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213章 两个人养一个国

    今拦下户部尚书尤怀中之家小,其中夫人携带妾室、通房十三人,嫡子庶子二十三人,嫡女庶女十八人,奴仆护卫二百余人。

    查抄所带银票及金银财物如下!

    黄金五万余两!

    白银五十六万余两!

    缂丝料子三十二匹!

    各色锦缎八十起匹!

    珍珠三十五斛……

    ……

    随着洋洋洒洒的惊人数字被念出来,刚刚还忠烈得要撞柱子的尤怀中彻底瘫软在地,瑟瑟发抖。

    而满朝文臣却都用震惊和不敢相信的目光看着尤怀中。

    光是从你家抄出来的这些财物,都够养活满朝文武和军队一年有多了!

    就这,你也好意思跟皇帝硬刚!

    你还撞柱!

    皇帝傅忠海等着清单念完,这才不紧不慢地问尤怀中:尤怀中,你还有什么要辩解的

    尤怀中不是笨人,知道自己已经没救,只能磕头求饶:陛下,臣有罪!臣该死!只求陛下,放过臣一家老小……

    傅忠海倒是也仁慈:你既然这样说,那就这样吧……

    尤怀中贪赃枉法,巨额财物来历不明,着刑部仔细审问。

    其家人贬为庶民,十岁以上者,流放三百里。

    既然都吃饱喝足了,那就开荒去吧。

    有了尤怀中一事,其余的文臣如同屁股上装了火箭筒,干活和磕头都格外认真利落,生怕跟皇帝对着干会被革职抄家流放。

    下朝前,天武帝傅忠海一脸淡笑:朕还在路上救了一些家眷,一会儿下朝时,各位可以将人都领回去。

    朕还给各家找回了一些财物,回头各位爱卿也可以拿着自家丢失的财物清单来找朕领回去。

    但凡能说清楚这些财物从何而来的,一律发还。

    朕绝无二话。

    傅忠海说完,就有公公开始念名单,叫百官去领人。

    文武百官:!!!

    有家眷财物被扣的,一个个心中MMP,嘴上却只能谢主隆恩。

    谁敢真的去要回财物!

    不要命了!

    被没收财物的世家,最少都有几十万两!

    他们敢站出来说这银子来路正吗

    经得起查吗

    算了,就当花钱消灾了!

    呜呜呜……

    敢情傅忠海还没打进京城时,就已经让人在围追堵截各个举家外逃的世家大族了。

    现在谁再说傅忠海忠君爱国,这些人都要扑过去将人打死!

    新鲜上任的户部尚书崔朝雍回到家,神色冷肃,步履匆忙。

    夫人贺氏看得心慌:老爷这是怎么了

    崔朝雍黑着脸看一眼贺氏:今日起,任何人登门送礼,一概不收,正门关闭,家中主子从侧门进出,仆妇采买从角门进出。

    喏……贺氏的答应还没说完,崔朝雍就已经匆匆往书房而去,叫几位公子都过来,我有话说。

    贺夫人心头害怕,一边叫人去通知公子们过来,一边看向老爷身边的长随: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长随一头雾水,脸上还有些压不住的喜意:老爷升官了,今日成了户部尚书……

    贺夫人也一头雾水:这是好事啊,老爷怎么是这个反应像是被革职了似的。

    长随哪里懂这个

    或许是为了低调

    崔朝雍自然要低调,可又不仅仅要低调,他还在反思:为何皇帝选了他做户部尚书

    户部的官员那么多,他不是最能干的,也不是最清廉的。

    同在户部,有些钱,他不得不收。

    他若不收,上官就不好收。

    为什么是自己!

    为此他一回家,立刻叫三个成年的儿子过来分析。

    三个儿子听了爹说的今日朝堂之事,都惊喜交加:恭喜父亲!

    崔朝雍摆摆手:你们且说说,为何陛下选了我当户部尚书

    这个原因若是找不到,他这个户部尚书当得不踏实。

    三个儿子一通分析比较,最终得出结论:户部数得上的官员中,竟然只有崔家的家眷和财物没有送出京城。

    难道竟然是因为这样,才得了皇帝青眼!

    崔朝雍闻言,却想到了别的:我们家为何没有将财物和家眷都送出京城

    三个儿子面面相觑:是因为大姐……

    父子四人恍然:是因为宁远侯府。

    崔朝雍的嫡长女崔燕云,正是宁远侯府守寡的世子夫人。

    满京城世家大族都往外逃的时候,宁远侯府反其道而行,收购了大量铺面。

    崔朝雍曾经让大儿子崔子尧私下问崔燕云走不走。

    崔燕云当时就告诉崔子尧,说是宁远侯府更看好傅家军,没必要离京。

    崔朝雍仔细想了想,也认同宁远侯府的看法,因此家里人也就没往外送。

    没想到竟因此得了大便宜!

    不仅保住了家产,还升官了!

    等天武帝登基,敖广春以傅家军小将的身份重回京城,崔朝雍才知道宁远侯府竟然在那么早之前,就已经做出了选择。

    感激之余,崔朝雍也感慨:宁远侯府老夫人高瞻远瞩,了不得!

    朝堂上的事情随着下朝,也飞快地传遍了所有世家大族,各家滋味不一而足。

    御书房中,傅忠海跟傅辰安正面对面坐着。

    上首的皇帝正比划着跟儿子说治国之道。

    这就跟乡下人家挖田鼠一样,家里没粮食了,去田里找几个田鼠的洞挖开。

    里面少则一两斤,多的有十几斤粮食,这不就有粮食吃了吗

    傅辰安一脸无语:父皇,难道未来这一年,天武朝廷都靠挖田鼠过日子

    傅忠海瞪了傅辰安一眼:那当然不可能!

    虽然满朝的文臣武将没几个绝对干净,可也不能都给端了,杀鸡儆猴就够了。

    至于赚钱……傅忠海笑得一脸慈爱:这不是还有你和肖姑娘吗以后朝廷赚钱的事,就交给你了……

    傅辰安震惊得瞪大了眼睛:爹……

    叫父皇!傅忠海眼睛一瞪,还有没有规矩了!

    傅辰安从善如流:父皇……现在是整个朝廷!不是几万军队!是举国上下上百万人呢!

    养活几百万人,都靠我跟肖姑娘

    您是要我当第一个扛大包累死的太子!

    傅忠海一想,也是。

    于是傅忠海换了个思路:要不你跟肖姑娘那边说一说,那个稻种、麦种,多弄点过来

    让百姓自己耕种,最多一年,百姓就缓过来了……

    傅辰安沉默下来,想了想霍然起身:我去找肖姑娘商量一下该怎么办

    肖姑娘读书多,知道得也多,这种情况他们的历史上一定也有解决办法吧

    傅忠海一听,忙叫住了儿子:你别急!哪能空手去呢你去库房,把那好东西都给拢一拢,给肖姑娘送过去!

    傅辰安:好。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