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宫里看起来一派岁月静好,宫外的官场争斗却进行得如火如荼。新上任的监察御史宋大人是个尽忠职守的人,对于萧泽给出的那些从前跟自己有过节站队不清的名单之人,调查过后给他们每人都罗列了十来条罪状。
萧泽现在要做的不是怎么判罪,而是找点理由免罪。
讨厌了这些人这么多年,现在猛地让他给他们找优点,真是太难了。
萧泽觉得很无奈,闲来无事问那个带头抄家的年轻小将军,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可以宽恕的地方?
小将军指着其中几位道:“这几个应该不是俗人,府中都收藏了好些洛大人所著的琴谱。
前些年桃笙的琴谱太受欢迎了,在国子监几位音律先生的大力推崇下,专门编了通俗易懂可操作性强的几本琴谱出来,还专程请季大人写了序文和音评,并将发行书籍放到自家琴行售卖。
结果自然还是被抢购一空。
原本卖琴的琴行也正式将主业改为了卖琴谱的书行,售卖乐器反而成了兼职。
萧泽听了之后连连点头。
虽然这些人之前都做了不少错事,但是能欣赏得来桃笙的琴谱,大概还算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人,还是可以拯救一下的。
于是萧泽便下了旨意,虽然这些人身上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但是念及他们是两朝元老,早先年为先皇尽忠,这些年又注重修身养性良识未泯的份儿上,所以只是降级和罚俸,日后改过自新戴罪立功,再为朝廷效力。
萧泽的性子大家都是知道的,跟宽容大度四个字从不沾边,虽然这么处置一圈下来,结果是好的,但是仍然叫人觉得很困惑。
大家都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总觉得这其中有深意,但是不太明白。
值得一提的是,新帝上位之后,给了从前的宣政殿总管高镇高公公极大的体面,从之前的宣政殿副总管变为了现在的宜春园总管,在风景如画的宜春园颐养天年。
到了此时此刻大家才明白,这位前任宣政殿副总管大概是皇帝的自己人,在萧泽上位的途中也没少做贡献。
就当年京城那个情况,尤其是在八王之乱后,能押宝楚王萧泽的人几乎可以说是寥寥无几。
所以大家都十分信任高公公的眼光和把控朝局的能力,有不少人甚至花重金托了人偷偷去问,皇上此番作为究竟是什么意思?
高镇有徒弟这会儿就在御前侍奉,对于其中缘由的确知晓一二,更兼跟萧泽相交多年,对他脾气很能摸索到,便尽量委婉地给这些人指路道:“可能跟洛大人有关。”
来人恍然大悟,回去合计了一下,果然这次被豁免的官员家中都有洛大人的琴谱。
众人最终得出结论。
果然洛大人是能给大家带来幸运的人,从先朝时候就是那样,这会儿正是如此。
哪怕家中请不到洛大人弹琴,只是收藏了她的一本小小琴谱,也能够给家里面带来无限好运。
这哪里就是琴谱?分明是幸运符!应该放在祠堂好生供起来才是。
消息不胫而走后,京中官宦之家开始跟风购买琴谱,东方琴行的门槛都被踏平了两寸,琴谱更是卖到脱销。
桃笙听了张心悦给自己报账之时只觉得十分疑惑,明明疯抢的时段已经过去了,怎么这会儿又多了这样多的抢购人群?
她甚至在去往琴行的途中,看到谢怀安也来抢了两本,从前的翩翩探花郎此时正费力抱着书册挤出人群,衣衫都有些不整。
桃笙无奈:“我之前送你的琴谱还不够你看吗?”
甚至还有他成婚时候为他所谱写的专属曲谱,旁的地方都没有的。
怎么连他都来赶这个热度。
谢怀安珍惜地将琴谱抱在胸前:“现在衙门里都在传,说是只有买了你的书才能顺利做官,我也跟着几位同僚过来抢了几本。”
最近大家都在讨论自己从琴行当中抢到了什么书,倘若他不过来抢书,就会显得有些不合群,也不利于后去回衙门之后的交流。
桃笙听得更疑惑了:“还有这事儿?”
