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38章

    霍一忠年轻,当年他们打鬼子,他年纪小,没有参与过:“师长政委,可惜什么?”

    “可惜他不是老首长这头的。”姚政委低着声音告诉霍一忠,再忠肝义胆的人也有自己的立场。

    霍一忠沉默下来,他原本是被安排在首都附近的军区,五年前之所以会来这里的师部,不就因为是老首长那头的人吗?确实如鲁师长说的那样,罗队长是另外一头的,太可惜了。

    “罗成这个人,正直惜才,倒是给组织推过好多能人。一忠,你是撞大运了,苏昌光自杀的事情若是由其他人汇报,你可能就没那么顺利回来了。”姚政委想起罗成拉拔过的人,如今大部分都成了军队里的中坚分子,说起来,罗队长长相凶狠,却是个有人缘的人。

    鲁师长也批评他:“这件事确实是你鲁莽了。当晚一起捕抓的人那么多,你也不知道哪个就是站在你对面的。”

    霍一忠想起那个手速极快的刘副局长,把这人也说了:“那晚会不会是他说出去的?”

    “不能确定。”鲁师长摇头,“你也知道我们是接受命令,执行任务,不能多问。”

    “你在火车上遇到的那个姓龚的民兵队长,我发电报让人去查了,一切正常,没有任何不妥的地方。”姚政委和他谈起那个找他们夫妻麻烦的龚姓男子,“一忠,最近就不要出去了,小心驶得万年船啊!”

    “年轻人有锋芒是可以包容的,但是要注意尺度。”鲁师长也怕老首长亲自放过来的人出问题,对着霍一忠就有些语重心长,“苏昌光那种人就是个定时炸弹,照我说,死了也好,一了百了。”

    霍一忠低下头:“我原本是想按计划活抓他的,但是他说,他是军人,不上阵杀敌留着他有何用,不如死了。”

    他也是军人,杀过敌人,被敌人打伤过,遇到这场运动被“发配雪藏”到边疆,有时候看着辽阔的平原,过着平静的训练生活,他也会想起当初冲锋陷阵的豪情,杀敌的愤慨,追踪敌人成功时的成就感,霍一忠很理解苏昌光的想法,可“理解”一个背叛之人,这种想法太危险了,不如手抬高一寸,让苏昌光“得偿所愿”。

    姚政委站起来,有些恨铁不成钢:“一忠,你不该这么想!看看老首长和鲁师长,哪个不是铁血铮铮的军人出身?哪个又没有上过战场?可战争多残酷,多少流离失所的百姓,你看不见吗?战争结束,各自归位,成王败寇,赏罚分明,自古以来就是这样的。他苏昌光选错阵营,败了就是败了,愿赌就该服输!”

    “这种人就盼着当乱世的枭雄,想在战争中浑水摸鱼,哪会真正为百姓考虑?!苏昌光在这么偏的农场都能联系到东海那头的人,手段还是有的,若他去不成对岸,留在我们这里策反其他人,更是个炸弹!”

    “罗队长他们大概追踪苏昌光这条线很久了,好不容易等到他出动,却因为你一时心软!”

    姚政委激动起来,气喘起来,扶着椅子咳了好几下。

    鲁师长让他坐下喝口水:“好了老姚,缓缓。我看一忠也不算做错事,苏昌光的死确实给罗成的工作带来了点麻烦,但他也不可能把重点全放在苏昌光身上,苏昌光毕竟只是个少校,算不上大鱼。可要我说,给他找点麻烦也好,免得他们那边的人老盯着老首长这一系。”

    霍一忠被说得头都抬不起来了,那么大个子,头低得跟个小媳妇似的。

    姚政委无话可说,还是强烈要求霍一忠写个个人工作得失检讨,不放在他档案里,只交给鲁师长就好,必须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鲁师长最先跟老首长,是老首长第一批亲兵,霍一忠是后头来的,算是他师弟,二人关系很密切,他也让霍一忠答应:“你该写,写完我看了之后就烧掉。”

    霍一忠应下:“是!”

