听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