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皇上沉吟片刻,说道:“先静观其变,看看镇国公府会有什么动作。同时,也要加强戒备,防止有人趁机作乱。如今翊王和翊王妃已经入宫,太子那边已经表态会忠心朝廷,有些事朕自然应该让镇国公府的人解释清楚……”楚王和康王都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他们知道,这场风暴已经来临,他们都想分一杯羹。
从皇上那里离开,康王冲着楚王说了一句:“大哥,没想到如今还是我们联手……镇国公府倒了之后,父皇一定会把他们之前的势力转移到我们身上,大哥如此深得父皇信任,说不定会拿到崔振邦统领城防军营的差事……”
楚王听得出来他的试探,非常圆滑地说道:“这倒是未必,父皇能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提携你,足够证明你的优秀,大家都有机会,不过最有机会的一定是太子。”
康王明白,他想敷衍自己。
反正如今他们两个人之间,说话已经没有几分真心。
但他也不点破,只是笑了笑,说道:“大哥说的是,我们都有机会。只是如今局势未明,我们还是应该小心为上。”
楚王点了点头,心中却在盘算着如何利用这次的机会,进一步得到皇上的信任。
他说道:“三弟说得没错,我们还是要小心为上。不过,既然已经走到这一步,我们就不能退缩。毕竟父皇给了我们这样的机会,已经不允许我们后退了,不是么?我相信,说不定我们兄弟二人齐心协力,能够在这场风暴中共同获利。”
康王听了他的话,心中虽然还是有所保留,但也知道现在楚王是想邀请他一起对付太子。
如今那个位置上的人,地位太稳固并不是什么好事。
若是太子之位不动摇,他们就是再怎么优秀,皇上总不会无缘无故就把太子废了。
他说道:“大哥说的是,我们兄弟二人一定要齐心协力,共同应对这场风暴。”
两人相视一笑,心中却各有打算。
他们不是没有合作过,可是从来都是揣着私心。
这次也是一样,只不过看谁能撕下更多利益而已。他们都明白,这场风暴之后,朝廷的格局一定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而他们,都希望能够在这场变化中,得到更多的权势和地位。
回到各自的府邸,楚王和康王都开始忙碌起来。
他们都在暗中调集人手,加强戒备,以防万一。
同时,他们也在密切关注着镇国公府的动向,希望能够从中找到一些破绽和机会。
而此时的镇国公府,却是一片沉寂。
从表面上看,似乎他们还不知道,一场针对他们的风暴已经悄然来临。
“皇上总会沉不住气……”崔振邦说道。
如今陆景琛和崔安如入宫,没有办法坐在这里跟他们商量什么事,太子也已经被皇上敲打过了,没有办法来到这里。
而且听宫里传出来的消息,这两日淑贵妃的身子越发不好了,送过去的药都没有什么效果。
“他这样做,确实是让人心寒……妹妹和妹夫都要困在太后宫中,皇上甚至要软禁太后……”
梁紫玉说起来的时候,就觉得难受。
太后娘娘对她恩重如山,小姑更是她一段时间以来的精神支柱。
长公主到来的时候,他们都没有觉得意外。
毕竟如今能够自由活动的人,还愿意到镇国公府的人,也就是她了。
梁紫玉迎了上去,说道:“母亲,如今府里的情况,您也看到了。皇上突然这样做,我们都很茫然,翊王和安如都已经进宫去了,暂时没有办法回来,还不允许我们进宫去探望,是不是我们镇国公府如今有什么地方让皇上不满意了?”
