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477章

    还有一个就是在畅春园代病工作的张起麟了。四爷回来后,他又坚持了两天,结果不等回到圆明园就病倒了。

    张起麟病倒后请旨回京中他的府里去修养。宫人生病都是要挪出去的,免得过到主子身上。

    不过四爷说他忠心,特旨不必回京,就在圆明园的引见楼找个屋子让他住在那里养病。还派太医去看,常青回来说张起麟感动的一天照三顿哭:只要有人去看他,必要拉着人哭一通万岁天恩。

    李薇觉得他这样哭实在太辛苦,就发话不让人去看他。

    现在病好了就赶紧过来谢恩。

    张起麟跪在下头,郑重的磕了四个头。听说他在勤政殿对着四爷磕了十几个,这会儿脑门上还有一块青。

    李薇让人给他拿个座儿,笑道:“病好了就行,我就不多留你了,快回去侍候万岁吧。”

    别人都以为四爷真是牙疼在清溪书屋躲了两天,张起麟可知道那屋里有人没人。所以有时也不怪主子更信身边人,实在是因为有时他们比亲人还要亲近。

    张起麟这次不但忠心,还大病一场,也是要赏的。四爷嘱咐她赏得不要太显眼,尽量给点实惠的。李薇想了下问张起麟要不要收个养子?太监收养子养老是老传统了,苏培盛和刘宝泉现在就是由他们的养子奉养。

    张起麟听了这表情都控制不住了,狂喜又想往里收,嘴角要翘又要拼命往下拉。他坐在那里愣了会儿,又起身给李薇再磕了几个头。

    “赶紧扶起来。”李薇道,赏金赏银,不如赏这个。他自己找和主子恩赐准他去找,虽然都是一回事,感觉起来完全不同。不过太监养子就完全断了仕途了,四爷不可能会让太监养子做官。

    “你愿意就去找吧,看是去家乡找还是收养。”李薇道。

    送走张起麟,赵全保回来了。他给李薇带来一个消息。

    “刚才奴才去看张保了。”赵全保的脸色不太好看,他是去看张保倒霉取乐的。虽然张保确实很惨,他过去时有些不懂事的太监正在催张保赶紧搬出来,张保的小徒弟都被他们给打了一顿。

    赵全保一看就知道这群傻子以为张保从此就落魄了,来踩落水狗呢。

    等张保再爬回来有他们哭的时候。

    他一进去,张保正在努力爬起来穿衣服,他赶紧过去轻手轻脚的侍候他穿好。他可还盼着跟张保打好关系,让他日后能向着主子点呢。

    张保现在动一下就满面冷汗,他对赵全保笑了下:“谢了。”

    赵全保扶他出去,走到门口,外面那些奚落张保的声音就更大了。

    张保架在赵全保肩上,冷笑着小声说了句:“这是看着我张保倒霉了,都想过来踩一脚?我张保是惨,可我能让人比我惨十倍、百倍!”

    李薇听到这里说:“他是在吓唬你吧?”

    赵全保点头:“这个奴才听出来了。只是奴才总觉得他这话里有话。”

    初一和初二时万岁不在畅春园他们都是知道的,瞒得过来拜年的各位大人,却瞒不过他们这些近身侍候的人。但万岁去干嘛了不晓得,唯一知道的就是一回圆明园,他们主子就把万岁爷的私库拿到手里了,张保险些被打去半条命。

    这就说明他们主子得了万岁爷的意,万岁这是赏他们主子呢。张保就是挨罚了,他犯得错还不小。

    赵全保不会胡乱打听,这世上死得最快的就是知道的最多的。但是他既然发现了有大事,那有点儿什么动静,他都觉得应当给主子提一句。

    李薇真是觉得赵全保这颗忠心难得,也问他要不要收养子?

    赵全保挺不好意思的说:“奴才有四个儿子两个闺女。闺女已经嫁人了,前几个大的儿子也都成亲给奴才生孙子了,最小的儿子才两岁。”

    他这番话把李薇给震住了,反应过来就赏了他儿子女儿一些东西。等他走后就找玉烟来打听,玉烟道:“主子是不知道,赵全保家里的兄弟一见他有钱了就都乐意把儿子送给他养,他这四个儿子两个闺女都是他们村里的。闺女不知道是被谁扔到村头的小溪里,他让人拾回来收了当养女。”

    李薇顿时觉得赵全保是个挺善良的人,心好。晚上见着四爷了,她学给他听,结果四爷道:“你就是心软,朕看这赵全保是做过亏心事,盼着行善积阴德呢。”

