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待李金走后,韩高才问王土:“你与这李金可很是熟悉?”王土知道他们都想听他多说一些李金的事情,虽然李金这个徒弟是收了,可他们对他并不了解,估计就是看在他的面子上而已。
于是,王土把自己知道的关于李金的事情都说了。
韩高等人都是聪明人,经过王土的叙说,他们已经了解这个世界与大蜀国的不同。也知道他们在这里没有身份,穿着异样,不能随便出门,想要长期住下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所以知道李金的身份后,韩高沉吟一会儿,对着男孩说:“公子,在我看来,李天将军这个徒弟收的正好。我们在这里处处行事不便,王土兄弟也是初来乍到,根基不深,能力有限。但要是我们得到李金的帮助,那么不仅可以很容易解决我们的身份问题,还可以让我们有条件放开手脚去顾及大蜀国。”
黑衣人李天也赞同韩高,“韩秀才说的极是,镇国大将军不能这样白白背负这样的罪名冤屈而死,我们苟且活着除了是因为公子你,就是想要为大将军洗刷冤屈,还他清白。”
然而他们没想到的是这个只有八岁的男孩却说出了让他们意外和震惊的言论:“还我祖父清白?不,我祖父的清白世人皆知,现在是皇帝昏庸无道,谋害忠良,苛捐杂税,使百姓民不聊生,有违天道。我李国槿愿代李家被灭全族和大蜀国的黎民百姓亲祈天意,受上天之眷命,再启新治。”
这样大逆不道的话语一出,韩高和黑衣人皆是一惊,尤其是韩高,他现在只是个秀才,而且一直以来的目标都是参加科举,进士及第。他虽然敬重仰慕镇国大将军,也对大蜀国当朝皇帝恨之入骨,但从未想过或者支持造反。
黑衣人李天震惊过后,则认真考虑起来,“公子,无论如何,我等都誓死追随。那接下来我们该如何行事?”
男孩儿李国槿则看着惊骇的王土,“这就要看有如此天赐之福的王土大哥愿不愿意加入了?”
王土此时一身冷汗,他只是一个小老百姓而已,之前只想着不要饿死,现在也只想着带领大埠村过上好日子,周围的百姓也都安居乐业。
对当朝政事漠不关心,对权力也没欲望,只想赚钱养家的王土,他没想到过造反这事会落到他头上。
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王土以前听说书的说过造反失败被满门抄斩的故事,一旦成了乱臣贼子,岂不是人人得而诛之?
好在李国槿并没有步步紧逼,最后只说让他好好考虑考虑。
未了还有一句是对着韩高,“韩秀才难道还要考虑这么久?你已经是官府榜上的通缉要犯,这辈子都不可能进士及第了。”
王土看着呆站着的韩高,莫名同情地拍拍他的肩膀,安慰他“韩秀才,你这贼船早就上了,下不来了。唉,你说我不愿意上去的话,会怎样?李将军看起来好像确实武功高强。”
看韩高不给反应,只能把手收回掩饰自己的尴尬,小声道:“没想到李公子小小年纪就有如此胆魄和能识。”
这一晚,王土注定是要失眠了。
第二天,王土顶着两个黑眼圈,睡眼惺忪地到了大埠村,看了一眼正在盖的房子,点点头,心里欣慰,看来再过几天就盖要好了。
接着身体传来一股便意,王土想起早上没来得及上厕所,便打算去公厕解决一下。说实话,公厕盖好之后,他还一次也没有进去过呢。
不料王土一进去就被臭气熏天的厕所给吓到了,只见公厕每个蹲位都被满满的木片和便物混合体给填满了,甚至厕所里面的过道也被扔的到处都是。
这跟他当初设想的完全不一样,明明后面粪便池还空得很呢。
被臭到怀疑人生的王土蹲在秀坊门口想了很久,直到有绣娘过来上工,刘婶见到王土一大早蹲在秀坊门口,以为有什么事,没想到王土开口竟然问她女厕脏不脏?