长公主叹了口气,说道:“如今宫里的情况,我也是鞭长莫及。皇兄想做的事,我也没有办法多说什么了,他这个人一旦心意已决,恐怕很难改变。不过你们放心,他不会真的对母后怎么样,景琛和安如在母后那里,也绝对安全。我今日过来,是要带着琅儿去府上,毕竟有些事,让他经历的话有些太早了……”
梁紫玉听了,眼中闪过一丝感动。
长公主能够想到这里,并且愿意冒着危险去做,已经超过了很多人。
她有些感慨地说道:“那就拜托母亲了,我们镇国公府上下,一定铭记您的恩情。”
长公主点了点头,说道:“你放心,琅儿也是我的外孙,我自然会护他周全。不过,你们也要做好准备,万一事情不成,也要想办法应对。”
梁紫玉说道:“是,我们明白。如今这种时候,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她送走了长公主,回到屋里,心中却是一片茫然。
她不知道这场风暴究竟会走向何方,也不知道镇国公府能不能够度过这次危机。
她只能默默祈祷,希望陆景琛和崔安如能够平安无事。
崔振邦同样紧张,哪怕崔安如之前已经安排好了很多事,真正让他这个忠于皇上多年的将领,做出反抗皇上的事,他也不太适应,他总觉得自己好像在做梦。
然而傍晚时分,一个爆炸性的消息,让整个京都再次陷入恐慌。
当朝丞相温继礼,在丞相府中暴毙……
第660章
温继礼卒
“他死得蹊跷……”
崔振邦接到消息之后,反复确认,之后才确定这个消息是真的。
只不过,他不知道自己是什么心情。
按理说,这是他们的亲舅舅,他应该悲伤难过。
可是,温继礼同样是伤害他们外祖母和母亲最深的人,这样的人死了,他应该高兴。他发现,自己也没有这种情绪。
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不停地在他身体里流窜。
应该是这样形容吧,胸口上一块巨石,终于落地了。
但随之而来的,却是一种深深的忧虑。
毕竟,温继礼的死,太过突然,太过蹊跷。
在京都,谁不知道温继礼的手段和智谋,这样的人,怎么可能轻易就死了?
他之前想过无数种可能,都没有想过,皇上会拿温继礼开刀。
哪怕温继礼是皇上的伴读,从小跟他一起长大,一直对他忠心耿耿。
在皇上心中,温继礼是崔振邦的舅舅这件事,始终过不去。
宫里,陆景琛和崔安如虽然没有办法出去,还是得到了消息,也可以说,是皇上故意让他们知道了这件事。
“皇上狠起来,宁可错杀,也不会放过……哪怕是跟他时间最长的人,曾经他最信任的人呢……”
陆景琛沉吟半晌,缓缓开口:“温继礼的死,怕是皇上的一步棋。只不过,这步棋,走得太险了。”
崔安如点头:“不错,温继礼一死,朝中局势必定动荡,各方势力都会蠢蠢欲动。皇上这是要一网打尽?”
陆景琛冷笑一声:“一网打尽?哪有那么容易。温继礼在朝中经营多年,门生故吏遍布天下,他的死,只会让他的那些追随者更加团结,更加敌视皇上。”
崔安如皱眉:“那皇上这是为何?”
陆景琛叹了口气:“皇上这是在逼自己,也是在逼我们。他要用温继礼的死,来告诉我们,他已经没有退路了。我们也一样,没有退路了。”
崔安如默然,她知道,陆景琛说得不错。
从他们决定反抗皇上的那一刻起,他们就已经没有了退路。
“唉……”
他们的对话,并没有避开太后娘娘。
太后娘娘听到的时候,也只有叹息。
这个儿子,确实是让人心寒。
她没有办法劝慰陆景琛和崔安如什么,更没有想过要让他们停止如今的计划。
毕竟,是皇上不仁不义。
但她知道,这条路,一旦踏上,便再无回头之路。
她轻轻揉了揉太阳穴,眼神中闪过一丝疲惫。这些年,她看着皇上一步步走到今天,看着他变得越来越陌生,越来越冷酷。她曾试图用自己的方式去影响他,去改变他,但终究还是失败了。
