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但谁会嫌钱多?再说了,最开始的铺展小点,难道就不能慢慢往大的来?
反正天时地利人和,地利人和已经有了。
运输便利的玻璃瓶、满山的野果子以及会这门手艺的秦雪花。
能不能做起来,全靠二姐和南望大队的人。
她无非就是多嘴几句,剩下的事她才不会管,也没想过管。
容晓晓视线偏左,盯着最后一瓶水果罐头。
她们一共买了三瓶。
这玩意吃着吃着就有点上瘾,要不把第三瓶也开了?反正得拿空瓶子回去放果酱。
就在她下决定之前,吴平慧突然站起来。
她先是往供销社跑去,容晓晓回过头看着她,见二姐站在柜台边上不知道问什么,没多久又返回,一把将她拉起来,“走,我们去玻璃瓶厂。”
被她拉着走的容晓晓感叹着,二姐跟妈一个样,都是风风火火的性子。
不过好在,并不冒失。
二姐没有直接回到大队说这件事,而是先去打听。
玻璃瓶厂并不是那么好进,嘴上说着进货,但没有介绍信门口的守门人根本不让进,“想进货简单,只要你们拿来介绍信,保准有人接待。”
吴平慧刚要开口,容晓晓就将那瓶还没开的水果罐头递过去,“大叔,我们就是想先了解了解情况,厂子里给了我们一个任务,我们这不是着急想办好就提前来了吗?等介绍信和钱到位就来提货,但你能不能先给我们提供一个价钱表?让我们有个心理准备?”
守门大叔看到水果罐头,眼睛是立马一亮。
他什么都没说,先是将罐头收下,然后回头对着同事喊了一声,“老郭,我侄女来看我了,你帮我看看门,我带她们去边上转悠转悠。”
说着,对她们做了一个手势,让她们从旁边的小道里进来。
吴平慧一脸肉痛,小声道:“你怎么把水果罐头给出去了?”
这一给就是一块二毛呢。
“那咱们回去?”容晓晓也很心痛。
要是没二姐在,她倒是能从空间里随意拿点什么出来,二姐在她也不敢乱掏东西啊。
总不能一直僵持在这里吧?
那自然是手里有什么就塞什么了。
守门大叔带着两姐妹一路绕路,一直走到某间库房外,他小声道:“呐,最多给你们五分钟的时间,别拿太多,里面虽然都是些残次品,但也能选到几个品相不错的瓶子,你们抓紧时间吧。”
“???”
“……”
两姐妹相视无言,总觉得这位大叔是不是误会什么了。
守门大叔催促着,“快呀,磨蹭什么。”
吴平慧刚开口,容晓晓就拉着她往里走。
不管是不是误会,便宜都摆在她们面前了,总不能不占吧?
刚进去,就看到满地堆放着的玻璃碎片。
仔细翻翻,确实能在里面找到一些品相稍微完整的瓶子。
只不过细细看看,确实能看出是残次品,但这类残次品不影响使用,只是不美观。
两姐妹自然不挑,有的用就行。
谁也不嫌这东西难看,不管是自用还是送人都很不错。
埋头翻找了好一会儿,两姐妹收获都不少。
容晓晓甚至将外面穿的短袖外罩脱了下来,打上几个小结就能装上不少,总比双手拿着强。
吴平慧一瞧,后悔自己没多穿一件衣服了。
“行了,赶紧出来吧。”守门大叔在外喊了一声。
两姐妹有些意犹未尽,这种不花钱随便捡的感觉太好了,唯独可惜的就是时间太短。
她们也没强留,听到喊声便抱着一堆出了门。
守门大叔见怪不怪,又带着她们原路返回。
一直到了厂门口,便挥手道:“东西拿到手,你们就快走吧。”
吴平慧非但没转身离开,还上前一步,“大叔,你还没把瓶子的价格表给我呢。”
她们为的就是这个,水果罐头都给出去了,哪里能就这么走。
守门大叔眨了眨眼,不可置信道:“你们真是来问价的?”
见两姐妹点了点头,沉默的人变成他了,“……”
问价而已,值得一塞就塞个水果罐头?
他真以为这两丫头是来捡垃圾站的残碎品,毕竟以前也不是没干过这种事,找来的理由也是五花八门,但谁心里都明白他们为什么来。
结果……问个价就塞水果罐头,这谁能不理解错?
“大叔,那能给我们价格表吗?”吴平慧追问着。
守门大叔能不给吗?
