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55章

    在离开之前,她又说了一句,“可以的话,给大队的猪照张相吧,焦港去讲解的时候也能带上,眼见为实,这比说再多都来得有用。”

    说自家大队的猪养得多好多好。

    哪怕说半天都没一张照片来得有效。

    要是搁在以前,她肯定不会提,但现在的红山大队可和以前不同了,窑洞那边的钱源源不断的进账,两块钱的拍照费还是能拿得出来。

    罗建林眼睛一亮,“你说得有理!”

    给猪拍照,说出去都有些匪夷所思。

    但真的可行。

    大队的猪养得那么好,代表着的可是红山大队的荣耀,不但能让焦知青带着去讲解,以后还能继续保存着,能给大队的后代们看看这段历史。

    容晓晓说完后就离开了。

    还没走多远,就听到办公屋那边传来的哭喊声。

    心里跟着一紧。

    还得想想等会该怎么劝慰二姑。

    二姑的眼睛才好,可不能太伤心流泪。

    可看着手里拿着的信封,就能明白不流泪又怎么可能。

    就因为某些人,他们兄弟姐妹三人失去联络近三十年。

    怕是谁都以为对方不在世,这些年来不知道伤心难过了多少回。

    结果呢,老天爷开了这么大的玩笑。

    好在因为她的下乡,爸和二姑有了联络。

    可大伯呢。

    大伯是否还在世,是不是还在来信的地址那处生活,以后能不能再联系上……这些都说不准。

    这一路,容晓晓走得有些沉重。

    但路就这么长,迟早有走到的时候。

    就在她要推开院门时,陈婶子搀扶着容婆子走了出来,看着她便道:“晓晓回来了啊,正好呢,你刚听到没?袁会计让你们过去一趟。”

    原先这种事容婆子是不参与的。

    她就算想参与也没法去,眼睛看不见,在家倒是能行动自如,一出了院门就找不到东西南北,所以大部分的时间她都是一个人待在家里。

    现在眼睛好了。

    听到电喇叭的声音,容婆子就想着去一趟。

    怕自己找不到路,还请老姐妹带着她一块去。

    “不用了,东西我已经拿回来了。”容晓晓举起手里的信封,张了张嘴,到底还是开了口,“信件的事查清楚了,丢失的信件也找回来了一些,这些都是寄给爷爷的。”

    “你爸这些年寄得信?”容婆子赶紧问道。

    容晓晓顿了顿,“不止,还有大伯。”

    “大哥?!”容婆子猛地瞪大眼,突然有些喘不过气。

    “老姐姐别激动,缓缓气。”陈婶子被吓得一跳,连同着晓晓将人搀扶进院。

    容婆子刚坐下,就迫不及待道:“晓晓,是你大伯有消息了吗?他还活着是不是?”

    顾不得急促的呼吸,她赶紧道:“晓晓,你拆开信,看看里面写的什么。”

    “好,二姑你别太着急,咱们先喝口水缓缓,我再给你念信。”容晓晓接过陈婶子递过来的水杯,给二姑喂了水这才拆开信封。

    信封都是拆开过的。

    她将里面的信纸倒出来,发现里面还有一张没用过的邮票。

    显然是大伯专门放进去,希望家里有人也给他回一封信,又操心家里人买不起邮票,还贴心的附上一枚。

    她并没有打开信纸直接看。

    而是又看了看另外两封,不意外的从里面也倒出两枚没用过的邮票。

    “他啊,从小的时候就是操心命。”容婆子也懂了,不由叹气道:“不过就是比我年长两三岁,就觉得自己有义务照顾弟弟妹妹……”

    这么多年,她到现在还记得逃荒那段时间的光景。

    一家几乎十来口人,结果只有她一个人回到了红山村。

    长辈们相继离世,又中途和弟弟走散,最后那段路是大哥一直照顾着她,找到的食物都是紧着她先吃,还护着她不被其他人欺负。

    可惜到最后还是走散了。

    这一散就是近三十年啊。

    第152章

    容晓晓先是将三封信大概的看了一眼。

    每封信的字迹都不相同,显然是大伯请别人代笔。

    等看得差不多,才给二姑读了起来。

    信里的内容不多,大概交代了一下自己的处境,紧跟着问问他们如何,又在信尾期盼着能收到来信。

    看着上面重点标出来的地址。

    大伯走得比爸还要远,一路逃荒到南方,后来在一个小地方安了家。

    落脚安顿好后,大伯便来了第一封信。

    没详细说这一路的艰辛,就用一句话概括,信纸上都是写着让家里人放心的话语。

    还说自己运气好,能在异乡安了家。

    听到这里,容婆子脸上一点笑意都没。

    显然也是不信这些安慰人的话,而是问道:“晓晓,你大伯写得地址清楚吗?能不能往那边寄信?”