    三人又说了些其他的事情,关于这次的任务汇报就算告一段落了。

    “师长政委。”霍一忠看了眼外头,无人经过,也把声音压低,“我见到从前一个队友,他在西南时跟过老首长两三年,受过老首长的恩,他说老首长目前在川西。”

    “川西?”鲁师长烟都不抽了,把它摁灭在烟灰缸里,“细说!”

    霍一忠摇头:“只知道在川西,更多的信息没有了。”

    姚政委一拍手掌:“终于有点眉目了!一开始我们都以为是把他打回西南去了,原来在川西!”

    “老姚,你过年前去趟省里军区,如果时间合适,就去趟首都,打听打听,到底在川西哪个地方!”鲁师长很激动,但很快又克制下来,这几年他们远离首都圈子,得来消息的精确度大不如前,很是被动。

    “一忠,信息可靠吗?”鲁师长又问。

    “有八成的可信度。这个战友在全军打散后,去做了情报工作,职级没罗队长高,但我看他也有自己的消息渠道来源,似乎跟罗队长那头也有分歧,是瞒着罗队长告诉我的。”霍一忠想起那晚蔡大头在他手心写的字,那声声受伤的喘息仿佛还在耳边,也不知道他有没有顺利到医院。

    鲁师长和姚政委当着霍一忠的面说了起来,反复确认军中谁是站老首长那头的,又有谁有本事能把老首长发到川西去,最后二人还是决定谨慎行事,有时候找答案,不能暴露,只能等。

    见两位领导停止了说话,霍一忠又说了另外一个人,新庆市公安局石大智石局长。

    “他似乎对我所属的部队很感兴趣,问了我好几回,我是谁手底下的兵。”霍一忠把在新庆给江淮推荐工作的事情说了一遍,又提到在他和江心结婚时,石局长让人带了红包来,也不多,五块钱,他不敢用,怕有一些不知道的利害冲突,今天也把红包带来了,准备上交。

    “石大智?这名字好熟悉!”鲁师长摸了摸下巴,又犯烟瘾了,抽出一根烟,陷入沉思。

    姚政委没什么印象,摇摇头:“你是怎么说的?”

    “我说我是政委您手下的兵,您是我的团长。”霍一忠对石局长说的话半真半假,自然不敢把鲁师长的大名说出去。???

    霍一忠刚说完这句话,鲁师长就拍大腿了:“石大智!是不是长得像大头娃娃?笑起来一脸佛相的?”

    “对。”霍一忠想想石局长的长相,头大肚圆,可不是跟个弥勒佛似的的,“师长您知道他?”

    “知道知道!”鲁师长吸口烟,“怎么不知道?!”他大笑起来。

    “啊呀,几十年前大家一起在东北当大头兵时认识的,那时候我们都是十几来岁的小伙子,饭都吃不饱,个个面黄肌瘦,身上没几两肉,他就长得一副大富大贵的模样了!”鲁师长一脸的笑,“据我所知,这人算不上是危险人物,不过左右逢源的厉害,真正是谁都不得罪,谁都不站队,滑得跟条泥鳅似的。自小就是个官迷,一心想着升官发财娶几房姨太太,连排队吃饭都要当领头的队长,没想到他还是回了南方。”

    “石大智老家就在长江边上,爹死的早,是遗腹子,上头有个老娘和兄嫂,兄嫂大他几岁,嫌他吃得多,十几岁就把他赶出了门,他拿着扁担出门找活计,做挑夫时在码头认识几个喝酒吹牛的兵,就跟着这几个人跑了,从南方一路跑到东北,进了奉系张将军底下当烧火兵。后来奉系不是投靠老蒋了吗?他就成了国军有名有姓的石大智,日本人投降之后没多久,他不知道听了什么风声,又跑到我们这头来,反着去打国军。”

    “当时有个算命的看他手相摸他头骨,说他八字带金,是个当官命,把他给高兴的连着翻了十几个跟斗,放言等他当了大官,要回老家去给他哥嫂好看。再后来我跟着老首长去西南,他还在东北,大家就没再见过了。”

    鲁师长原先也算是奉系底下的一个小队长,跟了老首长后走南闯北,打过日本人,打过国军,参与过解放战争,历经沧桑,大运动前,老首长嗅到危险,把鲁师长安排在他老家东北,让他安静蛰伏。

