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32章

    刘常松一口气,赶忙叉手称是。

    “有件事交给你办”林晏轻咳一声吩咐。

    不两日,沈韶光便收到了刘常送来的一大箱子玫瑰花。

    沈韶光:“”

    “小娘子蜜渍花朵做得好,我们的庖厨就做不出那样的味儿来,这些花儿求小娘子代为渍一下。”

    沈韶光舒一口气,还以为林少尹被雷劈了,要追我呢,哈哈哈

    不过转念又想,本朝追小娘子送花得送牡丹芍药,所谓“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芍药。”依然是《诗经》时代的古典传统。玫瑰,在本朝没有那么些浪漫含义。

    “这么些,都糖渍、蜜渍?”沈韶光问,那得吃到什么时候?

    三尺长,两尺宽,两尺高的木箱子里,装得满满的玫瑰花,都剪了枝子,只剩花朵,看起来是颇为震撼的。

    沈韶光怀疑,这是把谁家的玫瑰花圃都剪干净了就为了吃!

    忒焚琴煮鹤!林少尹圣人门徒、士族风流,怎么干这种民国光头军阀干的事呢?

    不过做这么多,自己打秋风倒是方便

    “小娘子看着做就好。”刘常笑道。

    “那就再蒸些花露吧。”

    刘常笑着行礼,“全凭小娘子做主。”

    沈韶光点头,接了这个差事。

    看过《红楼梦》的人,想必对玫瑰卤子和玫瑰清露不陌生,玫瑰卤子便是糖、蜜渍的玫瑰花,而玫瑰清露则是蒸出来的。

    蒸花露在本朝贵族仕女中一度很流行,算是“入得厨房”的一个表现。

    宫里膳房就有若干套蒸花露的家伙什儿,各种甑子箅子之类,都是专门定制的,有铜的,有陶瓷的,每到春夏各种鲜花盛放,总要蒸一些,供各宫妃嫔使用或食用。

    沈韶光曾在西市见过胡式陶瓷蒸馏锅,几百钱,不算贵,但因为用不到,一直没买,这会子既然承接了林府的鲜花代加工业务,便找了个空儿去买了来。

    不管糖渍、蜜渍,还是蒸馏花露,沈韶光都是熟练工了,于三、阿圆等却对这蒸花露新鲜得很。

    于三围着蒸馏锅转一圈,“原来花露是蒸出来的”

    沈韶光笑问:“你原来主家的夫人和小娘子们不蒸这个吗?”

    于三停顿一下,“不蒸。”

    难道是南北方的差别?蒸花露主要还是在京畿之地流行?也有可能。

    沈韶光把花瓣都用干净井水清洗了,三分之一糖渍,三分之一蜜渍,三分之一放进了蒸馏锅里。

    这古法蒸馏,原理很简单,让水蒸气带着花露中的精华升腾,到冷凝盖凝结成水滴,流入甑内储存起来,只要有家伙什儿,初次接触的人便能操作。

    但熟手到底是一样的,这经验便在火候上:火太急,水干得快,花里的精华还没熬出来呢;火太微,则蒸汽少,精华都留在了底下渣滓里,出来的花露量少而质薄,更甚至还有熬糊了的,沾了糊味,这锅露也就完了。

    于三看过,明白了个中原理,也就算了;阿昌惯常不管这个;只阿圆总惦记着,不时来看看,盖因沈韶光许她,“等蒸出来,先给你调一碗喝。”

    沈韶光不食言,等花露蒸好之后,果真先为阿圆用井中镇过的白水调了一碗,于三、阿昌也有。

    “嗯,香!”阿圆猛点头。

    “若要吃甜的,可以加点糖,但不要加蜜,那就串味儿了。”

    阿圆道:“这就很好了。”

    沈韶光笑,也就是喝个新鲜罢了,这玩意雅致是雅致,但真论起味道,还得是我大酸梅汤!

