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可怜红素的阿姊不过十七的年纪就被刘泉那无赖瞧上,央着刘管事去王妃跟前将她讨了过来做新妇。婚事办得极快,当月下旬,红素的阿姊就匆匆过了门。
那两个媪妇还在闲话家常,黄蕊却已绣好了大片花纹,不免有些眼酸脑胀,遂假托解手,出得门去,正巧撞见来寻她的辞楹。
辞楹将人拉到假山后头,特意带了几块沈沅槿留给她的糕点送与黄蕊吃,黄蕊抬手接过,道了声谢,言语间提及上回她送自己的重莲绫,这两日正要拿来画些花样子,制成上襦。
说着话,忽又想起红素阿姊的事,四下打量一番,并无他人,低声说与辞楹听。
辞楹听后,心内暗忖:红素不忍与她一母同胞的阿姊嫁与刘泉,可她不过是郑孺人院里的粗使婢女,人微言轻,又能怎么着呢;如今想来,那日她会在雨哭里,便是因为知晓了亲姊将要嫁与那样一个品行不端的男郎却又无能为力罢。
同为女郎,这样的事,叫人听了如何不灰心。辞楹轻叹口气,聊了个轻松些的话题缓和缓和,怕耽误她做工,不好多留,小一刻钟后离了她跟前,自往园子里去赏景。
回到泛月居后,辞楹纠结着该不该将此事说与自家娘子听,娘子心慈面软,若听了这样的事,怕是比她还要善感。
沈沅槿目光如炬,不过数息便洞悉出她有心事,少不得问上一声。
辞楹没在她面前扯过慌,经她一问,终究没有瞒她,将红素阿姊的事如实说了。
还不待她说完,沈沅槿便拧了眉,垂了目,再无半点闲适之态。
这几年来,她的生活太过于平顺,平顺到,竟让她险些忘了自己所处的是怎样一个尊卑有别、贵贱有等的时代;
梁王和崔氏虽不曾处置过泛月居中的人,但不代表,他们在别处亦是如此,譬如这桩事,只需崔氏轻飘飘的一句话,便可决定红素阿姊的终身大事,且不容抗拒。
莫说是崔氏,倘要她想,亦可如崔氏那样,一句话决定辞楹的婚嫁和去留,只因在此间的人看来,她手中握着辞楹的身契,是她的“主子”……
这样的世道,上位者对低位者的倾轧和压迫,实在太过容易。
沈沅槿只觉心口闷得厉害,盯那案上置着的白釉灯台愣神,久久静不下心来。
辞楹观她这副模样,便知她是动了怜悯之心,偏又帮不了红素什么,这会子约莫又该胡思乱想了。
心中懊悔自己不该嘴碎,可事已至此,再想什么都晚了,只得另寻法子转移她的注意力,向她请教画花样子的笔触和手法。
一晃两日过去,陈王府的媪妇乘车过来,下了帖子,乃是请沈沅槿去吃茶的。
崔氏盯着那张大红烫金封面的帖子良久,心中却是纳罕起来,暗道两府从前也不是没有往来过,宜阳县主陆昭同府上的几位堂兄弟素来关系平平,怎的这时候倒和沈氏的内侄女热络起来。
疑惑归疑惑,既是陆昭特意差人送了帖子过来,岂可耽搁。
崔氏招呼一个模样周正的婢女过来跟前,令她即刻将那帖子送至泛月居,这才打发人送那媪妇出府。
陆昭性子直爽,活泼开朗,沈沅槿对她印象甚好,这会子得了她的帖子,自然没有不去的道理。
沈蕴姝很乐于见到沈沅槿与人结交,当听到下帖子的人是宜阳县主时,越发替她感到高兴,千叮咛万嘱咐,叫她穿戴齐整些,莫要叫人轻看了去。
未叫她安心,沈沅槿点头应下,“儿省得的,姑母着实无需挂心。”
到了吃茶这日,沈沅槿晨起梳妆,待用过早膳,已是辰时一刻,帖子上写的时辰是巳正,时候还早,自不必急。
崔氏为着府上的体面,特意命人备了需由两匹马拉的华丽马车。
沈沅槿上了车,便叫车夫启程。
陈王府也在兴道坊中,是以不过小一刻钟的时间,马车便已行至正门外。
沈沅槿下车时,恰逢东乡侯家的两位女郎也往这处来,互相见过礼后,由陈王府中的媪妇引着往府中的清风榭而去。
清风榭坐落于水畔,周遭绿树成荫,修竹茂盛,风儿自水上吹来,清凉宜人,便是伏天坐于此处,亦不会觉得炎热。
沈沅槿缓步踏入其中,顿觉凉爽不少。
陆昭见她二人最先过来,拉着人说了好些话,直至下一位女郎进来,这才招呼她们先坐下。
每一张小案旁都置了小火炉和铁釜,只消瞧上一眼便可知是用来烹茶的。
沈沅槿的视线自案上移开,四下打量一番,很快便被雕花梨木窗边长案处的山茶盆栽吸引去了目光。
这几日,天气益发热了起来,山茶也到了枯萎的时候,不承想,陈王府上竟还有这样花色正浓的盆栽。
忽而,窗外传来一阵沉闷的沙沙声,带起水上道道波纹,那些无状的风儿涌入榭中,拂动花叶。
那一瞬,沈沅槿恍然想起,那日陆昀曾说过的话。
他原来,并不是随口说说的。
第16章
阿娘觉得,沈三娘如何
