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所有的寒暄结束了,万俟百里才很是郑重的说道,这次大庆为了表示诚意,特意送了公主过来,不过因为是女子,坐在车驾之上,此时并不方便跟大家见面。看来传言是真的,李存忠突然得意起来。
他特意说了一句:“想必这次公主远道而来,也是为了和亲吧,我朝三皇子一表人才,颇有建树,倒是非常合适。”
他明白跟敌国公主和亲的皇子,最后是什么下场。
陆景尧轻轻松松一句话就避开了。
“大哥还没有成亲,怎么轮得到我?李大人,还是带着远道而来的客人进去吧。”
李存忠没有想到,陆景尧反应竟然这么快。
这个话题从大庆透露有公主随行的时候,就已经有人在讨论了,皇子们都不是草包,背后还有智囊,自然早就演练了各种可能。
不过李存忠并不气馁,只要有李皇后在,李家出来的大皇子,就不会跟敌国公主联姻。
“三皇子说的也是,不过缘分这种事,谁能说得清楚,之前也没有人会觉得大庆的公主会踏足我们大夏……”
他们有来有往地说了好几句,万俟百里始终淡定地看着,没有任何着急。
温如风提醒了一声:“李大人,大庆的客人们还在等着……而且人家也没有说,公主是来和亲的。”
这个话,让李存忠有些尴尬。
刚才他确实说得太多了。
“三皇子,这边请……”
他调整了一下自己的情绪,开始了自己的正经任务。
大庆使团的人跟在后面,估计是过来之前,都做好了心理准备,从他们的脸上看不出来任何情绪。
再次进入城门的时候,两位三皇子骑马走在了一起,李存忠则是在前面一路引导。
他那个意气风发的样子,应该是在告诉所有看热闹的百姓,他是这次的负责人。
温如风始终低调,没有任何过分的举动。
他身边是大庆的礼部侍郎公孙赫,一副文绉绉的样子,眼神却有些猥琐。
再往后,是几个大庆的随行官员,后面跟着那位传说中的公主。
“看这个架势,这次大庆是真的送了个公主过来,也不知道是准备跟哪位皇子成亲。”
“年龄合适的只有四位皇子,不过四皇子身体残疾,应该不会在考虑范围之内,大皇子是嫡长子,大概也不会被选择,那就看二皇子和三皇子谁先失去争夺皇位的机会了。”
住在京都的百姓,会更加喜欢讨论这些朝廷的事,而且每个人的语气,都会比外面的人更加自信。
“我觉得应该是三皇子,毕竟皇上是临时把他加上去的,说不定就是知道了对方有公主过来,让他提前去适应一下跟公主相处……”
有人这样分析,陆景尧听到之后,多少还是有些烦躁。
有人持不同意见:“也许是二皇子呢,毕竟他的处境一直都比较透明,都没有做过什么大事,反而是大皇子和三皇子,一个带兵,一个帮皇上排忧解难……”
“难道你不知道,三皇子的母族实力不如二皇子么?”
“那又怎么了,三皇子跟小温大人交好,就代表温家人都站在三皇子身后,二皇子的母族再厉害,还能越过温家去?”
百姓的探讨,一个比一个更加有深度。
温如风听到了也权当没有听到,如今他们做的事,也没有必要跟百姓们解释。
李存忠听着这些话,不禁觉得讽刺。
他更加觉得,妹妹的皇后之位果然管用,大皇子直接就被排除在和亲人选之外了。
陆景尧旁边的万俟百里,听到这些议论,也没有放在心上,反正都是一样。
队伍浩浩荡荡地经过揽辔阁下面,崔安如和陆景琛看了过去。
“来了不少人。”崔安如说了一句,格外平静。
“只有这些人,足够让京都再乱上一阵子了。”
崔安如看着陆景琛,突然很认真的问道:“王爷,之前的提醒,该不是想要暗示,这个公主来大夏,也跟我们镇国公府有关吧?”
第123章
简直荒谬
陆景琛也没有继续隐瞒:“嗯,确实如此。”
“冲着谁呢?”
