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林知音听了之后,终究没有再纠结。“你若是能够说服她,我可以配合。”
杨氏听到这个话,终于松了一口气,原本还以为林知音这个性子,一定会跟他们鱼死网破。
萧让也得到了自己满意的答案,之后说了一句:“方才的话,你也不要往心里去,大家都是着急,难免有些话言不由衷。”
林知音心中冷笑,只怕刚刚的才是心里话。
只不过她没有戳穿,有些话说得太明白,我没有什么意思。
“你还是去处理外面的事吧……”
萧让没有办法,只能先离开了。
崔安如得到消息的时候,听说萧让进宫去了,而且这次非常低调。
“这个时候,不是应该想办法怎么解决李蓉蓉那边的口供么,怎么先进宫去了?”崔安如觉得奇怪。
之前她有个构想,一直不想正视。
如今这样的情况,她不多想好像都不行了。
萧让入宫之后,见到了皇上。
皇上阴沉着一张脸,问道:“你怎么会这个时候过来?”
“皇上,边关的一个军医回来了?”
萧让的话,让皇上的脸色更加阴沉。
“什么意思?”
萧让咽了口唾沫,说道:“之前知音在边关的功劳是假的,那个真正立功的女军医活着,还回到了大夏,如今正在别院治疗舍妹和陆景霖……”
皇上严肃地盯着他,问道:“你想跟朕说这个是为了什么?”
萧让紧张的都要没有办法呼吸:“皇上,臣担心,她知道一些事……”
皇上眼神更加锐利,说道:“萧让,朕可以给你荣耀和地位,也能收回,有些事你应该知道怎么做,既然有秘密,那就应该一直保密,朕不知道的事,就是不知道,若是有朝一日,这些事跟朕扯上关系,朕能够带给你的就不只是眼前这一切,你能理解么?”
萧让赶紧说道:“臣明白,一切都是臣自己的主意,跟皇上无关……”
第510章
太子之位
萧让离开皇宫之后,皇上的眼神变得凶狠。
“四海,这个安南侯,是不是留不得了?”
吴公公心累,这种事怎么可能是他能决定的?
他说道:“皇上,天下都是您的,至于收回谁的荣光,自然也是皇上说了算。”
皇上想了想,又说道:“若是天下人知道,镇国公父子的死,其实是一场阴谋,会怎么样?”
吴公公没敢回答,他也知道,这个问题皇上并不需要回答。
半晌之后,皇上说道:“功高震主的人,就该想办法自己主动后退,而不是想着在天下人面前展示自己的功劳。”
这句话之后,他平静了很多,应该也是想通了。
吴公公还是不接话,毕竟这件事在他看来,是非对错已经没有什么关系,重要的是皇上怎么想。
皇上果然没有再问什么,而是说道:“有些秘密,活人确实守不住。”
萧让这边的事情没有解决,大皇子和三皇子的攻击终于准备好了。
早朝的时候,突然有御史提出,皇上应该立太子了。
如今大夏国富民强,都是皇上治下有方,上下一心的结果,如此盛世,当有储君跟着皇上好好学习,更加有利于大夏的江山福泽绵延。
有了这第一个人,就有第二个。
两位皇子把能够发动的人都发动了一遍,有人提出意见,有人负责支持。
一声接着一声的臣附议,让朝堂上很多大臣都懵了。
陆景荣作为这件事的中心,却一直保持得非常淡定。
这个时候皇上问了他一句:“景荣,大家都在推举你,你自己怎么想?”
皇上的表情严肃,估计回答不好就要惹祸。
陆景年和陆景尧都在等着看他的笑话。
陆景荣却很淡定,刚刚这些人无论说什么,早就在他的预料之中。
“父皇,儿臣并没有这些大人说的那么优秀,所以并不知道他们为什么会在这样的日子,提出这种要求,只不过儿臣也并不是没有争取那个位置的心,身为父皇的儿子,最后这个决定权自然会交给父皇,可是在父皇没有决定的时候,每个人都是公平竞争的关系。”
“若是说儿臣对那个位置没有任何想法,那就是在说谎,身为父皇的儿子,在父皇没有明确继承人之前,自然应该用自己的努力让父皇看到,并且选择出更加适合的那个成为储君。一旦父皇选定,其他的皇子还是要履行自己的义务,并不能因为没有成为储君,就觉得自己这些年享受的皇家特权是一种补偿。”
“儿臣首先是臣子,之后才是儿子,所以天子行事,自然有自己的章法,何况是选择下一任天子。”
“儿臣没有父皇身居高位的见识和经历,所以用儿臣的角度来看待这件事,明显不会合理。”
“无论父皇做什么决定,儿臣一定会拥护。”
他这个回答。是这几日他们思来想去,最危险的一个,也是最可能出现惊喜的一个。
皇上的表情变得严肃,之后沉默了半天。
温继礼看着皇上的样子,就知道他在纠结。
能够让皇上纠结,要不要答应这个请求,二皇子如今的影响,确实不太一样了。
“若是朕答应了这件事,你敢接受么?”
