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众卿有何事要奏?”庭下静默,死一般的寂静。
朝堂上少了一半的人,当朝天子竟然问也不问,还有什么是比这件事更大的事?到底是怕了李晟,还是已经自乱了阵脚?是不是来日李晟逼到殿外、大周亡了,这小天子才知道问一句:“朕的人呢?”
其实在复朝的前一日,所有官员家里都收到了一封信,信的内容很简单,就四个字:崇德中兴。
意思也很简单,没了楚太后这最后一道障碍,李晟早已不把年仅十二岁的小天子放在眼里,这是要明目张胆地分庭抗礼,要复兴崇德太子未竟的大业。
今日来上朝的只有一半人,这一半人里面还有一半人是持观望的态度,随着沉寂在含元殿上蔓延,那最后一点坚持也开始动摇了。
足足静了半炷香的功夫,小天子轻轻叹了口气,从龙椅上站了起来,慢慢走到群臣跟前,“你们没有话跟朕说,那朕同你们说说吧。”
小天子席地而坐,群臣直呼不可,只见小天子摆了摆手,轻声道:“朕的母妃死了。”
庭上一时间又静了下来。
小天子随手指了一个头发已经半花的老臣,“尊慈还在世吗?”
那臣子急忙躬身,“臣不敢,臣家里尚有八十老母。”
小天子点点头,“你好福气啊。”
又一指众人,“你们福气都比朕好。朕六岁登基,也就是说朕的父皇在朕六岁的时候就去了,虽然你们经常先帝长先帝短的,可朕这里说一句大逆不道的话,朕其实对他并没有什么印象。”
“父皇体弱,管朕的时候不多,朕本来过的无忧无虑的,突然有一天,有一队跑到御花园里跪在朕面前管朕叫‘皇上’。”
小天子又随手指了个人,“你六岁时知道什么是皇上吗?知道怎么做皇上吗?”
那人扑通一声跪在地上,长拜不起,“臣不敢!”
“起来,朕让你起来!”小天子又说了一遍那人才敢颤颤巍巍站起来,接着道:“你不知道,朕也不知道。朕只知道朕没有父皇了,在御花园里捉蜻蜓捉蚂蚱的好日子到头了,母妃也不像之前那样什么都可着我了。后来还从边关来了个皇叔,动不动就凶朕,说不怨是假的,有人天天在你跟前耳提面命,怎么可能不怨呢?”
“母后,皇叔,从此朕就夹在他们中间,左右为难。那段日子你们想必比我更清楚,宁王党,太后党,我不知道你们当初算哪个党,可不管怎么说,他们都是为朕好。可事到如今,母妃走了,皇叔下落不明,他们都不在了。”
“所以朕说你们有福,你们下了朝回到家,上有老,下有小,一家人其乐融融,而朕守着这么大一个宫殿,却不知道能到哪里去。”
底下渐渐有了啜泣之声,众人见惯了小天子坐在御案之后受人摆布的样子,却是第一次这么近地了解这个傀儡皇帝的心声,这是一朝天子,也是一个孩子,甚至比自家孩子还要小,却在这个年纪承受了不该承受之重。
“说到底,朕不是一个好皇帝,”一声叹息轻轻滑开在大殿上,“万方有罪,罪在朕躬,朕说这些不是让你们可怜朕,可你们得可怜一下大周的万千百姓、黎民苍生,那里面也有你们的父母妻儿,他们信任你们,把身家性命交到你们手上,你们身为他们的父母官,天塌下来了,你们得替他们顶着!”
小天子猛的起身,“朕是天子,朕来做第一个,还有谁愿与朕一道?”
温修带头道:“臣愿追随陛下,万死不辞。”
郑旸、张君接着道:“臣愿追随陛下,万死不辞。”
群臣看着一时间仿佛突然长大了的小天子,愣了一愣,齐呼:“臣等愿追随陛下,万死不辞!”
