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楚熹年用手撑着艰难下床,慢慢走到窗边,隐隐约约听见外间传来下人闲谈的声音。“二公子胆子也太大了,怎么敢逃婚,这可是圣上亲赐的婚,皇家若是怪罪下来,咱们岂不是要遭了殃。”
“要我说,给二公子赐婚,还不如赐给大公子,大公子聪慧过人,一定不会做这种糊涂事。”
“小蹄子,你也知道大公子聪慧,那可是侯府日后的希望,将来要袭爵的,若是娶了谢侯爷,岂不断了香火。”
曲阳候府人丁凋落,这一代统共就只得了两名男丁,皆是大夫人梅氏所出,长子楚焦平,次子楚熹年。
不过楚焦平的名声与楚熹年这坨狗屎比起来,可谓一在云天一在地,弱冠之年便已经是京都有名的年轻俊杰了,堪称全家的希望。
很显然,连丫鬟都舍不得这样的翩翩公子和一名毁了容的男人成婚,她们只觉得楚熹年和谢镜渊在一起,实在是烂锅配烂盖,天造地设的一对。
她们又碎碎念了一会儿,转而说起了别的事,估摸着以为楚熹年还在睡觉,所以没什么顾忌。
殊不知寥寥几句,就让楚熹年大概摸清楚了原身的情况,他无声闭眼,冷笑连连。
很好,这些剧情他都没写过。什么赐婚,什么男妻,什么打板子,这些都是楚熹年打死不会碰的题材,他现在只想掐死那个帮他改文的混球!
但……
不得不说,穿越到古代这种事,对一名文学研究爱好者实在有着莫大的吸引力。
出于一种“笔下世界成为现实”的微妙感觉,楚熹年很快就把穿越的事抛到了脑后,转而研究起了古代建筑。他把屋子里的古董摆设仔仔细细看了个遍,就连旁边用来洗脸的铜盆都没放过,端起来研究了许久。
系统现身,飞到了他的肩膀上:【你还记得你的任务吗?】
楚熹年摩挲着桌上的白瓷茶盏,只觉上面的描画实在精妙,无暇分神:“任务?什么任务?”
系统:【你是来拯救反派的,不是来考古的。】
哦,差点忘了。
楚熹年立刻把手里把玩的茶盏放了回去,出声问道:“你让我拯救反派,怎么才算拯救成功?”
系统弹出了一块电子屏,上面有一个进度条,纯黑色的,隐隐透着猩红:【此为目标人物黑化程度,当进度条清空为0%时,即代表拯救成功。】
楚熹年看了眼那属于谢镜渊的进度条,后面跟着一个明晃晃的数字——99%
*
外间有两名伺候的丫鬟,搬了个绣墩坐在廊下,正头挨着头,一边绣花一边小声说话。上方的菱花窗冷不丁被人推开,吱呀一声将她们吓了大跳。
楚熹年微微探身,屈指敲了敲窗框:“你们可曾见到大哥?”
楚熹年平日对丫鬟总是呼来喝去,若有长得漂亮的还会动手动脚,吃喝嫖赌无一不精,何时这般温和。
丫鬟活像见了鬼,反应过来连忙起身,指着一处地方,结结巴巴道:“回……回公子,听说大公子刚刚回府,径直往东院小佛堂去了,许是去找夫人的。”
楚熹年逃婚当夜,曲阳候府大半人手都出京去寻他了,兵分三路。楚焦平一路南行,听闻家仆传来消息说已经找到人了,这才急匆匆赶回府。
楚熹年闻言连门都没走,手一撑直接从窗户翻了出来,问清楚丫鬟佛堂在哪儿后,很快就不见了人影。
丫鬟在后面欲拦又不敢拦,跺跺脚只得去找云雀了。
彼时梅氏正在佛堂内上香,上面除了一尊金佛,另还供着楚氏历代先祖牌位。她跪在蒲团上,闭目虔心叩首,半晌才叹了口气,对身后一名温文尔雅的蓝衣公子道:“我楚氏当年也是京兆名门,随无上皇平定四海,战功显赫,谁曾想依旧逃不过三代而衰的结局,自你父亲起,是一个不如一个了。”
蓝衣公子正是楚焦平,他见梅氏忧心,出言安慰:“母亲,二弟只是一时糊涂……”
梅氏此刻不见凌厉威严,只有疲累:“熹年再糊涂,也该知道逃婚是诛九族的大罪,现如今虽把人寻回来了,可他依旧是不喜这门婚事的,我还不知道该如何向谢镜渊交代。”
楚氏一族此时早已投身于晋王门下,他们正一筹莫展,不知该如何寻到太子的破绽。楚焦平闻言皱眉思索一瞬,出言道:“二弟倘若不愿,不如让儿子替了他吧,也省得他去了谢镜渊那儿惹出事端,给自己招祸……”
梅氏闻言大惊:“这怎么行!”