王土虽是她的小辈,但也是到了说亲的年龄的男人了,尴尬地刘婶对着王土吞吞吐吐说完之后,借口忙就赶紧走了。
王土并没有意识到由他来问女厕问题是多么尴尬,他从刘婶那里理解到了女厕也面临同样的问题,虽说女厕不至于跟男厕一样脏,但木片同样堵厕坑。他们大埠村方便之后一般都是用木片或者树枝,而且是重复性使用。公厕盖好后,王土因为在异世界养成的卫生习惯使他决定,木片必须只能使用一次。只是他没考虑到人多用的木片也多,而且木片坚硬不易腐化,最后就成了王土看到的那个样子。
可是目前除了木片也没有其他的可以替代,即使是大蜀国的草纸也贵的很,异世界的草纸倒是便宜的很,可是他却不能拿到这边来用,大埠村人目前可接受不了用这么珍贵的纸擦屁股,有这买草纸的闲钱还不如多买点粮食存着以后吃。
王土用手扒拉了下长长不少的头发,苦恼不已,难道要再办个纸厂?怎么感觉他需要盖的房子越来越多,没有尽头呢?
纸厂先放一边,今天的任务是把公共厕所打扫干净,屁股都已经没有墩的地儿了。
于是王土拆出了一部分盖房子的人,打扫了公共厕所整整一天。先弄几把大扫把和木镊子,把木片都收拢起来扔进挖好的大坑,点上火烧的干干净净。再用棍子把所有蹲坑都捅到底,再用薄土把公共厕所的每个角落都刷一遍,最后又不断地用水桶提水把厕所洗刷地干干净净。
终于清理干净后,王土通知众人,公共厕所的蹲坑前面以后会放置个木桶,用完的木片必须放进里面,不能随便乱扔。
解决心事之后的王土顿时感觉浑身轻松,找到王立后告诉他做几个木桶出来,再就是找两个打扫男厕和女厕的人,这活不累,每天除了定时提水把厕所冲一下,再就是把木桶拎到大坑那里焚烧,不过有些人可能接受不了,会嫌弃脏。
第44章
木桶好做的很,王立师傅他们停下手里的活,忙活半天就做好了。这打扫公共厕所的人就不好找了,想来想去只能找那些上工的灾民问问。
“这活不累,就是脏得很,你们回去问问,要是有不嫌弃的就让他(她)直接来做。”
傍晚,镇外的茅草屋大人吆喝孩子哭闹的声音此起彼伏,万全没有了刚到这里扎根时的死气沉沉,仿佛已经是一个小小的村落。
“陈伯,你可愿意去干?”
“愿意,咋不愿意?我个老头子了,怕什么脏不脏,臭不臭的。只是,到时我这孙子就没人照看了,可能又要麻烦你家媳妇帮忙了。”
“看一个也是看,看两个也是看,正好可以和我们家的一块做个伴。”
第二天,站在王立面前的是两个老头和一个老大娘,没料到会多出一个人,王立便去询问王土的意见,王土想着大埠村男人多,多招一个扫男厕所的也应该,便点头同意都留下。
有人打扫厕所的效果很明显,里面一直干干净净的,味道也不怎么明显,让使用厕所的人也不得不变得规规矩矩地,就是想不规矩的人,顶着两个老大爷明晃晃盯着你的视线,也不得不捏着一把冷汗放弃。
王土则又去了镇上招绣娘,这次的招聘启事他让老秀才早早写好,去了只要往墙上一贴就是。
到了地,便看到乌压压一群人站在贴布告的墙根下呼天喊地,王土老远都能听到他们的悲呼声,甚至有人直接坐在地上拍着大腿哭的好不凄惨。
王土心下一惊,赶紧赶过去,询问他人:“这是怎么了?为何哭得如此悲惨?”
“官府政令,今秋赋税再增三成,天灾不断,百姓不饿死就不错了,家里哪有余粮缴税,能不悲惨么?”