清眸凝于那盆花色正浓的山茶之上,有一瞬的心跳加快。
沈沅槿看着那些绯色的花朵,脑海里浮现出那日与陆昀相见的情形。
记不清他的原话,大意左不过是要将山茶送去陆昭院里供她们观赏的话。
茶会并未设在陆昭院中,他却还是将花送到了此处,足可见他是重诺之人。
大抵是因着陆昭与她结为好友的缘故,看在陆昭的面上,他方在她面前道出了那番话,且还留心记到了今日。
思及此,沈沅槿没再多想,心绪渐渐平复下来,坦然接受他们兄妹的一番好意,起身走到近处去观赏那盆山茶。
陆昭与崔三娘等人寒暄一阵,见她立在窗边赏花,欲要过去同她说道两句,就听婢女打了帘子传话:“王妃来了。”
众人未料到陈王妃会过来,皆是心下一凛,忙不迭从矮凳上起身,齐齐屈膝行礼。
今日并非休沐日,陈王与陆昀皆往署衙上值去了,独陈王妃和陆昭在府上,约莫是闲来无事,又闻陆昭在此会客,过来凑个热闹,权当打发时间。
沈沅槿转过身,随旁人一道朝着陈王妃屈膝行礼。
陈王妃缓缓停下步子,一双美目温柔地扫视在场的数位女郎一圈,浅笑道:“无需多礼,既是过来吃茶的,不必太过拘束。”
众女郎道声是,各自坐了,沈沅槿亦回到方才的位置坐下。
火炉中生着碳火,散出些许热气,婢女呈了茶饼进前,另有媪妇提水进来。
沈沅槿略瞧小几上的茶具一眼便知这茶不是随便吃的,约莫是要自己炙茶候汤,以清水为笔墨在汤面上作画。
陈王妃出自邢国公府,乃国公嫡长女,自幼修习茶道插花,书画焚香等雅艺,水丹青颇受时人推崇,她亦精通于此,且是个中翘楚。
陆昭坐在她身侧,轻声询问她可也要作水丹青,陈王妃笑着摇头,“阿娘这两日身上懒得很,不大想动,只看你们画就好。”
她的话音刚落,陆昭便挽着她的手撒起娇来:“阿娘若真是懒,便不会巴巴往这里来了;想是一会儿不见儿,心里惦念得紧,特来陪着儿的罢。”
陈王妃被她哄得笑盈盈的,伸出食指轻轻点了点她的额头,打趣她道:“你这张嘴今日莫不是抹了石蜜,这样大的人了,还跟个孩子似的说顽话,不怕她们笑话。”
陆昭笑得极甜,朗声道:“不怕。”
母女二人笑声清脆,沈沅槿忍不住偏头去看,见陆昭与陈王妃皆是眉眼弯弯,温情脉脉,不由忆起她的母亲。
未穿越前,她与母亲撒娇时,母亲也会如陈王妃这般笑着回应她,同她言笑。
长安城中的贵女圈子,除开宗室,无非不就是些簪缨世家,说大也不大,尤其是能和陆昭成为好友的,陈王妃都曾见过,独沈沅槿看着眼生,加之她刚才又是一个人站在那山茶盆栽旁,形单影只的,自是注意到她。
陈王妃并未贸然开口直接去对着沈沅槿问话,而是选了稳妥些的做法,压低声音问陆昭道:“右边最末的那位女郎瞧着眼生,可是你近来新结识的?是哪家的娘子?”
陆昭点点头,将沈沅槿是梁王府孺人沈氏内侄女的身份如实说了,却是反问了陈王妃一句:“阿娘觉得,沈三娘生得如何?”
陈王妃闻言,复又垂眸打量底下静坐的沈沅槿数息,毫不吝惜赞美之词,“雪肤玉面,神清骨秀,芳丽无比。”
席上,本就在看她们的沈沅槿不偏不倚地对上陈王妃投来的目光。
陈王妃笑起来时格外温柔,岁月虽在她的面上留下了些许纹路,却依旧可见年轻时的灵秀风姿。
她的目光极具亲和力,叫人心生亲切,想来是个好相与的。
尤其她这会子面上还是含着笑的;沈沅槿很是礼貌地大方回她一个笑脸,而后就见她稍稍垂首同身旁的陆昭说了什么话。
陆昭对陈王妃的评价深以为然,竟是没来由地记起兄长陆昀还未娶妻的这桩头痛事,过了好一阵子才在陈王妃的提醒下,夹了茶饼在火上炙烤。
其余的几位女郎也开始以文火烤茶饼。
沈沅槿将烤好的茶饼放入钵中捣碎后,先将陶壶置于其上烧水,再以碾罗仔细碾过一遍,倒进小筛子里滤去粗些的颗粒,待壶中泉水烧开,烫了茶碗,取滤好的茶末倒入碗中后注入水汤,以竹筅反复击拂,直至其呈现膏面状。
水榭中不独有山茶,墙角的高足花架上还置着茉莉、芍药等花的盆栽,山茶花香清浅,不比茉莉芳香,微风拂来,茉莉香味远盖过山茶幽香。
茉莉花香窜入鼻息,甚是好闻,沈沅槿嗅着那股清香,心神俱静,不紧不慢地自清水碗盏里取来长柄茶勺,以勺为笔水为墨,悠悠然于茶汤上作画。
闻见的是茉莉,心中所想的则是山茶。
沈沅槿聚精会神地盯着汤面,认真又仔细地勾勒出每一片花瓣,将近半刻钟后,一朵线条流畅、富有层次的山茶便跃然其上。
她画好后不多时,陆昭也搁了笔。
陈王妃先瞧了陆昭的,映入眼帘的是一支荷花,总觉少了什么,陈王妃想了片刻,取来茶匙,往留白较大处另添了一支花苞。