小天子回到龙椅坐下,“这把椅子没有你们想象的那么舒服,可是朕还是想争一争,母后和皇叔留给朕的位子,朕不能拱手让人,若让皇叔知道了,他回来得骂死朕。”
群臣哄堂一笑,小天子也跟着笑了笑,等着安静下来才继续道:“好了,话咱们说开了,朕现在再问一句,众卿可有本要奏?”
温修上前一步道:“臣有本要奏。”
小天子点头,温修道:“豫王李晟狼子野心,大奸大恶,所犯下的是谋大逆的死罪,臣请求将其捉拿归案,明正典刑,以清吏治,以正朝纲!今日无故缺席不来上朝的,皆可按蔑视皇权处理,应该小惩大诫,以示皇威。”
朝堂上静了一瞬,这些被压服了许久的朝臣们总算被逼出最后一点血性来,庭上响起一片复议之声。
张君却是摇了摇头,“李晟就在前面的太极宫里,谁去?谁能把他抓出来?他之所以敢在咱们眼皮子底下这么有恃无恐,是因为他知道咱们现在根本就动不了他。”
小天子道:“温相,你给大家说说现在是什么情况。”
温修抿了抿唇,“这半朝臣子先不说了,单就兵权方面,禁军分作两拨,大明宫这边的禁军我都调换过了,都是咱们的人,太极宫是他们的人。十二卫府的兵当初王爷留给了我,东宫六率却还在李晟手上。京畿附近的折冲府基本上也是一半一半,再远一些的一是一时之间赶不过来,还有就是……刚收到消息,边关近日有异动,所以驻守边防的兵全都动不了了。”
听罢温修说的,众人心里也是一紧,也就是说现在双方实力已经是参半,可李晟手上却还有一支游离于大周礼法之外、杀人于无形的利剑——暗门。
又静默了良久,不知道是谁说了一句,“要是王爷在就好了。”
一颗沉寂了许久的火种,随着这句话突然在群臣心中一闪一闪地跳了起来。
张君舔了舔唇,腆着肚子站了出来,“臣倒是有一个大不敬的想法。”
小天子点头,“张大人请讲。”
张君冲御案上拱了拱手,“为王爷洗冤的时候到了。”
一石激起千层浪,朝堂上顿时哗然一片。
当初宁王李释获罪,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太监陈英曝出宁王是杀害先帝的凶手,如今昭陵被盗,风水已经是被破坏了,另觅吉壤、再迁皇陵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先帝的圣体总归是要动了,那为何不一并看一看人到底是怎么死的?
小天子眉头轻皱了下,还没等发话,一个花甲老臣轰然跪地,“这是天意啊!我就说那个刘康是怎么从戒备森严的天牢里逃出去的,又是怎么死成那副样子。这是先帝爷显灵啊,先帝爷不忍看我大周亡国,降下神谕佑我大周啊!”