王土听闻朝廷又要增加赋税,也是一阵悲戚,早前两月不是刚刚搜刮走百姓家粮食?这才多久,竟然又要收税还再加三成,这简直就是逼百姓们去死。但是心里还有一丝期望,“那要是实在缴不上,官府可有说法?”
“说法?官府说了,就是卖儿卖女,都得缴齐,不然就被拉去做那有去无回的苦役。幸亏我孤身一人没有牵绊,不过这苦役可不是人做的,比起去做苦役,我看我还是梁上悬根绳子早早去了比较好。”
王土亦是无言,看着悲戚骚动的众人,终究还是下了马车把招聘启事贴在了官府告示的旁边。
本来正在看官府告示的百姓,自然把目光转向这则招聘启事。随即便有人记起了上一次同样的招聘,上一次没放在心上的人家,这次可就不敢错过了。
王土从贴完到回到马车上时已经过去了半个时辰,要去大埠村当绣娘的不少,光他记住的就有。十来人,甚至于还有人因为家中女儿无人会刺绣而拉住他问他要不要买人来伺候,被他拒绝后失望地走开。
王土不想再在这压抑的环境下待下去,赶着马车匆匆往回走。路过镇子外面灾民的茅草屋群时,还在想如今不缴赋税的办法只有成为流民吧。只是再反过来想想,如果到时大多数的百姓们连自己世世代代居住的家都选择放弃成为流民,那岂不是说村子镇上县城国家都已名存实亡。家不家,国不国,天下竟是没有给百姓们任何退路。
王土回到饭馆后见到韩高,说到今天在镇上的见闻,感叹不已。韩高沉思半响,最后像是如释重负般地说道:“这可能真的是天意,老天已经帮我们做了选择。”
王土知道韩高的意思是什么。自从得到了这个天赐之福,他刚开始只是想让家人过好日子,再然后就是想让大埠村的村民们过好日子,可现在他想得让更多的大蜀国百姓过好日子,才能不愧于心。
王土点点头说道:“我得去问问李公子之后该做什么。”
“一起吧。”
李国槿正襟危坐,在场的众人没人敢小看他小小的身躯,“加税三成?看来国库又被贪官搬空了,或者西凉国与大蜀国早就谈好休战,而这条件怕是要大蜀国的金银粮草无数,还有…”
说到这里,李国槿情绪明显激动起来,停顿片刻,才说道:“李家满门。”
“什么?”众人闻言皆是震惊万分。
“朝廷怎么如此愚蠢,竟然只顾头不顾尾,西凉国的话也能相信?熟不知收下金银粮草后会不会转头就翻脸攻打大蜀国?没有镇国大将军在,他们自然不再惧怕,定会以势如破竹之式攻城掠地,大蜀国危在旦夕也。”韩高痛心疾首,唯恐国破家亡。
李国槿情绪已经平定,“罢了,先不说这个,如今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我需要发展自己的势力,虽说以祖父之名,振臂一挥,必应者无数,但如果我自己没有成为强大的后盾来支撑他们,只会兵败如山倒。而发展势力势必要有粮食和钱财,此事正是小弟拜托王土大哥的了。”
王土见李公子这么客气,吓得连忙谦虚还礼,“李公子,折煞我了,我一届草民,怎敢跟公子称兄道弟?公子直呼我名字即可,只要公子吩咐的我都会去照做。”
“当然能,王土大哥是我的救命恩人,要不是你我等怕是早已丧命,从今以后事情也全部要靠王土大哥才行。不如这样,我李国槿愿与王土大哥结为异性兄弟,大哥可愿否?”说完不等王土回答,就拉着王土一同跪下,以水代酒,敬天拜地,礼成。
从头到尾都一直懵的王土,糊里糊涂地与李国槿成了结拜兄弟,地位顿时高了不少,以前李国槿他们讨论事情的时候,他为了避嫌基本都会默默自己走人,只有在喊他的时候才加入其中,现在他则成了其中不可缺少的一员。其他人见了他也不再喊他王土兄弟,而是改口喊王公子,连带着小树也同样被喊小王公子。不过见此王土阻止了他们这样喊小树,只说小树还小,又在这异世界上学,不讲究这个,让他们喊小树的小名就可以。
第45章
王土现在是要干大事业的人,他以后不再只顾着大埠村,而是跟李国槿说的一样,从大埠村开始一点点地扩张。如果外人知道了,可能会嘲笑他们异想天开,从一个小村落开始占地盘,那要等到何年何月?但是王土却知道他们北屿县的县令是自己人,他已经把李国槿亲笔手信送出,只要他们联合起来里应外合,拿下北屿县才会事半功倍。
现在王土也不考虑那么远,先按照计划慢慢来,要想做大,光大埠村的地还是不够,所以王土打算亲自拜访周围的几个村子,说服他们加入大埠村,也方便对房屋耕地进行统一的规划。
王土背着手望向大埠村统一的一栋栋楼房,踱步走去找到老师傅的人,“老师傅,这楼房还有多久才能盖好?”
