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32章

    他想,他将来可能会有良娣,会有其他女人,但绝不是在发妻有孕且胎相不稳的时候。他倒不是觉得阿玉善妒,而是阿玉的身子和性情他都了解。若他真在此刻添良娣,她必然不会显出不快来,可难保她不会默默饮泪,伤了自己也伤了她肚子里的孩子。

    他不是重色之人,没那么急色。

    皇帝沉了脸:“你的事,你自己做主就行。”

    太子妃是他选的,样样都好,只可惜不够贤良大方。不过如今不是说这些的时候,她现下有孕,当然一切都以她肚子里的孩子为重。太子膝下没有子嗣可不行。

    皇帝表了态,皇后也不再强求。等丁氏这一胎坐稳了再说吧。她比谁都知道嫡嗣的重要性。

    ——六月天气热,秦珩吃不下多少东西,她又忙着给皇兄准备寿礼,脸竟瘦了一圈儿。她自己每日照镜毫无所觉,还是秦珣指出来:“瑶瑶,你怎么瘦了?”

    本朝女子以瘦为美,瑶瑶肤白如玉,下巴纤细,美则美矣,可他还是希望她能稍微胖些。她现下比他刚在太平县找到她时,看着还要瘦。

    秦珣不免心想,是不是因为她在京城,在晋王府过得不快活?她是心里不安?还是在府里太过憋闷?

    然而秦珩却是一愣,她摸了摸脸颊:“瘦了么?”她不大在意:“瘦便瘦吧,瘦些好看。”

    “胡说,胖些才好看。”秦珣黑亮的眸子浸染了笑意,“你今日找我有事?”

    她很少主动找他,但今日不知是何缘故,竟教丫鬟请了他过来。

    秦珩嘻嘻一笑:“我学着做菜,哥哥先尝一尝吧。”

    她院子里有小厨房,小厨房里也有厨娘。她想学下厨,早有人备好了一切,需要她动手的地方极少。

    但这毕竟是她头一回下厨,她心里隐隐有点成就感,也有些小得意。原本是她自己试着,想日后派用场的,但想了一想,到底还是教人去请了皇兄过来。

    一则为分享,二则她的用心,她希望他能看到。

    她命丫鬟将那两个小菜端了上来,她将筷子塞到皇兄手里,一脸殷切地看着他:“尝一尝吧,尝一尝吧!”

    她水眸晶灿,充满期待。纵然秦珣腹中毫无饥饿感,也不忍拒绝。——不,应该说,除了强硬地带她回京,他从未拒绝过她的任何要求。

    每样菜尝了一口,他点头称赞:“嗯,挺好。”

    秦珩脸上漾出了笑容:“真的?你若说好,那肯定是好的。”

    皇兄十二岁就曾做《庖丁刍议》,对食物的鉴赏能力还是很高的。

    秦珩心里欢喜,她自己做的菜,她已经先尝过了,觉得不算太好,也不算太坏。不过皇兄山珍海味吃过,她这菜肴的独特无非是她第一次亲手所做罢了。

    她轻笑一声:“那我以后天天给你做。”

    秦珣手里的筷子微微一抖,刚夹起的菜差点掉下。他心里莫名慌乱,唇角却微微勾起,心说,她还挺有良心。

    然而他口中却道:“那倒不必,你是娇小姐,下厨这种事,怎么能长做?你有这个心,我就很满意了。”

    秦珩扁了扁嘴,没有说话。

    不甚饥饿的秦珣一口一口,将两盘菜肴,吃得干干净净。

    菜肴用尽,他并未立刻离去,而是教丫鬟将盘子撤下,他要跟瑶瑶说几句话。

    “那日父皇召我进宫,说有意给我选门亲事。”秦珣眼眸半阖,状似漫不经心。这事在他心里藏了有段日子了。父皇要他再考虑考虑,可他不管怎么考虑,都是不愿。

    他忽然很想听听瑶瑶的意见,他很想从她那里得到支持。

    “嗯?”秦珩眨了眨眼睛,“那很好啊,是该有个嫂子了。”

    若皇兄娶妻,晋王府多了王妃。那她的位置势必会比现在更尴尬,皇兄出于种种考量,是不是会另外将她妥善安置?

