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4章 下身一凉

    酒肆铺子里的豚肉汤。

    卖的挺好。

    转眼也入了中秋。

    张吉果树园子里的秋柿也熟了。

    红彤彤,黄澄澄的挂在树上,甚是好看。

    远远的看去,就像是挂了一树的红灯笼。

    甚是好看。

    徐州让外公张吉捡了一些才熟,柿子表面有些硬的,摘了下来,用干净的厨刀削了皮,粘上了一层麦粉,放在干净的竹箩里,在院子里晾晒着。

    十多日过后,削了皮的柿子,被晒成了柿饼,软软的,糯糯的,徐州拿了一颗给外公。

    张吉尝了尝。

    味道不错。

    软软糯糯,甜甜的,可宜年老者食。

    但是,徐州告诉他。

    此物不可与酒佐食,互克也。

    张吉才懂,原来很多的东西,是不可以一起互食的。

    这个外孙,真是大才。

    于是食过柿饼之后,诗兴大发,与外孙竞然对起诗来。

    于是,徐州对出。

    《秋柿,咏》。

    竹亭草庐一树柿,霜挂叶尽记是红,待到秋末雪落时,技头依然点点笼。

    张吉听后频频点头。

    之后,徐州又墨画了一幅,《霜落,秋柿图》。

    虽然只是用了一些,浓谈墨,勾勒出粗细不通的枝杈,大小交集的柿叶,但是朱汁画出的红柿点缀枝叶画间,竟然十分的醒目,逼真迷人。

    这一幅秋柿图,后来被徐州留了下来。

    多年以后,当徐州留在上京生活的时侯。

    每每拿出这幅秋柿图,睹物思人。

    想念外公张吉。

    那时如果没有外公的宠爱,支持。

    他不会在以后,走到上京,进入朝堂。

    咏完诗,画完秋柿图,之后。

    张吉泡了一壶茶汤。

    与外孙徐州一边慢饮,一边告诉了他以前,自已求学问的一些事,学问是一门好东西,但是要得到好的学问,人必须得坚持,持之以恒,丝毫不能懈怠。

    而且求学问,之人,还得是,要有灵气,运气,持恒志气,否则达不到最后的阶梯。

    徐州也记下了。

    此话也成了他以后求学之时的名言。

    那一日,他们祖孙俩说了很久的话。

    直到多年之后。

    徐州依然记得当初外公张吉的嘱托。

    尽了秋,入了冬日。

    学塾里也变得冷了起来。

    往年的时侯,张吉都是在私塾的房间里,燃了几个炭盆,放在房里四处,取暖,因此每年也费了不少的木柴,但是不用木柴,房里很冷,也是坐不住人的。

    但是今年,在离入冬前尚有一个月时。

    徐州便让外公张吉在私塾的房里,彻了一个后世的那种取暖的,地面下坑道,坑道在房内地下转了一个来回,又连接着外面的灶房,因此从早食的时侯,点燃外屋灶下的木柴,让完早食,再又烧上一锅热水。

    那么,所燃的灶里热气,便由烟道在私塾地面下,走了一个来回。学塾房间里面,地面上又铺上了竹席,所以在房间里面上课的学子,坐在上面习读诗文,当然也很是暖和舒服。

    因此今年,在张吉的私塾里,学文的稚子,都没有冻着,并且还将此事回家,说给家里的阿父阿母听。

    于是,私塾学子的阿父们听过此事之后,也纷纷到张吉的私塾里,来打听。

    张吉也没有避人,将坑道的事情说了一遍,但是现在已经入冬,也不宜再动土。

    于是第二年,春。

    许多知道的人家,都在自家的房间里添置了一些坑道。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