被李晟压抑了许久的臣子们像是瞅见了最后一丝希望,含元殿上跪了一地,这群读罢圣贤书的国之栋梁们哭着嚷着先帝爷显灵,比当初先帝爷驾崩时哭的还要卖力。
小天子啼笑皆非,半晌也只能挥挥手,“准奏了。”
第二天午时,小天子就只带了一个掌灯的太监和宁三通进的昭陵,回来之后一句话也没说,在寝宫前的台阶上枯坐了一夜。
第二天,昭告天下,先帝之死与宁王并无干系,举国上下,恭迎宁王回宫。
第230章
归途
陇西境内有座天水城,位于陇右道与关内道边界上,是从边境入关内的必经之地。
天光微曦,城门外已经排起了长队,贩夫走卒们提着筐挑着担,赶着清早进城里兜售些新鲜瓜菜,换几个养家糊口的小钱。
伸手尚不可见五指,却也没人舍得花那二钱香油钱,一群人在黑暗中默默等着,任由晨露渐渐打湿了发丝衣角。
黑暗中依稀可辨城墙上贴的告示,天高皇帝远的小城,外城墙也懒得派人打理,告示贴的东一张西一张,风吹日晒雨淋,皱皱巴巴,随风瑟瑟,像城墙上脱落下来的旧墙皮。最显眼的位置还张贴着半个月前从京城签发到全国各州县的告示,一件皇陵被盗案还原了当年先帝驾崩的真相,小天子亲自下诏证宁王清白,举朝迎宁王回宫。一晃眼半个月过去了,当初举世震惊的消息在街头巷尾变淡了,新告示盖了旧的去,却连宁王半个影子都没找到。
有传言说宁王是对这个朝廷死了心,这会儿已经隐居关外过逍遥日子去了;也有的说其实当初宁王根本就没走,而是被人藏起来了,这张榜寻人的告示不过是个掩人耳目的幌子;更有甚者,说宁王离京不久就染了恶疾,这会儿早已经客死异乡,所以才过了这么久都没有消息。
黑暗之中,两个人依偎在一起,头首相抵着窃窃私语。
“过了天水城就是关内了,当初费了好大功夫才出来的,没想到这么快又要回去了。”苏岑把头轻轻靠在李释肩上,望着天边一颗残星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当初我可是把你装在棺材里才运出去的,你还记得吗?”
李释轻轻垂了下眸:“你说呢?”
刚从长安逃出来的那段时间他几乎就没清醒过,苏岑在马车上足足备了两麻袋的迷药,一见人有点清醒的意思立马就又给灌下去一碗。迷药加上苏岑在他耳边不停叨念的“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的迷魂汤,李释那段时间像是把这几年欠下的睡眠一口气给补齐了。
他就想不明白了,这小兔崽子有胆子炸兴庆宫,怎么就没胆子看着他的眼睛把这件事情好好跟他谈一谈。
苏岑当然不敢谈,您老都抱着一死赴社稷的心思准备自戕了,那么大的一盘棋,封一鸣死了、陈英死了,临了最后关头被他一把火药窜上了天。他怕,怕李释醒过来将他一通好骂,更怕李释一意孤行,还要回去送死。
苏状元自信才思敏捷,他要准备一整套无懈可击的说辞,确保能感天动地、让李释死了再回长安的念头。
只可惜还没等他准备好,李释就醒了。
他也不知道这老狐狸到底是从哪一刻醒过来的,又暗自筹谋了多久,那一夜他像寻常一样把李释安置睡下,就近端起靠近窗边的茶杯喝了一口水,咽下去没多久就发现自己开始神思恍惚,紧接着就看见本该睡死过去的人自若地从床上坐了起来,一双眼睛无比清醒地看着他。
心里最后一个念头是:“完了。”
两天以后苏大人才在马车里慢悠悠转醒,顾不上脑袋里撕裂一般的痛楚,爬起来就要追。
直到看到外面赶车的人,以及隐没在那人身后连绵不断的雪山,一行眼泪倏忽就落了下来。
李释没有弃他而去,而是按照他之前的计划,一路往西去了。苏岑把这一切归功于自己的思想工作做得好,终于让人回心转意了,殊不知宁亲王之所以还在这里,主要是因为回头路都被苏岑堵死了。
他在真相大白的前一天晚上跑了,那就是坐实了他谋害李巽那混蛋玩意儿的罪名,这会儿回去只有让人扎成筛子的份儿,他又不是单纯为了死而死,怎么还会自投罗网?只是苏岑关心则乱,一心只想着他要去赴死,却忘了他布下那一张大网的前提是这是一件没有证据、查不清楚、由心而断的案子。
