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37章

    显然这一片被管控了起来。

    这也让高阳心里一阵好奇,武曌到底是遇到了什么难题?

    竟然如此慎重。

    整个过程中,武曌一言不发,脸色冰冷,周身散发着浓郁的寒意。

    她手指若有若无的在桌子上敲击着,缓慢而富有节奏。

    当上官婉儿进来朝对武曌点头后,武曌的凤眸也落在高阳的脸上。

    她冰冷的开口道,“高阳,你可知我大乾藩王有多强大?”

    一听这话,高阳一愣。

    旋即他便明白了武曌的意思。

    武曌沉声道,“古有诸侯不过百里,疆弱之形易制,今我大乾藩王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长安!”

    她将眸子看向高阳,“若不解决大乾藩王,朕寝食难安,你心黑计狠,可有妙计?”

    第

    55章此计名为,推恩令

    雅间内,伴随着武曌的声音,房间一片安静。

    高长文更是感觉地上一片滚烫,屁股都有些坐不住了。

    女帝要对大乾藩王下手?

    这可是大消息。

    上官婉儿目光落在高阳身上,她的脸上并无半分惊讶,显然她是知道的。

    高阳一脸淡定。

    从武曌开口的第一句话,他就感受到了武曌对藩王的杀意。

    这股杀意浓郁至极,显然不是一时而起。

    但这也正常,自古以来,皇权和藩王之间的关系就十分微妙,皇权需要藩王拱卫皇权,但却也忌惮藩王势大,威胁皇权!

    天下七国,历朝历代都皆是如此,而所谓的帝王之术,说白了便是平衡之术。

    帝王看似拥有着至高无上的皇权,但想要掌控一个国家,就需要平衡之术。

    毕竟皇帝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面面俱到,天下各地,皆需人镇守。

    藩王就是最好的选择。

    一旦藩王权势过大,那就要打压藩王,但若不用藩王,那就要用外人坐镇,危险更甚。

    相比外人,大乾高祖皇帝还是觉得藩王靠谱。

    最起码哪怕是反了,这天下终究是武家的,不至于落在外人手上。

    “陛下,您这多少有些冤枉臣了,臣哪有心黑计狠,这要是传出去,史书怎么写臣,天下万民如何看臣。”

    高阳望着武曌,义正言辞的道。

    这评价,他可不背。

    武曌深深看了一眼高阳。

    这接二连三的毒计,从临江城大坑商贾,再到蝗虫灭杀,将瘟疫尸体丢入守将的城中,还有这与其提高自已,不如拉低别人,这还不够心黑计狠?

    一则荼毒六国青少年一代的毒计,她越想越觉得可怕。

    这短时间内不一定起效,但长此下去,堪称杀人不见血,甚至六国君王都可能没反应过来。

    只是此计太容易反噬大乾,且大乾也不算国力太弱,非要用此毒计!

    虽然现在大乾问题诸多,但在武曌的心中,却有一个宏大的理想!

    她要马踏六国,荡平乱世,令天下统一!

    她要开创一个真正的盛世,成就千古女帝之名!

    她要向世人证明,女子亦能为皇称帝,亦能成就一番霸业!

    一个天下却有七个国家,数百个小国,无数蛮夷,这天下还有王法吗?

    也正是因此,她才不惜下旨张贴求贤诏,甚至是高阳这般毒土,都给予重用。

    这一切的一切,背后都为了这个听起来就不可思议,甚至说出去,百官都要说上一句狂妄的理想。

    但武曌却坚信,她能做到。

    这天下,她来,她见,她征服!

    只要能成就一番霸业,她不在乎忠臣和奸佞,也不在乎计策之毒辣!

    史书怎么写,天下怎么议论,这跟她无关。

    她死后,管她洪水滔天。

    而她的第一步,便是削藩!

    大乾藩王的强大,已经到了不得不遏制的地步!

    “朕用词不当,但意思差不多,对付这些藩王,你可有妙计?”武曌深吸一口气,重新出声。

    “陛下真想对藩王下手?”

