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41章

    刨去公粮,统销的钱交了提留款,就几乎没剩下啥,一亩地就是落下二百斤左右的口粮。

    苏家这个条件,要是要粮食,那就是一亩地能赚五十斤。

    要是要钱,按着九分钱,二百斤粮食,那也能赚七块钱。

    合适!

    地承包出去,还省了侍弄地的劳力,出去干零工,还能挣几个钱。

    这又多了一笔收入。

    至于担心地承包出去,买不到粮食吃,那更不用担心了,谁家没有好几块地。

    要是真赶上一大家子分的责任田都在大块地,和交好的人家调换一块换着种就是。

    在大块地没有责任田的人家,看到这样的大好处,那还眼气呢!

    算完账,大家伙那心里更是火热了,都跑到苏曼家打听,具体还有啥说道。

    苏曼详细的给大家伙又说了一遍,“大家伙有想承包的,就在我这登个记。

    过几天咱们就把各家土地的亩数丈量出来,签承包合同。

    签完合同,一次性领五年的承包款,过五年,再结算。”

    “哎妈呀!小曼,你说的真的假的?一次性五年的都给了?”

    苏曼笑着点头,“是,婶子听的没错。不过,”

    脸色严肃起来,“签了合同,往后这二十年,土地的使用权可就归我了,大家伙可就不能再反悔。

    这事,我也经过了公社,公社批准,合同大家伙手里一份,我一份,公社那有一份存底。”

    土地承包,涉及到公粮这些,公社肯定是要管的。

    苏曼现在提起,有公社的权威在,经了官,也是一个威慑,那些赖皮或之后有其他想法的,也不敢再跳出来闹事。

    可村里人一听说公社都管这事,更放心了,不担心苏曼到时候不给钱啊。

    心里有了底,打了声招呼就从苏家出来。三三两两的,边走边七嘴八舌的又讨论起来。

    商量着,是要钱合适,还是要粮食合适,大部分都还是偏向着要钱,毕竟哪家都是好几块地,可不仅是大块地。

    人一波一波的来,苏曼说的嗓子有些干,直接把癞三叫了过来。

    让他在大院门口那,去给大家讲。

    癞三扯着嗓子,来一波讲一波,咕噜噜一碗水灌下去,大冬天的,出了一脑门子汗。

    不过,那气势可是劲头十足,被大家围着追问,大家伙都听他说话,没有以往的瞧不起,这种感觉,太舒坦了,这才像个人样啊。

    经过这次的事,还有苏曼的观察,这癞三还真能用。

    他许是和庄稼地里的活犯克。

    一个苗眼,一棵苗好几根大草,一遍一遍铲不完的地。

    秋天收秋那大长垄沟子,真是眼睛看着都发愁,他一下地就犯怵。

    话又说回来,面朝黄土背朝天,一个汗珠子落地摔八瓣,谁又爱干呢?

    癞三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他能混,别人那可是一家子老小。

    不干,吃啥?只能老黄牛似得闷头干。

    不过,养牲口这些活,癞三干的可是相当不错,也勤快。

    母猪下崽,负责这一摊活的小苗还没察觉呢,他看到母猪叼柴禾叶子,不爱吃食,还有些暴躁,就先提醒小苗了。

    不惜力气,还有股子随机应变的劲。

    这家伙可会来事,赵大奶做饭,他都抢着帮烧火。嘴还甜,给老人家哄的乐呵的,直说着,让他好好干,再像以前混那样老太太我就削你。

    苏曼看他像个样,那些总在外探头探脑的混子,他警告过也都再也没来,就让癞三也在这干。

    和韩瑶她们一样,一个月八块钱的工钱。

    癞三听了,一蹦三尺高,二十多岁,硬是给自己笑出一脸褶子。

    捶着胸脯保证,就一句话,“小曼妹子,你看我以后的表现!”