于是宁亲王只能半是无奈又半是新奇地开始了自己的流亡生涯,直到楚太后宾天、皇陵被盗、真相大白于天下,这才起驾回宫。
只是不能按着小天子给他安排的方式大张旗鼓地回去,想要他回去的人不少,不想他回去的也大有人在,比如李晟,当初恨不能把他拖回去在东市口公开处刑了,这会儿也只能祈祷他躲在什么犄角旮旯了,这辈子都不回去了才好。
寅时刚到,城门将开,像是沉睡了一般的队伍慢慢苏醒过来,缓慢地向前挪动。
苏岑跟着李释默默向前,昏暗之中眼前的身影尤显高大威猛,只让人觉得说不出的安心。
不一会儿城门打开,里面出来两队官差,叫嚷着让把队排好了,又从怀里掏出两张画像挨个儿比对。
苏岑面色微微一沉,想不到还没入关呢,李晟的触手就已经伸到这边来了。
李释回头看了苏岑一眼,还好他们早有准备,如今这幅样子也是乔装打扮过了的,苏岑做的改动不大,主要是把眼睛盖住了些,那双眼睛太亮了,一颦一笑之间神采飞扬,如今在眼窝处拿炭灰画了一圈,一副纵欲过度的少爷皮相。李释却是大手笔,脸上加了好些纹路,一头乌黑的头发染成了花白,又在下颌上粘了一撮山羊胡——今日他们扮的是父子。
“你身段再放低些,”苏岑压着嗓子道,“谁家老头有你这样的,比我这个儿子还精神。”
李释浅浅一笑,“唤声爹爹来听听。”
苏岑无声翻了个白眼,这人这是什么癖好,本来他要扮一起经商的搭伙,李释非要扮父子,扮就扮吧,还给惯出毛病来了。
“这是提前练习,免得你到时候叫不出口,”李释突然压低了声音俯下身来,嘴唇近乎贴着苏岑耳侧,“这次叫爹爹,下次咱们扮夫妻。”
苏岑脸色跟着耳廓一起红了,得亏天色暗,没人看见。
却还是压着声音小声叫了一句:“爹……”
话还没出口,就被人一脚踢在屁股上踹出了队,还没等回过神来,就听见李释中气十足地来了一句:“别叫我爹,我没你这个混账儿子!”
苏岑:“……”
队伍的沉寂被打破了,前后左右连带着正在查验身份的官差齐齐看了过来。
苏岑一脑门黑线地看向李释,只见人踹了他一脚还不算,作势又要上前补一脚,前后的人看不过去了,急忙把人拉住,前面挑着菜的老大爷扁担一横把两人隔开,拉着李释劝解道:“小老弟,小老弟……父子没有隔夜仇,有什么话好好说,先别动手。”
李释袖子一甩,“我没这么个不孝子!”
“怎么了这是?”身后挑着柴的老大哥也上赶着凑热闹,“先别上火,说出来大家伙儿给你评评理。”
什么评评理,分明就是想看笑话。
谁知道深居简出的宁亲王仗着这里没人认得他,狠狠放飞自我了一把,指着苏岑点了点,吹的脸上两撮山羊胡都抖了起来,“这混账东西放着我给他说的好好的大家闺秀不娶,非要去娶一个四十多岁的老女人!”
周围一片吸气的声音,显然是对这八卦相当满意。
李释冲着苏岑眨了眨眼,又换了另一幅痛心疾首的口吻:“那老女人还是个寡妇,你到底看上她什么了啊?!”
周遭的目光全都被吸引过来了,整个队伍都慢了下来。
苏岑索性陪着李释把戏演到底,脖子一梗道:“不许你这么说春芳,她家那短命鬼都死了二十多年了,我这辈子非她不娶!”
“你……你这混账东西……”李释作势又要踹,被周围的人一起拉住。
“小老弟啊,这就是你不对了,”买菜的老大爷语重心长地劝导:“都说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姻大事岂能儿戏啊,还是听你父亲的吧,回去赶紧跟人家小姐成亲。”
“可是……”苏岑突然狡黠一笑,“春芳已经有了我的骨肉了啊。”
眼看着时机成熟了,李释抄起一旁柴担上一根柴就要打,苏岑眼疾手快,拔腿就跑,前头守门的官差把笑话看了个囫囵,知道这两个不是他们要抓的人,哈哈一笑也就放人过去了。
临了还不忘调笑一句:“寡妇滋味如何啊?”
