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文具设计图,就那些笔啊本子的,需要啥设计?而且就这么自信她设计的产品能卖出去?
就算真卖出去了,厂里有了效益,她只出个产品设计图,就想分厂子的销售利润,跟空手套白狼有什么区别?
况且现在厂里根本经不起任何折腾,再折腾,他们全得失业。
涉及到自己的生存问题,秘书把茶杯放下后,默默站到一边,想听听温宁要搞什么幺蛾子。
吴孟达到底能干到厂长,格局和视野跟秘书都不在一个层次。
他对温宁不了解,但足够了解陆振国,陆振国为人正派,从不徇私枉法,更不会假公济私,用手里的权利给家里人谋私立。
这儿媳妇能让陆振国亲自开口引荐,绝对不是来蹭好处,肯定有两把刷子,所以吴孟达没有轻视温宁。
听到温宁提出的想法,他反应倒是很淡定,面不改色地道:“小温同志,可以先看看你的设计图吗?”
“当然,您稍等。”温宁从有做文具的想法后,便开始做准备了。
她从包里掏出一个自己装订的图画本,递给吴孟达,“这是我设计的萌宠系列笔记本,专门针对女顾客的,您看看。”
吴孟达翻开本子,只见每一页都画着一个本子的封面和内页设计图,还用水粉颜料把颜色涂出来了。
第一张是小猫舔爪子,本子的封面是粉红色打底,上面的小猫身体是白色,耳朵、脸颊还有四肢有部分黑色掺杂其中,爪子也是粉红色的,而且这猫不是普通的家猫,是他从来没见过的猫品种,猫咪正舔着自己的爪子,十分的可爱。
本子里面的设计也很有特点,内页不是单调的横线或者方格,会在不影响书写的地方穿插一些猫咪的元素进去。
第二张设计图,猫咪变成了可爱的兔子,不是写实的那种真兔子,而是经过再创作,变成卡通兔子(朱迪兔),封面配色大胆鲜艳但又非常和谐。
剩下的图也是不同的卡通形象,熊猫、比熊狗、豚鼠(卡皮巴拉)、马(小马宝莉)……差不多有十几种,每一个封面的配色都十分赏心悦目,卡通形象也很生动,吴孟达看得是眼花缭乱,呆若木鸡,完全没想到一个简单的笔记本,还能搞出这么多花样来。
这个年代的笔记本,要么是一片土黄色封面上印着“工作笔记”几个红色大字,要么就是纯色封面上面画一些劳动者雕塑,旁边配字“力争上游”,或者干脆就直接印上“笔记本”三个大字。
卡通画的也有,但那上面的动物,都是实打实的写真,比如十二生肖,就在封面用简笔画画个猴或者画个虎,不讲什么配色,一般是纯色打底,动物就用白色线条来画,跟温宁设计的卡通形象比起来,差别不是一星半点。
“小王,你觉得怎么样?”见秘书也在看设计图,吴孟达询问道。
王秘书如实道:“好看是挺好看的,但这种本子,男同志肯定不会买。”
温宁淡淡一笑,解释道:“这个萌宠系列的笔记本是专门针对女同志和小孩子的,男同志们大多艰苦朴素,用的本子也是单位或者组织发的,女同志嘛,天性浪漫,喜欢漂亮的东西,爱追逐潮流,她们才是消费的主力军。”
听到温宁的话,秘书陷入沉思,有那么点道理,但不多。毕竟他身边的女职工,结了婚的哪个不是精打细算,这本子又不是什么生活必需品,谁闲得没事儿买那么多?
温宁对自己设计的东西很有信心,这些卡通封面都是她亲戚文具厂里的爆款,单款出货量超过十万册。
“吴叔,您可以找厂里不同年龄层的女同志过来,问问她们的意见。”
温宁提议道。
吴孟达想起自己带儿子去外地出差,儿子在商店看上一本封面是熊猫吃竹子的笔记本,当时自己不让买,结果孩子直接在地上撒泼打滚,最后还是给他买了。可见小孩子确实是喜欢卡通形象的东西。
听到温宁的话,他认同地点点头,吩咐秘书去办公室喊几个女同志过来。
王秘书领命,出了办公室,想想女职工最多的地方,最后直奔工会和后勤办公室。
王秘书走到一半,正好碰到厂里另一个抓管理的张厂长。
王秘书停下来打招呼。
张厂长微微点头:“小王,这着急忙慌地干什么去?”
