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703章 赐你神罪

    次日清晨,沐书早早起床,心中已有一套给老爹"特训"的计划。他深知,老爹那么能说,可见屡次落第不在于知识储备,而在于不懂应试之道。

    "爹爹,"沐书一边帮父亲整理衣襟,一边说道,"儿昨晚想了想,想向爹爹请教一些四书文的写作技巧。您看如何?"

    沐宇闻言,眼睛一亮,"好啊!不过..."他略显得意地说,"为父在这方面可是颇有心得,就怕书儿你跟不上。"

    沐书心中暗笑,'老爹啊老爹,我是怕您跟不上。'脸上却一副诚恳的表情,"正是知道老爹学识渊博,儿子在私塾却屡次力有不逮,故而有请教老爹之意。"

    沐宇听了这话,顿时眉开眼笑,"不错不错,看来为父平日里的教导你是听进去了。那就这么说定了,今晚为父就对你指点一二。"

    就这样,父子俩开始了每日的"父子切磋暨特训大计划"。沐书既要捧着父亲免得他颜面有损,又要巧妙地纠正父亲的错误观念。这可比在私塾里应付通窗和先生难多了。

    "老爹,"沐书循循善诱道,"您觉得这篇《论语》题目'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破题如何?"

    沐宇扫了一眼文章,自信记记地说道:"这破题写得不错,引经据典,字字珠玑。看来是下了不少功夫背诵经典名句啊。"

    沐书点点头,"老爹慧眼如炬。不过儿觉得,此文虽引用丰富,但似有生搬硬套之嫌。您看这里,虽然点出了'知'字,却未能阐明夫子此言的深意。若是在考场上,恐怕难以脱颖而出。"

    沐宇闻言,神色略显尴尬,"哦?那依书儿你看,应当如何写才好?"

    沐书心中一喜,'看我给老爹你露一手',随即答道:"儿以为,四书文虽然讲究格式,但更重要的是要阐发经义。行文时可以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本质入手,探讨夫子对子路说这番话的目的,进而引出'是知也'的真谛。这样既符合解经的要求,又能展现独到的见解。"

    沐书继续说道:"行文时可以在破题中点明这句话L现了夫子对'知'的看法,承题中可以阐述'知之'和'不知'的含义,起讲则可以引申到君子应该如何对待'知否'。文章中间可以分别讨论勇于面对自已无知,进而谦逊好学、在生活中践行这种智慧。"

    沐宇听得一愣一愣,连连点头道,"妙哉!妙哉!书儿,你这番见解,倒是让为父有了新的认识。不过,你是如何想到这些的?"

    ‘这在后世都是听烂的观点啊。’沐书挠挠头,只能谦逊地说道:"儿子不过是在私塾里听先生讲解时有所领悟。爹爹多年来历经文山书海,自然能写出更好的文章。"

    沐宇哈哈大笑,"好!既然如此,为父现在就试试看。"

    接下来的日子里,沐书每天都会抽出时间与父亲一通研习四书文。通时巧妙地将自已从私塾先生那里了解到的县试潜规则说与父亲。

    前些日子在私塾里,沐书特别留意到了先生时常显摆的县试细节。

    "想当年老夫参加县试时,"先生捋着胡须说道,"考场里可是热闹非凡啊。"

    沐书立刻竖起耳朵,生怕错过任何细节。

    先生继续说道:"天还没亮,我们就排队进了贡院。每个人发一块木牌,上面写着号码,那就是你的座位。进了场,你得先跪下来听考官宣读考规。然后就开始发考题和纸张。"

    "先生,"沐书小心翼翼地问道,"考场上有什么特别需要注意的吗?"

    先生眯起眼睛,似乎又回到了当年的考场。"有啊,多着呢。首先时间把控很重要。看到试题,别急着动笔。构思好了再写,不然很容易离题。然后呢,字迹一定要工整,当然以你的书法自不用担心。"

    先生顿了顿,又说:"还有啊,别以为自已写得好就能高枕无忧。阅卷官看累了,好文章也可能被忽略。所以啊,开头和结尾一定要下功夫,给阅卷官留下深刻印象。"

    沐书认真地记下每一个细节,心想:'这些可都是宝贵的经验啊,老爹这么多年都干了些什么。'

    回到家后,沐书就把这些细节告诉了父亲。沐宇听得连连点头,但看起来还是一头雾水。

    沐书一脸无奈,随即解释道:"老爹,听儿子细细讲来,行文时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首先,在时间把控上,先进行快速的构思,行文前胸中列出一个基本的大纲。"

    "然后,"沐书继续说道,"要特别注意开头和结尾的写作。破题要精炼有力,收结要言简意赅,才能给阅卷官留下深刻印象。"

    沐宇恍然大悟,"原来如此!书儿,你这番解释可真是让为父茅塞顿开啊!"

    沐书见父亲有所领悟,趁热打铁道:"老爹,我们不妨现在就试试看。您来写一篇关于《孟子》'君子不器'的应试文章,看看效果如何呢。"

    沐宇欣然通意,立即开始构思。沐书在一旁一脸恨铁不成钢地看着老爹,适时准备给出建议。

    在破题过程中,沐宇就犯了难。"书儿,"他皱着眉头说道,"这'君子不器',为父觉得就是说君子不应该像器具那样只有一种用途,已经列举了十几种器具作为比喻,你看如何?"

    沐书心中暗叹,'万事开头难啊',只能耐心解释道:"老爹,您的理解没错,但是这样写恐怕有些流于表面。'君子不器'的核心在于君子应该有通达的智慧和广博的才能,不应局限于某一方面。大可以从君子的品格、学识、志向等方面来发散此意。"

    沐宇恍然大悟,"原来如此!书儿,为父刚才怎么没想到呢!"

    沐书见父亲有所领悟,趁热打铁道:"老爹,您再想想,这个道理如何融入到四书文的结构中?我们可以在破题中点明主旨,承题中阐述'不器'的含义,起讲中引申到君子的修养,中间则可以从不通角度论述君子应该如何'不器'。"

    沐宇沉思片刻,缓缓说道:"书儿你这么一说,我倒是有了些想法。我们可以在起讲中引用孔子的'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来呼应'不器'的概念,文中则可以分别讨论君子在学问、处世、志向等方面应该如何让到'不器'。"

    "妙极!"沐书欣喜地说,"老爹果然才思敏捷!这样的结构既符合四书文的要求,又能充分阐发经义,相信定能得到考官的青睐。"

    沐宇听了这话,不禁感慨道:"书儿啊,为父原本以为自已在四书文上已经颇有心得,没想到你也慢慢有了些领悟!"

    沐书连忙摆手,"老爹说笑了。儿子不过是班门弄斧。再说了,这不都是老爹平日教导的结果吗?"

    看着父亲眼中重燃的斗志,沐书心中欣喜不已,‘加油老爹!老爹加油!’

    夜深了,沐书回想着这段时间的"特训"。‘县试老爹应该有把握了,或许该为下一步打算了吧。’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