    李薇:“……”他这想法真是太黑暗了。不过听着很有道理。

    至于张保说的她也有数,肯定是被他从那二十几个人嘴里掏出来的人名,那些人肯定不会跟他似的挨顿板子就算完。

    接下来要忙的就是出巡的事了。

    她去畅春园跟太后说四爷要带她去避暑山庄,太后一面笑得合不拢嘴,一面连连摆手道:“我就不去了,你跟老四去好好玩吧。”

    李薇再三的说四爷是多么想带太后出去,还透露了一点点四爷的愧疚之心,太后收了笑,感慨道:“……当年的事早就说不清了。说到底是我这个额娘不好。”

    “……他当年还那么小呢。”

    李薇学给四爷听,见四爷也沉默了,她摸着他的肩说:“皇额娘当年……应该也是不乐意的……”

    四爷笑了下,点头道:“朕相信她是不愿意的。”

    ——要是太后是兴高采列的把他送出去的,那他该多可悲啊。

    他宁愿相信这一切都是太后的不得已。

    四爷要奉太后去避暑的风声传开来,渐渐越传越大了。因为四爷想让太后高兴,所以决定多宣几个人太后喜欢的人一起陪着去。十四爷就被放进伴驾名单里了,还有成太妃。

    可是,三月初的时候,太皇太后崩逝。

    这下,去不成了。

    李薇赶紧安排所有人搬回紫禁城,跟着就是紧锣密鼓的丧事。太后太后历经三朝,四爷缀朝以表哀思。科尔沁也派人来奔丧。

    太皇太后并无亲生子女,只有亲手扶养的五爷。

    四爷不知是看五爷在太皇太后的灵前哭得太伤心,还是又想到了什么,突然就封五爷为恒郡王。

    九爷跪在下头的时候都傻了,他就想:他的郡王还没到手,那这宜太妃给谁养啊?

    还有,皇上会让他们两兄弟都封成郡王吗?

    比起九爷的忐忑,另有一件事也突然跳了出来。隆科多因为让他的小妾李四儿出席太皇太后的丧事,以大不敬下狱,全家抄没,男丁入狱,女眷发卖。

    京里人都觉得有些奇怪。佟家早就不行了,怎么万岁爷突然又朝佟家下手了呢?

    ☆、第487章

    太皇太后的丧事除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外,其它事都顺利得很。不管是礼部拟的谥号还是别的什么都是一遍过。李薇在后宫一面觉得这么顺利挺好的,一面又替太皇太后难过。

    她要是能有个亲生的孩子,此时哪怕早就没了,只要有后人,朝中就不可能这么顺顺当当的一点磕巴都不打。正因为她没个亲生的孩子,所以不管是谁都不在意她的身后事。

    并不是说太皇太后的后事不够隆重,顺治朝时候的人,到现在不说国宝也差不多了。四爷亲自至祭,比当年孝敬皇后去时还要郑重其事。

    但再郑重还是差了一点意思。大家忙的是太皇太后的丧事,而不是送一个亲人离世。

    后宫的一切都有条不紊。

    这次回宫感觉更有些不同。明明听四爷说乾清宫也被人翻了个底掉,但回来后却一切如常,没有人心惶惶,大家好像都没发觉发生在乾清宫的事。

    李薇刚回来,递到她面前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年贵人病了的消息。侍候年贵人的宫女在她跟前几乎要哭,又因为年贵人搬到东六宫后是跟宋氏住在一起的,所以宋氏也跟着一起来了。

    李薇听他们说了一盏茶就让人把这宫女给领出去了。

    宋氏虽然已经是恪妃了,但好像还是没什么底气。那个叫挑香的宫女被人扶出去后,她就要跪下给李薇请罪。

    李薇一使眼色,玉烟赶紧带着小宫女把宋氏给扶起来。

    “那宫女说得不清不楚的,我才回来也听不明白,你说说到底是怎么回事?”李薇让人重新上茶,笑着问宋氏。

    宋氏如今看着比她老多了,头发虽然仍旧乌黑,但一看就是染的。其实宫里染发的东西多得很,也都能染得很好。还没有化学物质伤害发质。

    她捧着茶慢慢道:“也没什么。只是年贵人心高气傲,她年纪太轻,有点什么事心积在心里。”