楚焦平胆大心细,字句斟酌:“母亲,我与二弟生辰八字相近,想来无甚大碍。再则熹年生性浮躁,谢镜渊又绝非善类,您让他去,岂不是害了他?”
楚熹年刚刚走到佛堂外间,就听见这一段对话,瞳孔微微收缩。他虽然不知道剧情现在被改成什么样子,但谢镜渊与楚焦平在书中可谓生死仇敌,万万不能将他们两个凑到一起。
楚熹年此时心里只有一个想法,无论如何也不能让这两个人成婚。
梅氏已然被楚焦平劝得有些动摇,眉头紧蹙,正欲说话,结果大门却忽然被人一把推开,楚熹年从外面走了进来,他掀起衣袍下摆直接往蒲团上一跪:“娘,孩儿不同意。”
他素来没规矩,梅氏瞪了他一眼:“不同意什么?又想挨家法了是不是?!”
楚熹年学着原主的语气道:“反正我不同意大哥替我成婚。”
他说话的同时,眼角余光不着痕迹往旁边看了眼,见一名气质温和的蓝衣公子站在旁边,心想这便是主角楚焦平了吧。
梅氏从蒲团上站起来,用力戳了一下楚熹年的脑袋,对这个小儿子恨铁不成钢:“那你说该如何,你自己不愿意成婚,又不让你哥哥替你,真要咱们全家给你陪葬不成?!”
她是真的恼了。
楚熹年反问:“谁说孩儿不愿意成婚?”
梅氏抬手又想打他,但见楚熹年头上有伤,又重重放下了手:“你不是嫌弃谢侯爷容貌有损么,怎么现在又改了口?!”
作者有话要说: #某位知名狗血作者曾经说过,所谓热元素,就是兄弟相争、错爱、替嫁、相爱相杀#
第37章
千秋无间道
楚熹年刚刚二十出头,
少年心性,从来没个定数,耍赖不认账也是常有的事儿,
梅氏见状倒也不觉奇怪。
楚熹年一本正经道:“母亲定是听错了。”
梅氏心想听错了?什么听错了?她气得手抖,
分明是楚熹年自己大吵大闹,
哭着喊着说不想和一名毁了容的丑八怪成婚,
她耳朵又没聋!
佛堂的中门开着,外间的仆役虽都不敢明目张胆的看热闹,
但耳朵一个个都竖了起来。
“皮囊而已,纵然年华正盛,倾国倾城,
日后老去也是白发枯骨。倘若世人皆因容貌求娶,
到头来也只得一夕欢愉,”
楚熹年说着看向梅氏:“我听闻母亲昔年未出阁时,便是上京数一数二的绝色佳人,有无数名门子弟求娶,
如今年华不复,
父亲却依旧爱重如初,
更不曾纳妾养小,孩儿以为这才是夫妻之道。”
梅氏被他一番话说得怔愣,哑口无言。
诚如楚熹年所言,梅氏年轻之时,容貌绝色,兼得书香门第出身,
在京中可谓万人求娶。谁曾想她挑来择去,竟嫁给了当时还是一介纨绔的曲阳候,只让世人感慨明珠蒙尘。
然而这么多年,
曲阳候在朝堂虽无建树,对梅氏这个正妻却爱重万分,青楼烟花更是不曾踏足,每日最多听戏遛鸟,强过那些光鲜亮丽的高门宅邸何止百倍。
只可惜世人痴愚,被金玉所惑,窥不透里面的败絮腌臜。
梅氏有些不大相信这话是从自己不学无术的儿子嘴里说出来的,目光有些惊疑不定。就连一旁的楚焦平也神色诧异,皱了皱眉:“二弟,你须想好,皇族不比寻常百姓家,稍有差池便是掉脑袋的大罪。”
因为是自己笔下的主角,楚熹年不免多看了他两眼:“大哥无需担忧,我虽顽劣,却也知分寸,成婚之后定当收心,再不胡闹。”
楚焦平直视着他,声音微沉:“你可知谢镜渊生性残暴?”
“知道,”楚熹年看起来并不在意,他迎着楚焦平的目光,神情坦荡,“可再残暴的人也该懂得好坏,人心不是石头做的,我日后以真心待他,相信他自然不会伤我。”
他到底是捏笔杆子的,能言巧辩,三言两语就把梅氏刚刚动摇的念头给打消了。
楚焦平还欲再说,却被梅氏抬手制止:“罢了。”
梅氏目光复杂的看向楚熹年,只觉得这个不成器的小儿子挨了一顿打,终于长进许多:“我本也不同意你大哥的主意,传出去实在不成体统,你既如此说了,今日便好好休养……明日我亲自把你送回去。”
楚熹年是次子,曲阳候府的爵位落不到他身上,自然也就没有分府的资格。虽是娶了谢镜渊,可连个像样的府邸都没有,还得住到对方的将军府上去,看起来就像个倒插门。
怨不得曲阳候府这么不满意这桩婚事。
楚熹年愣了一下:“这么快?”