苏岑边跑边回:“妙着呢!”
直到跑进了一条没人的巷子里苏岑才慢慢停下来,喘息不止,笑声不歇,被从身后圈进一个淡淡檀香味的怀抱里才渐渐平息下来。
那人从身后细细亲吻着他冒了些细汗的颈侧,鼻息浓重,“再说一遍,寡妇滋味如何?”
“寡妇哪有四十多岁的鳏夫好,”苏岑回过头来撕下人两撇山羊胡在人脸上亲了亲,“我这辈子非你不娶。”
“小兔崽子,”李释笑着把人按在怀里揉了揉,“走了。”
苏岑借着周遭无人,与人十指相扣:“说好了,下次扮夫妻,你来扮我妻子。”
李释挑眉一笑,“那可真是四十多岁的老寡妇了。”
苏岑冲人粲然一笑,“夫不嫌妻丑,糟糠之妻,我且担待着吧。”
入了关后后面的路就更不好走了,层层盘查愈加严格,绕是苏岑他们打扮地再好也有几次险些糊弄不过去。越靠近京畿,周围的环境也越发诡异起来,当初在边关虽说有夷族猖獗,但尚且有大集可以赶,大家以物易物也热闹非常。到了这里却是家家户户大门紧闭,平日里大街上看不见一个人影,人人躲在自家的房子里,身侧守着的就是打包好了的行李,像是在等待一个未知的天命降临。
越靠近长安,李释的情绪也慢慢凝聚了起来,好不容易沾染的那点平民气息随着离长安越来越近,又变成了那个杀伐决断的王爷。
苏岑一颗心悬在半空中,两个多月过去了,长安城不知道变成什么样子了,谁也不知道等待他们的到底是什么。
他们赶在天色擦黑之前来到了京郊一处小村落里,苏岑连着敲了几户人家都是一无所获,正打算再试最后一户时李释却突然叫住了他。
循着李释深沉的目光看过去,只见慢慢笼罩的夜幕里突然出现了一队黑影,这队人各个身形高大,行进速度极快,却又悄无声息,如同夜行的罗刹。
苏岑不自觉地屏紧了呼吸,慢慢退到李释身旁,伸手拉住了李释半截袖子,伺机一会儿情势不对,拉起李释便跑。
但见李释那双眸子深之又深,却没有半分退缩的意思。
那队人转眼便逼近了眼前,足有二三十人,黑衣蔽身,黑纱蒙面,一看就不是善茬。苏岑掌心冷汗淋漓,身子不由自主地躬起,那是一个鱼死网破的姿势,只是不知道能不能拦住他们一丝半毫。
离着他们仅几步之遥,那队人倏忽之间停下了。
片刻之后,这些人笔直地跪在了他们面前。
为首的那个摘下黑纱,一双浅淡的眸子眨也不眨地盯着李释,眸光跳动地厉害。
祁林狠狠咬了下唇,以近乎虔诚的姿态跪伏在地:“图朵三卫,复命!”
第231章
闭城
苏岑脑海中一时间空了一瞬,大惊大喜之后心跳紊乱地厉害,所有话挤在嗓子眼里,一时间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李释却像是早已经运筹帷幄,轻点了下头,“起来吧。”
祁林这才领着一大帮人站起来,这群生死战场上都不眨眼的狼卫们眼里罕见有了氤氲的雾气,却又当着李释的面不好直接发作,生生憋的眼眶都红了。
苏岑在惊喜过后总算找回了自己的嗓音,激动地问:“你们……你们是怎么……”
他当时炸了兴庆宫,走的时候太慌乱,脑子里想不得别的,也顾不上别的,几乎是凭着一口气孤注一掷地决然而去。以至于遗留下的那些问题,他实在是无暇也无力顾及了。
比如图朵三卫,比如曲伶儿,他不敢想李晟知道自己耍了他之后会怎么迁怒于这些人。
祁林冲苏岑点头示意,“是伶儿救了我们。”
“伶儿他……”苏岑上前一步,“伶儿怎么样了?”