    苏曼喝着茶缸子里的花茶,看大院门口讲的眉飞色舞的癞三,满意点头。

    承包土地,村里人确实有好处,比以前收入多了,可经过他的嘴,那好处都飞上天了。

    不说别的,就这个脸皮,还有那嘴皮子,以后把他派去城里卖鸡,兔子,鸡蛋,那可太合适了。

    这次被那六人砍死的牲口,大部分都是长毛兔,还有刚从大院这边挪到场院的半大肉食鸡仔。

    母鸡祸害了一个棚子的,长成的大母鸡,还有新开张的半大小母鸡,还剩下九百多只。

    这些鸡,每天的食里都掺了小虾干小鱼干,都能连天产蛋,一天一个蛋。

    一般七个鸡蛋就是一斤,这一天就是一百多斤的鸡蛋。

    第157章

    被抓

    各个厂子来拉牲口那天,有几个厂子后勤的领导也跟来了,正看到韩瑶从棚子里捡鸡蛋,圈门那已经放了一大筐。

    再一问,那大仓库里还堆着不老少,都等着一批送去收购站呢。

    领导们眼睛都亮了,直接就和苏曼商量,能不能以后给他们单位食堂定期供应鸡蛋。

    不得不说,酒厂这些单位,效益是真好,也是真舍得给职工谋福利。

    送去收购站是两毛五一斤,苏曼和厂子谈的价格是两毛八,隔上三天,就挨个厂子送五十斤的鸡蛋。

    家里的事多,现在,卖茶叶蛋那样的小打小闹,苏华也不去了,送鸡蛋这事也是他在干。

    苏曼想着,让癞三也学开拖拉机,以后这些跑外的事他也可以替苏华。

    定好规矩,记好账,经手钱的事,慢慢的都可以放开手,交给雇的这些人去做。

    于是,村里那几个混子,从服务站输光了钱出来,就看到苏华教癞三开拖拉机。

    那癞三坐在驾驶楼里,一遍一遍的遛车,威风的哩。

    坐在拖拉机上,手握方向盘,看着都过瘾,这几个混子馋的哈喇子都要流下来了,改邪归正还有这好处?!

    不行,以后得多往三哥跟前凑凑,以后苏家找人干活,能不能给他们说和说和。

    不就是养牲口吗,那大地里的活不爱干能怪他们吗!这活他们也行啊!