陆昭看后直夸阿娘厉害,哄得陈王妃面上笑意愈深。
席上女郎接连停笔,陈王妃方起身,从左边第一个女郎所作的水丹青看起。
陈王妃将众人的都看过一圈,稍加思量后便有了决算,浅然一笑,不偏不倚道:“诸位之作皆属上乘,若要细论起来,终是崔沈二位女郎最佳。”
崔三娘才情斐然,有林下之风,京中贵女没有不识得她的;而这位沈三娘,虽只与她玩过一回射鸭,但因她姿容出众,另外几人倒也记得她,纷纷向她和崔三娘投去赞许的眼光,继而去瞧她们所作的图画。
待吃完茶,略坐一会儿,婢女撤去火炉茶具等物,拾掇一番,另呈了洗净的瓜果和新制的点心进前。
沈沅槿在盆中净了手,拾起一块玉露团送至唇畔,轻咬一口,只觉那糕点制得清香软糯,微微的甜,也不腻人,竟是外头买的还要好吃一些。
陆昭吃着果子,又有媪妇呈了曲目单子过来,陈王妃抬手接过,先点了两曲。
不多时,水榭对岸的亭台上,身着宽衫的伶人正襟坐于矮凳之上,横抱琵琶,拨动琴弦,另有一伶人吹洞箫相和,其声典雅细腻,清幽婉转,丝丝缕缕,不绝于耳。
沈沅槿虽不精通音律,却也不失发现美的耳和眼,当下听得十分陶醉,可谓全神贯注。
两曲过后,陆昭点了一出参军戏,陈王妃便叫沈沅槿等人也点些喜欢曲目和戏目。
如此一来,大半个下晌过去,落日西斜,陆昭往更衣室去了一趟后,发觉园子里不热,也不怎么晒人了,归至席上,便邀众人去玩步打球。
沈沅槿坐了好半天,心说出去活动活动筋骨也是好的,遂一口应下,随陆昭望园子里去了。
有三位急着回府的女郎婉言谢绝后,辞别陈王妃和陆昭,自领着婢女离了此间。
步打球颇有些像现代的曲棍球,沈沅槿在穿越前接触过,只在穿越到赵国后玩过几回,至多可算作还过得去。
一行人来至球场上,各自拿了杖棒,领了数筹,按着顺序依次击球三次,三次内将球击入球门者胜出。
沈沅槿连着三轮未进一球,至第四轮时方击中一球,赢了几筹回来。
不觉间,酉时已过,夕阳西下,满天红霞似火,直烧红了半边天。
陆昀下值归府,于府门前跃下马背,踏着大步迈上石阶。
守门的护卫迎上前来,屈膝下拜。
陆昀心里存着事,打量离他近些的护卫一眼,启唇平声问道:“今日县主邀请女客来府上吃茶,是否皆已归家?”
那护卫细细回想一阵,恭敬答道:“回郡王的话,早两刻钟前有三两位女郎出来,这会子府上应还有几位女郎尚未归。”
陆昀淡淡嗯了一声,不由加快脚下的步子,似要生出风来,不多大会儿就已进了园子。
水榭里全是女郎,即便她这会子还未走,就这样去那处寻她也是不妥当的。陆昀暗暗思忖着,终是按捺住心思,没有往水榭那边去。
这边,沈沅槿玩过步打球,点过筹,虽非是前三名,倒也得了中上的名次,她自饮了些茶水解渴,由人引着望更衣室去小解。
出了更衣室,那婢女便又领着她往水边去净手。
沈沅槿立在水边,抬眸遥遥看去,目之所及,但见楼殿重叠,飞阁流丹,碧瓦盈檐,小草名花,好一似富贵风流。
离了水边,徐徐踏上石桥,步入一段游廊之中,复行百余步,忽见一小团橘色的身影出现在不远处的游廊尽头。
沈沅槿甚是喜爱狸奴等毛绒绒的小动物,不由加快脚下的步子,大有要去寻那橘猫的架势。
不知它是否已经跑远,沈沅槿喵喵叫了两句,稍稍弯下腰,只管对着那些灌木草丛间去瞧。
“枳奴。”耳畔传来一道略有几分熟悉的男声,接着是狸奴软糯糯的叫声。
沈沅槿甫一站直身子,眸光流转间,陆昀的高挺身形便跃然眼前。
第17章
陆昀手心生热
彼时,道道金光映在他的面上,勾勒着他的五官和下颌,他的相貌本就出众,此时竟好似又俊俏了些。
沈沅槿向来喜爱美好的事物,虽心理年龄早过了双十,这会子还是忍不住多瞧了他两眼,脸上的神情却是半分不显,仍是一副大方从容的坦荡模样。
因是在他府上,沈沅槿稍加思量后,与人见礼,称呼他为“郡王”。
陆昀没想过到会在此处遇见她,方才他远远瞧见枳奴的身影便寻了过来,未料沈沅槿竟也在这边。
她的音容就那样毫无预兆地闯入他的感官之中,令他有片刻的失神,直至她的话音落下,他方回过神来,呼唤假山后的枳奴。
枳奴是一只聪明活泼的橘色狸奴,认识归家的路,故而陆昀鲜少会拘着它,素日里皆是由它往王府各处去野玩。
“喵,喵。”枳奴是陆昀养大,十分亲他,也不怕生,仰着小脑袋在他脚边撒娇。
陆昀眼见身前的女郎与他施礼,忙不迭回一礼,压抑着心间的喜悦,佯装镇定道:“沈三娘。”
沈沅槿垂眸看着他脚边的橘猫,莞尔一笑,因问:“枳奴是它的名字吗?”
