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22章

    “你少奉承我!”古老嫌弃地往旁边挪了挪,没好气道,“殿下若无事,还是赶紧走吧!”

    “不急不急。”谢承泽紧跟着古老,试探道,“古老,您这么厉害,不知门下可有徒弟啊?”

    “哼!”古老扭头不答。

    “古老手底下倒是有几个跟学的,不过徒弟还没收呢。”一个官员这时笑着开口道,“所以古老对那画出火炕的匠人很是感兴趣,说对方很有天赋,想收对方为徒呢!”

    古老不禁瞪了那官员一眼,“多嘴,谁说老夫想收徒了!我看那人也不过如此,若真有本事,怎么会不来我工部就职?怕也就是乡野村夫,偶然有感才画出那图纸罢了!”

    “唉!古老您就是嘴硬。”那官员摇头叹息,转而问谢承泽,“殿下,您可知那匠人是何人物?”

    “这个嘛……”谢承泽搓了搓下巴,余光瞥到古老暗暗竖起耳朵,于是故作拿乔道,“听说此人颇为丰神俊逸,才情横溢,行于街上必有掷果盈车之盛况,可见其容才足以倾倒众生。虽在造术之道上是个半路家子,但胜在年纪轻轻、前途无量,而且脾气温良,待人接物圆滑无错,其身家更是富可敌国——咳咳,至于造术之道,于他而言不过是闲暇玩乐之物,其志并不在此。”

    众官员不禁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不过究竟是哪家公子?咱们建安富可敌国的商户,可就只有那一家啊。”

    “难道是那位江公子?不对啊,我怎从未曾听说其在造术之道上有所造诣?反倒是其寻金的本事颇为厉害……”

    工部众官员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正待细问谢承泽这匠人究竟是谁,突然外面的大门被重重敲响,一道悠长又耳熟的宣召声响起,“工部监制古云可在?”

    “好像是赵公公的声音。”

    “快快快,快去开门。”

    两个门侍飞快地跑去了门口,打开了工部的大门,将赵公公迎了进来,古老从人群中走出,沉声道,“老臣在此,不知赵公公急召有何事?”

    “陛下来问火炕的进度如何了。”赵公公微微一挥拂尘,突然瞄到一抹绯红转瞬即逝,不禁踮起脚来望去,疑惑道,“咦?莫非二殿下也在?”

    谢承泽抱头蹲在地上:……这老头,怎么眼这么尖!

    “二殿下确实在此,我们正打算问他发明火炕的匠人究竟是谁。”一位官员笑道。

    “嚯,那你们可问对人了。”赵公公一挥拂尘,笑眯眯道,“这想出火炕之法的匠人啊,正是——”

    “赵公公!”谢承泽连忙出声阻拦,连滚带爬地跑出来捂住了赵公公的嘴,“先说你来这儿有什么事!”

    赵公公疑惑地看向谢承泽,看出谢承泽这是有意隐瞒,只是他不理解,若这火炕推广,雪灾之下的北方百姓至少不会冻死在家中,如此大功一件,二殿下怎么还藏着掖着呢?

    难道是因为陛下没有特意开口跟工部说及此事,所以二殿下便误会了,以为是陛下不愿意让他有好名声,所以才不肯说?

    唉,殿下还是太乖了。

    不会哭闹的孩子,没有糖饼吃啊。

    赵公公心中十分疼惜,但也不再提及此事,顶着众人失望的眼神,清了清嗓子道,“古老,陛下前来问话,这火炕可造出来了?”

    “老臣不幸不辱命,已是完成了火炕的制工。”古云底气十足道,“唯余些细枝末节的瑕疵,也已备好对策,不日便将迎刃而解。”

    “甚好甚好,既然如此,那便请古老……”赵公公蓦地转了转眼眸,又改了口,“还有诸位官员,一同前往金銮殿听命吧。”

    众臣面面相觑,随即躬身行礼,“是。”

    工部这一大坨人,开始熙熙攘攘地赶往金銮殿,路上难免聊起了上午的天钟震响,纷纷问道,“赵公公,不知这一次下达的天谕是什么?”

    天谕一向昭示着天福与祸劫,宫里的老官不免都想起,监天司上一次下达的天谕乃是天福吉兆,说二皇子是什么天降福星,虽然这二十年来,他们丝毫没觉得二皇子“福”在哪里。

    “是雪灾。”赵公公叹气道,“百年难逢的大雪灾,遍及整个北部疆域,恐京城也会受到影响。”

    “竟是大雪灾?此灾可甚是难控啊!”闻言,众官员纷纷露出担忧之色,然而在想到火炕时,又不禁纷纷松了口气,“那这火炕完成的可真是时候!一旦将火炕施行下去,必然能助我等熬过寒冬!”