    为了配这雅致的花露,沈韶光还专门买了几个白瓷瓶,四五寸长,小口长颈圆腹,有点仙侠剧里玉净瓶的意思。把花露装好,塞了木塞子,连着那些装糖渍花、蜜渍花的罐子放在一起,只等林少尹来时,让他派人来搬。

    没等来林少尹,却先等来了那位刘侍从。他是送他家少尹的包月饭银来的。

    沈韶光让他把这些瓶瓶罐罐拿走,不多时,他又回转,并带来了回礼一架画屏。

    “我家太夫人多谢小娘子帮着制作蜜渍玫瑰和花露。”

    沈韶光看那架屏风,檀木架,细苏娟,画中一片荷塘,粉色莲花开得正艳,一只翠鸟在飞,又有一只在梳羽毛,一派闲适气氛,正是夏季适合摆的。

    若是非常贵重的泥金屏风,或者非常私密的床上枕屏,沈韶光不用想就都推拒了,但这架屏风打了个擦边球,半家常不家常的,然而,总收这种东西不合适,又不是门户相当的人家互相走礼。再说,这真是太夫人送的吗?这位林少尹

    看出沈韶光的推拒之意,刘常笑着求肯:“以后还免不了求小娘子帮忙的,请莫要推辞,不然我们怎么好意思上门?”

    沈韶光想了想,认真地道:“还请上禀太夫人,以后切莫如此客气了,我们真是受之有愧。”

    刘常叉手行礼,告辞。

    回到林宅,刘常去内书房禀报:“已经送与沈小娘子了。”

    “嗯。”正在批文书的林晏点点头。

    “小娘子说以后莫要如此客气了。”刘常看一眼林晏,小心地说。

    林晏手下的笔顿一下,“知道了。”

    看一眼写着长篇草书歌行的六扇大屏风,刘常退下去。

    大屏风隔着的是阿郎的卧房,而在卧房里有架小屏风,檀木架子,细苏娟,上面荷叶田田,几朵才打苞的粉荷,荷塘边儿两只鹭鸶悠闲徜徉。不用细看也能知道,那与送出去的屏风,画的是同一片荷塘。

    刘常很想知道阿郎常用的床头枕屏是什么样的

    ※※※※※※※※※※※※※※※※※※※※

    关于古代蒸馏技术,有异议。据说在上博有件汉朝的蒸馏器,但唐宋以前蒸馏技术见于文献的很少。有专家认为,唐代随着越来越多的胡人涌入,带来各种香料和蒸制香水技术,促进了本国蒸馏花露、香水技术的发展我们采用这种说法。至于后面女主蒸花露的讲究,就纯是我胡扯了。小天使们随便看个乐子吧。

    越发得寸进尺的心机boy林少尹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果果

    2个;甜糖、青栀、超可爱的是南南呀、穸穸

    ?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麻糬

    65瓶;小瓜瓜

    35瓶;粥粥

    20瓶;Xiahuo

    19瓶;炖汤

    14瓶;不知道该取什么名字的、毛绒绒、greenday111、当归喵一下、大飞扬草

    10瓶;最亲爱的最后远离了

    7瓶;蛊瓷、清明河上人

    5瓶;巴黎

    4瓶;小路子

    3瓶;听风、翘摇、双楠秋雨

    2瓶;也许是阿紫、meggie1344、小草、由川、呼噜噜、好人儿罗宾、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一起吃烤肉

    暮食的时候,江太夫人笑问:“玫瑰花露是圣人赏的?怎么没见黄签子?到底是宫里的东西,

    浓酽香醇得很。”

    过年过节,

    皇帝都会赏赐给亲贵大臣东西,夏天的甘酪樱桃、冬天的口脂面药,

    各个节庆的肉蔬酒馔,

    算不上多贵重,不过是表达个惦念亲近之意。自林晏结束了外任回到京里任少尹,

    这些东西便常得。

    “却不是圣人赏的。”林晏为祖母舀了一小碗鱼片,一面细心地挑去里面的花椒,

    一面道,“偶尔得了些玫瑰花,白扔了可惜,便请托沈记酒肆帮着制些蜜渍、糖渍的花卤子。”

    林晏停顿一下,

    “沈小娘子不嫌麻烦,

    又帮我们蒸了些花露。”