    她离不了京城,那也行。京城这么大,若有他护着,她想安个家,应该不算难吧?

    她隐隐有点期待了,眉眼之间充盈着笑意:“他有没有说,是谁家姑娘?”

    瑶瑶生得好,笑起来更好看,像是盛开的鲜花,又像是温暖的阳光。鲜艳明媚。

    但秦珣却莫名的生出一丝怒意来,还夹杂着淡淡的酸楚和不甘。

    她连是哪家姑娘都不知道,就在这儿乐呵呵的!他娶妻,她有什么好高兴的?明明她以前说,有些事情,最好还是和心仪之人做。敢情现在她全忘得一干二净了是不是?他为什么要娶一个他不心仪的姑娘?

    秦珣冷眸微眯:“说了,我不愿意。”

    “不愿意?那你愿意娶谁?”秦珩下意识追问。

    这种事情还能由着自己来吗?大皇兄、二皇兄哪个不是父皇指的亲事?莫非皇兄有了心仪的人?

    “我愿意娶谁?”秦珣双目微敛,心头一阵茫然。半晌,他忽然想到了什么,皱眉,“这不是你该管的事情。”

    “啊?”秦珩呆了呆,心说,又这样。这还不是你主动跟我提的?不然我哪儿知道父皇要给你指亲啊!真是莫名其妙。

    但是她并未显露出不满来,只轻轻哦了一声:“不提了,不提了。”

    她依然乖顺听话,然而秦珣心间的郁气却久久难平。他又坐了一会儿,面色稍微缓和:“你这几个菜做的很好,我很喜欢,以后不必再做了,好生歇着吧。”言毕起身离去。

    秦珩出了一会儿神,想不明白缘由,干脆寻了本话本子,胡乱看着解闷,思绪却一点点飞远。

    唉,他们都长大了,三皇兄都快要娶妻了,也不知她的将来会怎么样呢。

    ——太子妃有孕,似乎是个引子。她刚有喜没多久,太医就诊出宫里有个孙娘娘也有孕了。

    皇帝大喜,皇宫里有多久没传出过喜事了?有十多年了吧?他果然还是春秋鼎盛。他看了一眼神色莫名的皇后,笑道:“孙氏有孕,按例,该进位为嫔吧?”

    第58章

    邂逅

    “皇上说的是。按例,

    是该进位为嫔。”皇后声音极轻,

    “只是……”

    孙氏真有孕了吗?

    皇帝没察觉到皇后的的异样,笑呵呵道:“只是什么?宫里许多年没有喜事了,孙氏这回可是大功臣,

    得重赏才是。”

    皇后动了动唇,

    半晌只轻声道:“是,

    臣妾这就去准备。”

    孙氏有孕,皇帝心情颇佳,

    还亲自召了给孙氏诊脉的太医,询问详情。待听闻孙氏有孕一月有余时,

    皇帝神色微微一变,

    不可置信地看着太医:“你说,孙娘娘有孕多久?”

    胡子花白的老太医颤巍巍道:“看其脉相,是一月有余。”

    “一月有余?”皇帝皱了皱眉,

    他刚看了彤史,

    一个多月前,

    他确实去过孙氏的宫中,

    但他那日只坐了一个时辰,

    听孙氏唱了会儿小曲儿,

    并未临幸。上一次临幸孙氏,距今有两个月了吧?

    一月有余,

    两个月是一月有余吧?

    老太医看着皇上的神色,又小心续道:“如今时日尚浅,具体的日子还不清楚,

    大约是一两个月?臣才疏学浅,不敢肯定。”

    皇帝笑一笑:“嗯,朕知道了。”

    有彤史为证,应该是两个月而非一个月有余。

    因为孙氏有孕,皇帝不免高看她一眼,他从百忙中抽出时间,去孙氏宫里坐坐看看。他对这个孩子异常期待。

    十几年?十六年了。他所有的子女,除了当年珍妃生的那一双儿女,其余的孩子都是他在登基前生下的。——当然那一双儿女尽皆故去。

    这个结论教他心中一凛,背上冷汗涔涔。

    十多年来宫里竟然无一个孩子出世!他原想着他可能同父皇一样,子嗣不丰。但是细细思忖,他们并不一样。他没登基前,从长女明华出世开始,每年都有子女临世。虽然间或有夭折或是有流产的,可那时,东宫好消息都没断过。明明那时他身边的女人也不多的。

    为何他一登基为帝,身边女人多了,儿女缘反而却差了?