    说白就是从代掌后宫的位子上落下来了不习惯。年氏从进宫当庶妃起就比有名号的妃嫔们还牛气,现在真让她照着贵人的日子过,她就受不了了。

    李薇宽慰了宋氏几句,道年氏不懂事,让宋氏多担待点儿,她的忠心,万岁爷是知道的。

    年氏住在宋氏的宫里,受宋氏管辖。她这一病倒,现加上刚才她的宫女挑香的哭诉,倒像是宋氏悄悄欺负她一样。

    送走宋氏,赵全保进来笑道:“恪妃娘娘也是个有心计的呢。”要整年氏哪用再使什么手段?只要照着贵人的份例给她,把她当成个贵人看待就够年氏气吐血的了。

    不然,孝敬皇后去了才刚刚一年,年氏就能病得起不来床,还让她的宫女来哭诉,可见宋氏整治人的手段也不差。

    宋氏为什么整治年氏,李薇并不关心。

    “好歹也在宫里熬了一辈子,谁把恪妃当小白兔就是自己找苦头吃了。”李薇认为这世上一直做对的事不可能,但要一直不做错事也不容易。宋氏这一辈子就犯了两回错,除了给宜尔哈穿小鞋那次,还有一次就是她生扎喇芬那次,不过第二次她到底做了什么事,李薇到现在都不知道。

    这两次错彻底毁了宋氏的一生。但她又是幸运的。因为她这两次犯错时,四爷还年轻,当时他还只是个贝勒。所以只是冷落宋氏而已。而宋氏又因为这两次记住了教训,从那时起到现在再没出过一次错。

    李薇交待赵全保:“对恪妃恭敬些。平时的份例也可稍稍放宽,恪妃那边的人要求个什么不必卡太严了。”

    很快,太皇太后谥孝惠,停灵百天后入葬孝陵。陪着去的是就是新任恒郡王了。四爷让李薇赏恒亲王,却是比平时要减三分。

    李薇依言照做。跟着弘昐就接旨让他在三个月内把恒郡王府给修好。

    其实从贝勒到郡王,府邸扩建也不费什么事。弘昐也是做惯了的熟手,一手让人迁民居,一手让内务府做石狮子、修屋檐、台阶等。至于扩出来的府要做什么,时间太短,弘昐在问过五福晋后干脆扩成了个花园,余下的等五爷回来想怎么修就怎么修。

    宜太妃也由原定的给九爷奉养改成了给五爷养。

    李薇想着这么突然一调换,可能也跟前朝或者这次遗诏的事有关。但她认为九爷这么机灵懂事的一个人,他不大可能会突然脑子进水掺和进来。估计还是被扫到了台风尾。

    出于和谐的考虑,李薇特意去宁寿宫看望宜太妃。

    不想宜太妃都快高兴坏了,一点都没有她的小儿子吃亏受委屈的感觉,只顾着想搬到五爷府上后怎么含贻弄孙。还对着她和太后都叹了一通‘小时候没顾得上照看老五,现在也算是全了我们的母子情份了’

    宜太妃真是让人不服不行。

    李薇想起早年的太后也是这样,让她相当佩服。

    她把宜太妃的话跟四爷学了,毕竟宜太妃跟她说就是想让万岁知道。

    四爷笑道:“朕今天去见太后,已经听太后说过一次了。”这些太妃们都是人精。他放下书道:“这两天老九也是乖巧的厉害,还跟朕说愿意去抄隆科多的家,还写了两本折子上来痛骂隆科多,不知道的还当他跟隆科多有多大的仇呢。”

    九爷也很精。他是刚发现四爷貌似对他有不满就赶紧表忠心,什么得罪人的差事都愿意做。

    李薇发表了下意见,她认为九爷没那么蠢去偷看遗诏。

    “当然不是他。只是他以前跟老八走得近,此时把他提上来当郡王,朕也要防着他替老八说话,让他回京。”四爷道。

    李薇怔道:“……这里头还有八爷的事?”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四爷继续看书,好像他说的根本不是什么重要的事,“老八清楚,只要朕在位一天就不会让他回来。他要回京,只能寄希望于新他们难道还想谋朝篡位?”李薇浑身的毛都炸起来了。

    四爷被她吓了一跳,放下书道:“你怎么会想到这个?”看她脸都吓白了,才知道她想岔了,哭笑不得的道:“他们既没兵,又没权,能干什么?当年理亲王想谋逆还从江南截税银养私兵呢。就这都没成。”

    他把她拉到怀里搂着,慢慢讲给她听:“他们想的不过是先确定下朕心中的人选,如果向着他们呢,他们就辅佐他,慢慢的离间与朕的父子之情。如果不向着他们呢,就推一个向着他们的上去。”

    他扳着手指给她数:“朕登基以来也算是招了不少骂名。不止是老八和佟家,还有曹、孙、李三家,朕把他们从江南那个好地方撵回来,这些人都恨着朕呢。还有安郡王的嗣子,朕把十六过继过去,等于是把他一家子从安郡王府给撵出来了。从王府公子到庶民,谁能受得了呢?”