即便周遭的环境算不得安静,陆昀还是异常清晰地听见了自己的心跳声,颔首道:“正是。”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枳奴的毛色像极了熟透的枳果,名字既贴切又雅致,必定是郡王费心为它起的了。”
她说这话时,就连嗓音里带着笑意与柔和,想来也是喜欢枳奴这只橘色狸奴的。
而枳奴这个名字的出处,亦如她所言。
陆昀唇畔勾起一抹浅浅的笑,“枳奴颇有灵性,沈三娘赞它名字起得好,它听了必定也是高兴的。”
说话间,抱起枳奴,复又看向与他隔着些距离的沈沅槿,平声问道:“它的性子极好,不挠人,沈三娘可想抚一抚它?”
这便是邀请她撸猫了。
沈沅槿一早就眼馋它了,焉能道出拒绝的话,启唇同他确认:“可以吗?”
陆昀走近她,冲她点头,“当然可以。”
话毕,伸手将枳奴往她的手里送。
沈沅槿满心满眼皆是那橘色的狸奴,伸手去接,一时不察,右手食指指尖触及陆昀的手背,虽仅有一瞬,且还是蜻蜓点水般地轻轻扫过,然,陆昀还是敏锐地捕捉到了。
霎时间,陆昀手心生热,似乎就连感官都变得迟钝,那道柔软的触感仿佛也还在,令他心跳加速,耳面生热。
枳奴似是感受到了女郎对它的亲近之意,并未挣扎,而是乖乖地由她抱着,在她轻挠它的腮时,还会舒服地仰起头。
陆昀始终与她保持一定的距离,静立着看她抚摸狸奴,观她手法娴熟,嘴里问道:“沈三娘从前是否养过狸奴?”
她只在现代养过一只三花猫,穿越到此间后,因沈蕴姝有些怕猫,就没再养过。
“妾在京中虽不曾自己养过,却极为喜爱;梁王府的厨房里也养着一只如淮南这样可爱的狸奴,妾常去那处看它,有时也会在园子里遇见它。”
“可也是枳奴这样的毛色?”陆昀积极制造话题。
沈沅槿摇头,垂眸凝了凝怀里发腮圆滚的狸奴,“那狸奴通体金色,虽与枳奴的金背白肚不大一样,却也惹人喜爱得紧。”
陆昀闻言,依稀间记起梁王府上好似是有那样一只狸奴,先前去那处赴宴的时候,约莫也曾在园子里见过它。
“沈三娘口中的那只狸奴,某亦见过。”
正说着话,陆昭突然从假山后窜出来,“二兄,沈三娘。”待看清沈沅槿怀里抱着的狸奴,很快便又将这句话抛至脑后,伸手就去抚摸它的小脑袋,“呀,枳奴也在这儿,几日不见,越发圆滚可爱了。”
沈沅槿抽空望了眼天边的红霞,惊觉天快晚了,忙将枳奴交给身侧的陆昭,告辞作别:“郡王,陆二娘,天色将晚,妾若回去得晚了,家中长辈就该忧心了。”
陆昀将右手负在身后,尚还维持着手指微张的动作,语调温和:“沈三娘自便就是。”
陆昭顺了会儿枳奴的毛,小心翼翼地送还给陆昀,凑近沈沅槿道:“今儿还没怎么同你说过话呢,我去送送你吧。”
知她是个闲不住的热心肠,沈沅槿到底没有拒绝,与她并肩而行。
枳奴显是还未野玩够,不想回去,扭着身子,陆昀那厢索性松开手,任由它一溜烟地跑开了。
陆昀傻站在原地,眼中那抹清瘦高挑的背影逐渐变小,穿过屏门,再也看不见后,他方敛目垂首,盯了右手手背良久,转身离开。
陈王府虽不及梁王府占地面广,比之寻常的国公府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是以沈沅槿随着陆昭走了半刻钟,方得以出了园子。
府门口近在眼前,陆昭脑海里浮现出陆绥白里透红的小脸来,顿了顿脚下的步子,嘱托道:“转眼一月过去,永穆皇姑约莫又长高了些吧。倒要劳烦沈三娘代我向沈孺人和永穆皇姑问声好。”
沈沅槿点头应下,问起水榭中的山茶。
陆昭想起这茬儿事,眼底的笑意愈深:“非是原本就在那处的,是昨日我二兄听说我在那处会客,特意差人先送了过来的。”
沈沅槿听后,若有所思地沉了沉眸,旋即拾阶而上,跨过门槛。
别府的马车皆已走远,独梁王府的还外头侯着,那媪妇见她和辞楹出来,大步迎上前来,沈沅槿同陆昭挥手告别后,自个儿上了车,招呼那媪妇一起坐进来,这才吩咐车夫启程回府。
沈沅槿归至府上,天还未暗,傍晚的清风吹在身上很是凉爽,陆绥在庭中的花架下蹴鞠,一见着她便顾不得踢球了,小大人似的问她话。
“阿姊在茶汤上作画,听了曲,玩了步打球,还遇见了一只金背白肚的狸奴...”