    于是,癞三发现了,他的这些狐朋狗友,比一起混时,对他还亲热了。

    苏曼选大块地,也是因为这块地就在道西,对面那一大片都是,从出屯子开始,往西将近三里地都是东大块的地。

    再过去半厘多地,就到了隔壁屯子。

    宽向那个大长垄,一共两趟子,足有九百来米。

    她打算用来种树,这块地足够用了。

    一般果树,三年开始挂果,五年就进入盛果期。

    盛果期能持续十五年左右,之后,品种的更新,老树的病虫害,肥力等问题,树差不多也该挖了。

    所以她定的是二十年的合同。

    苹果,梨,这样的树冠较大的,行距五米,株距三米就够用,可以保证树根吸收土壤的养分,还有通风和光照的问题。

    桃树,杏树,李子树这些树冠稍微小,行距四米,株距两米就可以。

    树苗期,树还没长成,中间至少会有两三条垄的空地,先期可以种植苞米。

    一部分用来支付那些要粮食的村民,另一部分,交公粮统购这些。

    过了五年,粮食不再紧缺,没有粮票也能买到粮食,这些树也长成了,也就不用在里面种苞米了。

    不过,保证树的肥力前提下,还可以种一些,大豆,棉花,这样低矮的庄稼,不影响树的通风和光照。

    这些苏曼都已经打算好了,给出的承包条件,也很合理,这对她和村里人,可以说是双赢。

    村里人去苏家了解了一遍,心里也都更是踏实。

    不过,毕竟是土地,农民对土地的执着,想着以后这些地自己种不了了,心里跟兔子掉了崽似得,没着落。

    开始登记时,还是有些裹足不前。

    看范二婶家第一个登记按手印,赵志河家第二个也按了手印。

    一咬牙,也把手印按了,几天时间,百分九十多都登了记按了手印。

    剩下的,一部分是想吃还怕烫,犹豫不决的。

    还有想坐地起价的。

    自家的地就在正中间,自家不承包,那一大块地它就连不起来。

    你想承包,想成事,那必须再给我些补偿。

    还有一种,就是单纯的坏,不想成全苏家,比如,王老蔫家。

    今天王萍歇班,到了晌午她用热水泡了几块钙奶饼干,一人一碗,让王老蔫和王老大填肚子。

    坐在王老蔫的褥子旁喂他吃东西,边商量,“爸,咱家的地承包不?

    要是就剩咱们一家,左右地里都种上树,挡阴不说,等年头多了,那树根子还抢养分。”

    王老蔫眯缝着眼,里面精光闪过,“哼!想承包老王家的地,没有五十块钱一亩,她别想!

    怕啥,到时候,你和你女婿去地里看着,一边要留出来三米的树荫,否则,她那树苗种上就给她拔了!

    这个,咱们占着理儿呢!”

    王萍呼吸一滞,她有些不愿意,这就是与苏曼对上,她心里挺发怵的。

    家里接连出事,她去粮站上班,也懂了不少事。

    伺候两个瘫子,还有家里地里的一堆活,人情来往各种事,她已经耗尽了心力。

    真的不想和苏曼那边再有什么冲突。

    井水不犯河水,安生的过日子,她就已经很满足了。

    看了眼坐在地上的女婿,王萍女婿也正看向她,两口子对视一眼,都有些无奈。

    其实他们都倾向于消停的承包出去,别再闹幺蛾子,闹一场,没准人家就真不收你这块了。

    王老蔫说自家占理,那就是强词夺理,不过是觉着拿捏住了田玉芬,苏家兄妹会退让。

    可他们经常在外走动,心里清楚,那兄妹俩怕是不会因为这个,就被王家拿捏。

    田玉芬就坐在炕梢那,低着头也不知道在想什么。

    王家没人问她的意见,她也不参与。一天除了干活,跟隐形人似的。

    王老蔫心里正发着狠,想借机扯下苏曼兄妹一口肉来,就听到外面,“呜~呜~呜~”一阵警车的声音。

    由远及近,竖起耳朵一听,最后那声音正停在自家大门口。

    王老蔫还在疑惑,田玉芬猛然抬起头,眼里闪过一抹亮光。

    来了!

    王老蔫怎么也没想到,他正合计怎么算计苏家那两个小畜生呢,两个公安直接就奔着他来了。

    “你涉嫌杀害大队会计一案,跟我们回去配合调查!”

    家属提供了一些证据,还带了证人,这次就是直接拘捕王老蔫。

    根本不给他说话的机会,两个公安一把把他从被窝里薅了出来。

    听到是会计的案子,王老蔫闭了闭眼,再睁开时眼中闪过一抹猩红。

    他一向小心,附近也都查看了一遍,谁?谁发现的?

    心里狂跳着,这次他还能脱罪吗?

    第158章

    当年事

    被拖出屋子前,王老蔫对着王老大的屋子喊了一句,“老大,记住爹跟你说的!”

    “老实点!”拖着一条腿,被公安强制塞进了警车里。

    王萍看着亲爹被两个公安拖死狗似的,耳边还回想着公安的话。

    直到警车启动,她才骤然清醒,疯了似的,追出去,“爸!爸!

    公安同志,你们是不是搞错了。

    我爸,我爸咋会杀人啊!”