    “与其说火炕完成得及时,不如说这图纸送得及时。”

    “是啊!这火炕早不来晚不来,偏偏在天谕降临之前来,必定是有神灵护佑我建安王朝,不愿我建安百姓受此大苦啊!”

    “对对对,没错!真是上天垂怜,佑我建安!”

    众官员纷纷喜道,丝毫未察觉到,走在前面引路的赵公公暗暗翻了个白眼。

    什么神灵护佑,什么上天垂怜,那分明是二殿下绞尽脑汁地想出了火炕之法!

    ……

    金銮殿内,赵公公人未至,道喜的声音便先传进了殿内,“陛下大喜!那火炕研制出来了!”

    龙椅之上,建帝喜而站起,龙颜大悦,“太好了!如此一来,百姓便能少吃些寒冬的苦了!”

    火炕?

    那是何物?

    大殿内,文武百官均疑惑地看向殿外,只见赵公公引着工部众官,昂首挺胸地走了进来。

    建帝见有这么多人进殿,不禁疑惑地看向赵公公,眼神询问:他不是吩咐,若火炕完成,便将古老一人召来吗?怎么却带来了这么多人?

    赵公公一路小碎跑到建帝身旁,俯身附耳嘀咕了几句,片刻后,建帝的目光落向了走在人群后,正鬼鬼祟祟准备溜回御前的谢承泽身上,脸上不禁露出了几分了然与揶揄的笑意。

    恰好瞥到这抹不明笑容的谢承泽:?

    第104章

    理直气壮谢承泽,甜甜补脑谢子渺

    谢承泽总觉得建帝的眼神怪怪的,似是又在预谋什么坏心思。

    不过问题不大,再坏还能坏到把他贬去边关,不给他吃还不给他穿么?

    趁着众人的注意力都放在赵公公和工部官员们的身上,谢承泽悄悄绕柱溜回到了御前,装作无事发生的模样,理直气壮地开始继续上朝。

    谢子渺轻轻揪了揪他的袖摆,小声道,“二哥,你去哪儿玩了?”

    他不比二哥受宠,不能随意离朝,所以在谢承泽偷溜离开金銮殿时,只能羡慕地看着而不敢跟上去。

    “我去工……”谢承泽顿了顿,想起什么,从袖中摸出了一小纸包核桃仁,悄悄塞给了谢子渺,“站了一天了,饿不饿?二哥给你找吃的去了。”

    其实是刚刚跟着工部回来时,发现小彪提着食盒等在殿外,小彪见他久未下朝,便准备了些零嘴送来候着,方便他下朝时能够先垫垫饥饿的口胃。

    他寻摸着谢子渺和谢瑾瑜都没用膳,便多拿了些。

    谢子渺视若珍宝一般地打开纸包,看着里面的琥珀核桃仁,不禁抬头眯眼笑了笑,“谢谢二哥,二哥真好。”

    二哥让他吃核桃,一定是为了让他多补补脑。

    二哥让他吃甜甜的核桃,一定是为了让他甜甜的补脑。

    谢承泽疼爱地揉了揉他的脑袋,其实他在现代也有个弟弟,那时他才十岁,得知在国外的父母要了个弟弟,还打算把对方留在身边,他便嫉妒地说不想要弟弟,甚至还恶毒地想过弟弟死掉就好了。

    之后,弟弟真的死掉了。

    谢承泽一直很后悔,即便后来知晓弟弟是因为感染无法救治才去世的,但谢承泽仍然觉得弟弟是自己咒死的。

    他其实想要弟弟的,他甚至都打算好了,等成年后他便立马去办护照,既然父母和弟弟回不了国,那他便出国去找他们。

    但是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弟弟死掉了,还差一天便能成年的他,也穿越了。

    这么一想,谢承泽便更幽怨了。

    “二哥……”这时,谢子渺的嗓音又小声响起,“头发要揉乱了。”

    谢承泽定神一瞧,果然谢子渺的头发被他揉得毛躁了起来,他连忙抚平他的脑袋,心虚地收回了手,“咳咳,没事,就算头发再乱,小渺也是最好看的。”

    谢子渺弯唇一笑,将一枚琥珀核桃含入唇中,甜滋滋的,如同此刻的心情一般。

    建帝微侧龙目,睨了一眼角落里开小差的二人,并没有进行责斥,转而望向大殿阶下面露疑惑的众臣们,淡淡开口,“古老,你与众卿说说,这火炕究竟为何物。”

    “是,陛下。”

    古老躬身行礼,随即娓娓道来,“所谓火炕,是以黏土与石砖堆砌而筑成的温床,亦可称之为炕。其妙处在于与灶台巧妙相连,借炊火之余烟,令炕面温暖如春。于冬日可御寒暖身免受寒冬之苦;于夏日则温而不燥可缓解炕面冰凉,一旦推广于北方疆域,必将惠及万民。”

    古老话毕,众臣纷纷左右交耳,议论纷纷。

    “通过炊火暖身?以前从未听说还能如此……”

    “也就是说,以后冬日夜里,再也不用被冻醒了?”

