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200章

    这件事,已超出了他的控制。

    随后,他对林氏出声道,“若尔真的有冤要诉,那便奏响太祖命人特制的蒙冤鼓,蒙冤鼓一响,鼓声会传遍皇宫!”

    “但本官必须告诉你,蒙冤鼓一响,便再无退路可言,你要受滚钢钉之刑,由陛下亲审,届时要么沉冤昭雪,要么……诛你九族!”

    “尔,可想好了?”

    李隆说话间,伸出手指,指向天阙门的一侧。

    那里,屹立着一面仿佛历经岁月沉淀的大鼓。

    鼓身由坚硬的红木制成,因为岁月太久,透着一股沧桑与庄重,边缘镶嵌着一圈古铜色的铆钉,在金色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刺眼的光芒。

    蒙冤鼓,一旦奏响此鼓,鼓声将响彻整个皇宫!

    林氏盯着眼前这面大鼓,脑海中唯有一个念头在嗡嗡作响。

    奏响此鼓,便可面圣!

    面圣……就有沉冤昭雪的机会!

    她一步一步的朝着蒙冤鼓走去,直至来到面前。

    此刻,无数道目光齐聚在林氏的身上,甚至拳心不自觉的攥紧,满脸紧张。

    他们等着林氏作出选择,田青更是张着嘴,翘首以望。

    此刻,他后悔了,他该早点杀了这个贱人!

    要不然,也不会惹出这天大的麻烦,但现在后悔已经晚了。

    他只祈祷,林氏害怕滚铁钉,不要奏响蒙冤鼓。

    他在心底祈祷着……

    但下一秒。

    林氏毫不犹豫的拿起一侧的鼓槌,朝着蒙冤鼓锤了上去。

    咚!

    咚咚!

    咚咚咚!

    林氏一槌接着一槌,重重的砸下,几乎用着自已全部的力气。

    这每一锤,都带着从大理寺赶出去的满腔不忿,带着长安城多日颠沛流离的委屈,带着报官无门的愤懑!

    现在,全都随着挥舞手中的每一槌发泄了出去!

    伴随着她的动作,厚重的鼓声,如闷雷一般响起,每一声都带着对命运的不公,远远的传了出去!

    身后,万千百姓看着林氏单薄的背影,不知为何,眼底一阵发酸。

    田青嘴唇苍白,他朝身边心腹咬牙切齿的道,“将秦文昌和燕儿这两个蠢货喊来,告诉他们,出事了,出大事了!”

    “再不来,纵是本官也救不了他们!”

    手下心腹迅速朝一个方向冲了出去……

    神阙门前。

    李隆神色复杂,但他定了定神,连忙吩咐手下:“快去禀报陛下,就说有百姓手持大诰,抬棺要告御状!”

    手下得令,匆匆忙忙朝宫殿内跑去。

    随后,李隆高声的道,“开城门!”

    轰隆隆!

    城门打开,露出皇宫里的一条宽阔大道。

    “蒙冤鼓响,随本统领一起入宫,本统领带你面圣!”

    李隆看向林氏,沉声说道。

    “大人,民妇这棺……”

    林氏指着后面被四个汉子抬起的黑棺,面带犹豫。

    这是高阳嘱咐的,她丝毫不敢忘。

    李隆直接大手一挥,沉声道,“来人,抬棺!”

    “……”

    另一头。

    鼓声穿过大乾重重宫门,穿过皇宫的高墙深院,一路掠过雕梁画栋的宫殿,掠过御花园的花花草草,沿着皇宫长廊一路穿梭,回荡在整个皇宫之中。

    一时间,侍卫们纷纷侧目,宫女太监们面露惊愕。

    金銮殿内。

    武曌正坐在龙椅上,凤眸冰冷,修长的手指缓慢而富有节奏的在龙椅上敲打着。

    御史大夫闫征满脸肃然的站了出来,“陛下,我大乾虽官员众多,但贪官污吏,却也每年上涨!”

    “此等不正之风,不可忽视。”

    武曌闻言,神情严肃。

    高阳倒面色平静,他只是时不时的朝殿外扫了扫。

    武曌注意到了高阳的小动作,眉头微皱。

    这高阳,怎么像是在等什么?

    今日的高阳,着实令她感到一阵奇怪。

    但也就在这时,低沉而厚重的鼓声也传到了金銮殿,如洪钟大吕一般,令脑海嗡嗡作响。

    瞬间,百官震动。

    “这……这是哪来的鼓声?”

    “此鼓,此鼓本官似乎听过,可到底是什么鼓,竟有这等声音!”

    一时间,百官纷纷看向殿外鼓声传来的地方。

    他们满脸好奇,一脸思索。

    高阳也跟着好奇的出声,“啧啧,这鼓声哪来的,穿透力如此之强,竟能传至金銮殿。”

    “真是怪哉。”

    但如吕震等老臣,他们先是愣了愣,接着就像是猛然意识到了什么。

    “这,这是神阙门外的蒙冤鼓,据说此鼓乃太祖命人以红木制成!”

    “此鼓重重捶打,声音能传遍皇宫,这难道是有人奏响了蒙冤鼓,有冤要伸?”

    第314章抬棺入殿,告整个大理寺

    吕震神情震惊,一脸惊愕的开口。

    随着此话,百官也齐齐面带震惊。

    但如卢文,王一帆的脸色则骤然一变。

    蒙冤鼓!