    “这一趟出去,收获不少。”大概是说起年轻时的故人,鲁师长心情也没那么沉重了,“这个石大智收你二舅子,就是看在你是营长的面子上。放心吧,等你当了团长师长,他说不定都能给你二舅子搞个正式编制,弄个小领导做做。”

    霍一忠汗颜,石局长肚子里还有这种官司。

    姚政委也笑:“确实,不怕人家要什么,就怕人家不要什么。”让他把那五块钱红包收了,当是积个人缘。

    “这样会给部队带来不好的影响吗?”霍一忠最怕这个。

    “也算不上,他这人就是爱攀关系,一切按规矩办就没问题。”鲁师长倒是不介意这种,偶尔走走人情,是人之常情。

    说完工作,又开始说起他结婚的事情。

    “新媳妇如何?”鲁师长问霍一忠,他也得关心关心师弟的家庭生活。

    霍一忠笑起来,一口白牙晃人眼睛:“她很好。”他很满意。

    鲁师长和姚政委就笑起来。

    “媳妇来了,孩子也来了,往后就能定下心了,好事情。”

    作者有话说:

    姐妹们,祝中秋节快乐,花好月圆人长久。

    ?

    第

    53

    章

    霍一忠汇报完工作后,

    就出去给江心和两个孩子办户口了,他们的户口都要迁到这里。

    到时间回家,他在后头走,

    有找他借过钱的人,

    又过来还了他二十块,

    这下一共收到八十,

    且看明天能收回多少,好歹和江心有交代了,他现在真有点怕江心的较真儿。

    回去的路上遇到慢慢走路回家的鲁有根鲁师长,旁边还跟着警卫员。

    鲁师长让警卫员走开,自己单独和霍一忠说了会儿话。

    “要是老首长的情况属实,

    年底或者明年春,

    我想安排你去走一趟,探探虚实。”鲁师长和霍一忠这样讲。

    霍一忠想起中午江心对他说的话,不能离家太久,就有些犹豫,

    没有立刻答应下来,而是问:“大概要去多久?”

    “早去早回,

    确定了人在哪儿就回来,以图后续。”鲁师长没准备让他出长差,“十来天。”

    霍一忠这才答应下来,

    得先给心心打个预防针。

    “不对啊,

    往常外出你都是不带犹豫的,

    今天怎么回事,还问去多久?”鲁师长好奇,

    出任务还有打商量的。

    霍一忠面不改色地说:“师哥,

    因为我结婚了,

    而且我是个耙耳朵,不能离家太久。”

    鲁师长被这句“耙耳朵”噎住,简直没眼看霍一忠的归心似箭:“走走走,赶紧回家去,看到你就烦人!”

    霍一忠笑着朝他敬个礼:“师哥再见,我回去了。我爱人江心做菜好吃,到时候请您和嫂子来家吃饭。”

    鲁有根也笑了:“赶紧走吧。”

    倒是对霍一忠这个新媳妇有了两分好奇心,从前林秀在他可没那么大的笑脸。

    回去路上,霍一忠绕到村口的家属楼里,里头有军嫂爱囤点东西,加一两毛钱卖给家属村里的人,大家图方便,从来没人举报这种轻微的“投机倒把”,他找到人,买了两个煤油灯和一两灯油。

    才到家门口,已经看到厨房冒出炊烟,屋里还有孩子追逐玩闹的声音,江心正喊着让他们跑慢点,别摔了。

    霍一忠开门,江心从厨房出来,手里还拿着一把没洗的青菜,笑着看他:“回来了。”

    欢笑,烟火,平静,这是他心目中的家。

    霍一忠决定,无论要付出什么,他都要维持住这个家。

    “我回来了,买了两个煤油灯。”霍一忠跟在江心后头,趁着两个孩子不注意,亲了她脸颊一口,“户口也上好了。”说完掏出一本红色封面的户口簿。

    江心让他打开,一页页看过去,姓名那栏江欣改成了江心,又看看两个孩子的信息。

    “呀,霍明过几天生日。”江心让霍一忠再看一眼霍明户口的那一页,“我们要给她买个礼物。”

    “礼物?”霍一忠没有过生日的经验,对礼物这种事更没有概念,他小时候别说过生日,能吃上一碗红薯饭就能高兴个好几天了。

    “还有几天,我们好好想想。”江心洗好菜,甩了甩青菜上的水,“你呢,你什么时候生日?”