    “可以。”容晓晓点了点头,“有地址就能寄,就是……”

    “我懂我懂。”容婆子连连点着头,她哪里听不出晓晓话里的意思。

    信能寄出去,就是不知道大哥能不能收到。

    她干哑的道:“就算大哥收不到,他家里人也能收到。”

    容晓晓跟着道:“对,只要他们不搬家,怎么都能收到回信。”

    在信里,大伯有说自己成了家。

    只要还是原先的地址,显然能收到信。

    三封信间隔的时间有些长。

    前两封相隔不到一两年的时间,怕是因为没收到来信,也以为家里没了人便停止了寄信。

    可十年后突然又来了一封信。

    信里的内容与原先没什么差别,却总让人觉得有些不好的联想。

    不过这些,容晓晓并没有表露出来。

    而是开口道:“那二姑现在就给大伯回信吧,等明天早上我就去镇上寄信。”

    “好好好。”容婆子连连点头。

    一旁的陈婶子道:“老姐姐别伤心了,好不容易眼睛才好,你再哭下去眼睛坏了怎么办?现在大哥和弟弟都找到了,难道就不想以后亲眼看看他们的样子?”

    容婆子哪里会不想,想的不得了。

    可这眼泪就跟不听使唤一样,就哗哗的落。

    容晓晓已经拿出纸和笔,她道:“二姑你来说我来写。”

    “好好好。”容婆子深深吸了一口气,使劲的把眼泪给憋了回去,这才说起了想和大哥说的话。

    足足写了三四页纸。

    写了老多老多的事情。

    说了自己的事又说了和小弟相认的事,更多的是在问大哥的情况,还将公社的电话留上,说是希望对方收到信之后马上回一个电话。

    让大家都知道他还在。

    这一夜,容婆子是翻来覆去的没睡着,天还没亮人就醒了,想着早点将信件寄出去。

    但又没去打扰晓晓睡觉。

    而是待在厨房中忙活着,干完这个干那个,人忙起来了就不用想太多的事。

    容晓晓也知道二姑着急。

    这天要起来的比平常早一些,可看着二姑将厨房收拾的干干净净,还把粥和馒头给蒸好,显然起来的要比原先早,怕是早早等着的。

    她快速梳洗,喝了半碗粥拿着一个馒头就出了门,“我今天稍微晚点回来,中午的时候就别等我了。”

    除了把信寄出去之外。

    她还想去公社走一走。

    想查查有没有大伯所在地址的其他联系方式,要是能查到有电话就好了。

    不然信件寄出去寄回来,怕是得年后才能得到消息。

    “好。”容婆子点着头,她又将一个馒头塞在了她手中,“一个哪里够吃,再拿上一个,要是路上饿了还能填填肚子。”

    容晓晓没有拒绝,拿着一块干净的帕子包好,就塞进衣兜中。

    一切准备好后便出了门。

    结果没走多远,就见罗夏朝着这边来,“容知青,你是不是要去镇上寄信?”

    容晓晓点了点头。

    “那正好,等会一块去吧。”罗夏道:“我爸就知道你会去镇上寄信,让我来同你说说,昨天收到信的容家人不少,都打算回信看看,现在都聚集在办公屋那边,说是让你等等,等会写完我就直接送到邮局,也省得你们跑一趟。”

    “全都在?”