陆景年懵了,这不是他预想的情况。
陆景尧也是一样,看父皇这个样子,难道只是在试探陆景荣?
毕竟父皇如今这个状态,还有他的身体状况,坚持二十年应该不会出现问题。
这么早就让他立储君,这个明显是要犯忌讳的,为什么看起来父皇还很平静?
“回父皇的话,若是父皇的旨意,儿臣自然遵从。父皇信任儿臣,愿意给儿臣一次机会,儿臣反而推三阻四的话,那说明儿臣不配当父皇的儿子。”
陆景荣每一句话,都不像是他从前的风格。
这个时候陆景荣麾下的一个大臣把人开口,表示如今二皇子尚且需要历练,还不足以胜任太子之位。
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也是同样的观点。
结果陆景年和陆景尧的人,还是坚持认为,就是应该把太子之位定下来给他。
温继礼想着,这件事他们大概率是要弄巧成拙了。
他已经看懂了大皇子和三皇子的意图,想要给二皇子添堵,甚至可以让二皇子从此以后在皇上这里成为重点防范的人,因为他觊觎皇位。
只不过他们用力过猛,太多人参与进来,而且同时对二皇子发难。
这次二皇子的人不但没有跟着他们一起,还唱反调,直接让场面变得戏剧化。
朝中哪位大臣大概是支持什么人的,皇上心里也清楚,所以已经看懂了眼前的局面。
“孟卿,你觉得如何?”
这次,皇上没有直接问温继礼,而是从孟青麟开始。
孟青麟已经深得陆景荣精髓,也说了一句:“皇上,臣自始至终只是个臣子,入朝为官也是为了百姓,忠君爱国便是,皇上要把自己的江山放在哪个儿子手里,这个轮不到臣来操心,所以还请皇上自己做主便是……”
他的回答,让陆景年惊奇的发现,孟青麟平时说话那么简单直接,在这件事上竟然这么圆滑。
皇上也是颇为惊奇,显然他也没想到孟青麟还能给出来这么四平八稳的答案。
“贺卿呢?”
这次,又不是温继礼。
温继礼心中失落,却也明白之前的事让皇上失望了。
而且自己和皇上之间,有些事围绕着镇国公府,如今看来会让双方都尴尬,就因为崔安如的身世。
所以如今皇上是回避也好,警告也罢,他都能接受。
贺之年的想法很简单,他觉得二皇子近来表现确实突出,若是这些大臣都是心甘情愿为二皇子争取,满足他们也未尝不可。
皇上表情不明,终于问到了其他两位皇子。
“老大,老三,你们怎么看?若是这个太子之位给了老二,你们会不会觉得不公平?”
陆景年和陆景尧懵了,这种问题自己应该怎么回答?
“父皇,此事事关重大,儿臣不敢妄言。”陆景年强调了一句。
皇上直接重复了一遍:“朕问的是,若今日朕真的立老二为太子,你会不会觉得不公平?”
第511章
景荣上位
这次陆景年真的慌了,为什么他从父皇的语气之中听到了认真?
他慌了,至于一边的陆景尧就更加茫然了。
这个跟他们预想的情节,为什么完全不同?
他们不知道,这几日陆景荣已经想办法让人在皇上跟前说了那些事,皇上隐隐约约知道,有人要在朝堂上假装推举二皇子,让他被忌惮。
不过这种话说得并不会明显,而且也没有被陆景年和陆景尧洞察。
今日刚刚有人提出来的时候,皇上的反应就很微妙。
加上他也大概知道哪些人是陆景年的,哪些人又是陆景尧的。
这些人不帮着自己的主子争取,反而都在推举二皇子,这个已经说明问题了。
若是他们心服口服,就是想要这样做,那就说明老二更加适合。
在皇上心中,其实已经有了答案。
“朕在等你的回答。”
皇上提醒了一下陆景年,眼神锐利。
陆景年有些紧张,即便在边关历练过几年,在皇上跟前还是招架不住。
“父皇高瞻远瞩,必然能够做出英明抉择,儿臣对于父皇的决定,一定会拥护到底。”
陆景年避重就轻,终究是没有正面回答皇上的问题。
皇上显然是不满意,又问了陆景尧一句。
“老三,你怎么看?”
