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她这个时候真的躺不下去了。还想着占卫生院一点便宜,再敲诈一点钱财,但和坐牢相比起来,那这些东西摆在她面前她都不敢要。
腰上的伤口才包扎没多久。
伤的不是太深,不然她也没心思想七想八。
刘翠凤挣扎着从床上爬起来,想着马上离开这里,就算两个护士想拦着她,但是以她撒泼的性子,光两个小姑娘根本拦不住她。
不过就在她要冲出病房时。
发现外面居然站着一名公安,就笔直的站在病房门口,拦住了她想要离开的路线。
“公安同志,您赶紧劝劝这位大妈,这时候可不能随着性子来,您看看她身上的伤口又开始出血了。”护士着急说着。
公安倒是没什么表情,只是公事公办地道:“刘翠凤同志,你现在要是不愿意养伤正好去公安局一趟。”
“我不去!”刘翠凤吓得连连后退,“我又没犯罪我干嘛去公安局?你们要抓就抓伤了我的人,其他事和我一点关系都没。”
说的那叫一个理直气壮。
可其实心里还是挺发虚的。
“有没有犯罪并不是你说的算,你的家人已经去了公安局进行调查,一旦落实罪名谁也逃不过。”
刘翠凤一家人犯事的罪名板上钉钉。
他们可不是跟罗国强发生争执小打小闹,这一家人的出发点那是谋财害命,就算是杀人未遂,那也得得到应有的惩罚。
就算刘翠凤不愿意去公安局进行问话,那也没什么关系,反正她和她的家人是一伙,她的家人承认犯罪的事实,她也逃不脱。
刘翠凤哪里愿意接受这个事实。
不过她就是再歇斯底里,也不敢和一个腰间上挎着枪的公安造次,她只会一屁股坐在地上撒泼,大喊大叫着自己没罪。
一开始医护人员还来劝着。
可看着她没完没了的折腾劲,最后也懒得再劝说。
一直等刘翠凤自己受不住才停下来。
没法不停,就算伤口不严重,可这么在地上挣扎撒泼,弄得伤口又裂开,疼得她直哼哼,主动喊着:“大夫呢?大夫哪去了?赶紧给我把血止了,再这么流下去我是不是要死了啊?”
刘翠凤这边闹,在二楼也有人闹。
这边闹腾着说是卫生院弄没了他们宝贝的孩子,嚷嚷着一定要卫生院赔偿才行,不然他们天天待在这里闹腾。
卫生院这边的人真的很头疼。
他们可以用各种检验单子证明季婷根本没怀孕,但和这些人根本说不清,他们才不管什么检验单子,就是不讲理的认准了季婷肚子里本身有孩子。
这种事以前卫生院不是没碰到过。
一年总会遇到那么几起,大部分的时候都是息事宁人。
就像这次,本来是打算赔偿一笔钱票,也省得这么一直闹下去,耽误了卫生院的运行,还闹着其他病人。
但这次。
今年才上任的新院长早就不赞同这种处理方式,如果是院方的责任,那绝对二话不说就会负责,但如果不是院方的问题,却还得又院方来主动认错,这种事遇到一次两次……是越来越憋屈。
“我不同意赔偿。”在商议着处理方案时,院长就主动道:“妥协也得看人,这群人你们也是看见了,一个个跟赖皮似的,直接狮子大开口就要五百块钱,咱们确实可以将赔偿的金额谈下来,但你们能保证他们张嘴了一次不会再张嘴第二次?”
要钱要得这么容易,还这么贪婪。
他敢肯定,有了这么第一次肯定就有第二次,只要院方一而再再而三的退让,只会惯的他们的心越来越大。
“我同意院长的观点。”其中一人跟着道:“我去打听过这家人的情况,之所以会那么宝贝伤患肚子里的孩子,其实也是想着拿这个孩子要挟男方的家庭,连自己的外孙都利用,别想这些人有良心。”
“可不是么,他们女儿脸上被烫成那个样子,一听到要花钱,全都说着不医治,伤者疼得厉害,连止疼药的钱都不愿意花。”
那张脸都烂了,还是医院看不过去,无偿给她开了一些价廉的止疼药,至于想要医治,那肯定得让他们自己花钱了。
现在耽误这么久,那张脸以后怕是只能一直烂着。
一个二十出头的女同志顶着一张烂脸,以后怕是会特别绝望。
可她的家人在干什么?