“有几家已经盖好了,只是周围都在兴建,声音太吵闹,所以索性等着全部完工之后才搬入。”
王土问出哪些楼房盖好之后,进去逛了几圈,楼房因为没有家具,显得有点空荡,不过楼房采光设计极佳,客厅和房间都亮堂堂地,平整的水泥地面反射出耀眼的光泽,通往二楼的楼梯也不陡峭,从站在二楼的窗户边往下看去,除了属于这家楼房的小院子,旁边几户人家的院子也能看到,看来院子隐私性不够好,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盖好的楼房中有一家正是老村长王齐家。王土找上门,说出了自己的打算,“老村长,我见你楼房盖好了,家具还没打呢,正好我有事需要用到你的房子,不如我让木工师傅们把家具打好给你的房子安顿好?”
有人帮忙打家具,王齐自然愿意,但也好奇王土的行为:“你要用房子做什么?”
王土把他的计划说了一下:“所以我想把周围挨着的几个村子的村长请过来,让他们也看一看咱们每家都有的楼房,我打算给他们村也盖一样的房子,只是盖在哪里得我说了算。到时几个村子的人统一住在这一块儿,其余地方再做其他安排。”
王齐早就傻眼了,不敢置信道:“你竟然想要搞得这么大?要是成了,这里岂不是比镇上都大了许多,闹这么大动静官府能不知道?知道了的话能同意?”
王土不敢直接说出县令的关系,只好打哈哈,“大不了多塞点钱呗。”
见王土好像胸有成竹的样子,王齐也开始对王土的雄心壮志期待起来,他这辈子都没想到过大埠村能变成一个镇子。
几个村子的村长来大埠村的时候一脸凝重,虽然之前王土跟他们谈的时候,给的条件很优厚,但是让他们放弃自己的村子搬到大埠村,他们还是千般万般地不舍,俗话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他们到了大埠村那不就是寄人篱下么,干啥事都会放不开手脚。
王土把几个村长迎进门,“坐,各位村长请坐。我早就让人转备好了饭菜,就等着你们到了开饭。”
几个村长坐下后看向桌子,不约而同地咽了咽口水。妈呀,这小子肯定是故意地,桌子上摆满了十几个大盘子,每个盘子里的菜都堆的高高地冒尖儿。关键是这菜太香了,基本每一盘菜里面都放了肉,还有几个菜就是纯肉。旁边两个大陶瓷盆里面分别是大米饭和白馒头,想吃米还是想吃面,任君挑选。
这是明知道他们没得吃故意用肉来诱惑他们呢。
不过即使心里门清,脸上也没表现出来,互相客套一番后,下筷子的手可是毫不手软。
吃饱喝足之后,王土开始进入正题,“不知道各位村长考虑的如何了?你们也看到了,到时候每个人住的都是这样的房子,我们大埠村的房子基本上是盖完了,你们哪个村子先答应,哪个村子的房子就立马开始盖起来。”
其他村长虽然也喜欢这样的房子,但这不是小事,无法立即做出决定,只推说回去再问问村民的意见,不过刘家村的村长倒是果断,“我们刘家村接受你的条件,这房子先盖我们村的,我来之前就问过了,一个个的高兴得跟什么似的,就盼着住上和你们一样的房子。”
看来刘家村因为离大埠村近,还有刘家村的砖窑一直给大埠村供应砖瓦的缘故,早就对大埠村的事情一清二楚了,知道要被合并,也没有一点排斥,反而开心得很,都盘着他们也拥有一栋同样的楼房。