    江太夫人笑道:“难怪!我说怎么没见黄签子呢。原来如今的女郎们还流行蒸花露呢?沈小娘子的手艺真好。我年轻的时候,一起玩的姊妹也爱做这个,

    春天的茉莉,

    夏天的玫瑰,

    秋天的桂花,还有人用梅花也蒸过,

    说是一股子冷香。”江太夫人说的是她还待字闺中时的事。

    “你祖父在杭州任上时,

    我试过用好些种花一起蒸,

    也好得很,

    当时送给亲朋好友,

    称‘百花露’。”这说的是成婚以后的事。

    “后来事情冗繁,便渐渐做得少了,你母亲又”江太夫人停住嘴,笑道,“这些陈芝麻烂谷子都记得清清楚楚,今天朝食吃了什么却记不住,我这糊涂病也古怪得很。”

    林晏递上碗,温言道:“您换了方太医的方子,似乎好了很多,再说记不记得朝食又有什么打紧的。”

    “记不住朝食,自然是不打紧,但记不住人和事就不好了。若好好儿的,也可以帮你相看个新妇。”

    林晏垂下眼,微笑一下,“那也并不打紧。”

    江太夫人不认同地摇摇头。

    林晏用小碟子递上才切开的一半儿江米粽这东西不好消化,只让老人家尝尝鲜,端午又要到了,这是今年头一回蒸新粽。

    看着碟子里的江米粽,江太夫人突然道:“我家大郎这般细心,长相也好,还怕娶不到好的小娘子?”

    仆妇们一愣,都笑起来,便是林晏也笑了。

    看着已经长成英俊郎君的孙儿,江太夫人有些心酸又有些欣慰,在心里幽幽地叹一口气,也笑了。

    吃过饭,江太夫人又嘱咐一遍“路滑小心”,林晏答应着,行礼出来,在廊下穿了木屐子,举着伞,出了祖母的院子,慢慢走回内书房。

    今日傍晚的这场雨让沈记的生意清淡不少,刚过戌正,就没人了。

    四个人收拾收拾,于三问,“今日暮食吃什么?”再好的厨子,也有不知道做什么的时候。

    沈韶光笑道:“不是才新定了炙肉枝子来吗?我看今日还剩了些肉,干脆我们烤肉吃!”

    于三皱眉,“不是还有专门的炙肉炉子吗?炉子要过两日才能送来。”

    沈韶光笑道:“痴儿!拿冬天取暖的炭盆先凑合凑合就是。”

    于三:“”

    知道小娘子是个想什么是什么的,更何况边上还有个已经去找炭盆子的阿圆,于三认命地去切肉、腌肉。

    沈韶光也去帮忙,等于三切好了,便把肉用胡椒粉、盐、糖、清酱、黄酒、芡粉等腌上,孜然粉要到烤的时候再撒。

    孜然这个时候叫安息茴香,就像枸杞、山楂等一样,都是从药铺子买来的,据说有理气开胃、祛风止痛之效。是不是可以祛风止痛沈韶光不知道,但能开胃是一定的,洒在烤肉上,能增加30%的香味。

    可惜它的好基友辣椒不在,不然那才是香飘万里呢,一个坊的人都能让它香出来。

    隔着窗子,沈韶光看看外面的雨,今年雨水还真是勤,如果不下雨,能去院子里烤肉吃就好了,在屋里烤,这味儿可是有点冲

    也是巧,等肉腌好,菜蔬备好,雨竟渐渐停了,天边甚至露出几点新星来。

    沈韶光张罗着把桌案、炭盆、肉、菜之类都搬到院子里去。

    才下过雨,暑热退去,青砖地也被冲刷得很干净。把从前铺在店内的篾席拿出来用上,桌案摆开,案旁散放几个蒲团,沈韶光又拿来隐囊倚着,一边摇动着小团扇,一边看于三烤肉。

    阿圆等不及,在旁边拿锤子砸核桃,先垫补垫补。沈韶光时不常伸手,阿圆便分给她半块。

    沈韶光突然找到点“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的意思,不过人家那是七夕,自己这里还没过端午,人家那里清寂,自己这里都是烤肉的香味“银烛秋光冷画屏”,是不是应该把林府送的画屏摆出来应应景儿?