“罢了,罢了。”太后娘娘轻声呢喃,“这是你们年轻人的事,我这个老太婆,就不掺和了。”
她站起身,缓缓走向窗边,望着窗外繁华的宫城,心中五味杂陈。她知道,这场风暴,迟早会来临,而她,也只能默默地站在一旁,看着这一切的发生。
崔安如走到她身边,轻轻挽起她的胳膊。
“皇祖母,没有办法阻止的事,就随它去吧,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跟我们想法一样。而且这次皇上也是动了真格,镇国公府已经是他的眼中钉了,哪怕父兄都曾经用鲜血跟他表达忠心……”
太后娘娘微微侧头,目光柔和地看向崔安如,眼中满是慈爱与无奈。“安如啊,哀家知道你的心思,也明白你的担忧。只是,这世间之事,往往并非人力所能及。皇上的心意,已经定了,镇国公府……怕是难逃此劫。”
她轻叹一声,继续道:“哀家虽然贵为太后,但在这皇宫之中,也有许多身不由己。你们年轻,有热血,有想法,这是好事。只是,有时候,也要学会接受现实,学会在逆境中保护自己。”
崔安如闻言,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她紧紧握住太后娘娘的手,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皇祖母,您放心,我们一定会小心的。而且,我们并非孤军奋战,还有许多人,跟我们一样,心中不满皇上的做法。只要大家团结一心,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度过这个难关。”
太后娘娘不是不相信崔安如的能力,可是皇上如此孤注一掷,显然就没有想过给镇国公府留下任何活路。
相反,崔家人一直都在想着,这件事能不能妥善解决。
有情的人,总会输给冷血的人。
可这就是现实,容不得他们退缩,更容不得他们软弱。
太后娘娘拍了拍崔安如的手背,语重心长地道:“哀家知道,你是个聪明的孩子,一定能明白哀家的意思。镇国公府上下的命运,就连你们都没有办法参与太多了,把你们禁锢在这里,皇上就想过要怎么应对接下来的事了……”
崔安如重重点头,可是她并不会屈服。
有一点太后娘娘想错了,她对皇上同样无情。
这种冷心冷血的东西,不配让她效忠。
此时,陆景琛也在沉思。他在想,皇上这一步棋,到底是想做什么。温继礼的死,绝对没有那么简单。他必须尽快弄清楚皇上的意图,才能做出相应的对策。
镇国公府,崔振邦也在想着同样的问题。温继礼的死,让他意识到,皇上的手段,比他想象的还要狠辣。他必须更加小心,才能在这场博弈中保住崔家。
整个京都,都因为温继礼的死而陷入了动荡。各方势力都在暗中观察,试图从这件事中看出皇上的态度。而皇上,却仿佛躲在幕后,静静地看着这一切的发生。
一场风暴,正在酝酿。
早朝终于正常进行,崔振邦也来到了朝堂之上。
有些嗅觉敏感的人,已经自动跟他站得远一些了。
贺家人看到这样的情景,心中都很鄙视,他们自愿站在了崔振邦附近。
孟家人也是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在皇上到来之前,一直都在跟崔振邦寒暄。
太子到了,楚王和康王也到了,朝堂上如今三股势力,似乎是泾渭分明。
皇上来的时候,看到下面的崔振邦,嘴角勾起笑容。
还好,他还敢来上朝,没有在家躲着。
“昨夜,国师给朕传话,说是有一件大事,要在早朝上当着百官面前向朕禀报,众位爱卿空有兴趣听一听?”