看在水果罐头的面上,他也得给啊。
又让她们在门口等了十来分钟,等再出来的时候手里拿着一张纸条,“你们看看,这些都是对外的价格,如果你们需要的数量多,价钱方面也不是不能谈。”
吴平慧接过来,连连道谢。
另一边,抱着一堆瓶子的容晓晓也不肉痛了。
这么多瓶子罐子,外加一张价格表,值了!
第46章
在回去的路上,吴平慧就拿着条子反复看着。
嘴巴也不住小声念叨,像是在盘算一些数字。
容晓晓知晓二姐的算数能力,没打扰她,而是靠在她的肩膀上,打算一路睡回大队。
牛车特别晃荡,一开始都不是太习惯,下了牛车后站在地面都觉得不踏实。
可坐惯后反而觉得舒服,晃来晃去很容易打瞌睡。
吴平慧感受到肩膀上的重力,她稍稍调整一个姿势,让小妹靠得更舒服,紧跟着继续盘算着数目,只不过这次没有再念叨出声。
玻璃瓶的出货价和小妹估算的差不多。
守门大叔也提醒了,数量多也不是不能再谈,也就是说这个价格还有商量的余地,就算在数量上没法下功夫,可以在运输上提一提。
大队和玻璃瓶厂离得这么近,少了长距离的运输。
这方面不得再谈下一笔钱来?
吴平慧是真的有些激动,她恨不得立马铺展开。
哪怕没有人跟她强调,她也明白如果这件事做成对于大队有多重要。
同样也对她很重要。
彻底实现了她下乡的目的。
不过心里再激动,吴平慧都没赶着去大队长家。
而是请来了秦大姐,让她帮忙熬制果酱。
秦雪花见她们手中的瓶子罐子,惊呼道:“你们从哪里弄来的这些?”
容晓晓没详细说,只是道:“瓶子我们也用不完,秦大姐要是瞧得上就拿去一些吧。”
秦雪花笑得一脸开了花似的,“那我就不客气了,正好家里缺这些瓶瓶罐罐。”
她就知道,这两姐妹不是小气的人。
也更乐得和她们来往,便洗了手开始熬制果酱,一边做着一边丝毫不遮掩的教着,“步骤并不难,唯一要注意的就是火候……”
三人在灶台边忙活了小半个小时。
一直熬至黏稠即可,秦雪花用筷子沾了沾,“你们尝尝。”
容晓晓还没尝就觉得味道肯定不错。
这飘香的浓郁甜香味早让她馋了。
筷子入嘴,属于果味浓郁的味道瞬间在嘴里绽开。
因为没有放任何糖料,口感并不偏甜,尝在嘴里要偏淡一点,但这属于果肉的纯香,反而更让她喜欢一些。
“好吃!这味道也太了好了吧。”容晓晓大力夸奖着。
吴平慧也是连连点头,“不比水果罐头差。”
“那是。”秦雪花略显得意,“我可是跟老师傅学的一手,早些年她家里人那是在大户人家的后厨当差,为了尝她做的甜品,每个月花好几两的月俸请她出山。”
“这么厉害?”
“秦大姐还会做其他甜品?”
秦雪花摇了摇头,“老师傅说这些都是老祖宗摸索了一辈子才琢磨出来的,不能随意传给外人,会教我熬制果酱也是因为我年幼的时候见她一个人孤苦伶仃,时不时照料一番,这才教我一手。”
说来也可惜。
老师傅没后代,她老祖宗们琢磨了一辈子的东西就这么被带到了地底下,也不知道她会不会后悔。
“不说这个。”秦雪花是个不藏私的人,她道:“不同的果子有不同的熬制方法,你们下次遇到其他野果子也能拿来,到时候我教你们。”
吴平慧见秦大姐将果酱盛出来倒进玻璃瓶中,轻声问道:“秦大姐,有人找你换过果酱吗?”