在病房里大吵大闹,拉着在病床上疼得要死的季婷到处示威,根本不顾她疼不疼,卫生院内卫生院外,反正就到处闹腾。
不知道的还当是卫生院害得她烫伤这么严重。
这些人的心太黑了。
谁都知道,一旦纠缠下去最后绝对会被对方缠着不放。
倒不如从一开始就拒绝。
院长深吸一口气,脸上总算浮现出笑容,“既然大家都这么说,那就这么决定了,李同志,请你去一趟公安局,这件事我们得请公安帮着处理。”
季家是闹事的一方,还是无理取闹。
公安一来,自然就将人带走。
也就是说……
罗建林得到消息的时候,面上是一点表情都没有。
他无动于衷,只是淡淡的回应了一句:“哦。”
对面的罗冬等了半天,没等来第二句话,不是很理解的道:“爸,然后呢?”
“没然后了。”罗建林继续翻看手里的本子,这上面是窑洞那边的出货量以及各种数目。
别说,白知青做账不比袁会计来得差。
所以账目一笔一笔记得特别清楚,他不用太费力就能看出总的数额。
从成立窑洞到现在接近两个月的时间。
给大队带来的利益却不少,纯利润都快接近大队干一年得农活,难怪镇上的经济那么好,他们大队单单就两三座窑洞,就能带来这么多利润,更别说大厂子了。
看着这么一串数字,罗建林的心情是好的不得了。
罗冬带来的消息完全没有毁掉他的好心情,果然有些事还是得放手,没必要把大队中大大小小的事都抓在手中,他这么大把年纪也实在是没这个精力管太多事。
所以他决定放下了。
不管是刘翠凤一家被抓还是马春花一家被抓,这些事和他有什么关系?
那是一毛钱的关系都没有,他和这两家又没有血缘关系也不是他从中使坏,鼓动他们去干坏事。
所以只要他不去插手,这些事就落不到自己身上来。
想明白这一点后,罗建林是浑身都觉得舒坦,连脸上的笑意都多了几分,他一副过来人地道:“我跟你说啊,这人别把自己想的太是一回事,以为事事都是自己的责任,还得把事情处理的妥妥当当,皇帝不急太监急,上赶着把担子往自己身上挑。”
说到这里,他直接呸了一声。
“有这个想法的人那都是傻子,尤其是一些烂事都要去插手,到时候反而弄得自己一身脏。”
这要是换个人,他绝对二话不说就出门。
可想想被关进去的那两家人干的事,他现在就一个想法,不是去帮忙周璇,而是恨不得那两家人坐个几年的牢。
要不然得不到教训,他们绝对不会改。
到时候指不准还闹出更大更没法收场的事。
罗冬有些诧异,“爸,我怎么感觉你这段时间有些变了?”
以前的爸可不是这样。
觉得自己是红山大队的大队长,就得承担起所有人的责任,不管是大事还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他永远都是跑到最前方的人。
“是该变了。”罗建林侧头望了望窗外。
入眼的风景和以前几乎没什么区别,但他还是能够感觉到红山大队的改变。
不说太多,就说他手中的这册账本。
两个月的收益抵得上以往的一年,他都不敢去想象明年这个时候大队会是什么样子。
将一部分的收益分到每个社员的手中。
这些钱除了支撑一年的粮食之外,还能给家里每个人置办一身衣服又或者家家都要开始修缮屋子买上一些新的家具……
最重要的是,所有人都不用害怕饿肚子了。
即使明年的收成不行,他们也能有足够的底气,再也不用饿着肚子下地干活,也不会听到娃娃们饿到哭唧唧的声音。
罗建林感慨着,他缓缓道:“我再不改变就跟不上这个时代了。”
大队越来越好,他这个大队长总不能拖后腿吧?