崔安如确实想不通了。
陆景琛说道:“这个本王也不是很清楚,若是真的什么都能打听得一清二楚,就不用打仗了。”
崔安如知道这个话是真的,不过心里已经长草了。
若是旁地,她未必这样在意。
只不过这件事,事关崔家。
“看来今日我有所准备还是对的……”
陆景琛没有再说话,反正大庆使团已经朝着皇宫进发,总会见到皇上,提出自己的要求。
远处的溪浪河,奔流不停。
一切都在往前走,镇国公府的命运,也是。
大庆使团在李存忠和陆景尧的引领之下,还是踏入了大夏的宫城。
文武百官早就已经等着,皇上和李皇后也都盛装出席。
虽然不想给对方太多尊重,他们自己也不想丢脸。
作为胜者见到败方的使者,同样要让对方看到自己这边各个方面的强大。
太后娘娘不在,后宫之中就是李皇后为尊,她就像是一只骄傲的花孔雀。
唯一可惜的就是她的嫡长子不在身边。
奇迹般不再需要雪莲就康复的三公主陆倾城乖巧地坐下面,气色格外自然。
其他的公主和皇子们位置并不靠前,能在李皇后跟前有一席之地,已经算是难得。
一直都被李皇后讨厌的二皇子陆景荣面容格外坚毅,剑眉星目,坐在那里倒是吸引了不少目光。
这些年他是最多的一个被提起来跟大皇子相提并论的人。
除了比李家更加有实力的母族,还有他身上那种王者气质。
至于三皇子陆景尧,更多的则是兢兢业业的做事,还有就是跟温家走得近。
这些事,百姓们不过是看个热闹。
皇上看到他们的装束,其实跟大夏人差不多,毕竟两国接壤,而且风土人情并没有太大不同。
“大庆使者万俟百里,奉我庆国皇帝之命出使大夏,愿求两国和平,拜见大夏皇帝陛下……”
万俟百里带头行礼,后面也是跪下了一堆。
原本坐在马车上的公主,早就已经戴上面纱,走到了前面,也跟着一起行礼。
“平身……”
皇上心情大好,这都是边关的将士们打下来的局面,让他们能够有机会接受大庆的朝见。
“谢皇上……”
万俟百里整体的状态跟在城门处见到陆景尧他们的时候没有多大区别,也是一样的轻松自然,眼里带着算计。
在群臣队伍之中的萧让,看着万俟百里的时候,心里有些紧张。
这次林知音也过来了,虽然身子还没有恢复利索,可是这事关她的荣耀。
大夏和大庆之战,她作为军医,亲自参与,这个荣耀她要守住,不然还是没有办法摆脱如今的名声。
此时万俟百里并没有四处乱看,而是规规矩矩的看着皇上,等待他继续说话。
“万俟皇子不远千里迢迢来到我大夏,论及两国之间休战,结成邦交之好,朕心甚慰……”
万俟百里身后的公孙赫已经呈上了大庆国书。
皇上接过来之后,简单翻阅了一下,表情更加得意。
“大庆既然有次诚意,我们大夏也愿意成人之美,两国相邻,若是结成邦交,对于两国百姓而言,也是一件喜事。”
皇上的发言,很符合一个明君的身份。
万俟百里这个时候才开口:“这些年的征战,大夏和大庆互有伤亡,然后最让人唏嘘的还是边关那些流离失所的百姓,大夏皇帝疼爱自己的子民,我们大庆皇帝同样也把自己的百姓放在心上,这仗打来打去,其实对两国都是一种消耗,而且我们之间的矛盾,并不是不可调和……说句老实话,若是当年镇守边关的人不是那位镇国公,脾气那样暴躁,或许我们两国之间早就已经和谈……好在如今并不是太晚,大夏皇帝愿意接受我们的和谈,必然是个心胸宽广,心怀天下的好皇帝。”
万俟百里说完,所有人都沉默了。
哪怕是被他奉承的皇上,也没有办法保持微笑。
万俟百里的话,明晃晃地在说,两国之间持续多年的战事,是因为已经战死的镇国公。
“三皇子慎言……镇国公是我们大夏的英雄,若不是镇国公父子的坚守,只怕我们大夏还看不到你们大庆如今的诚意。打着求和的旗号前来,却想要陷害我们一代忠臣的名声,你们到底意欲何为?”
有言官听不下去,终于在沉默之中爆发。
最应该站出来的萧让,却一言不发,一副事不关己,静观其变的状态。
万俟百里并不着急,而是面带微笑说道:“这位大人,我知道镇国公在你们心中有什么样的分量,可是这次我们大庆使团这么多人,并不是来送死,更不是为了给大庆带来灾祸。相反,我们大庆早就想要求一个和平,两国之间没有必要一直争斗,之前我们皇帝陛下也多次派人前去跟镇国公谈,希望他可以传达大庆求和的意图,是他坚定地认为我们使诈,不打疼我们,我们绝对不会老实,我们大庆的心意,他也从未跟大夏皇帝转达……”
万俟百里的话,这是要完全颠覆镇国公一家的忠肝义胆。
“胡说,这种事我们怎么从未听说?而且这些年,边关的将士们也从来没有密报过这些事,这都是你们大庆人的杜撰……可恶,你们求和只是表面,实际上是来动摇我们对英雄的信仰,想要让我们皇上惩处已经死去的镇国公父子,让边关将士寒心……”
言官自然不服,继续跟他争论。
结果万俟百里面色有些沉重,说了一句:“有些事既然说到了这里,有些秘密自然也该让大家知道。我不清楚镇国公为何不肯向大夏皇帝转达我们和谈的意图,可是镇国大将军是愿意接受的……”
还没有等到那个言官说什么,万俟百里对后面说了一句:“新月,你过来。”
一直蒙着面纱的公主,慢慢走到了前面。
她礼貌地再次给皇上和李皇后行礼,之后静静的站在那里。
“启禀皇上,这位是我的妹妹,她跟死去的镇国大将军之间,关系非比寻常,这次我带着她过来,也是为了完成他们约定好的亲事……”
第124章
离奇亲事
四周再一次死一般的寂静,有几个呼吸声音比较粗的大臣甚至紧张起来。
“你说谁和谁的婚事?”
