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5章

    卫戟负手踱步,同她并肩而行,道:“此处名叫牡丹楼,得名于其最有名的姚黄酒与魏紫酒,其余还有用花朵制作的糕饼,你应会喜爱。”

    “倒是听说过牡丹楼,邀月曾经买过其牡丹饼和茯苓糕。”

    谢知筠道:“不曾想铺面这般精致张扬,难怪生意好。”

    卫戟正待说话,突然前方巷子里窜出一个蒙头敷面的男子。

    他似乎正在躲避什么,闷头往前奔跑,就连撞到的阿婆都顾不上扶,只一味狂奔。

    紧跟着他跑出来的,是另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丈。

    老丈拄着拐,一瘸一拐往前追,一边追一边声嘶力竭地喊:“抓住他,他是盗匪!”

    老人家显然已经没什么力气了,他声音嘶哑,脚步蹒跚,没跑几步就跌坐在地,任由眼泪滑落布满皱纹的苍老面容。

    “抓住他,抓住他,他抢了我的钱。”

    这条巷子本没几个行人,那老丈一喊起来,盗匪左瞧右看,顿时恶向胆边生,从怀中掏出一把闪着寒光的匕首。

    他眉目狰狞:“都闪开,谁拦杀了谁。”

    谢知筠愣在当场。

    从小到大,她所见所闻皆是仁义礼智信,从未见过这般凶神恶煞的模样,即便琅嬛和邺州左近有数次战事,却都未波及谢氏,甚至都未波及至琅嬛,故而她几乎从未见过险恶人间。

    那贼匪如同一个炽烈的火球,向着谢知筠和卫戟奔跑而来。

    他手上的匕首一看就很锋利,两边开刃,让人心寒。

    贼匪向两人狰狞嘶吼:“不想死就闪开!”

    谢知筠知道自己应该躲开,可她就呆愣愣站在那,一动都不能动了。

    那贼匪急得不行,匕首凶狠地摇晃着,似乎就要刺中拦路的两个人。

    “让开啊,让开啊!”

    就在这时,卫戟左手一伸,只微微一用力,就把谢知筠整个拦在了自己的身后。

    他总是像山峰一般,沉稳淡定,替人遮风挡雨。

    卫戟右手在腰间一推,真正染过血的长剑便从剑鞘中疾驰而出,直奔贼匪命门而去。

    须臾之间,寒光凛冽。

    只听一阵酸涩的“呯”声响起,那贼匪被长剑一惊,疾驰而来的身形剧烈晃动,手中的匕首下意识往长剑一挥而去。

    那把长剑锋芒毕现,在空中甩出一道冰冷的扇面寒光,剑尖直奔贼匪照面而去。

    贼匪作茧自缚,竟使刀柄袭来的长剑击成刀锋夺面。

    寒光闪眼,贼匪终于慌了。

    他脚步凌乱,不由自主往后躲去。

    但卫戟和长剑不会给他这个机会。

    卫戟稳如泰山,站立不动,右手一扬,便握住了长剑的刀柄。

    那长剑是他的随身剑,跟随他出生入死已有七载,不说人剑合一,却也是得心应手。

    只看那长剑在卫戟手中犹如一条银龙,直奔贼匪脖颈而去。

    这一次,似真要夺命。

    贼匪方才凶狠万分,却依旧是个怕死的孬种,他脚下蹒跚,随着长剑的落点最终站稳了脚跟。

    他把自己站立在了长剑的剑锋之下。

    那冰冷的长剑就贴在他脖颈处,距离他的血脉只有纸厚。

    不过眨眼功夫,一切便已尘埃落定。

    卫戟握着长剑的手稳如古木,纹丝不动,他眉宇之间的笑意已经全部敛去,只剩同长剑一样的幽冷寒光。

    “还跑吗?”

    谢知筠听到他淡淡问。

    那贼匪两股战战,上半身却纹丝不动,只要他一动,血脉就要崩裂而开,血溅当场。

    贼匪终于害怕了。

    “郎君饶命,我,我不跑了。”

    卫戟没有看他,他目光往其身后一错,就看到被路过行人搀扶过来的老丈。

    “老丈,这贼匪做了什么?”