陆绥十分喜爱小动物,当下听了这话,缠着沈沅槿反复问那狸奴的样子,央告她将其画下来。
沈沅槿疼爱陆绥,岂会拒绝,看着她那张粉扑扑的小脸,抱她进到屋中,命人取来笔墨纸砚。
细细回忆那狸奴的长相,不禁想起陆昀那句唤它“枳奴”的舒朗男声,接着便是他那张五官分明的脸。
枳夏用清水化开染料,取来紫毫笔,见她没有动作,低低唤了她一声。
思绪因她的话语戛然而止,沈沅槿同她道了声谢,接过画笔,沾了石黄染料,勾勒出狸奴的头部和背部。
约莫小半个时辰后,一只栩栩如生的狸奴便跃然纸上。
陆绥对着纸上的狸奴看了看,心中很是欢喜,若非阿娘害怕狸奴,她还真想向阿耶要来一只放在院里养着。
沈沅槿瞧出她的心思,亲昵地抚了抚她的发顶,“绥绥既喜欢这画,过些日子阿姊出府寻人拿框子裱好了,放在你屋里可好?”
陆绥是个极为乖巧懂事的小女郎,听了这话,高兴之余,也不忘道声谢:“好,谢谢阿姊。”
夜里作画极为费眼费神,她又在外头玩了那大半日。沈蕴姝恐她累着,叫她先回去歇着,又叫盈袖去熬一碗安神汤给她送去。
许是饮了安神汤的缘故,沈沅槿睡得香甜,直睡到辰正方醒。
晨间的阳光透过窗子的镂空图案筛进来,落至屋内的青砖上,照得满室明亮。
沈沅槿穿衣洗漱,梳好发后,用了一碗馄饨馎饦。
赵国并没有这样的吃法,乃是沈沅槿自个儿按着在现代时的喜好,让厨房的人做给她吃的。
昨日实在有些疲累,今日还未缓过来,忽而一整个上晌,沈沅槿皆是在罗汉床看会儿书,做会儿针线,歪在引枕处眯上一阵子,很快就到了用午膳的时候。
沈沅槿自做自的,辞楹便也无甚事做,待陪着她用过午膳,服侍她睡午觉,自去外面的凉榻上睡了。
过得两刻钟,辞楹先醒了过来,见沈沅槿还熟睡着,因前两日便有媪妇送了夏衫过来,料想针线房这段时间应不太忙,遂去寻黄蕊说会儿话。
辞楹往针线房里瞧了一圈,没见着人,少不得问边上裁剪修边的媪妇一句。
那媪妇忖度片刻,压低了声音道:“辞楹娘子还不知呢,前儿郑侍妾的屋里少了一缕银线和半匹重莲绫,与黄蕊同住的香杏不知听来的消息,昨儿下晌寻到刘管面前告发,道是在屋里见过黄蕊拿重莲绫缝制衣物,刘管事家的夜里就伙着人提了灯去黄蕊屋里翻找,果在柜里找见了银线和重莲绫。刘管事家的拿着赃物连夜禀告了王妃,将人看管了起来。”
那重莲绫原是她给黄蕊的,缘何就成了偷的;至于那缕银线,辞楹信得过她,断不会是她偷来的,这其中必定存着冤屈。
辞楹心下着急,快步迈出门去,径直朝着泛月居飞奔而去。
她来时,沈沅槿正巧睡醒,观她神情慌张,翕张丹唇,问她这是怎么了。
辞楹也不瞒她,如实告知她知晓。
同为女郎,沈沅槿与黄蕊虽接触不多,但因时常听辞楹说起她,心中不免生出几分好感,加之黄蕊愿为她说话,沈沅槿亦选择了相信她。
“那重莲绫我既给了你,你送与黄蕊并无不妥;事不宜迟,咱们即刻便去同王妃禀明罢。”话毕,对着穿衣镜略整了整仪容,携辞楹奔出门去。
她二人走得极快,不出半刻钟便到了梁王妃崔氏所在的枫林苑。
沈沅槿领着辞楹一道入内,却见陆渊和崔氏一左一右坐于罗汉床,陆渊下首位置的禅椅上,陆镇坐得笔直端正,面上没什么多余的表情,只冷着一张脸,神情淡漠。
第18章
嗣王待沈三娘,似乎格外关注些
时人喜香,崔氏亦不例外,但见那紫檀长案上置着鎏金莲花纹五足熏炉,内燃名贵的苏合香,缕缕青烟徐徐而升,熏得满屋清香。
沈蕴姝不常熏香,沈沅槿也只在赴宴前才会用香熏一熏衣裳,故而对于各种香料的味道并不熟悉,当下嗅着那苏合香,虽觉好闻,终究不知其唤作何香。
此时此刻,她也无心去理会那熏香的味道,因陆渊与陆镇都在,方才她想告知崔氏的话就不便说了。
“儿见过梁王,王妃,嗣王。”沈沅槿朝人一一行过礼,目光投至陆镇身上时,讶然发现,他那一双幽深的眼眸正静看着她,除审视外,亦有打量,似在看她的脸面和发上的通草花。
她今日本无外出的心思,是以晨间未曾上妆,只素着一张脸;疏完发后,不过随手取来一支银簪往发上簪了,那朵通草花亦是她随手拿的,着实不知是山茶、牡丹抑或是蟹爪菊,若要用概率学的角度分析,后两者加起亦不比前者数量多,应是山茶的几率要大一些,至于颜色,就更不得而知了。
目光相及的那一瞬,陆镇从她的眼中看到了惊讶和不自在,像极了上月在水边,她瞧见他时的眼神。
她似乎不怎么待见他,甚至心内还存着几分隐隐的避讳之意。
今日一见,陆镇加深了这样的认知。
她的穿戴打扮倒是素净,好似一朵纯白的玉兰,又似一枝清泠的菡萏。
无端想起那日在城郊的高台上,她自他身边小步走过,裙摆扫过他的鞋面,风儿送来缕缕轻浅的郁金香。
他对香料虽说不上讨厌,却也着实算不得喜欢,便是圣人赐予的龙涎香,他亦用得不多,只在难眠时用些安神助眠的安息香。
郁金香的味道,他从前并非没有闻到过,那日不知是何缘故,女郎衣上淡淡的郁金香却让他觉得舒心极了,即便是价值千金的极品龙涎香亦及不上其半分。
那日下晌回府后,陆镇也曾命人焚过此香,明明是全然重合的香味,却始终觉得有何处不一样,合不上他的心意。
屋内的苏合香过于浓郁,盖过旁的味道,不知她今日是否熏了那香。
陆镇静静注视着她,目光如炬,似是想要洞悉她前来此处的意图。
沈沅槿错开视线,没再看他,只凝望着罗汉床上的崔氏。
她从前来时,大抵都是为着出府的事,独今日有些忙里忙慌的,倒像是有什么要紧的事。崔氏暗暗忖度一番,搁了手中的白釉莲瓣茶碗,眉眼含笑,“三娘这时候过来,可是有事?”