皇上不可置信地问了一句。
刚才万俟百里的话,他每个字都听懂了,但是连起来很迷惑。
“我皇妹,万俟新月,大庆五公主,和大夏镇国大将军崔定邦。”
这个名字,已经好久没有人提起了。
没想到这次会从一个大庆人口中听到,而且是这么离谱的事。
“你再说一遍?”
皇上惊讶得不行,这件事他怎么都没有办法相信。
大夏的将军,跟大庆的公主,怎么会有私情?
“皇上也许是不信,不过这件事是真的,当初镇国大将军为了探听我大庆的虚实,曾经孤身潜入我大庆国都,机缘巧合之下,遇到了皇妹,结果二人相谈甚欢,一见钟情,互许终生。”
这种说法,颠覆了在场太多人的三观,让所有支持和尊重镇国公府的人都没有办法接受。
萧让眼睛里的光芒格外兴奋,经过这件事,镇国公府的名声,估计就要反转了。
镇国公世子跟敌国公主,完全对立而且不该发生交集的两个人,竟然发生了这种事。
看来镇国公这一生的功绩,还真的是不禁推敲。
李皇后的表情似乎带着一点得意。
这么长时间,支撑崔安如狂妄的,无非就是她死去的父兄曾经立下的军功。
若非如此,皇上怎么会纵容她一个国公之女多次顶撞她这个皇后?
若是崔定邦真的跟这个万俟新月有私情,那简直是太好了。
皇上的表情越发严肃。
“新月公主,你确定自己遇到的那个人是崔定邦?你们之间还互许了终生?”
万俟新月摘下了面纱,露出了如玉的容颜。
李皇后看了一眼,说了一句确实美丽。
单从容貌上看,这个新月公主就比梁紫玉强了不少,只不过没有梁紫玉那种坚毅。
当初崔定邦和梁紫玉定亲的时候,京都不少姑娘心碎,他们都自认比梁紫玉出身好,而且相貌好。
“犹忆当年一相逢,万世此心与君同。雪夜化作蝴蝶去,人间比翼笑春风。这是当初崔将军送我的定情诗,我至今不敢忘。”
新月公主的声音轻柔,却坚定无比。
有人倒吸了一口凉气,这件事真的太过诡异。
崔定邦已经战死沙场,如今这个敌国公主千里迢迢前来投奔,还说要完成约定好的婚事。
大庆皇帝这是要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一个死人,直接就是寡妇……
若不是真的,哪个父亲会如此狠心,主要是多此一举。
这件事让宫宴变得尴尬,所有人都以为这是一场胜利者见证败者来求和的低姿态的,结果现在败者告诉他们,他们奉为英雄的人,还有另外一面。
“安南侯!”
皇上直接让萧让出列。
毕竟他在边关待过,应该知道崔定邦的行踪。
“臣在……”
萧让忍着内心的激动,终于可以毁了崔家,毁掉崔安如狂妄的根基,让她在京都寸步难行了。
说不定,皇上一怒之下,还会直接褫夺她郡主的封号。
之前她得罪了那么多人呢,就等着他们前来算账吧。
“你在边关跟着崔家父子共事两年,期间崔定邦真的消失过?”
大臣们也都期待的看着萧让,这个答案真的太重要了。
萧让很郑重地回答:“启禀皇上,臣初到边关的时候,职位并不高,国公爷为了避嫌,也很少会过来探望,更没有直接把臣放在大将军跟前,故而臣见到大将军的机会并不是很多……因而,大将军若是中途真的消失过,臣也没有办法觉察……只是中间确实听士兵们说过,有一段时间没有看到大将军亲自练兵……”
萧让的回答很聪明,强调了他并没有借镇国公父子多大的力,对于崔定邦的下落也没有办法证明,反而给了大家更多的想象空间。
作为镇国公的前任女婿,甚至有人会觉得他是在避嫌,不想实锤崔定邦的事,已经算是仁至义尽。
果然已经有些大臣在那里点头,似乎是认可了萧让的人品。
若是这一幕让崔安如看到了,一定觉得讽刺。
“安南侯夫人。”
皇上又询问了林知音。
林知音这段时间状态并不好,被崔安如盯上之后,做任何事都没有顺过。
成也孕肚,败也孕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