陆景尧本来想要跟大哥学,又怕皇上觉得自己敷衍。
“父皇,儿臣也认为二哥有这个才华,而且这些年兢兢业业,确实适合当太子。”
既然他手底下的人不够分量,那自己也加一把火好了。
皇上听了之后,表情凝重地点了点头。
凝重的不只是他,陆景年的表情也跟着变了。
只不过他没有说什么,因为已经没有机会。
皇上又一次沉默,之后就看向了文武百官。
良久,他才开口:“这段时间,朕也在考虑立储之事,既然大家跟朕想到了一处,说明朕的想法没错,四海,宣旨吧。”
众人一听,全都震惊了。
只有温继礼保持清醒,刚才皇上问那些人问题,并不是在征求意见,而是在调查。
因为皇上早就准备好了圣旨,今日若是气氛让他满意,他就直接宣布,若是不满意,也可以当作没有写过。
此时吴公公已经把圣旨拿了出来。
“众臣接旨!”
所有人都跪下了,这个时候陆景年和陆景尧才察觉到不好,事情跟他们预想的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可能要发生大事了。
可是他们已经没有办法改变什么,只能被动接受。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自朕奉太上皇遗诏登基以来,凡军国重务,用人行政大端,未至倦勤,不敢自逸。绪应鸿续,夙夜兢兢,仰为祖宗谟烈昭缶,付托至重,承祧行庆,端在元良。”
众位大臣也听出来了,这就是要立太子。
“朕第二子陆景荣,为宗室典范,天意所属,兹恪遵初诏,载稽典礼,俯顺舆情,谨告天地,宗庙,社稷,授以册宝,立为皇太子,正位东宫,以重万年之统,以繁四海之心。”
听到这里,陆景年和陆景尧已经后悔了。
“朕虽壮年,思一日万机不可久旷,兹命皇太子持玺升文华殿,分理庶政,抚军监国。百司所奏之事,皆可启皇太子决之。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吴公公宣读圣旨之后,那些大皇子和三皇子的幕僚都懵了,他们这是帮别人做嫁衣了?
为什么突然觉得自己好像一个笑话?
尤其是那些假装推举二皇子的人,更是后悔不迭。
陆景荣心中终于紧张了,因为他清楚,皇上是在什么情况下封他为太子。
这个位置,来自多方博弈。
他也时刻保持清醒,皇上能够在听到风吹草动之时秘密写下这份诏书,也能在任何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写出另外一份。
太子之位,并不是他的终点。
如今的他,才是没有任何退路。
若是将来没有办法当上皇帝,他必死无疑。
圣旨已下,陆景年和陆景尧面色灰败,没想到父皇早有准备。
看来,一早就有人走漏了风声。
按照父皇的习惯,若是知道这些都是他们故意安排,自然会偏向老二。
想到这里,陆景年有些懊悔,这次动作太大了,不够严谨。
思来想去,他们现在能做的就是接受。
一个太子之位而已,又不是直接登基了。
看父皇这个态度,还是在三方考察。
老二这次只是往前走了一步,终点还有很远,鹿死谁手还尚未可知。
陆景尧没有他这么好的心态,本来出身不如两位兄长,朝中势力也比不上,他就一直有些自卑,暗地里一直在想办法,结果这次好不容易跟大哥合作,却意外成全了二哥。
在他身上接连发生的不顺,让他自己都开始怀疑,自己压根就没有那个命。
继续这样争下去,他的下场一定不如当一个王爷。
他心中虽然不甘心,可是也已经在打退堂鼓。
皇上严肃地看着朝臣们的反应,发现一开始推举二皇子的人,果然没有了最初的热情,这道圣旨让他们无比震惊,甚至有些后悔。
皇上更加确定,这些人就是故意在挑拨他们父子之间的关系。
看来,老二的婚事,让他背后的势力更加稳固,这些人着急了。
他没有管这么多,反正圣旨已经颁布,接下来就是走流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