沈沅槿闻言,垂下眼帘,又拜了拜,平声道:“王妃既有事,儿先去外头侯着,晚些时候再说也不妨事的。”
后宅女眷间的事,陆渊亦不好多言,念她是沈氏的内侄女,竟是破天荒地生出几分细心来,“外边日头大,就去偏房里侯着吧。”话音未终,转而去看身侧的崔氏:“差人送些瓜果饮子过去。”
梁王妃点头道声是,唤了婢女进前,令她送沈沅槿往偏房去,又吩咐人去切瓜果。
“儿告退。”沈沅槿又施一礼,退出去。
夏日的风带着些许热意,吹得那帘子微微摇晃,女郎的衣裙亦随风微扬,陆镇不动声色地端详着那抹月白色的身影,食指指尖轻轻扣在案面上,眸色深深。
陆镇已是二十又一的年纪,着实年纪算不得轻,旁的男郎到他这般大,怕早就是两个孩子的耶耶了,鲜少有那等未成婚的;况他又是长子,如今既已回了长安,陆渊岂有不上心的。
那阵风儿经久不歇,正正帘子打在门上,发出闷闷的啪嗒声。
陆渊沉眸睨了陆镇一眼,观他仍是一副漫不经心的淡漠模样,不免心生烦闷,命令似的口吻:“此番你母亲为你的婚事费了不少心思,邢国公府、长平侯府、张相公家的几位女郎就甚好,皆是和顺守礼,品貌俱佳的,你早些择个合心意出来,也好叫你母亲替你操持张罗一二。”
他虽说了这一大段话,陆镇其实并未听进去几句,极敷衍地低低嗯了一声,倏的收回搁在案上的右手,冷不丁立起身来,随意寻了个由头,也不待陆渊做出反应,兀自大步踱出门去。
崔氏见状,不由捏紧了手里的帕子,屏着一口气暗暗拿眼去瞧陆渊,观他面上果有愠怒之色,却是挤出一抹浅浅的笑来。
“大郎素来是个有主意的,方才既然应了声,想来王爷口中的话,他是听进了心里的,娶妻乃是终身的大事,王爷也该给大郎些思量的时日,不必操之过急。”
她说这话时语调极轻极缓,叫人听着舒服,陆渊心间的火气不多时便散去一些。
脑海中浮现出沈氏温柔的脸庞。陆渊的情绪才又平复了些,临去前交代崔氏道:“沈氏的内侄女过来寻你办的事,不出格的,你只应下就是。”
他待他与沈氏的女儿甚是亲厚宠爱便罢了,对沈氏的内侄女竟也能做到这个份上。
爱屋及乌,大抵就是如此的罢。崔氏勾了勾唇,眸色深深,似笑非笑。
“去请沈三娘过来。”
偏房内,沈沅槿侯了不到一刻钟,那杨梅汁饮子和切好的林檎才刚呈上来,她还未及尝上两口,已有婢女打了帘子请她过去。
崔氏生了一张极大气的鹅蛋脸,彼时面上存着柔和的笑意,颇具亲和力。
“三娘鲜少往我这里来,今日过来,可是有什么事?”
沈沅槿闻言,便也没有拐弯抹角,直截了当道:“王妃容禀:昨儿夜里,刘管事家的以在针线房的黄蕊屋中寻到银线和重莲绫为由将人关了起来,那重莲绫实非偷盗而来,乃是儿在永穆生辰前买来与她缝制衣裙,因未用完,便将余下的布料送予辞楹处置,后辞楹转赠给了黄蕊。”
崔氏耐心听她说完,末了方搭话道:“即便那重莲绫不是她偷来的,银线的来头又该作何解释?我身边的杨媪今日上晌已过去问过话了,黄蕊未能解释清那银线是从何得来的,一味地闷声不响,倒像是默认了。”
沈沅槿被她说得一时没了话,沉吟十数息后,低声询问道:“王妃可否准许儿去见黄蕊一面?”