虽然都是厂长,但张厂长在厂里比吴孟达资历要老,加上平时负责厂里的职工管理,像什么分房、岗位分配调动这些都要经过张厂长点头,所以王秘书不敢怠慢,如实道:“吴厂长让我喊几个女职工去他办公室。”
喊女职工去办公室?
张厂长第一反应就是吴孟达要犯原则错误!神情顿时严肃起来,追问道,“上他办公室干什么?”
“您别误会。”王秘书赶紧解释,“是这样的,有人给吴厂长画了几张笔记本的设计图,想让咱们厂生产,说是女同志肯定喜欢,能卖出去,所以吴厂长让我找几个女职工过去问问意见。”
原来是这样,张厂长点头道:“行,那你去吧。”
“诶,好。”
王秘书匆匆离开,张厂长越想越觉得不对劲,最近厂里各类文具库存积压,这老吴不寻思把库存商品卖出去,还要重新生产,搞什么名堂?
本来厂子效益就不好,再瞎折腾,把厂子给折腾没了,他还当个屁的厂长?不行,他得去看看!
张厂长抬脚就往吴孟达办公室走。
办公室内。
张厂长背着手,象征性地敲了两下门,便推门进来了,“吴厂长,忙着呢。”
吴孟达朝他点点头,也没瞒着:“看小温同志的文具设计图,张厂长有空一起看看。”
张厂长就是冲这个来的,闻言毫不见外地往吴孟达旁边一坐,凑上去便盯着他手里的图纸瞧。
看到图纸上五颜六色的插话,张厂长挑了挑眉,有些意外,这些笔记本封面图确实很好看,也很新鲜,不过:
“吴厂长,咱们厂里的货一直是供给卫城的国营商店,还有下面乡镇的供销社,我承认温同志的设计很漂亮,但似乎不太符合他们的采购标准?”
吴孟达也想过这个问题,“我们那些库存文具倒是符合他们的采购标准,可他们采购回去,迟迟卖不出去,又给我们退回来,为什么?因为最后买单的还是顾客,销量好坏是顾客的喜好决定的。”
这话倒是把张厂长给堵着了,他皱紧眉头,一言不发。
吴孟达道:“张厂长,小温这批文具是专门给女性顾客设计的,我已经让小王去喊厂里的女同志们过来测评一下这些文具,看看大家的反响如何。”
跟张厂长说完,吴孟达又转头看向温宁:“小温,你还设计了别的产品吗?也拿出来看看。”
“还有一组橡皮的设计”,温宁把图纸往后翻,指给吴孟达看,“目前市面上的橡皮不是白色就是黄色,味道也不好闻,除非是需要使用,否则顾客根本没什么购买欲望,更不可能重复去购买。”
“所以我对橡皮这款产品进行了创新。”
第259章
有没有想问的?
“第一种方案,给橡皮加个封套,把刚才那些卡通形象印刷在封套上。”
吴孟达点点头,这个他懂,一般设计出一组形象,都会运用到各类产品上。
温宁接着说:“第二种方案是把橡皮做成不同的形状,比如各种水果、蔬菜、动物造型等等,甚至还可以在橡皮里面加入香料,让橡皮的味道丰富起来。您看像苹果造型的橡皮,就让它有苹果的味道。橘子的就做成橘子香味。”
温宁指着图纸上一组水果造型的橡皮讲解,“这样顾客有了苹果橡皮,可能看到梨子形状的也会想买,甚至闻到橘子味的橡皮又会有购买冲动,通过不断创新我们的产品,来刺激顾客的购买欲,进而提升销量。”
吴孟达还真没想过一块简单的橡皮可以玩出这么多花样,橡皮在他们厂的各类文具中,销量一直是垫底的,可如果按温宁说的这么一改动,一些女顾客和小孩子肯定会很喜欢。
“不错啊小温!你这些想法很有创意!”吴孟达肯定道。
张厂长看着那些花花绿绿的图纸,却不是很认同,皱眉道:“一块橡皮而已,搞那么多花样有什么用?橡皮就是用来擦铅笔的,就算设计出花来,还不是一样的功能,有什么区别吗?反正我要是顾客,我肯定不会选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
温宁细声解释道:“张厂长,我这些文具是专门针对女性顾客设计的。”
言下之意,他这种大直男理解不了很正常。
张厂长没想到会被一个年轻人质疑,轻哼一声,“我不是顾客,但我好歹也管理文具厂十几年了,我还不了解什么好卖什么不好卖吗?你信不信,你这些东西生产出来,根本卖不出去!大家也就看个新鲜!”