虽然是有了些年纪,但他最近几年还没打算将担子交出去,倒不是他不舍得,而是没找到合适的人选来接手大队。
不是说大队里没人能胜任。
他是真觉得红山大队能人多,真要算起来,那一个手掌都不一定算得过来。
只不过这些人要么身份的缘故没法担任大队长的职务,要么就是身上有其他的工种,无法脱身。
也正是有这群能干的人。
红山大队才有了现在的变化吧。
这也是罗建林想要改变的原因之一。
因为那群知青们,他突然醒悟过来。
哪怕红山大队的社员不多,但光凭他一个人的努力根本没法带动大队进步,即使是维持也十分困难。
这也是为什么周边其他村子渐渐变好,而他们大队虽说没饿死一个人也没冻死一个人,但不得不承认日子也确实越过越难。
想要将大队发展起来,光靠一个人真的不行。
这些,罗建林是从容知青身上学到的。
不管是猪圈还是窑洞又或者是一些重要的事上,总能出现她的身影,但奇怪的是,这些人运行下去后,却又不见容知青参与到其中。
他一开始怎么想都想不明白。
不管是哪一件事但凡她自己担下来,那绝对是一件特别大的功劳,以后发展好了自己在其中也能占据绝大部分的权力。
怎么想都是一件让人无法舍得放手的事情。
罗建林琢磨了好长一段时间他总算琢磨出了真理。
并不是说容知青甘愿放下这些事,而是她觉得这些事有更适合人选。
就像现在的安排一样。
窑洞那边白知青干的是特别好,任谁都能看出,只要给予足够的时间,他们肯定能将小作坊开的越来越大。
再看看猪圈那边。
焦知青不是一个能干活的人,而且还特别的爱偷懒。
但是有一件事上是整个大队都比不上的。
这小子实在是太受大队的大妈大婶欢迎了,只要他待在猪圈,几乎天天都有人往那边跑,坐在那边一边唠嗑一边帮着打理猪圈。
就算焦知青懒惰,可是整个大队要说最干净的最整洁的地方,那绝对就是猪圈。
毕竟那可是有十几二十个大妈大婶一起帮着干活呢。
所以只要把人给用对了,事情反而可能更顺利
这个道理让他明白。
有些事就得放权。
有些事也就得放手。
毕竟总不能是容知青因为偷懒而选择不干这些事吧?
那不能。
容知青肯定不是这样的人。
罗冬不是很能理解父亲的心思,但是他挺乐意看到这样,不至于天天忙得脚不离地,在外的时候看着精精神神一个人,回到家却累得瘫倒在床起都起不来。
他这个当儿子的看着也挺心疼的。
便很赞同的道:“行,那咱们就不管了,等下回那边再联系我,我就直接找借口给推了。”
不仅仅是这两家人的事。
还有盛左元。
知青办那边想来也是不愿意接手这个麻烦,连着找了他好几回,就希望他回来给父亲带个信,想让他来处理这件事。
这有什么好处理的?
故意伤人肯定得判刑,总不至于让他的老父亲为一个不值得的人到处奔波吧?
不过就算他心中这么想,他还是得回来一趟,就怕没把这件事告诉父亲后惹他生气。
毕竟以前的父亲可是一个什么事都爱插手的人。
可既然现在父亲都开了这个口,那以后他肯定就是直接找理由了。
不过这个时候罗冬又有些担忧,“爸,如果他们这些人都被判了刑,那今年的……”
算一算有多少人。
马春花一家、刘翠凤一家外加一个盛左元。
这些人加在一块得有十几口人。
也就是说,红山大队一年会有十几个人因为各种原因去坐牢。
哪怕大队的窑洞发展的特别好。
今年评选最优秀的生产大队,那绝对和他们没关系了。
想想父亲一辈子就这么一个念想。
眼瞅着马上就要捧起那块牌匾,结果这时候又出了差错。
本以为他这话一说,父亲便会特别的难过,正想着该怎么安慰时就见父亲摆了摆手,阔达的道:“这算什么大事?今年不行还有明年,我就不信明年红山大队又出几个人去坐牢!”
应该……没这么邪乎啊?
他们大队确实有一些根子不正的人。
但就算再糟糕也不会比今年这些人糟糕,
今年拿不到明年拿就是。
明年拿不到那不还有后年?
原先只是奢望,现在他可以敢肯定,只要大队不出一些乱七八糟的事,优秀生产大队的牌匾一定会落在他的手上。
不过说起来,他确实得往镇上跑一趟。
罗建林将账本合起来,锁在抽屉中,他站起来道:“正好你载我去镇上,我得问问宝藏的事调查完没,要真的调查完了,最好得让公安出一个通告,要不然还是会有很多人往咱们生产大队跑。”
别说是其他外人,就连他有时候都会忍不住想着祠堂那边是不是真的有宝藏。
连他都这么想,那跟他一个想法的人肯定很多。
抱着来寻宝想法的人绝对不会少。
但要是公安出了一个通告,就能打消不少人心中的念头。
而且还有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