    “都在呢。”罗夏叹气道:“昨天他们知道消息后,聚在一块哭了好久,容三伯哭得差点晕厥过去,不过缓了一晚上,现在也都好了许多,也能平缓下心情去写信了。”

    昨天办公屋那边聚了好多人。

    人一多,都不知道该怎么劝。

    有人哭、有人大闹,还有人嚷嚷着要宰了盗窃信件的人。

    再加上都是一群上了年龄的人,好些人哭到喘不过气,捂着胸口就往下倒,差点把他给吓死了。

    不过好在,时间能抹平一切情绪。

    经过一夜的沉淀,现在倒是平静了不少。

    这么一平静下来,自然想着尽快联络到自己失散的家人,便大清早的赶到知青屋这边,想着让爸和支书他们代笔写信。

    “我已经跟焦知青借了自行车,等信件写完就去镇上。”罗夏说着。

    “我跟你一块去吧。”容晓晓本来也是想借焦港的自行车,既然已经有人抢先,那她就等等吧。

    跟着一块去了办公屋那边。

    除了大队的三大头之外,还有几个知青也坐在桌边帮着写信。

    一旁的朱婆子瞧着,她道:“看看吧,上学读书还是有用的,要不然一封信都写不来,还得这里拜托那里拜托。”

    马婆婆跟着点头,“是这个理。”

    “谁不知道上学读书有用?问题是拿不出那么多钱,供着一个孩子就得拖着家里,可现在谁家又只有一个孩子?三四个一块送过去,家里吃什么穿什么?”王桂枝叹着气。

    以前只觉得孩子生多了好。

    儿孙满堂,真要出什么事也不怕没帮手。

    就拿打架来说,家里四五个壮小子,谁还敢欺负?

    可真养着的时候才知道有多费力。

    光粮食就足够令人发愁,更别说送去读书识字。

    “那是以前。”朱婆子朝着知青那边的方向抬了抬下巴,“有窑洞在,以后肯定能多分一点钱,而且窑洞发展的越好,需要干活的人就越多,要是在那里谋得一职不比在镇上当工人来得差。”

    听到这个,边上的人不由跟着舒展眉头。

    还真是这样。

    要是大队发展的好,那不就有足够的钱送孩子们上学了?

    “你这么一说,我还真有些心动。”

    “小方,我记得你家侄子在上学吧?得花多少钱?”

    “现在别打听,就算有这个钱,也别现在送过去。”一旁的袁馨说着,“我前两天去了一趟镇上,可是听到一件大新闻。”

    朱婆子眉眼一挑,没抓住重点,“去镇上?是不是和你对象去镇上了?”

    这话一说,袁馨脸上瞬间爆红。

    周边的大妈大婶立马打趣着。

    “看来袁会计家好事将近啊。”

    “你那个对象看着确实不错,比某人强多了。”

    这里的某人自然是引得袁馨当众示爱的盛左元了。

    在这群大妈大婶的眼里,但凡是个男人都比盛左元来得强,毕竟这个人现在不一定是‘男人’了。

    袁馨本来还有些害羞,一听到这个讨人嫌的人立马撇嘴,“重点不是这个,你们还不知道吧,镇上发生命案了,杀人犯现在还没抓到,我妈都不打算让侄子去学校了,万一在上学的路上遇到杀人犯了怎么办?”

    “嘶!”

    “真的杀人了?”

    “哎哟,怎么还没抓到呢?”

    “那我家娃娃怎么办?难不成也让她在家休学一段时间?”

    容晓晓来的时候正好听到他们在说这件事,她插话道:“一直休学也不是事,休学时间长了孩子们怕也跟不上学业,不过让他们自去学校,确实也不让人放心。”

    大队没有学校,上学都是大清早去其他地方上学。

    每次上下学的时间都得费上三四个小时。

    一路上倒是有同伴同行。

    但都是差不多年龄的孩子。

    真要遇到歹人,怕是逃不过。

    “这件事我爸也知道。”罗夏蹲在一旁,“他打算安排人接送,有大人在,到底放心些。”

    “让我家小柳去啊。”一旁的大娘说着。

    这种接送的活肯定不是白干,正好近段时间农闲,想挣工分都挣不到。

    “那不成。”朱婆子直接摇头,“瞧瞧你家小柳瘦弱的样子,真要遇上杀人犯,这不是直接送人头吗?”

    “……”小柳他娘刚想骂两句。

    不过想想自家儿子的小身板,确实不太抗造。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