崔氏面色从容地颔了颔首,命人领她去看管黄蕊的地方。
偏僻破旧的宅院中,沈沅槿迈进那间光线昏暗的屋子,见到了眼睛红肿的黄蕊。
“辞楹信你,我也信你。你不必怕,只管告诉我那银线究竟是何处来的,我也好替你说话沉冤。”
黄蕊眼神躲闪,嗫嚅着想要说些什么,可话到喉咙里还是咽了下去,带着些隐隐的哭腔:“婢子谢娘子和辞楹阿姊肯信婢子,只是对于此事,婢子...属实无话可说。”
沈沅槿观她神情,自是不信,还欲再问,黄蕊却说什么都不肯言语一句,沈沅槿没奈何,只能满腹疑惑地离开。
沧濯居。
姜川觉出自家主子阴晴不定,心情似好又似坏,不敢妄加开口,只小心翼翼地伺候着,交代底下的小子和婢女们也细心着些。
陆镇练了好一阵子的字,至掌灯时分方搁了笔,立在灯轮旁,看那窗纸上纵横交错的数道花枝剪影。
下晌陆渊和崔氏提起的婚事令人厌烦。陆镇凝着那些花影,想起了些别的,譬如女郎墨色的发,清澈的眼,盈润的唇,还有那因为疾行过后微微泛红的脸颊。
沉默许久方平复心绪,沉声吩咐姜川:“去查查府上近来有何不寻常的事,沈三娘去崔氏屋里又是所为何事。”
嗣王待沈三娘,相比起旁人,似乎格外关注些。姜川垂了垂眼,心中有了计较,恭敬应下。
短短两日后,黄蕊的事便有了定论,重莲绫非是偷盗而来,银线却是人脏俱在。
当日晌午,黄蕊被人拉扯着撵了出去,衣衫不整,蓬头垢面,神情憔悴。
辞楹见了她那副的样子,几乎一整晚都没怎么合眼,她对黄蕊的情意,沈沅槿都看在眼里,是以翌日晨间,沈沅槿陪着她往黄蕊家中去了一遭,特意带了好些日常需用到的小物件。
大理难得这两日事务不多,陆昀并未外出办案,坐于案前翻看去岁青州的案件卷宗。
其中一桩县衙小吏与其妻相争,失手将其杀死的案子引起了陆昀的注意。
从卷宗所载的文书来看,那小吏薛琚自述其妻蛮横无状,常口出恶言,事发当日,夫妻二人发生口角,其妻以棍相击,薛琚气急,遂夺棍反击,争斗间一时乱了力道,失手将妻子打死。
然仵作验伤,薛琚身上并无明显的伤痕,反是其妻伤痕累累,且致命伤在头部。
薛琚那厮年近三旬,又岂会不知头部乃是可致命之处,若非有意,那致命伤缘何会在脖颈以上。
此案最终由县丞定为斗杀,那薛琚不过被判入狱两年,着实有失公允。
陆昀看后只觉薛琚之妻死得实在冤屈,胸中义愤填膺,自提笔蘸墨,写了折子,上呈圣人。
隔天此事便已传得沸沸扬扬,沈沅槿亦有所耳闻。
然,朝中透出的声音以一派老臣的态度为主流,认为县丞的判决正当,妇人无德,击打其夫,夫还手管束并无不妥,言此案确为突发无意的斗杀无疑。
“这世上如临淄郡王这般肯为女郎鸣冤的男郎,约莫没几个罢。”辞楹坐在月牙凳上做针线,凝眉感慨道。
沈沅槿听她说完,搁下手里手卷,抬眸望向窗上摇曳的树影,脑海中浮现出初见陆昀时的场景。
第19章
她似乎从未戴过耳坠
因端午将至,天气越发炎热,便是没怎么动亦会叫人生出些许热意来。
沈沅槿坐在凉榻上,打着团扇扇风祛热,那扇面上刺了一朵山茶和玉色蝴蝶,乃是经她亲手绘就,一针一线绣上去的。
辞楹的话语萦绕在耳畔,不由令她想起时人称赞陆昀:清正端方,谦和守信。
谦和守信,先前几回与他的接触中,沈沅槿已见证过了,毫不质疑;而那清正端方四字,沈沅槿如今听闻此事,方有了深刻的体会。
沈沅槿看来,封建社会对人的压迫主要体现在阶级和性别之上,陆昀出自宗室,却能超脱这两者、不顾朝中其他同僚的眼光,为出身贫寒的女郎鸣冤,莫说是在这样的时代,便是放在现代,亦极为难得。
辞楹观她长睫微垂,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心下便知她必定是将自己的话听进了耳里,这会子正思量着临淄郡王的这桩事呢。
这几日因为黄蕊的事,辞楹的心情不大好,已有许久没有显露过笑颜,今日听了这桩冤案,越发心情低落,也没什么话去劝沈沅槿,只静坐着陪她发呆,没再言语。
至酉时一刻,盈袖过来请沈沅槿去正房陪沈蕴姝和陆绥一道用晚膳。
暗自忖度过后,方记起今日是初一,依照惯例,陆渊要去王妃崔氏处安寝。
沈沅槿和沈蕴姝一左一右地坐在陆绥身边,辞楹和盈袖、枳夏等人则在一边的小几处用膳。
沈蕴姝自幼接受的思想与旁的士族宦官之家并无不同,主仆不可同桌而食,能做到现下这样,相比寻常主子待下人的态度,已有极大的不同。
“我瞧着你和辞楹这两日都有些闷闷不乐的,可是出了什么事?”饭毕,沈蕴姝端了漱口的清茶过来,温声问出心中的疑惑。
沈沅槿才刚搁了筷子,伸手往盆中盥洗,微不可察地沉了沉眸,黛眉轻蹙,“辞楹原先在针线房交好的一位女郎被撵了出去,偏又病了一场,不免为她悬心。”