其他村长见先盖刘家村的楼房的事是定了,不由地后悔焦急起来,早知道他们也早问问村民的想法了,现在是赶不上这第一批的趟了,回去抓紧召集村民,早点做出决定,争取赶上第二批。
“老师傅,看来你是不能休息了,这以后,恐怕很长的一段时间都要你操劳了。”
“哈哈,不休息才好,不休息我和我这帮兄弟才能有饭吃啊。”
虽然其他村子暂时还没回复,但王土也早就规划好他们的楼房位置。要盖的话就要一块儿盖,他不想在住房上拉长战线。
镇上城墙贴告示的位置,一群人围着新贴的纸张,“到底有没有识字的?抓紧给大家念念啊。”
被王土雇来负责站在那念的书生匆匆忙忙地挤进去,“来了,我来念。”
书生念完,墙下的人又沸腾了,大埠村又招人了,“上次招绣娘我个大男人是不行,盖房子我可行啊。”
“大家能去的都抓紧去啊,上次招人我就去晚了,这次要是还没赶上,后悔都来不及了。”
“这是干什么大工程啊,一直招人。”
“是啊,这大埠村咋感觉比县城还要富裕呢?我在县城的亲戚都说现在不丢工就不错了,哪还有招工的。”
“管他呢,只要能挣钱缴赋税就行,我得赶紧回去告知家里其他人,一块去报名去。”
“哎呀,我也得走了。”
城墙下的人群走了又来,来了又走,一茬又一茬,书生也尽责地在那站了一天,直到太阳落下才离开,他收了三天的佣金,活轻松而且佣金丰厚,即使雇主无法监督,他也不能懈怠。
第46章
过了几天,其他村子也陆陆续续有了回复,答案自然没有让王土失望,这几天这些村子所有的楼房都已经开始修建,而大埠村的楼房早就已经完工,搬迁宴的时候,王土没有带肉过来,而是专门让外村的屠夫当场宰了一头猪,热热气氛。
搬迁宴过后,大埠村人开始倒腾着搬家,这盖了这么好的楼房,他们也不想再用以前的破家具,感觉跟他们的楼房怎么看都不般配,所以这一阵子王立师傅他们接到的家具订单是如雪花纷飞搬不断飘来,然而他们还要优先做王土需要的刺绣木工,即使每天忙得不可开交,也做不过来。
王土也只得答应为他们招更多的木工,还把村里几个半大小子塞过去当学徒。
大埠村的李老光棍最近有点春风得意,一天从早到晚都在串门子,尤其喜欢到人口多的人家,说的话题也无非就一个:他就一个人,家里房子太大了怎么办?
知道他的意思的人家,也不跟他计较,他们家人多,但房间也多啊,比以前自家还要几个人挤一个房间的土屋好太多了,他们高兴还来不及,可没空羡慕老李光棍。
不过,总有人脑袋跟肠子一样直,愣是没懂李老光棍的炫耀之意,还真情实感地建议李老光棍赶紧娶个媳妇。
虽然有点扫兴,但李老光棍还真的听了进去,想着他现在有了这房子还怕找不到媳妇?于是本来歇了几十年的娶亲之心,又重新燃了起来。
于是拜托了专门做十里八村亲事的媒人,他有自知之明,也不求年轻漂亮的姑娘,他这个年纪也不想着再生个孩子,就是一个人过的也寂寞,看着别人一大家子吵吵闹闹都羡慕的不行,所以他就想要带着孩子的寡妇,而且最好是好几个孩子。
这日,王土撵着依旧沉浸在住进新家的喜悦中的大埠村民赶紧出来干活,天天窝在家里傻乐个没完了。他另外在女宿舍旁边划出了一片地专门盖男宿舍,并且打算用这些宿舍来容纳几千人,正是需要用人的时候,让他们高兴两天就不错了。
路上碰到搬着一个大木桶的陈伯,看他累得额头大汗淋漓,便停住了脚步,眉头紧锁,“这每天要倒的木桶有多少?是不是很累?”