    高阳端起桌上的酒水,抿了一口,一双眸子看向武曌高贵的脸。

    堂堂女帝低头,可见其决心。

    武曌点头,眸光冰冷至极,“自朕登基,朕便一直想着削藩,只是忍住了。”

    “但现在,朕想下手了。”

    “那还请陛下告知一二,臣也好出招。”

    武曌目光看向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便开口道,“大乾藩王之强,这还要从百年前说起,当时大乾高祖皇帝,以一介布衣,于乱世中起兵征战,最终立国大乾,形成七国鼎立的局面……”

    上官婉儿红唇轻启,便言简意赅道出了大乾的百年之路。

    高阳静静听着,他也从上官婉儿的口中,看到了一个屹立在中原大地的大乾。

    百年之前,群雄割据,万里疆土能有百来个小国,互相征伐之下,一场大的纷争爆发了。

    那时人命如草芥,鲜血染红了大地,天下豪杰并起,诞生了无数传说。

    最终,除了一些游牧民族,这天下便只剩下了七个强大的国家,其中便有大乾高祖皇帝打拼下的大乾。

    当时,因是乱世,缺乏世家支持,所以大乾高祖皇帝就许诺,他若称帝,开国功臣皆可裂土封王。

    这也是一众豪杰为他拼命的原因,裂土封王便等同于国中之国。

    但天下太平后,这些异姓王严重威胁了皇权,于是大乾先祖皇帝,乃至于此后几十年的时间,便在清扫这些诸侯王。

    这时,他联合的便是自家宗亲!

    当异姓王清扫的差不多后,大乾的藩王成为新的棘手问题。

    他们有各自的封地,在其封地里,他们拥有兵权,土地,税收,乃是名副其实的土皇帝。

    到了武曌这一代,这些藩王势力已经不容小觑,严重威胁到了皇权!

    “高阳,削藩之事,你也可好好考虑几日,不必着急给朕答复。”

    武曌看到高阳眉头紧锁,不由出声。

    她太心急了。

    削藩乃大事,必须慎之又慎,高阳虽诡计多端,老……少谋深算,也不可能立刻给出对策。

    她刚要起身,但却陡然听到高阳的声音响起。

    “陛下,臣有一计,或可兵不血刃的削弱藩王实力。”

    此言一出。

    武曌的目光骤然一变。

    上官婉儿脸上也布满震惊。

    削藩乃真正的国事,并且极为重要,高阳这么快就想到了对策?

    上官婉儿一脸诧异。

    武曌一双凤眸也直勾勾的看向高阳,第一次带着急迫。

    “高阳,你有何妙计?”

    自古削藩,必动刀戈,但高阳却说或许能兵不血刃削藩,这就更勾起了她心中的好奇。

    高阳见状,也不卖关子,直接开门见山道,“陛下,臣一直认为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不管是治国,还是经商,能利用人性弱点者,便可成就一番大业!”

    “削藩,也在这其中,臣此计,便是利用人性之弱点,无形之中削弱大乾藩王的权势,令他们难以对大乾产生威胁!”

    “此计,臣称他为大乾第一阳谋,但对陛下乃至整个大乾而言,此计有好有坏!”

    “此计,名为推恩令!”

    第56章第一阳谋,武曌的震惊

    随着高阳这一番话响起,武曌的目光骤然一变。

    她一双眸子死死的盯着高阳,等待着高阳的下文。

    她脸上还算云淡风轻,但心中早已掀起了一阵滔天骇浪。

    兵不血刃,杀人于无形!

    大乾第一阳谋!

    这几个词不断的在她的脑海响彻。

    通过这几日对高阳的了解,高阳的性子她也知道一二,毒土以谋已为主,非有九成九把握,绝不会将话说满!

    换而言之,高阳有绝对的自信。

    上官婉儿闻言,一双眸子也满是惊骇。

    她一直崇尚读书,认为圣贤书中一定有治国安邦平天下之法。

    所以她视长安四大才子,大乾状元之才的崔星河为大乾救世之臣!