    “这火炕好啊!我正愁这个雪灾怎么熬过去呢,若是有火炕,那岂不是就不难熬了!”

    众臣眼里皆是露出喜悦之色,纷纷对着古老道贺,“正值雪灾之患,此物出现的正是时机,古老,您这是立了大功啊!”

    古老摇摇头,“是陛下未卜先知,提前赠我工部那火炕图纸,否则我等也不会如此轻易地完成火炕的制作。”

    竟然是陛下?

    众臣面露讶然,旋即回过神来,不禁纷纷朝着龙椅上端坐的天子躬身行礼,齐声敬仰道,“陛下睿智无双,高瞻远瞩,实乃我朝千秋之幸,万民之福祉啊!”

    “哈哈哈,这火炕之法,朕也是偶然从旁人手中所得。”建帝仰头一笑,在谢承泽鄙夷的视线下,这才恢复正色,正言道,“诸位爱卿对这火炕有何解?”

    李相沉吟了一会儿,这才出列说道,“陛下,若此物向民间推广,则应提前控制木柴的市价,以免有心之人趁雪灾之机抬高木柴价格,致使百姓有炕而无柴用。”

    “是也,且北方平原不在少数,应提前令多山林者采伐柴木,以免大雪封山,致使无柴可用。”

    “既如此,还需……”

    众臣也纷纷发表见解,一时大殿之内,又滔滔不绝起来。

    “诸位爱卿所言甚是,此次雪灾牵连甚广,防灾一事更是事无巨细都要尽快完成,尤以辽州,营州与兰州为盛,不知谁愿意担此重任?”建帝沉声问道。

    众臣不禁面面相觑,“这……”

    这雪灾可不是小事,往轻了说,都可能会被冻死在外面白雪裹尸,若是饿死百姓的数量过多,传回来更是要杀头的罪过,这些久居京城的大臣们,自然不愿意出头。

    “臣愿赶往兰州,布置相关防灾事宜。”这时,一位武将挺身而出,“陛下,兰州乃臣的家乡,臣必当不负皇命,守护好兰州百姓的性命!”

    见此,一位相貌清秀的文官也走了出来,语气坚定道,“陛下,臣愿与林将军一同前往兰州。”

    “韩郎中,此行凶险重重,你这又是何必!”那武将见韩郎中自告奋勇,面色复杂地劝阻道。

    “林将军毕竟是武将,精通的多为打仗一事,在防灾一事需臣辅以帮衬。”韩郎中微微行礼,“望陛下成全。”

    “可,既然如此,兰州便由你二人负责。”建帝点点头,允了,随即威严的眼神掠过众臣,“至于营州和辽州……不知谁愿意去啊?”

    众臣纷纷低头,眼观鼻鼻观心。

    谢承泽偷偷瞥了一眼沈渊,正巧对上了沈渊投来的视线。

    原书中,派往营州赈灾的正是林将军和韩郎中,两人皆是不可多得的良臣,兢兢业业地为兰州百姓谋划生路。虽未细写其中之事,但赈灾结束后两位良臣顺利归京,还受了嘉赏,想来是完成得很不错。

    至于营州和辽州……

    则一个被分配给了太子,一个被分配给了二皇子和沈渊。

    第105章

    语气微妙的建帝,遭遇背刺谢承泽

    太子行事,建帝自是放心,所以便将沈渊放在了二皇子身边,用以监视二皇子的所作所为。

    但那时太子和沈渊刚从益州回来,正与户部尚书杨清辉争斗得激烈,又闹出了雪灾一事,杨清辉记恨太子和沈渊,便派人从中作梗,故意将本该送去营州太子那边的赈灾粮,送到了辽州二皇子那里。

    营州缺粮,太子只得派人给沈渊送信,让他劝说二皇子将赈灾粮返送回来。

    二皇子不愿意还,与沈渊发生口角,竟是半夜离“家”出走,差点被冻死在外面才被沈渊“捡”了回来,回来发现赈灾粮被运走了,二人再度发生争吵,两人的梁子也是越结越多。

    大抵是也想起了这回事,所以沈渊悠悠地看了眼谢承泽,无声开口:殿下,可同去辽州?

    谢承泽立马瞪了回去:去你妹啊!老子才不要出去吃苦!你自己一个人去吧!

    沈渊轻轻扬眉,挑衅道:殿下这是怕了?

    谢承泽才不吃他这套拙劣的激将法,正打算激将回去,突然感觉腰上的玉带被人狠狠拉了一下,他转过头,发现谢瑾瑜正垂眸盯着他的唇,一双漆黑的月眸宛若饿疯的困兽一般,令人瞧了有些发怵。

    “怎么了?”谢承泽瞧着他的眼色,终于想起什么,不禁小声揶揄笑道,“可是醋了?”