“是真的。”谢怀安道,“据说这次被皇上赦免的人家中,可都有你的书。”
桃笙抚额。
之前她刚刚打算转行卖琴谱的时候,官宦人家跟风就最厉害,尤其是家中有未成年孩子的,几乎是人手一本。
也就是说,京城九成以上的宗亲官员家中都有她的琴谱,这次也不是因为他们手里有自己的书而躲过一劫,是因为没有书的人才是另类。
而他们对于萧泽高拿轻放的行为有些不解,探寻许久之后,也只找到了这一个共性。
如此说来,这只是个概率问题,而非玄学问题。
最近也经常有人提起这件事情,桃笙几经解释之后,发现大家十分盲目迷信,正主的解释也不听,于是也就随他们去了。
紧接着,反对给桃笙授衔的跳的最高的那些人都不跳了,毕竟这次躲过一劫幸免于难也多亏了桃笙,开始上书拥护皇帝决定。
风向瞬间逆转。
洛大人虽然只是个女儿身,且大周建朝以来,历朝历代没有三品以上女官,但是架不住对他们贡献极大。
洛大人对朝廷的贡献度暂且不论,对百官的友好却是真真切切的,这才是真正的自己人!
大家纷纷为桃笙上三品的事情请命之后,一向标榜自己善于纳谏的萧泽,自然是都听了。
萧泽并不知道这些人把桃笙当做护官符,只以为是自己立威不错,在和大臣们的这场战争当中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这是萧泽上位之后第一次因反对而最终停工的事情,即便后来当了皇帝多年之后,印象依然相当深刻。
又过了几年,朝廷再一次科举取士,又进了一批新人,而此时的大周河清海晏,四海升平,百姓安居乐业,朝廷内外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萧泽为了感念朝中大臣多年来的努力和支持,又打算再升一批官员,为大家提提士气。
而这次最受大家欢迎和推荐的人选,竟然是他意想不到的桃笙。
萧泽不由又一次自己第一次想桃笙升职却被阻拦的场景,他甚至做好了准备,不管他们同不同意,都要死杠到底,一定要再给小笙新进一级。
此时看到众臣建议的折子后,萧泽才有些恍然大悟,当年自己想晋桃笙他们不同意,主要原因还是自己不够服众。
后来在那场拉锯战中,还是自己取得了胜利,封了桃笙。
随着这些年他做皇帝的日子长了,积威甚重,百官臣服,才会出现大家这样投其所好的景象,当年会反对他想要做的事情,现在则是都争着抢着建议献策,就是为了让自己这个皇帝满意。
想到这里,萧泽折子也不批了,哼着小调儿高兴地在宫殿内踱步。
自己这个皇帝当真是混出来了!可不容易啊!
作者有话说:
感谢在2023-05-08
18:00:08~2023-05-13
19:54:59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深水鱼雷的小天使:我觉得这文很好看,小雨滴答滴答滴答滴答
;
感谢投出火箭炮的小天使:demeter、长颈鹿和可爱多
;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柠檬爽、半嵩
;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吼吼
30瓶;泷渺、蟹黄小笼包
20瓶;PrayforMercy、元元
15瓶;春舟、嗳月梓
10瓶;xuanxuan、forever
5瓶;Tammie
2瓶;安可、奔赴1123星球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110
?