    霍一忠翻到自己那页,写的是五月初的日子。

    “过了,明年再给你买。”江心用一个新篮子装好青菜,准备进厨房。

    霍一忠却说:“这不是我生日。我娘说怀我的时候,她馋吃柿子,柿子熟了,她拿着竹竿去捅,动了胎气,就生了我。”

    江心挑眉,这个出生故事倒是新鲜:“十月左右?”

    霍一忠:“具体哪天不知道,就说是柿子熟的那天。”

    “那你喜欢吃柿子吗?”

    “还行。”无可无不可。

    江心笑:“反正也不知道是具体哪天,不如就十月一号,与国同庆好了。”

    霍一忠满意:“这个好!”就这么定了!

    去担两桶水回来后,霍一忠先把那几十块钱拿出来,说了下午的情况,江心让他自己收好,就没再过问,霍一忠微微松口气,还是得早点把钱收回来。

    吃过饭,天还没黑,江心在屋内屋外都烧了艾草,这是郑婶子下午给她拿来的,让她去去霉气,到了夜里还能驱蚊虫。

    霍一忠洗碗的时候,老章来了,带来二十块钱,说是先还他一部分,最近手头紧,剩下的过阵子再还,还和江心打了个招呼。

    江心手上拿着一把艾草,正想放到洗澡房边上去,见有人来,也过来认人。

    老章叫章爱国,三十多,个子不高不矮,长得没什么特色,看一眼就忘了,但是他个急性子,容易急眼儿。

    霍一忠接了钱,总算还了一部分,转身就把钱交给江心。

    老章在旁边看他手都不软就把钱交给老婆,心里有些不是滋味:“一忠,也不急用,哈。”

    江心听了这话就不太高兴,人家不急用,你就不还钱了?登时对这个人没了好感。

    老章看不懂人脸色,还在叽叽歪歪说个不停,打趣霍一忠大男人还洗碗,娶个年轻老婆有啥用,霍一忠倒很享受,家里就两个大人,家务不是他就是江心做,总不能指使两个孩子挽起袖子来干活。

    等老章走后,江心就直说了:“你这个同事,没有分寸感。”

    “不是同事,是战友。”霍一忠把碗筷放好,拿了盒火柴,把煤油灯点亮,“老章这人就这样,嘴碎话多,对钱的事看得比较重。”

    江心没好气,你就是看得太轻了,用江母的话来说,手指缝疏漏得能钻过一头牛。

    “我下午见到那个邮递员了,托他寄信,他也说估计得要二十来天才能到。”江心转移了话题,“你要不要也给延锋那边去封信,说你到了?”JS?

    江心也慢慢摸索出来霍一忠的性子了,他对爹娘再不满意,但也渴望爹娘的关爱,要他们断绝来往是不可能的,她想保住平和的日子,就得尽量不让他们靠得太近了。

    霍一忠把煤油灯放高,不让两个好动的孩子碰到:“过阵子吧。”

    每次和爹娘写信,一来一回就是要钱要票,这次回去看到霍明霍岩两个孩子被养成这样,他心里多少过不了关,等他平复了心头气再说。

    江心让他把凳子搬过来,闻着清香的艾草味,两人都靠着桌子,把下午画的那叠东西拿出来让霍一忠看,霍一忠就着这盏黄黄的煤油灯,一张张看江心画的东西,是这个小院儿,可看着又不像,另一些纸画了一些细节的房间和家具,还有一两张他看不太懂的东西,都用水笔画了出来。

    “我要和你商量一件事。”江心抽出那张画着整个屋子的图,指了指那张纸,“我想重建一下房子。”