    谢瑾瑜眸光一闪,似有些错愕,旋即眼神愈发深邃晦暗,“二哥,你……”

    “嘘。”谢承泽抬起食指放在唇边,一脸我都懂你不用多说的表情,随即从袖中又摸出一块纸包糕点,“小渺有的,太子弟弟自然也有。只是刚刚分了神,二哥才忘了给你。”

    他将那糕点塞到了谢瑾瑜的手里,又掂了掂自己宽大的袍袖,得意道,“你先垫垫,若是不够,二哥这里还有,管够的。”

    谢瑾瑜:……

    掌心里的纸包糕点温热小巧,似某人那温暖却又逼仄让人无法走近的心一般,谢瑾瑜无奈地失笑一声,那些侵略性的气息缓缓消散,他柔声道,“谢谢二哥。”

    谢承泽眯眼一笑,正欲转头再去回怼沈渊,突而听到谢瑾瑜道,“二哥能不能陪孤去营州?”

    谢承泽讶然抬眸,“去营州?”

    谢瑾瑜点点头,眸光期待地望着他。

    “我不想外出。”谢承泽摇摇头,不明白一个个的为什么都想拉着他出门,“还是京城好,我想留在京城照顾父皇。”

    谢瑾瑜眸色一暗,并没有强求,而是似不经意地问道,“那若是沈侍郎邀你同去辽州,二哥你可会去?”

    谢承泽不明所以,“不去,谁让我去都不好使。”

    那辽州一下雪,跟条件艰苦的边关简直不相上下,既然沈渊去了,他又何必跟去自讨苦吃,他又不是傻子。

    谢瑾瑜这才一笑,“那便好。”

    得到了想要的答案,他转头看向一直望着这边的沈渊,眸里溢出的警告之色毫不掩饰。

    沈渊颔首示意,神情淡然得仿若刚刚与谢承泽隔空说小话的人不是他一般,他走出群臣之列,向建帝请示道,“微臣沈渊,愿领命前往辽州,以解灾厄,安抚黎民。”

    建帝满意地点点头,“甚好,既如此,太子你便去营州吧。益州水患一事,承泽完成得相当不错,你身为太子,当不可落后,正好去历练历练。”

    “是,儿臣遵命。”谢瑾瑜微微俯身听命。

    见三州均已被分配,谢承泽心里松了口气,面上暗暗浮起喜悦之色。

    太子和沈渊都将离京,那这宫中,就是他谢承泽的天下啦~

    建帝睨了一眼暗暗偷笑的谢承泽,回头对古老道,“古老,你尽快带人将火炕传艺于京中的工匠,令他们跟随林楷、沈渊和太子前往三州,将此火炕制法传于当地的工匠,此事刻不容缓,应尽快在大雪降临之前完成。”

    古老拂袍跪地,“老臣遵旨。”

    “嗯……不过,古老毕竟年纪大了,恐精力有限。”建帝摸了摸下巴,“不如……”

    古老正想说自己老当益壮,这点儿小事不值一提,便听建帝语气微妙又带了点蔫坏儿道,“不如朕将那发明火炕的匠人介绍于你,让他帮你一起完成此事如何?”

    谢承泽:?

    谢承泽面色大惊。

    狗帝!我好心帮你,你特娘的却要卖我?

    赵公公!你快劝劝他啊!让他千万别说出来!

    谢承泽疯狂使着眼色,接收到信号的赵公公投来一个“你放心”的眼神,满脸慈爱之色,然身形未动分毫,令谢承泽愈发惶恐。

    他有种不祥的预感。

    古老眼神一亮,喜不自禁,“陛下!那自然最好不过!老臣确实想见见那位匠人。”

    不要啊!!!谢承泽瞪大眼珠子,朝着建帝奋力使眼色,怎料建帝脸上的笑容愈发奸诈,抬手指着谢承泽便是道,“承泽,这火炕的图纸乃你所制,你可愿去工部帮衬古老?”

    话音一落,众臣哗然,纷纷震惊看向谢承泽。

    “什么?火炕图纸竟然是二殿下所画?”

    “二殿下何时会那工匠之学了?”

    “不对啊,二殿下明明说那工匠丰神俊逸,脾气温良,更是富可敌国……”一位工部官员疑惑道,随即又噤了声。

    等等,丰神俊朗……虽不至于准确,但二殿下好歹国色天香,确实曾引掷果盈车;脾气温良、待人接物从无错处,以前倒是没觉得,不过今日的殿下脾气颇好,都没有发火打古老的板子,除了有点疯癫……倒也和脾气温良搭得上边。

    至于富可敌国,二殿下身为建安皇子,所居住的承欢殿不仅藏品颇多,还坐拥陛下无上宠爱,嗯……怎么不算另一种富可敌国呢?