“诶张厂长,我倒觉得小温的设计很有意思,不如我们听听女同志们的意见再考虑采不采纳。”吴孟达出声道。
张厂长笃定道:“我相信我自己的判断!吴厂长,我知道这两年厂子效益差,你着急想要做出什么成绩,但你也不能病急乱投医,拿全厂职工的饭碗开玩笑。”
这帽子可不小,吴孟达脸色郑重起来:“张厂长,我没拿职工饭碗开玩笑,想要厂子提升效益,就必须进行产品创新,否则如何去跟其他文具厂竞争?”
张厂长也来劲儿了:“降本增效啊!与其做些效果不确定的创新,还不如好好研究怎么把原产品的成本给降低,别家卖一块的产品,我们卖九毛,我就不信大家不买?”
吴孟达:“那你说,笔记本这种商品,如何降低成本?原材料价格是固定的,工人每天的产能也固定,你所谓的降本只有两个方式,一是偷工减料,二就是剥削压榨工人!”
剥削工人,那可是资本主义干的事,张厂长脸色一白:“我可没这么说!”
吴孟达步步紧逼:“那就只能进行产品创新。”
张厂长烦躁地捏了捏拳头:“行啊,那就等着看女同志们的反馈,要是大家都不支持,吴厂长可别一意孤行!”
说完张厂长又不悦地瞥了温宁一眼,这害人精,瞎出什么馊主意,指不定是对家厂子派过来捣乱的。
正想着,王秘书带着好几个女同志进来了,还有厂里职工刚放学的孩子,两女孩,一个初中,一个高中。
一次性把温宁说的目标受众都给找齐了。
“吴厂长、张厂长。”大家战战兢兢地站成一排,不知道有什么事儿。
吴孟达态度和蔼地看向众人:“你们别紧张,让你们过来是想问问你们关于厂里产品创新的意见,你们先看看这些设计图——”
吴厂长把温宁的设计图展示出来,跟众人介绍了一下产品,接着道,“如果商店里销售这类的笔记本和橡皮,你们会不会掏钱购买?如实说就行。”
几个女同志看了看设计图,有个大胆的问道:“吴厂长,咱们厂是要生产这种笔记本吗?”
吴孟达道:“还不确定,不过这些产品的受众主要是女同志,所以想听听你们的反馈,大家畅所欲言,不用有顾忌。”
之前厂里的产品从来没问过她们意见,还是第一次碰到这种事儿,所以大家态度都很认真,仔细翻看着设计图,代入顾客的身份去考虑。
办公室内一时安静起来。
吴孟达双手紧张地握成拳,放在自己膝盖上,等着大家反馈。温宁的出现对他来说是一次机会,他想创新,可没什么头绪,温宁的这些设计图正好打开了他的思路,文具,不一定要做得一板一眼,完全可以丰富多彩,大胆创新。
张厂长双腿交叠,背舒服地靠在沙发椅,脸上则是一副早就预见结果的表情,反正如果是他媳妇儿在这里,看到这些花里胡哨的本子和橡皮,肯定会说钱多烧的,买这些没用玩意儿。
陆进扬在一旁静静陪伴温宁,垂在身侧的大手轻轻拍了一下她的手背,无声地安抚,温宁感受到手背传来一阵温热,侧眸,对上陆进扬深邃似海的眸,她当即俏皮地冲他眨眨眼睛,她没紧张,大不了这个厂子不合作换个厂合作呗,肯定有识货的人。而且她的设计远不止本子和橡皮,只不过这两个单品是目前最容易生产的,文具厂基本都有设备。
漫长的一分钟后,那几个女同志终于看完了全部设计图。
办公室内忽然哗地一下喧闹起来。
两个女中学生表示:“我喜欢这个兔子本!好可爱呀!”