以为王土嫌弃他干活不利索,怕被辞退的陈伯,哪里敢喊累,连声道:“没多少,不累。”
王土见陈伯好像误会了他的意思,只能解释,“不要想太多,我就是想了解咱们这厕所每天大概要烧多少木桶?”
陈伯心中仔细算了半天,方才回道:“这一天下来得二十五六桶。”
这么多?太浪费了,这些木片能造出不少的纸呢。王土觉得他还是把纸厂提上日程吧,既然已经有这么多厂了,也不差再多这一个了。
大埠村作为各个村子的楼房住地,想要盖太多工厂是不行的,所以王土打算把刘家村当做厂房地,把纸厂盖到刘家村。而且砖窑就在刘家村,在那里建厂能省去一大半砖瓦搬运的时间。
带着好几个孩子的寡妇好找,但是愿意嫁给李老光棍的可不好找,现在周围十里八村都答应跟大埠村合并,虽说现在没楼房住,但也就是早晚的问题而已,所以李老光棍依旧是被人嫌弃的不行。媒人也没办法,终究是把目光投向了那些灾民。
镇外的一间茅草屋内,一个妇人拉着媒人走进来,“这就是我说的李婶子,她们本来是在县城那边的,只是现在那里灾民越来越多,她实在讨不到饭就离开了,也不知道该往哪儿走,就随便走到哪儿算哪儿,只要能活命就行。这不,最后到了咱们这,一家人连间茅草屋还没得住呢。你一说这事我就想到了李婶子,李婶子也同意了。”
媒人打量着妇人嘴里的李婶子一家,李婶子人看上去苍老的不行,脸上带着小心翼翼地讨好笑容,旁边站着一个约二十来岁的年轻男子,应该是她的儿子,只是从行为举止上一看就知道是个傻子,再旁边是一个十岁左右的男孩,手里牵着一个六七岁的男孩和一个四五岁的女孩。
妇人见媒人的眼光落到他们身上,便解释道:“这三个孩子是李婶子女儿的孩子,她女儿女婿都撒手而去了,婆家也没人了,只能把孩子接了过来。”
媒人听了,倒是满意地点点头,孩子多,挺好,虽然大的那个是个傻子,可要不是因为儿子是傻子,这李婶子说不定再困难也不一定愿意。
“也不是年轻人谈婚论嫁的,咱就不讲究那些繁文缛节了,你们这就跟我去大埠村相见相见,这老李正在上工,也抽不出时间来这里。”
李婶子不自在地点头,“唉!行。”
此时,李老光棍正在拉砖,刚卸下一车砖,就听到有人喊他,“李老光棍,抓紧回家,媒人带着人来相看了。”
李老光棍闻言一个激灵,也不管手里的活了,撒腿就跑,因为转身太过着急,还摔了个狗啃泥,周围的人见此哄然大笑,他也顾不得这些笑声,赶紧爬起来拍拍身上的土就往家里赶。
看着跑远的老李光棍,有人问传话的人:“你看见人了?咋样啊?”
“一个老寡妇,带着个傻儿子,还有三个小孩。”
“这样的,李老光棍能同意?”
“你不知道吧,李老光棍就想要孩子多的。”
“那咱们以后不就是不能再叫人家老光棍了?”
“对啊,那咋叫?”