    这么一回想,二殿下提起那匠人时,确实满脸自豪,恨不得把对方夸到天上去,原来是因为二殿下特么的在夸他自己,所以才那么卖力啊!

    思及此,工部众臣不禁抬袖掩笑,暗道:二殿下倒是挺会给自己贴金的,哈哈哈!

    谢承泽的小脸都要燥死了。

    臭皇帝,既然之前没跟工部提到他,如今又为何无情揭穿!

    他原本还打算利用这一层身份,把苏清河内推给古老呢!

    第106章

    不踏东宫二皇子,摩拳擦掌谢承泽

    “二殿下,这火炕之法,当真是你想出来的?”

    古老震惊转头,看向谢承泽的目光里,尽是不可思议。

    此时谢承泽不承认也不行了,毕竟这可是皇帝亲口认证,谢承泽若是反驳,那岂不是明晃晃地拆建帝的台,说天子在撒谎吗?

    他只能摸摸小鼻子,承认道,“确实是本殿想出来的没错。”

    这火炕的来源无人可究,在他那个世界,只道是古时由肃慎人所发明,所以谢承泽也就昧着良心承认了,“不过本殿也只是偶然所感,其中还有诸多弊端,不知该如何解决。”

    说完,他暗暗瞪了眼建帝,“想着工部能人众多,尤以古老为盛,定能解决其中弊端,便让父皇将图纸送去了工部。”

    “竟然是二殿下……”古老忍不住退后一步,低声喃喃道。

    想起自己刚刚在工部,大言不惭地说那匠人就是偶然所感的乡野村夫,还在内心数落二皇子没看过图纸不懂装懂,不禁默默抹了把老脸,十分汗颜。

    主要是,谁能想到火炕图纸的主人会是二皇子啊!

    要知道士农工商,商人地位最低,工匠次之。即便是工部,在六部之中也是备受其他五部歧视,但凡有点志气的人,都不会选择弃文去学那工匠的活计,更何况是地位尊贵的皇子?

    再者,二皇子还只是个半路家子,便能造出如此利民之物,这不禁令古老觉得十分丢脸,感觉工部的招牌都让自己给砸没了。

    他不禁叹息一声,“殿下言重了,那火炕并无什么弊端,不过只是有点瑕疵而已,即便没有老臣,民间的工匠也可解决,殿下当乃奇思良匠也。”

    “不不不,本殿就是侥幸罢了。”

    “若是侥幸,怎会偏偏是殿下侥幸,而不是别人侥幸?殿下莫要再谦虚了。”

    “哪里哪里,不过是侥幸休沐回家侥幸他娘开门跟侥幸他爹说侥幸到家了罢了……”谢承泽愈发谦卑。

    古老:……

    殿下要不你还是打老臣十板子吧,你这样反倒让老臣觉得更恐怖了!

    一老一小互相奉承,看得旁边的众臣目瞪口呆,还是有些不敢相信,站在李相身后的太师大人,戳了戳李相的后背,问道,“李相,这火坑之法当真是二殿下想出来的?”

    太师身后的大臣们,也连忙将耳朵朝这边伸了过来。

    李相目光凉凉地瞧了他们一眼,“不然呢?陛下还能撒谎不成?”

    二殿下都能发明炸火药了,区区火炕又有何难?

    这么想着,李相不禁也跟着指指点点起来,望着他们嫌弃道,“陛下说得果然没错,你们真是连二殿下的一根头发丝都比不上!”

    众臣:?

    李相!你变了!

    二殿下到底给你们君臣二人灌了什么迷魂汤?尤其是你李相,以前不是也瞧不起二殿下吗?怎么如今却改口改得如此彻底!

    但是,建安王朝的朝臣们都知道,宁可信李相诡计多端的嘴,也不能信建帝五花八门的夸,由此可见李相此人虽诡滑无比,有些真相不会明面说,但也从不扯谎,至少内容核心都是真的。

    所以,这火炕之法,还真有可能是二殿下想出来的。

    众臣不禁有些感慨,“看来,二殿下也不是一无是处嘛。”

    “是啊,之前他提出的什么日行千里的铁车、还有什么路的,不就很有想法吗?”

    “二殿下虽在政事上一窍不通,但在工学上却颇有天赋,如此说来,这火炕之法是他想出来的,倒也不奇怪了。”

    众臣议论纷纷,很快就把自己说服了,又开始朝着谢承泽吹捧道,“二殿下实乃奇才,我等佩服啊。”

    “二殿下心怀众生,制出火炕佑我万民,实乃我建安之福!”

    更是有人联想到了当年的天谕,口若悬河地夸赞道,“二殿下不愧是天降福星,有二殿下在,区区雪灾之厄定能安然渡过!”