    但沈韶光怀疑,诗中的“画屏”不是这种落地大架屏风,而是立在床上枕头前挡风的小枕屏,所谓“竹枕紬衾素屏小”,所谓“床头秋色小屏山”,所谓“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

    枕屏是个私密东西,画什么的都有,曾见过有传奇本子写书生枕屏上的美女走了下来②沈韶光猥琐一笑,这书生的枕屏大概跟红楼里的风月宝鉴是一套的。

    想到屏风,自然不免想到送屏风的人,不知道那位看上去如此正经的林少尹床头枕屏上画的什么?

    这位林少尹让沈韶光颇有些困惑。沈韶光知道自己店里的东西好吃,但真好吃到让锦衣玉食的士族子弟、见多识广的京兆少尹每天把这里当食堂?

    还有那过分客气讲究的回礼,第一回也就罢了,当时正赶上买房置地,这次

    但除此之外又并没有旁的异常处。

    林少尹这样冷淡理智、才貌家世的人,不至于是爱上我了吧?

    沈韶光在心里打个哈哈,自作多情是病,得治!也许人家就是有钱、礼仪周全呢?士族就是个臭讲究的族群,什么习惯的没有?

    王子猷还下着雪大半夜坐船去找朋友到了朋友家门口又回来呢,若戴安道多想,该以为这小子对自己有什么不能宣之于口的隐秘情感了。

    再转折一下,便是林少尹真有那么点儿意思又如何?不门当户对的婚姻,幸福几率太小。婚姻就如公司并购,中间涉及资产、人事多个方面的合作和博弈,实在不是一个“有情”,就能保证合作顺畅、长久双赢的。

    想到“有情”沈韶光笑一下,阿荠这人生啊已经足够波折,实在没有必要再在婚姻上波澜那么一下子,就这样市井小院、烤肉胡饼地过着,挺好。

    沈韶光仰头看看天上的星星,等老了,不知会不会后悔年轻的时候没像楚小娘子那样飞蛾扑火地折腾一场,或者如福慧大长公主那样恣意一些

    听到“郎君留心脚下”的说话声,一扭头,便看见院门口的林少尹。

    沈韶光:“”

    阿昌赔笑,“奴去前面拿酒,恰见林郎君来”

    所以,你就直接把他带到后面家里来了?沈韶光知道阿昌的毛病,见了“贵人”手足无措。

    也罢了,既来之则安之吧。“郎君若不嫌弃,便请入座吃些炙肉。”沈韶光站起来笑道。

    林晏颔首:“打扰了。”

    林晏这辈子还没做过夜入女子宅院这样“非礼”的事,颇有些不自在,面上却越发地严肃了。

    沈韶光看看他,明明是来蹭烤肉的,却像在开常务会议

    于三没什么表情地把烤好的羊肉串儿、鸡肉串儿、五花豕肉串儿、豆腐面筋菜蔬串儿递给阿昌,阿昌分别放在大盘子里端上来待客及给自家小娘子,又不知道是不是要伺候客人去了枝子、切割小块,林晏温言道:“我自己来就好。”

    其余烤好的,于三自拿了,又端了一盘子面饼,带着阿昌、拎上阿圆,回房里吃。

    沈韶光对林晏微笑道:“郎君请用,莫要客气。”

    林晏微笑点头:“多谢小娘子的美酒佳肴。”

    本来想着复制一下小马扎、趿拉板儿、大背心、撸烤串儿、喝啤酒的夜生活呢,结果弄成了社交晚宴。沈韶光也不好甩开腮帮子直接上嘴啃了,只好把肉撸在盘中,拿筷子夹着吃感觉味道都不对了。

    这种时候“食不言”未免尴尬,沈韶光吃点肉,喝口酒,便开始胡扯:“今日的炭不好,还是要用松枝炭,烤出来有松香味儿,或是用果木炭、枣木炭,烤出来有些香甜气。”

    “若没有这些炭,捡些松塔放在炭火上,也是一样的。”

    沈韶光又道。

    “这是宫里的办法?”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