“他很好,”祁林想到那个一直把他送到门口,又乖乖等着他回去的人,眸光里带了些许温柔的底色,“他一直跟我们在一起,知道你们回来了又要哭了。”
苏岑敏锐地捕捉到一个词:“又?”
曲伶儿的师父、暗门伤门、惊门的前任门主韩琪,原是追随崇德太子的云麾将军,后来护送李晟离京,看护其长大,并助李晟成立了暗门。只是他也没想到李晟的野心能膨胀至此,最后念及天下苍生从暗门叛出,劫天牢一役元气大伤,又加上心灰意冷,缠绵病榻了许久,终究是没能撑到春回大地。临终前将破暗门的秘法交给了曲伶儿和韩书,说是将功折罪,却也是给他俩留下了能安身立命的依傍。
这些事都是在李释离京之后才发生的,说起来得好一番功夫,祁林只好摇了摇头。道:“说来话长。”
兀赤哈总算憋不住了,身长九尺的大块头上前一步,嘴巴一扁险些哭出声来,“爷,你受苦了,都瘦了……”
刚刚还沉浸在重逢的喜悦之中的苏岑脸色猛地一沉,眼神不由地一眯,“哪儿瘦了?”
他这一路可是把李释当成爷伺候,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哪怕自己上街卖艺也没亏待过人一顿,晚上还附带暖床服务,眼瞅着都快把李释多年来睡不着的毛病治好了。怕这位摄政王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习惯了,他这一路上鞍前马后把伺候人的本事练就的那叫一个炉火纯青,谁都可能受苦,这位爷可是一点都没苦着。
兀赤哈还不知道自己点了炸药,还兀自乐呵呵地一拍胸脯,“没事,以后,我伺候!”
小狐狸伶牙俐齿一露,眼看着就要上去跟人理论。
李释轻轻一笑,了然于心地把人拦下来,冲兀赤哈道:“该干嘛干嘛去,不用你伺候。”
大块头委委屈屈地看着李释,半晌也没搞明白自己是哪里错了,憋了半天最后憋出了一句:“还好,爷你没事,还好,你回来了。”
一句话下来,所有人都沉默了。
原本以为就是年前那一役就是生离死别,李释做下的决定,他们只能服从,哪怕是叫他们去送死。
感谢还有这么个人敢逆风而上,挽狂澜于即倒,硬是炸出了那么一缕生机。
祁林带领着一大帮人又跪了下去,不过这次是冲着苏岑,一群人抱剑颔首,“谢苏公子!”
原本还气势汹汹的小狐狸被这阵仗唬了一下,一时间也不知道该如何回应了。
李释心里稍稍触动了一下,当年他从蛮夷之地把这帮突厥人带回来,突然从热血浇铸的战场一下子来到温香软玉的长安城,他们嘴上虽然不说,但这群人骨子里那份狼性使然,长安城里这些连风沙都没见过的天潢贵胄入不了他们的眼。
苏岑除他之外是唯一一个让这群人心甘情愿跪下来的人。
只可惜当事人无福消受,一脸惶恐地看着李释,眉宇间罕见透露出那么几分慌乱。
最后还是李释出面解围,“好了,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找个地方安顿下来再说。”
祁林前头带路进了一户看似平常的小院,没想到里面却是别有洞天,装扮布置看似寻常,细节处却都是精雕细镂,透着一股含蓄古朴的气息。
第一个迎出来的是曲伶儿,一声“祁哥哥”还没出口,就被原地惊成了只鹌鹑。
好在苏岑早有准备,冲人笑了笑,“怎么,只认得你祁哥哥,不认识你苏哥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