梅氏却什么都没说,迈步朝着门外走去,带着贴身丫鬟离开了小佛堂。
楚焦平眼见母亲远去,这才慢慢收回视线。他叹了口气,似有深意的对楚熹年道:“再过几日,圣驾便要回京了。”
初春多微雨,夜间难免寒凉。傍晚下了一场淅淅沥沥的雨,不一会儿便停了。积水顺着黛青色的瓦片滴滴答答下落,掉在长廊的青石板上,声音显得尤为清晰。
谢镜渊手握兵权,却也功高震主,谁也不知皇帝对他的态度到底是亲是近。倘若说宠爱,皇上却偏偏将他赐予楚熹年那个纨绔子弟做男妻,若说不宠爱,楚家到底也沾着个皇亲国戚的名头,还是有几分体面的。
一千个人嘴里有一千种说法,但帝心难测,谁也不知道事情的真相。
将军府守卫森严,门外站着佩刀值守的玄甲卫,个个眼神冰冷,从里到外都冒着寒气。九庸虽是谢镜渊心腹,却也需在外间卸了佩剑才能进入内阁。
“主子,探子今日传了消息来。”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重的药味,苦涩刺鼻,挥之不去,是常年用药材熏染的结果。九庸却习以为常,面不改色的从袖中取出一卷密信,双手呈递给了书桌后坐着的男子。
雕花紫檀桌的一角置着灯烛,微微晃动一瞬,将那名男子的容貌照得清晰分明起来。眉飞入鬓,眼尾细长,瞳仁妖冶又暗沉,看起来有几分像狐狸,却又更似寒潭中游弋的黑蛇。
极美的半张脸。
然而当男子从阴影中略微抬头时,昏黄的烛火将他另一半脸照得清晰分明起来。只见几道狰狞的疤痕明晃晃落在右边侧脸上,像是被谁狠划了数剑似的,看着让人心惊。
白壁蒙尘,美玉生瑕,不过如此。
谢镜渊并不拆开:“曲阳候府的?”
九庸低头:“是。”
谢镜渊确如外间传闻,重疾缠身,一副病入膏肓的模样。他用白帕掩唇,压住胸腔间撕心裂肺的低咳,而后喘了口气,问道:“怎么,他们家想退婚?”
九庸一时不知该如何回答。
谢镜渊见状抬眼,终于拆开密信,却见上面记述了楚熹年被家仆带回曲阳候府之后的事,事无巨细,就连佛堂里说过的话也一字不差写了上去。
“他以真心待我……?”
谢镜渊看见这行字时,微不可察的顿了顿,他对着烛火抖了抖纸张,也不知品出了什么样的意味。最后将手中的白帕扔至一旁,上面有一团浓重的血痕,隐隐透着乌黑。
九庸抬头,睨着谢镜渊泛着诡异青紫的嘴唇道:“听说明日曲阳候夫人便会携楚熹年登门,想来是赔罪的……”
是赔罪,而非退婚。
也是,区区侯府自然不敢退皇上亲赐的婚。
而谢镜渊自然也不能。
一个重疾缠身,不能再带兵打仗的将军,和废人有什么两样?地位又如何比得上昔年荣光?
谢镜渊又是一阵低咳。他以拳抵唇,压下喉间涌上的腥甜,垂眸盯着那张纸,看也未看九庸,声音沙哑:“他们要来,便让他们来吧。”
曲阳候府不过是众多没落贵族中最不起眼的一个,只是因为楚熹年这个混账公子哥儿,故而才在京中有了许多广为流传的“谈资”。
然而谢镜渊的境遇如今也好不到哪儿去,堪称如履薄冰。
自先皇后故去,太子境遇一直不佳,前些时日惹了陛下不悦,更是被禁足在府中,至今未出。甚至有传言说皇帝有废太子之意。
谢镜渊是太子的左膀右臂,多的是人想除掉他,这场赐婚也不过是宫里那些女人下的一盘棋,不仅能安插一个棋子进来,更是一种折辱。
楚熹年新婚出逃,此举已经让谢镜渊沦为了京中笑柄。
气氛沉重压抑,九庸道:“楚氏长子早已投身晋王门下,楚熹年虽然轻浮浪荡,却难保是那边派来的奸细,主子,是否除掉他?”