    谢承泽听到这些夸奖却是一点儿都不高兴,他甚至都快碎掉了,因为他原本后天就可以放假的,这下好了,又被建帝给安排上班了!

    他不禁瞪向众臣,不满道,“你们若是真感谢本殿,不如跟着本殿一起去工部,学那火炕的制法!”

    众臣连忙纷纷低头,装作没听见的样子。

    笑话,谁要去学那玩意啊,他们可是朝臣,又不是工匠!

    谢承泽本想垂死挣扎一下,结果建帝跟屁股着了火似的,立马站起来挥袖道,“雪灾一事商议得也差不多了,各部大臣回去立即调遣人员,随时准备跟随太子等人出发!下朝!”

    众臣连忙躬身跪地,“恭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谢承泽:……不是?

    臭老头!你别跑!

    谢承泽连忙朝着建帝追去,结果被赵公公给拦下,等好不容易绕过赵公公来到后室,建帝早跑没影儿了,他不禁恨恨地朝着御书房的方向走去,“逃?你能往哪儿逃?我就不信你不回御书房批奏折!”

    谢承泽赶至御书房,一脚踹开了大门,却不料房内无人,出来后发现两个太监端着两大盘奏折经过,他不禁扬眉冷笑,上前问道,“你们要把奏折送去哪儿?”

    “回殿下,陛下吩咐要送去东宫。”两个太监老实答道。

    东宫?

    哦~懂了,这是去另一个儿子那里躲灾去了。

    谢承泽摩拳擦掌地又朝着东宫走去。

    说起来,这还是谢承泽第一次来东宫,有趣的是,《权臣》这本书里,二皇子从未踏过东宫的门,除非被气狠了,才会站在东宫的大门口,对着里面的太子破口大骂。

    之后太子便会走出来,先是遣散门口的侍卫,随后是对二皇子苦口婆心的劝说,再之后会邀请他进东宫里面骂人以免被外人听到,但最终无一例外会被二皇子继续叱骂一句:

    “别以为我不知道你安的什么心,你与父皇都不是什么好东西!”。

    此幕至少发生过七八回。

    谢承泽不知道为什么二皇子不愿踏入东宫,书里到结尾也没讲,不过他猜测,可能是因为二皇子此人比较轴,也很较真,因为东宫还不是掌中之物,所以他才不愿意踏入东宫。

    就像二皇子筹谋一世,却从未私藏过龙袍、从未偷坐过龙椅一般。

    但是谢承泽就不同了,他内心无皇位,如果条件允许,他必须要穿穿龙袍坐坐龙椅,感受感受当皇帝的滋味到底有多爽。

    毕竟,不想感受当皇帝滋味的,那还叫人吗?

    第107章

    调虎离山的建帝,骂骂咧咧谢承泽

    瞥了眼东宫门口的两位侍卫,谢承泽上前问道,“你们太子下朝回来了吗?”

    他没问建帝来没来,因为就算来了,估计也没走正门,或者也吩咐过不准侍卫暴露他来过的事实。

    “二殿下。”似是十分意外二皇子会出现在这里,两个东宫侍卫互相对视一眼,随即让出了路,“太子还未归宫,不过太子殿下吩咐过了,若您来,不必通报,可直入东宫。”

    “行。”谢承泽未察有异,直接踏进了东宫。

    待他走远后,东宫门口的侍卫不禁再次对视一眼,“二殿下不是说再也不来东宫了么?”

    “那都是多少年前的事了,估计早忘了吧。”

    “我倒是不这么觉得……若真忘了,怎么会这么多年都不来一趟?而且当时二殿下发了多大的火,你我又不是没见过。”

    “唉,也是,之后太子就经常提醒我们,若二殿下来东宫,一定不能阻拦……这一晃,都有四五年了吧。”

    “可不是么……”

    谢承泽丝毫不知那两个东宫侍卫在背后偷偷说了什么。

    没人领路,他便自己瞎逛了一会儿,打算让建帝放松一下警惕,等建帝以为自己藏稳了,他再来个“突击检查”。

    头一次来东宫,谢承泽觉得还很稀奇,不过走着走着,便发现这里简陋朴素得很,与承欢殿简直大相径庭。

    除了有几个湖亭点缀,大多都是漆黑冰冷的门殿,天色渐暗却无人点灯,偶有家臣匆忙路过,见到他时会微微讶异随后行礼,便再无一丝人气儿,连个像样的宫女都找不到,好似一片荒芜死地。

    谢承泽很快便逛得无趣了,正打算找个人打听一下书房在哪儿,从远处匆匆走来一个老管家,对着谢承泽恭敬行礼道,“殿下,太子还未归宫,请您先移步东宫寝居吧。”

    去寝居做什么?