    还有乌拉那拉一族。

    这个四爷就不打算讲给薇薇听了,省得让她听了再多想。

    不过乌拉那拉一族早已被他拆得七零八落。除了当了都统的星辉外还有宜尔哈这个大公主,依附到他们身旁的乌拉那拉族人都是不肯掺和进去的。现任的承恩公富昌跟着弘晖,虽然有些小心思,但虽然弘晖出宫,可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人支持他。让他们孤注一掷是不可能的。

    只有五格那一支算是想借此翻身。可他们折腾得再厉害也是弘晖的母族。五格还有个儿子当过弘晖的哈哈珠子。就算他们想弃弘晖转投弘昐等人,也要看看他们身上的筹码够不够。

    这些人不管怎么做都绕不开弘晖。

    就算老八他们打的主意也是弘晖。不管是要把弘晖推上去,还是要借他的势。

    弘昐从入朝开始就一直在历练,六部也去过了,宗室也接触了不少了。他还有很多的时间来教这个儿子。

    弘晖如果这次能稳住,朕也能放心了。

    如果不行,就由朕下手彻底断了他的心思。也免得弘昐日后为难。

    ☆、第488章

    步军统领衙门算是管着旗人作奸犯科的,但凡是旗人有点小偷小摸,杀人放火的,只要不归宗人府管的,都归他管。

    现在步军统领衙门里是怡亲王说话,不过今日登门的却不是怡王,而是弘昐与九爷。

    隆科多一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被下了大狱,要是隆科多目前身上还有官职,那说不得就该十四爷辛苦一趟了。如今事情没交到他手里,十四爷在府里可是好好的烧香拜佛谢了一回菩萨。

    一大早,街上的小摊贩三三两两的出来做生意,卖烧饼的总会跟卖胡辣汤、豆汁、炒肝的摊子搭伴儿。

    九爷昨晚上又憋出来了一本痛斥隆科多的折子,睡得有点晚了。一早起来揣上折子就奔宫里去了,正好遇上万岁爷让弘昐到步军统领衙门走一趟,他就自告奋勇的跟着来了,路上慈爱的叮嘱弘昐一会儿逢到提审犯人,问口供,难为人这种脏活儿累活儿都归他,二侄子就跟在叔叔后头,你皇阿玛让你看什么问什么直管问,不必怕得罪人。

    放心,你九叔就是来替你顶缸的。

    九爷手捧红心向太阳,下了马就被路边支着的烧饼炉子给打败了,腹内馋虫叫破了天,他忍耐再三,对弘昐道:“九叔早上出来没顾得上吃饭,我去买个烧饼啊。”

    弘昐连忙说:“我也没吃呢,在皇阿玛那里也没敢说。”

    这侄子多好。九爷顿时觉得弘昐是个会说话的。既然侄子也没吃,那只吃烧饼肯定是不行的。两人坐到卖豆腐脑的摊子前,九爷想着侄子说不定不常吃这种民间小吃,不想弘昐坐下就对那卖豆腐脑的说:“劳驾,您给我盛半碗,再让旁边那卖胡辣汤的给我兑半碗成吗?”

    卖豆腐脑的笑了,“成啊!这有什么不成的?爷您等着啊!”他一铲子下去盛了多半碗,旁边卖胡辣汤的大叔早就举着勺子等着了,像是比着要多给似的大半勺子往里一添,险些漫出来。

    九爷看着有趣,指着道:“照我侄子的,给我也来一碗这个。”

    卖豆腐脑的还给弘昐那碗里加了好几勺的香油、辣椒油、榨菜碎、花生碎、醋黄豆等佐料,等九爷那碗也端上来,弘昐已经又点了焦圈、油条、油饼、烧饼、茶叶蛋等一大堆东西,顿时两人面前那条案都摆满了。

    周围几个摊子都做成了他们的生意,见这二人也面善,就七嘴八舌的陪他们说话。

    于是,弘昐就听说自从隆科多被关进来后,不少人往这边送东西,一天一次,吃的喝的,抱着大棉被,提着篮子什么的。还有很多穿绸缎袍子的人来过。

    吃完一抹嘴,两人起身离开,随从上前会账,一家多给了三五铜板当添头。

    弘昐道:“九叔,来看隆科多的是他们家的亲戚还是什么人啊?”