    莫非他后宫有一双他看不见的黑手,不想他广添子嗣?

    是谁呢?是隐居佛堂的寇太后?还是骄横势大的罗贵妃?或是他那一向颇得宠爱的表妹叶氏……

    后宫中的每一个人似乎都很可疑。

    皇帝彻夜未眠,想找出隐藏在后宫的黑手,同时,加紧对孙氏的保护。

    孙氏是今年新进宫的,容貌清丽,性格冷。新进宫的这一批里,她不算得宠。或许就是这样这个缘故,她才没遭毒手,有受孕的机会。看来他若想再添子嗣,须得广纳后宫了。

    三个儿子,到底还是太少了。

    皇帝教太医院的院首给宫中佳丽诊脉,想知道她们的身体是否有亏损,或者说她们是否中毒。但结果教他惊讶。

    太医诊断的结果,除却个别体虚,她们确实不曾中毒,身体也无甚亏损。换言之,不影响受孕。

    而皇帝派人暗暗保护的孙氏,却失足摔倒,小产了。

    皇帝失望而愤怒。他越发相信后宫存在黑手了。他多么期待那个孩子,却不明不白地摔没了。

    看着小脸惨白的孙氏,他强忍着怒气,勉强安慰两句后,拂袖而去。

    他就不信这宫里没鬼。

    至于孙氏宫里那一群宫人太监,连主子都照顾不好,还留着他们做什么?一并砍了也就是了。

    皇帝怒气冲冲去了寿全宫,然而等他见到寇太后时,他已经收敛了脸上的怒容,冲寇太后行礼:“母后。”

    寇太后只抬眸瞧了他一眼,继续转动着佛珠:“皇上有事?”

    “孙氏的孩子没了。”皇帝说这话时,盯着寇太后,不想错过她的任何一个表情。

    寇太后手上动作一顿,面上有些讶然:“没了?”

    “是。”皇帝一脸沉痛,“摔了一跤,没了。”

    “唉……”寇太后叹了口气,“阿弥陀佛,这孩子,跟咱们没缘分。”她目光幽深:“皇上还记得大苏氏吗?”

    皇帝点一点头:“母后说的是丽妃的姐姐。”

    “当日大苏氏有孕在身,摔了一跤,动了胎气,提前生下一儿一女龙凤胎。那俩孩子刚生下来,身体都弱。一个活了三岁,追随她母妃而去。另一个死在了荆棘崖。”寇太后声音很轻,她看着皇帝,“他们都跟皇家没缘分。咱们强留,留不住的。”

    寇太后说出这番话来,皇帝并不意外。她信佛多年,一直看着无欲无求的,甚至连睿王的亲事她都不掺合。

    不过也证明这女人的心,可真狠。

    皇帝沉吟片刻,点了点头:“儿臣谢母后宽慰。只是……”

    只是心里如何咽得下这口气?

    他后宫佳丽不少,至今存世的只有三个儿子。若是老四还活着,虽不顶用,可也能充个数啊。

    皇帝眼中染上一丝狠戾。此事,他必要查个水落石出!

    眼看六月底将至,秦珩心头不免着急,给皇兄的寿礼还没定下呢。字也写了,画也画了,可总觉得差点什么。

    她问皇兄,她能否出府到外边走走。她一双眼睛瞅着他,水汪汪,亮晶晶。

    秦珣愣了愣,怎么?他以为他现在关着她?他固然想她老老实实待在她身边,但也不是想要将她困于晋王府这方寸之地。他也怕她憋闷。

    “想去哪里?我明日陪你一起去。”

    秦珩连连摇头:“不成不成。你不能跟着去,我一个人去就成……”看皇兄神色不对,她连忙改口:“你要是不放心我,你可以教谁随我一起。我天黑前一定回来。”

    京城守卫森严,没有户籍的她想要出城,可不容易。她肯定会回来的。

    因为有旧事在前,秦珣并不十分相信她,但又不想因为拒绝了她这个小要求,而让她不快。他们好不容易才又亲近了一些。

    “那行,我找人保护你。”秦珣微眯起眼,沉声道,“在外边要小心,银钱带够,想买什么,就买什么,我等你回来。”