    谢承泽疑惑不解,摇头拒绝,“不了,本殿要去东宫书房。”

    老管家微微一怔,东宫书房乃重务之地,按理来说是不允旁人轻易进入的,但是……

    老管家再度躬身,抬手示意道,“殿下请随老奴来。”

    谢承泽抬脚跟上了老管家,边走边打听道,“东宫为何如此荒凉?竟然连个宫女和侍卫都没有,咱们建安都穷成这样了?连个宫人都雇不起了?”

    老管家:?

    “殿下,东宫一向如此,且宫人们都在后殿服侍家臣。”似是有些意外谢承泽会问出这样的问题,老管家疑惑地看了他一眼,随即又释然道,“殿下应是许久不来了,当时又年幼不记事,忘了倒也正常。”

    一向如此?谢承泽摸了摸下巴,“幼时的事,本殿确实有些模糊了,可否细讲?”

    “殿下若想知晓,不如去问问太子殿下,老奴这身份实在不适合开口。”似是在恐惧什么,老管家面色微微变了一下,随即又恢复如常,在一处门殿前停下脚步,“殿下,书房到了。”

    谢承泽抬起头,果然见那门匾上写着“书阁”二字,阁内灯火通亮,他不禁露出果然如此的表情,双手推开书房便是大喊道,“父皇!您真是让我好找!”

    为了躲他,还想让人把他骗去东宫寝居?还好他机灵,知道他定是在书房!

    然而房内毫无回应,谢承泽疑惑地扭扭头,发现书房里空无一人,书案上更是一本奏折都没有。

    “父皇?父皇!你别藏了,我看到你了!”谢承泽在书房里逛来逛去,却是一个人影都没找到,他不禁狠狠拍了下脑袋,“坏了!中计了!”

    是调虎离山!

    建帝定是故意让太监搬着奏折路过御书房,误导他要把奏折送去东宫,实则自己就躲在御书房里,只等他率先一步来到东宫,而不曾料到奏折会半路折回御书房!

    “狗爹,心眼子全用在我身上了!”谢承泽不禁破防骂道,“但凡用在朝政上,也不至于国库穷成那样,连个我都养不起!”

    跟在他身后的老管家,默默低下头,恨不得自己没长这双耳朵。

    这世上,活着的人里,大概也只有二皇子敢骂皇上,且不受罚了。

    至于死了的,还有一个花贵妃。

    谢承泽最后骂骂咧咧地回了承欢殿,而御书房,正在批奏折的建帝打了个喷嚏,笑吟吟地对着赵公公道,“那小子,定是去东宫扑了个空,正骂朕呢!”

    赵公公无奈地笑了笑。

    陛下这是记仇上次被二殿下遛鸽子呢,如今“报复”回来了,自然高兴。

    想来民间的父子,也不过如此吧。

    ——

    翌日清晨,谢承泽好不容易从床上爬起来,都洗漱干净准备出门上朝了,赵公公带着迷你圣旨姗姗来迟。

    只见上面龙飞凤舞地写着:“睡饱再去工部。”

    谢承泽气得把迷你圣旨往地上一摔:“故意的吧你!我都起来了!”

    懂不懂冬天起床的艰辛啊!

    赵公公习以为常地捡起迷你圣旨,扑棱了一下上面不存在的灰,重新放到了谢承泽的手里,“殿下可要收好了。”

    谢承泽随手塞进枕头底下,打听起来,“今日太子与沈侍郎,还有那林将军与韩郎中,可上朝去了?”

    赵公公:“陛下准他们去调配外派的官员与兵力了。”

    谢承泽点点头,这才出门。

    来到工部,工部的官员们都等在门口迎人,显然是建帝已经下达了他要来的通知,谢承泽裹紧了身上的外裘,顶着众人热烈的眼神走了进去。

    昨日的火炕被凿开了顶,燃烧的木柴产生的烟气,通过炕内的烟道流向了炕尾,古老正站在旁边,用一层石板盖着炕尾试探着温度,以此测量蜂窝石合适的堆叠高度。

    见到谢承泽来了,古老被烟熏得有些黢黑的面容抽动了几下,这才浮起一丝古板又别扭的笑容,“二殿下。”

    随即又继续低头哼哧哼哧地研究火炕。

    屋里的烟气弥漫得有些多,谢承泽闻着难受,不禁捂住鼻子咳嗽了起来,“咳咳咳、咳咳。”

    他咳起来跟条得了哮喘的小狗似的,咳声又可怜又隐忍,听得古老心烦意燥,不禁抬头无语道,“二殿下逞什么能,受不了便先出去呆着!”