李老光棍远远地就看到家门口站着几个人,走进了才看清楚李婶子一家人,见到那几个孩子不禁裂开嘴无声笑了起来。
媒人见他这个样子就知道这事差不多成了,“老李,抓紧带人进房子里做一下,好好谈谈。”
其实在看到楼房的时候,李婶子就已经很满意了,本来她愿意是因为听说大埠村富裕,还吃得好,她带着个傻儿子还有几个外孙一路逃难过来,过的实在是苦,现在有个机会能有个落脚的地还能给她们一口饭吃,她当然愿意,只是没想到大埠村比她想象的还要富裕,瞧这一排排漂亮的楼房,她只在县城看到过。
李婶子领着儿子和外孙跟在后面进了房子,不由地四处打量,越打量越欣喜不已,这房子不止漂亮,房间还很多,就是上二楼的时候,她有点心惊胆战,她这辈子脚就没离开过平地。
第47章
李老光棍带人看完房子,也不废话,直接就问李婶子愿不愿意跟他,李婶子这时也不扭捏了,要是假装扭捏推拒说再考虑一下,对方当了真另找了她人,她可得后悔死。
双方都满意彼此,媒人也高兴,收下李老光棍给的谢媒礼就走了。
李婶子和李老光棍也没请人吃酒席,就是通知了熟人一声,就住在了一起成了一家人。
中午,李婶子满脸笑意地做好饭,见几个孩子没动筷子,便催道:“怎么不吃?再不吃就凉了。”
大的男孩不安道:“姥姥,大爷他不在家,我们吃了,他会不会不高兴?”
李婶子摸摸他的脑袋,因为卸下重担和对未来充满希望而显得年轻了不少的脸上充满慈祥:“要改口叫姥爷,你叫大爷他就会不高兴,你要是叫他姥爷,他肯定高兴。你们姥爷中午在外面吃,咱们吃自己的,快点吃吧,这可是你们没吃过的白米饭。”
同时,李老光棍上工的时候也不断被人调侃,经过的王土听到了,就问怎么回事,这才知道他们大埠村的老光棍竟然娶亲了。
王土想着他作为一村之长,遇到这种娶亲的大喜事,怎么着也得准备贺喜之礼。回去挑了半天,最终决定还是选择实用点儿的,便买了两床大红色的喜被。
大埠村其他村民见了,就开玩笑似地问道:“村长,这以后我家老大娶亲,你是不是也要给两床喜被?”
没想到王土却认真地笑着回答道:“送,以后不管谁成亲都送两床喜被,娶亲嫁人都送。”
本来只是随口一问,结果却得了王土这样的许诺,众人顿时兴奋起来,还起哄让问话的人抓紧给儿子娶亲,好早日拿到喜被。
“刘村长,厂子怎么盖也都知道了,我也不经常过来,以后还要麻烦你多看着点。”
“行,你就放心交给我吧。”
安排好纸厂的建设之后,王土悠哉悠哉地往回走,山上的养鸡场和养猪场已经盖好了,他得买些鸡苗和小猪崽。
回到饭馆的时候,李金也在,他自从拜了师基本天天都会来待上半天,王土走近了才听清李金的话:“师傅师叔们,你们不习惯住在山下,那就住在山上,为李家门派捐一座房子是徒弟份内的事儿。你们要是回了深山继续隐世,来无影去无踪地,徒弟何年何月才能找到你们啊。”
王土疑惑道:“他们没有要回去啊。”
李金转过庞大的身躯,对着王土嘿嘿笑,“这不是未雨绸缪么?师傅他们不愿意住到我安排的地方,说习惯了住山上,可我这刚拜师,一天不见师傅就想念的紧,何况我还没开始跟师傅学武功呢。”
黑衣人李天这时开口说道:“也好,山上的房子最好在王土山上的饭馆旁边。”有外人的时候,他们一般直接称呼王土的名字。
“啊?”李金傻眼,“可是山上的饭馆以后营业后,人来人往地,会不会打扰了门派清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