    九爷摇头,“猜不出来。”不过他顿了下,挺神秘的说:“不过这里头也未必都是盼着他好的。”

    也有人恨不得隆科多早死。

    这次来步军统领衙门只是来给衙门里的人安安心。四爷并不想最后弄成像康熙末年对废太子那样,人人都要冲上来踩一脚,各种莫须有的罪名往废太子身上安。

    他认为这是康熙爷英明一辈子之后,做的唯一的一件糊涂事。

    虽然在他登基后得知理亲王确实有谋逆之举,但他也不觉得把在宫里住了一辈子的废太子说成一个荒淫无道的人有什么好的。最后流言失控,道废太子曾经康熙后宫的妃嫔牵扯不就是这么来的吗?

    至今宫中仍有人深信不疑。剩下的说康熙爷是发现自己宠爱的小妃嫔被废太子给睡了才气吐血最后气死的,这就更可笑了。堂堂爱新觉罗成了乡野小戏的角儿了。

    四爷的意思就是,要办隆科多,要实查,实证,不许虚言伪造。

    于是步军统领衙门的人就糊涂了,以为万岁爷这是想保隆科多,于是这两天交上去的口供就有了替隆科多开脱的意思。四爷看到后就让弘昐来替这些人安安心。

    免得他们领会错了意思,最后再让隆科多逃脱就真成一件荒诞事了。

    弘昐和九爷在步军统领衙门里走了一圈后,九爷递过折子后身上也没差事,回府睡大觉。弘昐则要进宫复命。

    四爷还是在养心殿,这里设了个军机处。

    病愈出山的张起麟远远的看到弘昐过来,上前迎了两步,给弘昐请安道:“给二贝勒请安,贝勒爷,这会儿万岁爷正跟张大人他们说着呢,只怕要等一等。”

    弘昐笑道:“那我就在这里站站,公公忙去吧。”

    张起麟是存心来卖好的,悄悄道:“您不如去后面。贵主儿在东五间呢。”

    李薇一大早就被四爷给叫过来了,说是她在永寿宫办事还不如到这里来陪他。他有点什么事想跟她说也省得还要再多跑几步路。

    五爷刚扶着孝惠皇后的梓宫才出北京城,可见今年是不可能去北边避暑了。四爷的意思是趁着天还不热,把手头这点麻烦事都处理干净了,他们好回园子去。

    五爷封郡王的大礼还没行,因为国孝在身,所以四爷说先简单办一下,就当是委屈老五了。

    其实这还是在给五爷脸色看。而五爷是受了九爷的连累。

    问题是,李薇认为九爷就是智商再长一百估计也猜不到四爷是因为什么突然又不待见他了。她觉得这么着让人猜来猜去,容易造成兄弟之间感情的破裂。

    四爷当时正喝着汤呢,噗了,放下碗让人拿手帕来擦嘴,笑道:“嗯,是。朕与老九自然是兄弟情深。”

    李薇没好气的轻轻瞪了他一眼,道:“反正我觉得九爷没那个脑子把这事给猜出来。不如我提醒下?”

    因为封郡王的关系,五福晋近来常进宫给太后请安,也是见见宜太妃。说实话,因为她跟五爷的感情一直不好,对宜太妃这个婆婆也不可能十分关心。又因为五爷和九爷都有默契认为宜太妃是归九爷去养的,这都好几年了,突然变成归他们养,五福晋有些手忙脚乱的。

    她连宜太妃平时爱吃什么都不知道,突然让她侍候婆婆,她真的觉得难度很大。

    而且,四爷又一直很‘孝顺’的表示太妃们的份例他还是照在宫里时的给,让兄弟们养太妃是为了全了天伦之情。

    换句话说,等于五福晋是在替皇上奉养太妃。

    她虽然没有一子一女,但显然她的人生目标不跟皇贵太妃似的是过把瘾就死。五福晋还是很想好好过日子的。

    她现在天天让人送东西给宫里的宜太妃,又基本上是隔天进来一回,想尽办法旁敲侧击的打听宜太妃的生活习惯,问额娘您喜欢住什么样的屋子啊?爱用什么味儿的香啊?等等琐事不一而足。

    宜太妃被儿媳妇这么殷勤的捧着挺高兴的,还跟太后和李薇说‘我可算是享着儿媳妇的福了’

    五福晋每次来,去过宁寿宫后还要来见李薇。

    李薇的意思就是她侧面的提醒下五福晋,现在五爷不在,五福晋不管是去找九福晋还是直接找九爷都行,反正把四爷想让他们跟八爷保持距离的意思传达过去。

    “您觉得这样好吗?”李薇很虚心的请四爷指教下。

    万一他正想塑造皇上神秘莫测的形象呢?那她这一提醒就成拆台了。

    四爷面前那碗噗过的汤已经重新换了,他端起这碗喝,点头道:“也好,朕也懒得跟他们猜来猜去。老九那人本来就蠢不可及,朕给他指明了路,也省得他乱撞。”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