    “古老~您又心疼我~”谢承泽一边犯贱,一边顶着古老那杀人似的目光,迈着小碎步跑出了工房。

    吸了几口新鲜的冬风,这才感觉活了过来。

    过了一会儿,古老走了出来,“问题都解决了,昨日已经召集京城的工匠入宫,今日会统一教他们制作火炕。”

    谢承泽点点头,瞅了一眼屋里,虚心请教,“古老,我刚刚瞧着,咱们灶台的烧火口处,似乎没有拦火的烧火门啊。”

    古老瞥了他一眼,“有,不过图方便,没做。”

    “噢噢噢。”谢承泽继续试探问道,“那咱这火炕,能不能再加个烧火口,放在屋外面?”

    “放外面做什么?”古老皱眉,甚至觉得这么愚蠢的问题就不该问出口,“做个饭的功夫,正好把炕热了,多省事?放外面还要顶着寒风去屋外添柴,何必多此一举?”

    谢承泽摸了摸鼻子,小声嘀咕道,“我是怕一氧化碳中毒。”

    “什么中毒?”古老疑惑道,他从未听说过什么氧什么碳的,而且烧个火跟中毒有什么关系?

    第108章

    闭门不出,会被谢承泽骗走苦茶子

    “嗯……”谢承泽沉吟了一会儿,他让盛依人打听的事儿还没有回信,若是找不到煤,确实没必要在屋外另加一个烧火口。

    但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万一找到了煤呢?

    那时再另加烧火口,恐怕就费劲了,可别到时候人没冻死饿死,反倒煤中毒了。

    小眼珠子滴溜转了几下,他便是计上心来,搂着古老的肩膀,开始忽悠了起来:“古老啊,您这是在京城呆久了,不出门所以才有所不知。”

    谢承泽一脸严肃之色,仿若在谈什么生死大事,“辽州那边,最近刚刚发现了一种新柴,烧起来那叫一个旺啊,比木炭能够燃烧的时辰还要持久!可若这通风不够,烧得不够彻底,就会飘出一种无色的烟气,人吸多了就会中毒昏迷,甚至可能导致身亡啊!”

    “若屋里通风,倒也不至于中毒,但谁大冬天的大半夜开窗通风,您说是不是?所以就只能把这烧火口啊,放在屋外面!”

    “原来如此!”古老闻言,顿时恍然大悟,脸上尽是后怕之色,“是老臣久未离京,竟不知外面已经出现了这种新柴!还好二殿下及时提醒,否则到时候闹出人命,可就是老臣的罪过了!”

    说完,他连忙朝谢承泽恭敬一拜,匆匆赶回工房,准备在图纸上再添上一个外置的烧火口。

    谢承泽不禁蹭了一下小鼻子。

    特娘的,幸好这些大臣平日里不常出门,不然还真不好忽悠。

    事实证明,人果然不能闭门不出,国也不能闭关锁国,否则就容易丧失对外界的信息敏感度,被人骗得连裤衩子都不剩。

    而今天,他准备去骗光四个人的裤衩子。

    他偷溜到工部门口,对着候在外面的朱小彪道,“小彪,进来,本殿今天便教你,如何骗人的裤衩子!”

    朱小彪:?

    朱小彪:Σ(っ°Д°;)っ

    殿下!偷、偷什么?!您别吓我啊!

    工房里,古老正在画图。

    古老虽然岁数大了,但手却极稳,画线几乎都用不着墨线,直接抬笔就上,那眼睛更是一比划就知道多长多宽,将唯手熟尔展现得淋漓尽致。

    谢承泽看了一会儿,状似不经意般地问道,“古老,你们工部在算术之道上,应该也颇有成就吧?”

    古老瞥了他一眼,“那是自然。建造工学离不开算术,只可惜会算术的人少之又少,有才华的人都去读书论道去了,否则我工部何至于人才凋敝?”

    “哦~”谢承泽点点头,似是才想起什么一般,随口道,“本殿恰好认识一位算术天才。”

    朱小彪的耳朵立马竖起来,他知晓,二殿下说的是苏清河,这几日,殿下老是嘀咕那位苏公子,说什么要把他安排进监天司。

    只是,监天司有那么好进吗?

    古老狐疑地看了谢承泽一眼,“殿下该不会是想说,那算术天才便是您自己吧?”

    “怎么会?!”谢承泽顿时露出一副受了大冤枉的委屈模样,“是监天司那边刚招收了一位极有算术天赋的学子,本殿那日去探访,恰好听到他们提及此人,言语之中尽是夸赏!”

    “哦?”古老脸上不禁浮起几分羡慕,“既是监天司相中的人,那定是天赋了得,只可惜我工部没有这个福气。”

    说完,不禁惋惜地叹了声气。

    监天司毕竟是下达天谕的圣地,其地位与前途比之于热门的翰林院更甚,如果他是那人,必然也会选择监天司而不是工部。

    谢承泽见此,不由微微沉吟,“不瞒古老,其实我与那学子还算相熟,原本他是想来工部学习的,奈何监天司的提令,不知从哪里得到了消息,竟然从中横插一脚,将人率先抢走了!唉!”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