    此鼓一响,便意味着有大冤屈,这对他们可不是什么好事。

    “定是刑部的锅!”卢文心底默默地道。

    “定是大理寺的锅!”王一帆在心底默默说道。

    二人齐齐在心底祈祷。

    武曌凤眸看向殿外,神情骤然绷紧,脸色也极不好看。

    很快,宫中禁卫踏入金銮殿,他跪下对武曌开口道,“启奏陛下,有百姓于神阙门外,身穿孝服,头戴孝布,高举大诰,奏响了蒙冤鼓,并且……还抬着一口黑棺!”

    此话一出。

    武曌直接坐不住了,她骤然坐直身子。

    “什么?”

    “有百姓身穿孝服,头戴孝布,高举大诰,抬着黑棺敲响了蒙冤鼓?”

    武曌的脸色极为难看。

    这蒙冤鼓十多年没响了,但她这才继位多久,竟有百姓奏响了蒙冤鼓!

    这让武曌很不好想!

    “大胆!”

    “这蒙冤鼓都十多年没响了,现在陛下刚刚登基,竟有刁民奏响了蒙冤鼓,似有天大的冤屈,难道觉得当今陛下是明君,所以好欺负?”

    “臣恳请陛下将此刁民丢出去,乱棍打死!”

    高阳一步站了出来,满脸大义凛然的道。

    百官齐齐侧目,眼角齐齐一跳。

    不愧是大乾活阎王,这也太狠了。

    什么仇什么怨,这百姓都惨的都要告御状了……结果高阳开口就是丢出去,乱棍打死。

    但唯有高峰满脸怪异的看着高阳,浑身就像是有蚂蚁在爬。

    这孽子,演技越发逼真了。

    武曌一听,脸骤然一黑。

    但听着高阳这番话,她的心忽然舒服了许多。

    “高爱卿,倒也不必这么狠!”

    “百姓既能绕过各地官府,绕过大理寺和刑部,甚至不惜高举大诰,抬着棺材入殿,想必肯定是有天大的冤屈。”

    “宣!”

    武曌大手一挥,直接开口道。

    “陛下太善了,真是令臣惭愧啊。”

    高阳在一旁感叹的道。

    武曌唇角勾起,一言不发,但心情瞬间大好!

    毕竟这马屁,来自高阳!

    她听的一阵舒坦。

    很快,林氏身穿孝服,头戴孝布,步伐坚定的走进了金銮殿。

    她的一旁,是同样穿着孝服和头上带着孝布的小女孩安安,身后是侍卫抬进的黑棺。

    高阳见到侍卫抬着黑棺,有些可惜。

    他忘了说,应该找四个昆仑奴来抬棺的,那等画面冲击力定然更强!

    一见武曌,林氏的眼里肉眼可见的浮现出一缕畏惧。

    这是普通人面对皇权天然的恐惧,根本无法遏制。

    “民妇林氏,青州人氏,拜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

    “就是你手持大诰,敲响了蒙冤鼓,要向朕诉冤?”

    武曌开口问道,声音淡漠。

    眼前的这一幕,纵然她乃是大乾女帝,也不得不说,太具有冲击力。

    林氏跪在地上,看向武曌高声道,“陛下,民妇要为亡夫求一个公道,恳请陛下为民妇做主!”

    这时,卢文冷冷出声道,“既有冤屈,为何不去大理寺申冤?”

    “大理寺掌天下案件,纵是刑部的冤假错案,也可来大理寺复核,为何要惊扰陛下?”

    王一帆一听,脸都绿了。

    这王八犊子!

    徐玄机瞧了一眼卢文,随即出声道,“不错,既然有冤为何不去大理寺,大理寺寺卿素来公正,上下正直,定能还你清白,为何不去?”

    卢文听到徐玄机的话,一脸傲然。

    高阳见状,淡淡的道,“大理寺素来公正,但既然手持大诰,想必自有原因,待会儿再说,倒也不迟。”

    高阳的目光落在林氏身上。

    林氏瞬间愣了愣,早上她分明告诉了高阳原因。

    但当她对上高阳那双饱含深意的眸子时,她瞬间明白了过来。

    高阳……是要她避开整个大理寺!

    可在大理寺,并不是田青一人,而是上上下下,官官相护。

    其他大理寺寺正,也拒不传唤秦文昌夫妇,同样将她赶了出来。

    林氏先是沉默,接着抬起头道,“几位大人有所不知,民妇变卖了所有家产,前来长安寻我夫君,第一个找的就是大理寺!”

    “但大理寺拒不立案,无奈之下,民妇只能自已去查!”

    “后来当民妇查到证据,这才知道民妇要告之人,乃是那大理寺寺正田青的小舅子,故此大理寺上下才层层包庇,他们皆是一丘之貉!”

    “他们不但不传召杀害民妇夫君的秦文昌夫妇,还对民妇用刑,将民妇和民妇的女儿赶了出来!”

    “几位大人,陛下请看。”

    林氏伸出手指,那对乌青红肿的手指也随之暴露在大殿内。

    瞬间,满朝皆惊。

    诸多目光瞬间齐聚在卢文的身上,带着惊愕。

    武曌青玉手掌更是骤然攥紧龙椅扶手,勃然大怒。

    “卢爱卿,大理寺就是这样办案的吗?”

    砰!

    卢文直接跪在了地上,他整个人都麻了。

    这特么什么情况?

    “陛下,这其中一定是有误会啊,大理寺断不会这样办案啊!”

    这时,他也记起来了,好像手下是说有一对母女前来办案,但胡言乱语,亡魂告冤,因此被丢了出去。

    这种案子太小了,被丢出去的也并不少见,所以他也没多想。

    现在看来,定是这对母女无疑了。

    但这种荒唐的办案,他是绝不能承认的!

    这事关他的官位,以及整个大理寺的名声!

    “民妇所言,句句属实,只因民妇要告的秦文昌夫妇,是那大理寺寺正田青的小舅子。”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