针线房撵了位绣娘出去,沈蕴姝亦有所耳闻,好似还是针线房管事杨媪悉心栽培的,倘若没有这桩事,将来杨媪年岁再大些,针线房大抵是要由她接管的。
经此一事,杨媪亦受了牵连,丢了针线房管事的差事,叫王妃打发到二门外做些粗使活计去了。
杨媪乃是先王妃离世后王孺人一手提拔上来的,在针线房理事多年,而那新提上来管事的媪妇则与刘管事沾着些亲缘关系,如此看来,这桩事似乎并不像表面上看来得那样简单。
先时沈沅槿不知道这里头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自然没有往这一层上想,只当是个简单的失窃偷盗事件,前日知晓了这些后,自是明白了这件事背后牵扯着的,又何尝不是崔氏与郑氏之间的明争暗斗。
黄蕊因着家贫才来梁王府当差,原也不是府上的家生奴,现今既被撵了出去,怕是再难回来……
幸而以她的针线功夫,还可去绣坊里另寻活计;她若的确未行那偷盗之事,因有苦衷而不能为自己辩驳,待将来她的成衣铺开业,她亦可请她去铺里当绣娘,定会给她和其他绣娘、伙计开出不错的薪资,断不会行压榨之举。
沈沅槿想得入神,竟未发觉沈蕴姝亦跟着拧了眉,就听沈蕴姝轻叹口气,垂眸叹息道:“人活一世,谁还没个有苦不能言的时候,辞楹是个实心眼的,她既肯这样念着那绣娘,想来那绣娘必不会是旁人口中的那等人。”
“姑母说得是。”沈沅槿思绪回笼,附和她的话,“这几日辞楹去瞧过她两回,病得不重,只是精神头不大好,约莫是心中存着事罢。”
辞楹与沈沅槿心内觉着那事必定与那银线的来历脱不开干系,偏黄蕊不肯透出半句话来,又在病中,怎好多问。
陆绥年岁尚小,不大听得懂沈沅槿和沈蕴姝在说些什么,索性就认认真真地将手搁在陆渊送给她当生辰礼的金盆上,聚精会神地看那些做工精细的鱼龟随着水流而动。
一晃三日过去,刑部和大理寺因薛琚杀妻案争论得不可开交,就连圣人陆临的眼耳都饱受此案之苦,每日下了朝,不是有官员求见他面叙此案,便是折子中有朝臣上书自己对于此案之见。
幸而到了五月初五端阳这日,赵国上下举国同庆,共迎佳节,休假一日,头痛不已的陆临的耳根子方得了清净。
梁王府中,蒲艾簪门,张灯结彩,膳房众人天未亮而动,准备府上大小主子的吃食和祭品,其余各处的小厮、婢女媪妇皆是忙忙碌碌的。
正厅内设了家宴,崔氏打发人来请。
沈沅槿卯正起身穿衣,梳发的时候尚还哈欠连连,崔氏院里的婢女过来时,她才刚跨过门槛欲要往沈蕴姝屋里去。
行至廊下,照见那婢女出得门来。
那婢女眼尖,一眼认出是她,叉手施了一礼。
饶是穿越来此间已有数年,沈沅槿还是不能适应和习惯旁人以“奴才”的姿态向她行礼,心里矛盾纠结,终是循着这里的“规矩”没有回礼,而是回她一笑。
还未进屋,又见枳夏出来,似是要去寻她,一见着她,旋即喜笑颜开,屈膝下拜后握了她的手,眉眼含笑:“这可不是说曹操曹操到么,孺人才刚叫我去叫你过来呢。娘子不必进去,孺人和县主很快就来。”
话还未落,陆绥便已循声着跑了出来,沈蕴姝跟在她身后,面上含着浅浅的笑意。
“姑母。”
沈蕴姝停下步子,细细打量她,观她今日妆面极淡,穿一身妃色的齐胸襦裙,外罩豆绿色大袖宽衫,既不失喜气,又不至喧宾夺主,单螺髻上簪着四蝶银步摇钗,斜插一朵绯色的通草山茶便再无其他。
“妃色称你,我瞧着很好;快些过去,莫要晚了时辰。”沈蕴姝笑着说完,转而去牵陆绥的小手,让陆绥走在中间。
正厅内,王孺人和郑侍妾最先过来。
沈蕴姝领着陆绥和沈沅槿先与她们互相见过,这才挑了靠后的位置坐下。
过得小半刻钟,陆禹和陆则先后前来。
直至陆渊与崔氏一齐出现在众人的视线中,落了座,陆镇方姗姗来迟,神情淡漠。
崔氏叫传膳后,不多时便有提着食盒、捧着托盘的青衣婢女鱼贯而入,悉心布菜。
陆渊先动了筷子。
而后整个过程,沈沅槿都在埋头用膳,可谓专心致志;她爱吃红烧鳜鱼,剔刺的时候极为认真。
陆镇幼时被鱼噎着过,加之嫌鱼腥,鲜少吃鱼,见沈沅槿夹了一些在碟子里剔刺,暗想她倒是有闲心。
一时用过早膳,崔氏命人撤下杯盘碗碟,桌子收拾干净后,又有婢女另呈上瓜果糕点和热茶饮子。
沈沅槿吃着一盏茶解腻,略坐一会儿,崔氏院中的媪妇送了彩色丝线编成的五色缕进前,陆渊伸出手由着崔氏给他系上,然而双眼却是直勾勾地看向了沈蕴姝。
这样的场合该是王妃送彩缕给他。
沈蕴姝毕竟与他共枕多年,又岂会瞧不出他眼神中的暗示意味,幸而她也替他编了一条,待会儿他便是差人去取,也不用手忙脚乱地赶了。
沈沅槿和陆绥手上的五彩缕皆是沈蕴姝亲手编的,作为回礼,她们母女戴的也是由她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