    “重建房子?”霍一忠声音拔高,把两个孩子吓了一跳,都看着他们。

    “叫什么呀?”江心拍他,让霍明霍岩继续玩,别听大人讲话。

    “这...房子是部队的,一砖一瓦都是公家的,我们可以住,但不能乱动。”霍一忠知道江心有时候有些倔,他得对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那这房子也破败了,如果我们修缮一番,部队也不会反对吧?”江心给他指了指厨房和洗澡房,四面漏风,都破成什么样了。

    “是,话是这么说。但是重建...是不是太个色了?”霍一忠为难,“分到手的房子,也没见谁会重建一番啊。”

    “那就半重建。”江心换了个说法,“我们把这个瓦房的屋顶推倒,铺上一层地板,建二楼,在二楼做三个房间,就跟西边那头的二层平房一样。”

    西边那头的二层平房只有五六栋,鲁师长和姚政委分了两栋,剩下的是分给一些资深的团长和政委的,霍一忠差点一口水咳出来:“心心,我们再商量商量,总不能越过师长和政委他们二位。”

    江心这回却不愿意退让,的确有些倔头倔脑的:“我们花自己的钱,又不花公家的钱。”

    霍一忠脑袋更大了,建房子除了要钱,要找出工师傅,申请材料要打报告拿批条,家属村的每个邻居多少还都会指指点点一下,这种大事,是怎么出现在心心脑子里的?他想不通。

    “重建房子,往后如果我们要住五年,那我们就有五年的好房子可住,如果更长时间,那就一直住令我们舒适的房子。”江心看出霍一忠的不乐意,张嘴不停劝他,“我都规划好了,二楼是我们四人的卧室,大房间归我们两个,小房间归孩子们。”

    “一楼你也看到了,除了大房间,其他两个小间又潮又暗,基本不能住人,那就改造它们。”

    “霍一忠,你不想我们两个有个单独的房间吗?”江心突然在他胸口划了一划,眨眨眼睛,咬唇看着霍一忠。

    单独的房间,一张大床,霍一忠立即就吞了口口水,马上就动摇了,不行!心心的话太有诱惑力了!

    “和洗澡间并排的房间过潮湿,我们就用它来当柴房,做个火炉,往上透个烟囱一样的东西,冬天烧火,楼上的房间就能热起来。”

    “我们现在住的房间,搭个炕,有客人来了就可以住一楼。”江心把她画的图一点点讲给霍一忠听。

    听完江心的话,霍一忠就心动了了,这么一整一改,确实比现在要好上许多,起居分离,还能兼顾冬天的保暖,他可以抗冻,江心和两个孩子就不一定了。

    “我得想想。”霍一忠抓抓头发,心心真会给他出难题,还是个这么大的难题。

    “我下午带着两个孩子出去熟悉环境的时候,看到村口好像有个电线架子,我们也可以拉电到家吧?”江心知道霍一忠已经开始考虑了,就没有再逼他,说起拉电线的事。

    霍一忠“嚯”地站起来,江心的心也太野了,重建房子的事情还可以商量,但用电,目前只有鲁师长和姚政委家里用上电,其他人家都在用煤油灯:“那是部队的用电,不能拉到家里来!”

    江心就仰着头看他,不懂他为什么反应这么大,不知道的还以为她要拆了那个电线架!

    “不可以吗?”江心反问他。

    “不行!”霍一忠很严肃,以为江心要占部队的便宜。

    “那你去问问你们领导,我们花钱拉线,每个月交电费,能不能拉到家里来。”江心倒没什么情绪,就事论事,霍一忠这人就是这样,凡事涉及到部队,他的声音就能提高三尺。

    霍一忠堵住,她就是不懂他的为难,部队是个整体,一进一退都有自己的规章制度,他不能太过出头,坐下来,又撇过脸去。

    江心就着那盏煤油灯,写了长长一串建房子要用到的砖瓦水泥腻子材料,一点没手软。

    霍一忠见江心没来哄他,又扭过头看她低头写字的样子,看了眼纸上的字,皱眉,心心懂的东西是不是有些超过她的身份了?

    江心当地产公司管培生时,还在建筑工地待过一个月的时间,那阵子把她晒得整个人都脱了一层皮,让她画图计算她不行,但一些基础的东西是学到了。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