番外2-1
◎番外之念笙(一)◎
我叫洛念笙,
秦县人士,还有一个双生兄长,名叫洛玉笙。
我出生时父母年纪就已然不小了,
有些同龄的早婚赶进度的夫妻,
都能做祖父母了。
后来我渐渐懂事了,才知道父母子嗣上面很是艰难,
年轻时候一直没能有自己的孩子,
所以从育婴堂抱养回来一个女儿,名唤洛桃笙,也就是我的姐姐。
虽然我是大周秦县人,但我刚出生那几年,却没有见过大周的土地一眼。
当年父母出行之时马车出事,坠落山崖,
万幸人都没事。父母养好伤准备回家之际,
却阴差阳错被代国强征了徭役,
前往王城修建城墙。
现在的父母没有了户籍,没有了身份,
也不具备当逃兵的能力,
只能暂且顺从对方要求,
以求找到合适的机会逃回大周。
自此,父亲每日在代国默默忍耐跟着其他兵士们修城,母亲则做一些针线补贴家用。
母亲从前就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手巧,
做出的针线和花样都是大周这几年流行的样式,在代国这边算是稀罕物件,
所以一直能卖出高于市价的价格。
虽然我们周边住的人家都是被拉过来做徭役的,
但我们家里条件一直都比其他小伙伴家中的都要更好一些,
不必到了年节也能吃上鱼和肉,
生辰和换季时候还有裙子和新衣服穿。
可即便如此,我们一家在代国的日子依然过得很苦。
这种所谓的“苦”更多的是精神而非物质,思念故土这件事情,每逢佳节更让人崩溃。
那时候的我和玉笙还懵懂不知事,父亲母亲在这个时候除了展望美好的大周之外,就是怀念远在千里之外的姐姐。
父亲是科举出身,从前也是考过了秋闱的人,但因着只是举人没有考中进士,所以没能入朝为官,而是在地方上当了一个八品教谕。
母亲以前就是在家相夫教子,打理庶务,生活也一向乏善可陈。
虽然这样的生活已经超越了大多数人,但父亲似乎对自己要求有些高,并不这么认为。
在他自己看来,这些年都在蹉跎着碌碌无为,也一直没有伯乐赏识,所以只能说在勉强生存着,并不算想要的生活。
父母都觉得自己不算成功,也没有什么能拿得出手的事,唯一值得骄傲的,就是那个留在大周姐姐。
母亲针线做到一半会说起姐姐,小笙皮肤白,底子也好,穿这个一定好看;逛街时候会说起姐姐,小笙最喜欢这样的珠花,只不过这款样式个头太小了,并不配她;看父亲给玉笙启蒙的时候也会感叹,想要学习成才当真不易,要是你们兄妹能有姐姐一半的聪明,那我跟你父亲就知足了。
虽然我们姊妹三人名字里都带了“笙”字,但是他们叫我念念,叫兄长阿玉,只有姐姐才是小笙。
每次父母回忆起来姐姐,家里立时就会充满了积极向上的愉快气氛,甚至能够冲淡对家乡和故土的思念。
这大概就是我和玉笙喜欢姐姐的起因。
又过了一段时日,王城当中来了一个卫先生,传得神乎其神,说是天下第一的音律大师,如今已经被奉为了王城的座上宾。
我是从当地一个坊主的女儿口中听说此事的,当时只当是稀罕事听了听,没怎么往自己心里记,只觉得跟自己的生活十分遥远,并不是一个世界的人,回到家中也只是随口跟父母提了几句。
哪知母亲听到此事之后立时来了精神,说这卫先生很可能是一个熟人,听起来像是姐姐的先生。
那段时日正巧有宫中嬷嬷托母亲做了一件披风,母亲做成之后去王宫门外指定地点将披风给了嬷嬷,并塞了好些银子,请对方帮忙牵线,给卫先生送一封信。
这是我家头一次有了脱离苦海的希望,母亲给那嬷嬷塞了很多的钱,几乎是这些年来所有的积蓄,就盼着自己猜测正确,这位卫先生真的是故人来访,能够将他们带回故里。