谢镜渊忽的笑了:“除掉?”
他将手中薄纸倏的攥紧,发出哗啦一声响,身形却慢慢倒入椅中,果然如传闻中一般喜怒无常,低笑出声:“听闻楚焦平聪慧过人,是京中少见的俊杰,怎么他这个弟弟却不大聪明。”
世人皆道他杀人无数,不问因由,神鬼避之。楚焦平都已经告诉楚熹年自己性情残暴了,对方竟然认为自己不会伤他?
真心待之?
谢镜渊忽的敛了笑意。他缓缓闭眼,面无表情抚上自己右脸狰狞的伤疤,仿佛想起了什么陈年旧事。
那种东西他从来都不信……
九庸猜不透他的主子在想什么,只能垂眸盯着桌角的灯烛。也不知站了多久,直到一根蜡烛燃烧过半,谢镜渊才终于睁眼:“留着……”
他慢慢说了三个字:“不许杀。”
若杀了,岂不是平白给晋王那边递把柄。太子如今不受宠爱,谢镜渊也只能蛰伏隐忍。
哪怕皇帝要将他嫁给一个纨绔子弟做男妻,
哪怕要他一个征战沙场的将军被迫雌伏于床榻之间,
谢镜渊也只能生忍。
这就是皇权。
而谢镜渊唯一想做的,便是将那个人从皇位上拉下来。只要能让这大燕改朝换代,他什么都能忍,什么都能做……
楚熹年浑然不知自己死里逃生,夜间一个人伏在桌案前,飞速记录着什么东西,手边已经积了厚厚一摞纸。
《千秋封侯》是他五年前开始准备的作品,陆陆续续写了将近三百多万字,主剧情虽然没忘,但很多枝叶末节的地方因为修改过太多次,已经记不太清了,回忆起来有些费劲。
桌角静静蹲着一个光团,虽然不说话,但存在感相当高。
系统问:【你在回忆原剧情吗?这个世界的剧情走向早就被修改过了,你想起来也没什么用的。】
楚熹年:“不试试怎么知道?”
他这本书加起来一共有三百万字,假设一天看十万字,至少也需要一个月的时间。而他的手稿只在朋友家里放了几天就拿回来了,对方一定来不及改多少。
换言之,前面的剧情虽然已经崩坏,但后面说不定还能稳住。
月上柳梢,夜色渐深。楚熹年收拾好纸笔,正准备睡觉,却忽然听见外间响起一阵细碎的脚步声,紧接着是云雀说话的声音:“大公子,您怎么来了?”
楚熹年闻言动作一顿:楚焦平?他深更半夜来找自己做什么?
整个侯府除了夫人梅氏,并无女眷,自然也没什么需要避讳的。楚焦平直接打了帘子进来,结果就见自己那个不学无术的弟弟正坐在书桌后,脚步不由得一顿。
“二弟?”楚焦平紧盯着他,目光疑惑。
楚熹年搁下手里的毛笔,不慌不忙从椅子上起身:“大哥,你怎么来了?”
楚焦平没说话,他觉得楚熹年今天很是反常,明明素日最烦舞文弄墨,怎么夜深了还在书房待着。视线不着痕迹往桌上一瞥,却见那纸上画着一只明晃晃的大王八。
楚焦平:“……”
果然是他多虑了。
楚焦平深夜来访,肯定不是为了和楚熹年秉烛夜谈,共叙兄弟情义的。他在桌边落座,蓝色的衣摆静静垂下,君子端方,不外如是:“二弟,你明日便要离府了,现在后悔还来得及。”
开门见山,半句废话也无。
楚熹年闻言不置可否,心想现在就算后悔也没机会了,他院子外面现在守着十八个壮汉,都是梅氏派来看住自己的。敢出去一步,腿立刻打断。
“大哥说的什么话,”楚熹年慢慢斟了杯茶递给他,一双眼睛在烛火中显得高深难测,“陛下的旨意,难道还能反悔不成?”
楚焦平在《千秋封侯》中的人设属于事业型男主,心系家族,心系苍生,为了这些他连自己都可以搭进去:“二弟,大哥还是那句话,你若不愿,我替你。”
乱世之中,比起家族的延续与兴衰,人命实在太不值钱。
楚熹年一点也不意外楚焦平的态度,只是万万不能让他替。他替了,谢镜渊必死无疑。
楚熹年:“大哥,你是长子,日后还要承袭家中的爵位,这件事交给我吧,曲阳候府不能断了香火。”
他把今日从丫鬟那儿听来的话“活学活用”了一番。
楚焦平大概没想到自己不学无术的弟弟会有这种觉悟,诧异看向他:“你就不怕谢镜渊杀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