    老人家几乎要喘不过气,他咳嗽两声,先谢过卫戟。

    “多谢郎君相助,这贼匪闯入我家中,偷了家中用来给孩儿买药的药钱,偷盗之后还不足够,甚至砸坏了我家的米缸。”

    老丈如此说着,越发激动起来,站也站不稳,便直接坐到地上咳嗽。

    “虽说米粮只剩了个底,却也不能糟蹋粮食啊。”

    老丈又忍不住哭起来。

    谢知筠此刻已经恢复了精神,她从卫戟身后行出,安慰那老丈:“老人家不必介怀,此人已经抓住,待府衙审问之后便能归还老丈家的银钱,若是能寻到其家宅,会让他双倍奉还损坏家什。”

    那老丈原本满心悲凉,现在贼人被抓住了,又被好言相劝,不由抬起朦胧的老花眼,看向谢知筠和卫戟。

    “多谢两位好心人,两位好心会有好报的。”

    西市因是商街,故而一直都有衙差巡逻,这边刚一闹起来,就有衙差听到动静往这边赶。

    此时事了,衙差也正巧赶到。

    衙差自然认识卫戟,一见是他,忙上前行礼:“少将军。”

    附近的行人一听这个称呼,立即便反应过来,那老丈更是哭得跟个泪人似的:“竟是少将军!”

    他哭道:“少将军慈悲为怀,英勇无畏,多谢少将军。”

    “多谢少将军救命之恩。”行人纷纷行礼。

    卫戟见百姓都要给他下跪磕头,方才那些沉稳肃杀一夕便散,他手忙脚乱左扶右搀,不让他们在此地行大礼。

    “都是乡亲,何必见外,”卫戟的声音在巷中回荡,“这只是卫戟分内之事,诸位乡亲莫要捧杀我也。”

    这样的场面也是谢知筠头一回见。

    她倒没在边上同卫戟逗趣,反而上了前来跟他一起搀扶百姓。

    拦截盗匪,帮助百姓不过是分内之事,可之后的感谢却络绎不绝,一直忙了两刻才终送走了这些行人。

    卫戟对衙差道:“这贼匪要好好审问,青天白日破门而入,怕不是一人便有这般勇气,背后说不得还有其他同党,他手中的匕首也要查一查,看是哪里仿造。”

    衙差拱手,肃声道:“是,少将军放心,一有结果便立即上公府禀报。”

    等到这事彻底忙完,牡丹楼中用饭的客人已经全都走了。

    谢知筠安静跟着卫戟来到牡丹楼前,只看到了空空荡荡的大堂。

    虽然经历了变故,但谢知筠心情却很好。

    她回过身,仰头看向卫戟:“实在不巧,牡丹楼停餐了。”

    谢知筠笑得杏圆眼儿眯成一条缝,难得展露出活泼可爱的模样来。

    “本是要请少将军吃一顿精美佳肴,天公不作美啊,”谢知筠叹息,“这可怎么办?”

    卫戟垂眸看她,趁她不注意,在她额头上虚虚点了一下。

    “精美佳肴吃不上,一碗香菇云吞还是吃得上的。”

    卫戟比了个请的手势:“就是不知夫人肯不肯屈尊降贵,在路边的云吞摊解决一顿午食。”

    谢知筠早就已经饿得前心贴后心,她好面子,一直不肯说,此刻一听云吞二字就忍不住想要咽口水。

    但她还是忍住了。

    谢知筠双手背负在身后,身姿秀丽,自觉器宇不凡。

    “那就请少将军领路吧,我且看一看到底如何。”

    方才百姓们喊他少将军,她也拿腔作势,喊他少将军。

    无论是小公爷,还是少将军,只要是她唤的,卫戟都觉得悦耳。

    各有各的好。

    卫戟敛眉低笑,大步向前踏去,领着她往另一条巷子行去。

    因实在太饿,谢知筠也无暇旁顾,不知这西市究竟有多少新奇物件,也不知西市究竟都有多少店铺,她只知道,那条小巷子尽头有一家层楼叠榭的牡丹楼。

    卫戟估摸着也饿了。

    他步伐很快,谢知筠也紧紧跟随,不多时,两人就进了另一条小巷。

    这条小巷两侧都是售卖竹编器物的,每家商铺都不大,里面却摆满了竹筐笸箩。

    走到小巷尽头,往右一拐,就出了西市。

    然而繁华之后,却另有人间烟火,两个人从窗明几净,楼宇华美的西市绕出去,拐角之间,确实两方天地。

    眼前又是另一条长巷。

    巷子里皆是葛布搭建的窝棚,每一个窝棚里面都冒着袅袅炊烟,不时能听到食客们的咀嚼声。

    “再来一碗。”

    “老板今日的汤有点咸了。”

    “今日怎么没有黄米馍馍,我就爱吃这个。”

    在一片热热闹闹的氛围里,谢知筠竟是完全忽略了脚下的偶尔踩到的菜叶和雪水。

    香。

    这里真的很香。

    四面八方涌来的香气灌满口鼻,让她唇齿之间分泌出大量的唾液。

    饥饿蔓延开来,让她满心满眼都是这一条充斥着香味的巷子。

    仔细嗅一嗅,似乎能嗅到无数美味佳肴。

    这是虾子面,那是糯米烧麦,还有卤豆腐,亦有猫耳朵。

    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谢知筠就这么跟着卫戟的脚步,直接来到一个坐满了食客的食棚前。