    警车已经开远,她卸力瘫软在地上,嘴里一直念叨着,“怎么办?我该怎么办?”。

    是她女婿半扶半抱的把她带回屋里,安慰着,“咱爸没干,也就调查几天,咱们一会就收拾东西,别让爸在里边冻着。”

    嘴上这么说,王萍女婿也是心里直打鼓,老丈人是啥人,他还真拿不准。

    “对,对,快,把爸的被褥衣服收拾起来。”收拾着,王萍哇的一声嚎啕大哭,“可咋整啊,爸吃饭上厕所自己都不能行,他在里边不得磋巴死啊。”

    王萍哭的伤心,连王老大在那屋叫她都没听见,还是她女婿过去拉住她,“大哥在那屋叫你呢。”

    吸了吸鼻子,王萍过去,知道大哥肯定心里也不好受,本来就躺着炕上起不来,着急上火再病了,家里可就真雪上加霜了。

    张口就想安慰他,“大哥,你先别。。。”

    话没说完就听见王老大冷声道,“侯月菊,你先出去。”

    侯月菊暗暗的撇嘴,“嗯”了一声,就出了屋。

    “小萍,把门关上。”

    看大哥如此严肃,王萍愣了一下,忙把门关起来。

    “哥,啥事?”

    王老大示意她凑过来,压低声音,把王老蔫杀会计的原因给王萍讲了一遍。

    最后给王萍擦干眼泪,“小萍,拿一百块钱,去找大伯,让大伯去省城,找。。。”

    说完,王老大看王萍还是一副呆愣的模样,盯着王萍的眼睛,沉声道,“小萍,快去,别耽搁。

    把大伯叫出来来说,别让大哥和大伯娘他们听到。

    去,爸能不能活着,就看这一着了。”

    王萍咽了口吐沫,呼吸都急促起来,眼眶湿润,重重点头,“好!”

    她今天才知道,当初会计捏着她和镇上供销社小何的事,想让她嫁给他的草包儿子。

    爸为了她,那天才失手杀了会计,然后在大队部点了把火,想要毁尸灭迹。

    王萍边往后院王大宝家跑,边默默地流眼泪,心中暗暗发誓,以后,一定要好好孝顺她爸。

    王老蔫被抓,那是自己的亲兄弟,一奶同胞,王大伯心惊肉跳,胸膛里像是有把火烈烧着。

    磕都没打,收拾了挎包,打了火车票,直奔省城。

    苏曼家也开始丈量土地,镇公社也来了办事人员。

    丈量清楚,填上土地亩数,双方签字按手印,一式三份,这就算成了。

    一家一家丈量的也快,那几家等着苏家找上门的,土地都丈量完了,苏家还是没有动静,不禁开始心慌起来。

    看着别人家,一次性领了五年的钱,眼红的同时心里也开始打鼓,苏家不会真不包他们的了吧。

    赵志河家一家五口,大半的地,都在大块地,足足承包出去9亩地。

    五年,承包款足足拿了一千一百多块!

    家里当天就飘满了肉香味。

    第二天,就带着那个整天病怏怏的小闺女,去了城里的大医院看病。

    赵志河也是有魄力,他家五口人,就剩下六亩多地,那六亩地刨除公粮那些,一家子肯定是不够吃。

    决定承包之前,他去大场院那边,找赵老大打了半天的唠,后又去了市里的大医院,找大夫好好问了问。

    小闺女这病,人家大夫说了,能治!

    得住院,大概得一千块钱。

    他咬咬牙,打算拼一把,给孩子一个好体格,是一辈子的事,再苦再累,值了。

    领到钱的第二天,把家里安顿好,让媳妇看好两个儿子,就带着小闺女去了城里。

    一通手续办下来,赵小壮住进了病房。这孩子娘胎生下来就是弱,才叫的壮壮。

    此时,省城军区家属院,某首长的书房里。

    王大伯胸膛跟拉风箱似的,眼睛里都是仇怨。

    激怒的大吼起来,“苏广慕,你就这么狠心,一点表兄弟的情分都不顾?!

    当年我爹,就是你和你爹害死的!

    现在,对仲轩,你又是这样!

    是,我爹姓王,对你苏家来说是个外人,你不肯救。

    可仲轩,我娘是你亲姑姑,他可是留着苏家的血脉啊!

    你那心是石头做的吗!”