后来一连几日嬷嬷那边都没有消息,我们也渐渐不再抱什么希望。
过了将近十日后,那嬷嬷终于来了家里,说是实在抱歉,卫先生这几日跟着国主去游园了,刚刚回来,而自己也已经将书信送去了。
又过了半日,卫先生根据母亲信上所写的地址找到了家里,听父亲和母亲说了这些日子的生活大为震惊,而后当机立断道:“正好这代国国主还欠我一个人情,我在他这里也算有几分颜面,到时我提出要带你们回去,他一定不会阻拦。”
父母对着卫先生千恩万谢,并称赞他的高德大才,热心助人。
卫先生却连连摆手道:“我也没有什么仁德大爱,这次愿意带你们回去,主要也是因为咱们是旧识,而你们又是桃笙的父母。否则为什么也有其他人流落在这里我都不去管,单单只带走你们。”
听了这话之后,我忍不住抬头深深地看了卫先生一眼,目光当中当中满是敬佩,这位先生能有如此的声望地位,说话还不故弄玄虚,言简意赅,真是个实在人。
卫先生是姐姐的先生,如果不是姐姐当初认了他做先生,人家一定不认识我们,自然也不会专程把我们接回去。
不得不说,姐姐当真是我们的福星。
从前的时候只听母亲说姐姐,虽然心中崇拜,也十分向往,但终究停留在表面,远远没有今天对我们冲击这样的大。
父母在家备了酒席招待卫先生,准备了好些过年时候都吃不到的酒菜。
卫先生从年轻时候就爱酒,说起饮酒之事头头是道儿,但论起酒量似乎比父亲稍逊一筹,最终并没有撑到最后,喝歪了就去睡觉了。
而此时的父亲却只有七分醉意,还能吃着花生米在这里跟我们追忆往昔。
当初在秦县的时候,卫先生云游经过这里,姐姐慕名而去,跟先生交流了一番,回来之后就跟父母说成了先生的徒弟。
当时的父亲母亲还有些不信,这么简单就收了徒弟,别来的不是什么大师,是个外地来的骗子。
可等他们见到卫先生本人又听他所奏的乐曲后,就彻底打消了疑虑。
这样的人物,这样的风采,真要行骗也给去京城那种繁华地界去骗,来骗他们纯粹无稽之谈,没准全家财产都比不上人家腰间玉佩值钱。
后来家里人跟卫先生渐渐熟悉之后,也听说了他从前的很多事迹和过往,原来这卫先生是京城太乐署中有名的乐师,京中数一数二的音律家。
这样的先生只一次会面就看中了姐姐,并愿意收为关门弟子,足以说明了姐姐的优秀和天赋。
整个家里都与有荣焉。
在秦县收到弟子后,父母自然不能让卫先生继续住店了,而是请到了家里奉为座上宾,好吃好喝的供了几年。
而卫先生也很喜欢姐姐这个学生,把毕生所学都传给她后便离开了秦县,继续云游四海。
母亲说姐姐擅琴但更擅作曲,作出的曲子是天籁一般的存在,还会根据心境和节气变化而变化的那种,能让悲伤的人变快乐,疲惫的人有精神,落魄的人振奋,烦郁的人镇静清心……是世间不可多得的美妙音符。
许是今日饮了好些酒又见到了故人的缘故,平日里一向严肃的父亲这会儿突然掉下泪来。
“也不知道小笙这会儿如何了,一个女孩子,又这样年轻,没了父母双亲在身边,日子还不定怎么艰难。”
这会儿父亲难得脆弱,从前都是他安慰母亲的,这会儿反而换了母亲安慰于他。
“当时出门之前我就感觉非常不好,所以专门叮嘱了小笙,如果遇到什么为难事情,就去京中找苏嘉便是。”
父亲接着又开始担心,桃笙和季家多年没了往来,就算去了京中见到苏嘉之后,也不知道能不能适应姨母家中的生活,能不能跟表哥和谐相处。
……
卫先生所言果然不错,他一出面便说动了国主,免了日后的徭役,带着我们重返大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