    一个四旬的妇人站在大锅灶前,正拿着一个特殊的篦子往香气四溢的高汤里放云吞。

    谢知筠正看得出神,手上却突然一热。

    不知何时,卫戟已经牵起她的手,领着她寻了一个角落的座位。

    “云吞嫂,来两碗香菇云吞,再加两个煎蛋。”

    卫戟朗声说完,那妇人便也高声回:“两碗云吞两个蛋,大吉大利事如意。”

    谢知筠忍不住笑起来。

    卫戟收回目光,落到她巧笑倩兮的瓜子脸上。

    “如何?”

    谢知筠笑容不变,却道:“那得我试试才能知道了。”

    第二十二章

    好吃

    那一碗香菇云吞确实很香,一大海碗里足足有二十个云吞,再配上青葱嫩绿的小青菜,简直是色香味俱全。

    谢知筠胃口小,根本吃不了那么多云吞,粗瓷海碗刚一端上来,她便用调羹往卫戟碗里盛起来。

    卫戟便道:“就知道你吃不下,所以才要两碗。”

    谢知筠并不理他,盛了一半的云吞过去,这才往碗中倒了一点香醋,慢条斯理吃起来。

    云吞皮很薄,吹弹可破,入口即化,轻轻一咬,里面包含着香菇的肉馅便涌入口中。

    肉馅并不厚重,却恰到好处,配合着香菇的香味,让人鲜掉舌头。

    谢知筠饿得有些久了,一连吃了三个才觉得胃中舒服一些,她轻呼口气,这才发现卫戟一直在瞧她。

    “看什么?”谢知筠扫他一眼,“不饿吗?”

    卫戟吃相豪迈,也不嫌烫,他一勺舀上两个云吞,直接塞入口中。

    “确实饿了。”

    谢知筠压了压饥饿,便不再闷头苦吃,她慢条斯理品着云吞,目光却慢慢落到了食棚里的食客身上。

    来此处用饭的男女老少都有,有的人家只要半碗云吞,由娘子喂着孩子,夫妻两个却就着汤水,只吃手里的粗面馍馍。

    即便如此,一家三口也是和乐融融,面上带笑。

    也有五大三粗的壮汉,要一碗云吞,再加两张饵饼,在那胡吃海塞,仿佛不用咀嚼,食物自然就下了肚去。

    芸芸众生,千人千面。

    等到谢知筠回过神来,一碗云吞不知不觉都已下了肚,就连里面那个巴掌大的煎蛋都已吃完,碗底清亮,汤水都已喝光。

    她这边吃完,那边卫戟也吃得差不多了。

    谢知筠看了看另一边的壮汉,又去看卫戟:“可够吃?”

    卫戟顺着她的目光看去,不由笑了。

    “全当下午的点心,不用吃饱,垫补就好,晚上还要用正餐的。”

    谢知筠:“……”

    行吧,得亏肃国公府如今繁荣鼎盛,若是穷苦人家都养不起你。

    夫妻二人用完迟来的午食,便从小食棚离开,腹中有了食,便不觉得饥荒难忍,谢知筠也有心思去逛街了。

    她左看右看,问卫戟:“此处偏僻,并不在主路上,从西市也看不到这一条巷子,小公爷是如何知晓这里的?”

    卫戟的手虚虚撑在她身后,不让人靠近这娇贵的千金小姐。

    “跟随手下的兄弟一起来的,来了才发现此处的小食摊都是多年老店,靠手艺才能在这一条街屹立不倒,味道非常好。”

    谢知筠虽只尝了一家,看两侧食摊络绎不绝的食客,也难得同他意见相合。

    “不错,确实挺好。”

    没有人不会被香菇云吞折服,就连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千金小姐也不例外。

    卫戟低声笑笑:“兄弟们最爱吃的还是这一碗云吞,热乎乎的,一碗就能暖进心里去。”

    “所以后来每每战事归来,我都会请他们过来吃一碗,算是重新回到这人间烟火里。”

    谢知筠安静听他说着,不由停住了脚步。

    卫戟以为她有话要说,便也跟着停了下来,但谢知筠却没有开口,她的目光落到了一处食棚前。

    这一处食棚里并无桌椅,倒是堆满了用油纸封的酒坛,年轻的老板闲散坐在竹椅上,正在闭目养神。

    食棚上挂着一个手写的竹牌,上书烈水二字,非常随性。

    卫戟顺着谢知筠的目光看去,不由道:“这是百姓自己酿的酒,因无酒牌,故而价格比酒馆中的酒便宜许多,军中的将士们偶尔也会吃用。”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