    苏广慕,五十左右的年纪,举手投足间都带着一股子威势,硬朗的五官,依然能看出年时的英俊帅气。

    年轻时就是爆脾气,到了现在,年纪大了,收敛了不少,也依然粗暴。

    “砰”一声一捶桌子,“王伯明,放你爹的狗屁!

    你爹做了伤天害理的事,城外几十个劳工,他一声令下,全部活埋。

    这样恶贯满盈的人,刑场上崩了他,都算便宜他了!

    你还敢来老子这里叫唤,信不信老子打的你满地找牙!”

    三十二年,往事历历在目。

    王大伯,也就是王伯明,双目猩红的看着苏广慕。

    眼前是母亲跪在他面前,卑微祈求的样子,还有父亲被枪决,他和二弟都亲眼看到,这份仇恨,他们一直记在心里。

    看着王伯明眼中的仇恨,苏广慕虎目怒睁,心中百感杂陈,思绪也回到了三十二年前。

    那时,这片土地上的战争刚刚结束,硝烟的痕迹依然还残存着。

    之前那些作恶的,做走狗的,做卖国贼的,也都悄悄转换了身份,蛰伏下来。

    有的进了工厂当工人,有的自己做起了小买卖,有的隐藏到了乡下。。。

    这片土地上的人遭受苦难时,他们把这份苦难又加深了几分,迫害同胞半点不手软。

    现在,他们又心安理得的,开始享受和平。

    想要改头换面,拿着以前迫害同胞换取的金钱,过舒心富足的好日子。

    可做过的孽,早晚要被人扒出来,要被审判。

    要为他们做下的罪孽,付出代价!

    王伯明的父亲王山,就是要被审判的罪人。

    第159章

    你救不救?

    苏小姑,苏家最小的闺女,从小被娇宠着长大,已经定了婚事,却被当时的一个小混混王山甜言蜜语给哄骗了去。

    两人成婚之初,苏家为了闺女,也约束看管着王山,他倒也似模似样像是要好好谋生。

    可后来,这片土地彻底乱了,苏家自身尚且艰难,对他也失去了约束。

    以前那个小混子王山,为了权势地位,为了钱财,开始当走狗卖国贼,无恶不作。

    再后来,战争终于结束,他也缩起头来,老实的进厂,当了一名工人。

    政府清查的时候,他也被揪了出来,抓了进去,判刑枪决。

    苏小姑,差点哭死在自己大哥的书房里,求大哥救救丈夫。

    可苏家的当家人,也就是苏广慕的父亲,硬下心肠,毫不动容。

    他在前方战场与敌人厮杀,殊死搏斗,已经做好了与这片土地共存亡的打算。

    后方这些败类却丧尽天良,助纣为虐,千刀万剐都无法抵消他们造下的罪孽!