    削藩之事,自崔星河高中状元那日,武曌便对崔星河满是期待。

    但直至如今,崔星河也未能给一个削藩之法。

    相反高阳听完后,便心生一计。

    按照上官婉儿的调查,高阳对勾栏听曲的兴趣,远大于圣贤书。

    但她绝不会认为高阳乃是吹牛,接二连三的妙计,早就在上官婉儿的心底掀起了一阵涟漪……

    高阳这个人可能不行,但决不能说高阳的计不行。

    高阳迎着武曌的目光,目光一不小心就从武曌的美腿扫过。

    他继续道,“臣先说好处。”

    “所谓推恩令,其重点便是以恩为表面,实则行阳谋之事!”

    “还是以臣和愚弟当做例子。”

    高长文愣了愣,他嘴角抽了抽,搞了半天,他在这的作用,便是当绿叶的?

    他一阵心寒。

    “你继续说。”武曌满脸认真的听着。

    高阳笑道,“按照我大乾的规矩,自古以来,便是嫡长子继承家业。”

    “上至皇族,下至王公贵族,天下万民,几乎皆是如此,嫡长子可继承爵位,家产,土地,相比嫡长子,庶子的待遇简直是云壤之别。”

    “但若陛下下旨,庶子也拥有和嫡长子一般的继承权,可分家产,爵位,甚至这几年,臣那父亲忽然想操练小号,疯狂造娃,庶子十来个,这会发生什么?”

    高长文顺着这个思路,第一次认真的思索道,“这还用想,自当想办法争权,搞死嫡长子。”

    上官婉儿瞅了瞅高长文。

    定国公府真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家风淳朴。

    高阳也一脸黑线。

    这话当着他的面说,的确有些冒犯,但能当着他的面说出这一番真心话。

    倒也令他放心了。

    武曌没有理会高长文,而是一双眸子变的惊骇。

    她盯着高阳清秀的脸,只感觉一股寒意骤然从尾椎骨直冲大脑!

    这一番话,瞬间让武曌明白了高阳的意思。

    也明白了高阳的险恶心思。

    “高阳,你的意思是让朕下令,藩王庶子也可继承家产?”

    她的一双眸子,紧紧地盯着高阳。

    高阳接话道,“陛下此言差矣,这不是强硬下令,而是恩举!”

    “我大乾以孝立国,皇室更当是典范,既都是武家子孙,自当没有嫡长子享福,其他子孙连汤都没有喝的规矩。”

    “这便是恩!”

    “如此一来,便会迅速将藩王和朝廷的矛盾,转化为藩王内部的矛盾。”

    “这便是推恩令的毒辣之处,其核心就是转移矛盾,分化瓦解,从而朝廷坐收渔翁之利!”

    高阳的声音满是自信,武曌的心底一片震撼。

    她喃喃自语的道,“转移矛盾,分化瓦解,行恩情之表面,实则乃阳谋!”

    武曌只感觉,一扇新的大门朝她打开。

    她瞬间多了无数感悟!

    她一脸复杂的看向高阳,转化矛盾,分化瓦解,这八个大字便概括了帝王之术!

    高阳脸上露出云淡风轻的笑容,“陛下可下令大乾藩王死后,将封地里的土地,分给麾下的所有儿子,而并非嫡长子一人。”

    “至于嫡长子身份还是要尊重一下的,嫡长子可继承藩王爵位,其他子嗣则自降一级。”

    “等这些子嗣长大了,再将他们当初分得的土地再分给自已的儿子,这就是套娃继承制。”

    “如此,三代以后,在不断的分封下,一个强大的藩王领地便分裂成了无数小领地,藩王便再也难以对朝廷起到威胁!”

    “推恩令说白了,就是给藩王庶子一个合法的继承性,在权势的诱惑下,土地的诱惑下,庶子和嫡长子会水火不容,成为对立面!”

    “这就涉及两种可能性,第一,藩王分封土地,那随之藩王大权就会被削弱,第二种就是不分封庶子。”

    “那一旦藩王死后,庶子为了这份家产,他们的母亲,甚至庶子母亲背后的娘家都会出手。”

    “陛下完全可以坐收渔翁之利!”

    嗡!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