“这个猪猪本子也好看!粉色的太招人稀罕了!”
年轻女同志表示:“猫咪本好看,看着又软又乖,我心都融化了!”
家里有娃的女同志表示:“哎呀,我儿子要是看到这些本子肯定走不动道了,撒泼打滚的都要让我给她买。”
“我女儿也是,她就爱卡通画的,可惜市面上可以选择的款式太少了!”
“吴厂长,这个本子咱们厂里打算什么时候生产呀?到时候别忘了让我们内部职工优先购买呀!”
听到大家的反馈,吴孟达脸上瞬间浮现惊喜的表情,又继续指着后面的橡皮设计图让大家看。
还有橡皮?
众人往后一翻,看到那些造型各异的图像,顿时惊呼:“呀!这、这是橡皮吗?!造型也太别致了,居然是一串葡萄!”
温宁道:“这种橡皮还可以在材料里加上葡萄香味,使用起来香香的。”
女同志们惊叹:“真的吗?太神奇了!我会忍不住吃掉的!”
温宁弯唇一笑,觉得这个年代的人好淳朴。
不过市面上很多商品匮乏,可以选择的款式不多,稍微有点什么不同的花样推出来,大家都很追捧。
仅仅看了本子和橡皮的设计图,女同志们便已经兴奋得不行。
看到大家的反应,张厂长不信邪地盯着这群女同志:“咳咳,你们要实话实说,这些玩意儿你们真的愿意掏钱买?”
女同志们十分诚恳地点点头:“愿意呀!一个本子或者橡皮又没多少钱,买别的买不起,买点文具还是没问题的。”
“对呀!这些橡皮太好看了,一整盒才几块钱,我都想买一盒回去收藏了。”
这群败家老娘们!张厂长砸砸嘴,脸色很是难看。
听到大家的话,吴厂长脸上的紧张神情一下就放松了,他让王秘书把女同志们带出去,才看向张厂长:“职工们的反馈你看见了吧,产品创新这个策略是正确的,我打算生产一批去市场上试试水。”
张厂长这次没反对,不过又提出新问题:“那仓库里的那些文具怎么办?上一次厂里投产了五千支圆珠笔,只卖出去五百多支,剩下的全在库房,难不成就这么放着?”
提到圆珠笔,吴厂长也有点愁,那批圆珠笔质量没问题,价格也跟别的厂差不多,可就是滞销,吴厂长摸着下巴沉思。
温宁忽然道:“吴厂长,可以给我看看你们厂的圆珠笔吗?”
“当然可以”,吴厂长起身走到办公桌旁,把抽屉拉开,拿出几只圆珠笔,递给温宁。
温宁看着手里的笔,按压设计,蓝色的塑料外壳,温宁找了张纸,捏着笔写了几个字,一下就发现问题所在。
这个笔不好写。
笔身太细了,捏在手里打滑,需要用力捏紧,这样写起来就有些费力。
温宁指出问题,提议道:“吴厂长,您可以在手指握笔的地方加一个塑料软胶套,这样可以增大手指和笔之间的摩擦,不容易打滑,而且握起来舒服很多,就像这样——”
温宁随手用笔给在纸上画了一根圆珠笔,然后给笔身加上胶套。
这个设计放在后世不起眼,但对这个年代的人来说,那真是惊为天人!因为现在市面上压根就没有这种加胶套的圆珠笔,全是光滑的。
“诶,这个设计好!实用!关键胶套可以单独加到笔身上面,这批笔有救了!”吴孟达激动得拍了几下桌子。
“张厂长,你觉得怎么样?”吴孟达询问道。
对这个创意,张厂长没话说了,他承认确实很精妙,不过:“仓库里除了圆珠笔,还有一大批别的产品,什么铅笔、本子、橡皮、直尺……你要投产新产品,积压的库存必须尽快销售出去,否则今年年底,工人的工资就发不出来了!”