    纵然心疼小妹,他以后会照顾她,供养两个外甥,王山却一定要枪毙。

    苏小姑恨大哥绝情,只能自己想办法。

    当时王伯明十七,王仲轩十五,两兄弟已经长成。

    从小被王山教导,学的就是他的阴险狠毒,帮着母亲想到一个办法。

    在街上找了个和王山长得很像的痴傻汉子,一顿馒头一盘子肉,就把他哄的听二人的话。

    苏小姑计划着,把他送进监狱,把王山换出来,代替他被执行枪决。

    之后一家人就逃出省城,隐姓埋名过日子。

    散尽家财,她总算打通了关系,还真把王山换了出来。

    可刚出来,就被苏广慕发现了,苏小姑边哭,边苦苦哀求,甚至给自己侄子跪下来磕头。

    当时苏广慕二十出头,也是跟着父亲上了战场,军人铁血,气血方刚,他眼中只有大义。

    对这些败类自然不会放过,不顾小姑的哀求哭嚎,又把王山抓了进去。

    苏小姑亲眼看着自己丈夫被枪毙,当场两眼一翻就晕了过去。

    是王家两兄弟把她背回家去的,醒来后,她不吃不喝两天。

    第三天,给自己梳洗打扮整齐,去领了王山的尸体,回来入土安葬。

    他就算千错万错,十恶不赦,可总归,对她,他是掏心掏肺的好,从始至终都不曾变过,把她捧在手掌心。

    对孩子,他也尽到了为人父的责任,撑起了一片天,在那样战乱的年代,给了他们富足的生活,护佑他们平安长大。

    她这辈子跟了他,是嫁对了人,如今的结局,她亦无悔。

    若有下辈子,还要和他做夫妻。

    汉奸家属的身份,她,无所畏惧,大不了下去陪他。

    可是,两个孩子呢?

    他们还不到二十岁,人生才刚刚开始,还有大把的岁月。

    一个走狗叛徒,永远被钉在耻辱柱上的人,他的儿子,在省城如何生存立足,要永远背负着父亲的罪孽,一辈子抬不起头来。

    苏小姑为儿子打算,收拾了包袱,悄悄的带着两个儿子离开了省城,不知去向。

    那个时候,户籍还不健全,想要隐姓埋名落户到另一个地方,操作起来根本没有困难。

    苏小姑带着王家兄弟,辗转了好几处地方,最后落户到了赵家窝铺,再没回过省城。

    到死,也没再给苏家送去只言片语。

    苏广慕想到小姑,不由叹了口气,初见大表弟回来时那股激动之前已经完全褪去。

    “伯明,杀人偿命,天经地义,你回去吧”。

    说完,从抽屉里拿出了一摞钱,“这个,给仲轩老婆孩子带回去,让她们好好过日子。”

    这是他这月刚发的工资,还有之前每月发工资上交后,攒下的私房钱,全在这了。

    王伯明双目赤红,攥紧双拳,直挺挺的跪在那,眼中阴沉一片。

    “大表哥,十三岁那年,城里动乱,仲轩为你挡过一枪。

    看在以前的情分上,求你,救他。

    就当还了他救你一次的恩情!”

    听了这话,刚才已经平复下情绪的苏广慕,鼻孔喷出一道粗气,怒瞪着王伯明,这是被气的!

    “你以为老子不知道?没查过?

    那一枪就是你爹开的!”

    王八羔子,背后放冷枪。

    王家父子,一脉相承的不是好东西,心狠手辣。

    还敢提救命之恩?!

    当时城里乱了起来,王仲轩跑来找他,说小姑被人抓走了,他着急的就跟他跑去找。

    王仲轩,是受了他爹的命令,把他引过去。

    王山早就在石牌楼那藏好了,就等着他过去,一枪崩了他,再逃走去邀功请赏。

    只不过他枪法不准,打到了自己亲儿子腿上,他命大才躲过了一劫。

    想到这,苏广慕抬手就想把钱放回抽屉,他省吃俭用攒的烟钱酒钱,凭什么给王仲轩那个坏出水的老婆孩子花。

    不过,到底放下了手,王仲轩或判刑或枪毙,那一家子日子肯定不好过,他的孩子怎么也有苏家的一丝血脉。

    这些钱,就当全了那份香火情。

    “你!。。”这事,苏广慕竟然知道?

    王伯明瞳孔猛缩,心里惊涛骇浪

    完了!他最后的底牌都打光了,怎么办?

    二弟怎么办?

    他之前帮过一次忙的那个大领导,救了大侄子一次,给了二弟一个工作,已经讲明,恩情两清,肯定不会再帮忙了。

    二弟,真就没救了?

    王伯明站起身,眼睛里淬着毒,“苏广慕,你当真不管仲轩的死活?”

    “杀人偿命!一切自有政府判决!”

    “好!”你无情那就别怪我无意了。

    你的那两个小崽子,我要他们,给我二弟偿命!

    王伯明带着满腔恨,转身就走,连客厅里的韩宝君留他住一晚,都没回头应声。

    书房里“哐当!”一声,韩宝君眉头直跳。

    王家兄弟,怎么敢找上老苏?他们不怕做的事被老苏发现吗?