说是换,其实就是私下买卖了。
秦雪花也没瞒着,“有,这味道甜滋滋谁不爱?家里要是没有红糖水,用勺子挖上两勺泡水多好?小孩也爱这个味道,抿一抿就跟糖似的。”
容晓晓连着点点头。
还能在干巴巴的饼上抹一抹,味道肯定特别好。
“不过,大部分也都是带着果子来让我加个工,很少有人会直接来换。”秦雪花解释着。
野果子到处都能摘,没必要花钱在她这里买。
至于帮帮手熬制,无非就是两个鸡蛋一把青菜的事,她要是忙得过来帮就帮了,要是不愿意搭理,随便找个借口推了就是。
吴平慧想了想,并没有马上将果酱生意的事说出来。
她得先跟大队长交个底,确定这件事可行后再和秦大姐说明,既然是她手里的方子,大队也必须拿出一些东西来贴补,这些也得大队长来考虑。
先装了一瓶,吴平慧拿起便道:“我出去一趟。”
说完,就带着报价表往大队长家里去。
容晓晓没跟着,继续和秦大姐装完剩下的两个瓶子。
她想着这两天有空要不要再去山里转转,这么好吃的东西二姑和丑牛肯定喜欢。
“对了,房知青回来了。”秦雪花一脸的幸灾乐祸,“那混账被人抬着回来的,还没回知青屋就被赵红给缠上了。”
“赵红缠上他?”容晓晓瞬间来了兴趣,乖巧坐好等着八卦。
“赵红那婆子不要脸,说房知青占了她的便宜,要是不给她赔偿就直接告到公社去。”秦雪花是一脸嫌弃。
一个五六十岁的老婆子说一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占她便宜。
也就赵婆子脸皮厚才能找这种理由赖上房知青。
“你先前不是给他二十块钱的医药费吗?赵婆子就盯着这个。”
容晓晓挑眉,“大队长不是说除开药费剩下的就给另外几人当跑腿费?”
“那几个小子老实,也不好拿得太多。”秦雪花应该是去看了一场热闹,知道的清清楚楚,“最后还剩下几毛钱,赵婆子就盯上了,再说了房知青怎么说都是从城里来的人,没有钱也有东西,你等着吧,就凭房知青那个软蛋,肯定不是赵婆子的对手。”
两个人都不是好东西。
就爱看他们狗咬狗。
容晓晓听得心痒痒,怎么就错过了呢?!
不过听秦大姐的意思,这场戏应该还有中场、下场,她也没完全错过。
相对比爱看热闹的小妹,吴平慧就是一位事业型女士了。
她到了大队长家,噼里啪啦就是说了一通。
对面的黄本同先是啼笑皆非,觉得她的想法实在是太过幼稚,这种罐头、果酱的生意都是镇上厂子里才能生产出来的东西,他们一个小小的生产大队,怎么弄的好?
可听着听着,他脸上的神色渐渐慎重,脑海里突然浮现出一句话。
——‘为什么不行?’
“大队长,咱们大队为什么不能做?”吴平慧再次问着,她将瓶子的价格表和一罐新出炉的果酱摆在他的面前,“成品已经做出来,咱们大队唯一差的就是销售渠道,可我已经问过供销社,虽然周边没有大队在供销社寄卖果酱,却寄卖过一些手工品,比如蒲扇、凉席,甚至还有一些大队的草鞋草帽,既然他们都能寄卖,我们为什么不能以大队的名义在供销社寄卖果酱?”
对啊。
为什么不行?
黄本同回答不出来。
他没法说其他大队也没做过这种事。
这话不用说,他就自己反驳了自己,既然其他大队没有做过,那他们为什么不能成为第一个?
“现在正好遇到一个好时机,咱们大队的柿子树都快结果,完全可以拿这些柿子来试一试。”吴平慧想了一路。
野果子是挺好,但山上采摘不易,再加上野果子五花八门,没法做到统一。
可柿子就不同。
再过一两个月柿子就能成熟,基本上家家户户都种的有柿子树。
而且她也是知道,这些柿子树大队的人一般都吃不完,好些拿去送亲戚,有的存上一年都不一定能吃完。
既然这样,干嘛不拿来试试?
真要是做不起来,水果这一块也不会亏了本,用钱大头也是在瓶子的批发上。
她也想过了。
第一批进的瓶子为了节约成本,也不需要那种特别完美的瓶子。
她和小妹捡回来的瓶子中,有一些只不过里面多了些气泡而已,没有缺角也不影响使用,完全可以先用这类瓶子来装。
吴平慧没法保证这个生意一定能成。
所以她需要考虑的是节约再节约,因为只有成本少,大队的社员们才敢去试一试。
吴平慧拿出纸笔,在纸上算了一笔账,“成本大概就是这样,人工也不需要太多,只不过熬制果酱的方子是秦大姐才有,你得问问她的意见,也给她一些贴补。”
黄本同早已经没了原先的不在意,这会是一笔一笔盘算着。
早前就知道吴知青的算数好,先前记分员弄出的差错,就是她给算回来,要不然为了缺的那些工分,不少社员都得闹腾起来。
闹腾不怕,就怕有人浑水摸鱼。
工分代表的可是收成后每人该分多少粮食和钱,给少了社员吃亏,给多了那吃亏的就是整个大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