温宁算是看出来了,这张厂长就是来阻止吴厂长跟她合作的,她解决一个问题,他就提出一个问题。
温宁的好胜心被他完全给激发出来了,她今天还非得把这合作谈成!
吴厂长皱眉挠头,还在发愁怎么解决库存商品,温宁出声道:
“吴厂长,我有一个办法,可以把这些库存商品组合销售,比如把尺子、本子、铅笔、橡皮等做成一个文具礼包,打包销售,专门针对开学的学生。当然礼包的价格肯定比单买要便宜一些,这样对顾客才有吸引力。”
打包销售?
吴厂长眼睛一亮,这想法不错:“哎呀小温同志,你真是销售奇才啊!我之前怎么就没想到呢。”
温宁谦虚一笑,“要是不想降低价格,其实还有一种销售方式,文具盲盒。一个盲盒就是一个文具套装,用你们的库存商品自由组合,顾客购买前看不见里面具体的产品,付钱购买之后才能拆开。这就跟抽奖一个道理,利用那种未知和不确定性,刺激大家购买。”
其实盲盒的前身可以追溯到明治末期的日本,当时商家为了销售卖不出去的尾货,设计出了“福袋”,跟花钱抽奖一样,买个福袋,可能会抽到价值较高的物品,也可能抽到推销不出的积压商品。
但这些销售方式,在七十年代的华国简直闻所未闻。
吴孟达被温宁说得一愣一愣的,惊讶得下巴都快合不拢了,这世界上居然有这样的销售方式?!
不过光是听着,他都想买个文具盲盒拆了。
“小温同志!你这个方法太绝了!”
旁边的张厂长也听得一脸震惊,直愣愣地盯着温宁,说不出话来。
之前还觉得温宁是在瞎折腾,但现在听完她说的销库存的方法后,心里的偏见也渐渐消失了,这女同志有点东西啊!
温宁看两人这求知若渴的表情,趁热打铁把她的另一款产品给推了出来:
“吴厂长您看,这个叫平安符香囊,上面绣着不同的祝福话语,比如什么金榜题名,平安顺遂,财源广进什么的,这个也可以像盲盒一样销售,给自己买可以,送人也可以。”
“关键这个盲盒商品,可以刺激大家重复购买,比如你想买个金榜题名的香囊,但买到的都是平安顺遂,那你肯定就会再买一个去抽。”
吴孟达看着设计图上精巧别致的平安符,别说,这些玩意儿看着挺没用,但要是他儿子考试,他肯定得买个“金榜题名”的平安符给挂上,主打就是一个迷信。
听完温宁的介绍,吴厂长是彻底被说服了,现在就看张厂长的意见了:“张厂长,你觉得怎么样?”
张厂长一开始担心的就是库存没销售完又生产新产品,但现在温宁提出了库存解决方案,张厂长松口道:“我没意见,你看着办就行。”
张厂长点头同意后,吴厂长就跟温宁继续谈后面的合作细节。
最后双方签了个合作协议,温宁提供设计图,并且作为文具厂的经销商,不用支付任何货款就可以代销厂里的商品。至于利润分成,温宁占销售利润的20%了。
“小温同志,合作愉快!”吴孟达站起身,向温宁伸出手。
“合作愉快!”温宁笑眯眯地回握。
签完合同,温宁和陆进扬开车返回首都。
车上,温宁喜滋滋地将合同装进文件袋,然后放回挎包,转头看向陆进扬:“进扬,你没有什么想问我的吗?”
这一天,她又是花式泡茶,又是画设计图,她就不信陆进扬那么聪明的人,对她的身份没有怀疑。
她已经做好坦白的打算。
只要陆进扬问,她就诚实地告诉他。
不过穿书的事情要稍微包装一下。
她怕他接受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