    不对!她一直在外听着,两人叙旧那几句,王伯明根本就没告诉老苏他们住在哪。

    他走了,应该不会再来。

    只要老苏不去查,他就不会发现那两个孽种,还有那个蠢女人。

    第160章

    小曼,我回来了~

    想到这,韩宝君换了副笑脸,走进苏广慕的书房,“行了,老苏,气大伤身,一会我让警卫员送二表弟去火车站。

    小英和小睿该回来了,。。。”

    提到自己的这对双胞胎,苏广慕那股没发泄完的怒直接找到了发泄口,“这两个小兔崽子!

    一天天就知道往外跑,放寒假笔本都不碰一下。

    都是你惯的!

    惹是生非,不学无术,看回来我不抽这两个小憋犊子!”

    拍桌子摔杯子,哪有打孩子痛快啊~

    苏英和苏睿,兴头颇高的从溜冰场玩回来,刚进家门,就迎来亲爹的大鞋底子,外加一顿骂。

    隔壁老王老听到老苏家的双胞胎鬼哭狼嚎,立马放下报纸,隔着墙头听起了热闹。

    *

    王老蔫被抓,会计不是被烧死的,是被他先杀了,然后放火毁尸灭迹的。

    这个爆炸性消息,不到一天就在村里传遍了,引起了一片哗然。

    大队会计的媳妇,带着儿子儿媳妇们,打上了老王家。

    王萍和她女婿,侯月菊,躺在炕上的王老大,连五岁的小虎子都被一脚踹飞,趴在那嗷嗷大哭。

    王萍一向是窝里横,护着王老大,那脸上被大队会计媳妇挠的跟血葫芦似的。

    她女婿倒不是窝囊废,和大队会计的几个儿子支巴起来,可架不住人多啊,浑身上下也被打的没一块好地方。

    后来,还是打架骂闹的动静太大,惊动了两边的邻居,才过来把大队会计家的人拉开。

    田玉芬那天却恰巧去山上捡树枝,躲了过去,未伤到分毫。

    苏曼家每天都会去不少人,没进村里就听说了这事。

    她家现在不时就有婶子嫂子过来串门,陪着赵大奶唠嗑,明里暗里的打听明年能不能多领点牲口苗养。

    还有,就是承包的那一大片地,苏家这几个人,连带着在这干活的韩瑶蒋铁柱几人都算上,哪干的过来,肯定还得招人。

    大家伙也惦记着明年苏家请人干活,过来拉拉话套套关系。

    对这些打听的,苏家人统一口径,谁也没二事的答应哪个,现在说几句好话奉承,要是明年有变动,那就变脸子了,犯不上给自家找事。

    还有人过来,是卖鸡蛋的,苏曼家现在长期收鸡蛋,比镇上收购站一斤贵二分钱。

    村里人不用跑腿去镇里,还能多卖钱,都愿意送过来。

    这附近村里的,有在赵家窝铺有亲的,或是闺女嫁过来的,或是赵家窝铺嫁出去的闺女,听说了,也会送过来多卖钱。

    苏曼再送到那些厂子,中间赚一分钱的差价,也是一小笔收入。

    还有苏曼又请了几个婶子,专门孵小鸡。

    院子里,单独腾出了好几个棚子,用塑料罩了个严实,里面还生了炉子,专门用来孵鸡蛋。

    五千颗鸡蛋,每天翻面,还要保持孵化水袋的恒温,韩瑶几个可忙不过来。

    苏曼就找了几个干活细致利落,还不爱口舌的稳妥婶子,过来帮忙。

    当然,这是临时的活,和韩瑶她们不同,是按天算钱。

    不过,这也够那几个婶子欢喜坏了,冬天猫冬没事,能挣几个零花钱,给家里的孩子买肉吃,它不香吗!

    这批鸡蛋,是苏曼用来选小母鸡的,她打算一批一批孵化,把母鸡的养殖规模扩大到两万只。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