    秦珩见他说的温柔,回之以微笑。

    皇兄派去保护她的侍卫,很面生,三十来岁,气势慑人。然而秦珩在皇宫住了十多年,各种阵势各种贵人也都见过了,对这个气势慑人的侍卫,毫无怯意。

    与她同行的还有丫鬟小蝶。她此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给皇兄搜罗一下生辰贺礼,顺带散散心。

    她先去了裁缝店,自己定了几套秋装,选的全是京城时兴的款式。选好以后,她又问小蝶:“小蝶有想要的么?”

    不等小蝶回答,她就要裁缝为小蝶量尺寸。

    秦珩心念微转,想到了三皇兄,何不给他也做几套?可惜她不知道他的尺寸。算了算了,她也不在乎这些钱,于是就大致比划着给皇兄也定了。

    沿着这个路线,她每每买东西,必要给皇兄也带一些。买首饰时,给皇兄选根簪子。进书肆买话本子,也要给皇兄带一两本太祖故事。

    她记得皇兄最喜欢太祖的故事了。

    她戴着冪篱,问书肆的店伴:“再取几本新鲜的写太祖的书,多多益善。一起包起来,我一并带走。”

    这家书肆不小,但是来往客人俱是男子,只有秦珩与小蝶两个女子,站在店里,颇为显眼。

    秦珩不以为意,静静地等待着店伴给她拿书,而小蝶却有些不自在了,轻声道:“姑娘,怎么还不好?”

    “莫急,这事儿急不得。”秦珩小声安慰她。

    正说着,书肆里忽然进来一个人来,一进门就道:“我回来了,班大师的孤本,可还留着?”

    秦珩身子微微一震,这声音挺耳熟啊,京城真小。

    店伴看见这人,双目陡然一亮:“是杜大人啊,当然留着呢。只是不知道杜大人,这回银钱带的可够?”

    “够了够了,我当了玉佩,自然就够了。”那位杜大人答道。

    店伴将秦珩所要的书包好,笑道:“这位小姐,您要的书,共计二两七钱纹银。”

    秦珩还未说话,小蝶便小声嘀咕:“这么贵,不过是几本话本子。”

    “不算贵。”杜大人插口,一脸严肃,“我要的班大师的孤本,还要五十两银子呢。”

    这位杜大人不是旁人,正是曾和秦珩共事过的工部侍郎杜子清。当日河东一别,只当是永诀,却不想又在京城碰见了他。

    但此刻秦珩已是女儿身,跟他自非故人。她略一颔首,轻声道:“班大师的孤本……”

    班大师是前朝有名的匠人,精通机括,无人能及。当玉佩也要买班大师的孤本,确实是杜子清能做出来的事情。

    他当的是哪块玉佩?不会是他一直佩戴的吧?

    一块玉佩换一本书。

    “对,班大师的孤本。”杜子清目中闪烁着光芒,“我上回翻了一下,着实精妙。不过——”他话锋一转,“买几本话本子,现在就要花二两银子了么?”

    那店伴脸上闪过一抹紧张之色,提高了声音:“本来就是二两,不想买可以不买!没人求着你买!”

    秦珩不想多事,低声吩咐:“小蝶,付钱。”

    二两银子而已,她还是出得起的。

    然而杜子清却伸手阻拦:“买东西要物有所值。市面上的话本子,可不是这个价。我看姑娘买的,不过是四五本,一两银子足矣,花二两七钱,就是不行!”

    秦珩皱眉:“杜大人,劝人之前,先看看自己。你五十两买一本书可以,我二两七钱买五本书,有何不可?”

    她不想与熟人多相处,在杜子清愣怔之际,转身离去。

    她行得快,小蝶跟在她身后,悄声说道:“姑娘,其实刚才那个杜大人说的有道理,这几本书,确实花不了这么多钱。”

    秦珩瞧了她一眼,没有说话。她先时不清楚价格,听小蝶和杜子清都这么说,她也知道多半是亏了。但她与杜子清曾相处数月,她不想多事惹麻烦。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