第661章
国师上殿
皇上已经把气氛烘托到这里了,任何人都不会说没有兴趣。
崔振邦听到皇上说出那句话的时候,就已经做好了准备。
既然皇上不要脸了,他们镇国公府也没有必要粉饰太平。
一切并不是他造成的,他没有必要愧疚。
大家纷纷表示都想听,国师说的一定是格外重要的事。
对于大家的反应,皇上非常满意,直接就让如尘大师上来了。
如尘大师被皇上特许,不需要下跪,所以很是自然地站在那里,单手在前行礼,直接说道:“启禀皇上,在下那日去取萧让的心头血,结果发现他已经虚弱得不成样子,最终死在了在下的眼前……不过在临死之前,他交给在下一封信,说这里面才是当初那场战斗最后的真相。”
如尘大师说完,就从怀中掏出了一个信封。
看着这么低级的手段,崔振邦很想笑。
萧让已经被关在那种地方,还能弄到这么完整的信封,最重要的是,还有人会给让他接触到笔墨纸砚……
“如尘大师,能不能等一下,我想问问,萧让是什么时候写的这封信……据我所知,萧让被关起来之后,应该是没有机会接触到这些东西……”芮如风直接开口。
他的发言,算是开始了守护镇国公府的第一战。
如尘大师微微一愣,似乎没想到会有人质疑这封信的真实性,但他很快便恢复了平静,缓缓说道:“这封信,是在萧让临终前交给在下,他什么时候写的,在下就不清楚了,应该是在他被关起来后不久。”
芮如风闻言,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不久?大师可真是会开玩笑,萧让被关的那地方,连只苍蝇都飞不进去,他又如何能有机会写信?更别提还能将信完好无损地交到大师手中了。”
如尘大师面色微变,他没想到芮如风会如此咄咄逼人,但他仍强作镇定地说道:“芮公子此言差矣,在下所言句句属实,那萧让虽被关押,但是并没有搜身,也许是之前就已经写好,只是等待一个合适的机会而已。”
这句话,不只是芮如风,好多人都已经觉察到了实在是有些荒谬。
皇上见状,眉头微皱,他没想到事情会突然变成这样,但身为帝王,他自然不能表现出丝毫慌乱,于是轻咳一声,说道:“好了,朕相信如尘大师的人品,这信应该是真的,我们还是先听听信里到底写了什么,再做定夺。”
芮如风闻言,没有继续反驳。
皇上的态度很明显,预设萧让这封信是真的,或者说,皇上命令大家相信,这封信就是真的……
孟家人和贺家人也都没有继续说话,毕竟皇上的态度已经非常明显。
谁也没有想到,这个时候竟然是太子站了出来。
“父皇,若是萧让真的有这样一封信,能够改变之前我们认定的事实,还有他自己的命运,当初他们被抄家,他也差点死掉的时候,为什么不拿出来,一定要等到临死之前?他对大夏的背叛,已经是人尽皆知,儿臣实在是想不通,他还想保护什么人。”
这句话,让很多人几乎是醍醐灌顶一般。
不过他们不敢抬头,毕竟想到的那种可能性,简直是太可怕了。
皇上心中愤怒,已经敲打过太子了,没想到他冥顽不灵。
早知道,就该告诉宫中,直接要了淑贵妃的命。
但现在,他也不能直接发作,只能沉着脸说道:“这件事,朕自有定夺,你无需多言。”
太子似乎感受到了皇上的不悦,但他却像是下定了某种决心一般,继续说道:“父皇,儿臣并非要质疑您的决断,只是此事关乎大夏的安危,儿臣不得不问。”
皇上闻言,脸色更加难看。
康王看到机会来了,赶紧质问:“太子殿下,请恕臣弟愚钝,此事关乎大夏什么安危?”
太子深吸一口气,没有搭理他,而是对皇上说道:“父皇,方才儿臣已经说了,若这封信真的是萧让临终前所写,那他为何要等到现在才拿出来?他难道不知道,早点拿出来,或许还能救他一命?他这样做,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这封信里所写的内容,对他自己没有任何好处,甚至可能会让他陷入更危险的境地。所以,他才一直藏着掖着,直到临死之前,才交给如尘大师。又或者,这封信根本不是他写的,只不过是有些人想要利用萧让的死,再搞些事情出来而已,毕竟萧让已经死了,死无对证……”
皇上听着太子的话,眉头越皱越紧。
他没想到,太子竟然会说出这样一番话来。
而朝堂上的其他人,听着太子的话,也是心中暗自惊叹。
他们没想到,皇上的态度已经那样明确了,太子还敢这样争执。
若是皇上一怒之下翻脸,那场面就不好控制了。
如尘大师听着太子的话,脸色也是变得越发难看。
他没想到,他们精心布置的这一局,大家看穿了却不敢说话,太子却说了。
皇上坐在龙椅上,自认为明白太子的意图。
太子一定是知道,镇国公若是倒了,将来对他势力的影响不是一星半点。
若是此时认怂,将来别的幕僚和归顺者自然会觉得心寒。
今日他这样表态,哪怕是失败了,至少也是拿出了态度。
不愧是自己的儿子,心机和成算并没有让自己失望。
而崔振邦和芮如风等人,听着太子的话,则是心中担忧。
皇上这种性格,若是真的对太子也冷心冷情起来,直接废了他,恐怕也不是没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