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3章

    就算退一步说,若锦不能给皇太孙为妃,给未来的皇姐惠安郡主做伴读也是金光闪闪的履历,日后拿出来说说也是极有面子的。

    对于沈老夫人的嘱托,沈若锦垂头一一应了下来。

    她何尝不知道自己和桃笙的差距。

    对方是正牌的沈二姑娘,天生有着过硬的身份,而自己只能靠着和祖母多年的情分以及自己的能耐才情占着这个位置。

    如果祖母选择放弃了她,把洛桃笙认回侯府,那么自己一定会被打回原形,最多也只能混个侯府养女。

    一个出身农家父母不明的外姓养女,一个是侯府正牌的嫡长女,地位天差地别。

    如今父亲和祖母还没有下定决心认回桃笙,但母亲很明显已经开始心疼她了,这也是这件事情最大的变数之一。

    而诗会马上就要举行,她一定要抓住这目前唯一的机会,好好表现,让皇后选中她成为郡主伴读。

    这样一来,谁都不能动她府中嫡女的地位。

    =

    =

    洛昕回到正院,见得郑妈妈已经备好了软枕和手炉,此时扶着她坐下,又递过一杯热茶来。

    “夫人这几日身上不好,又一路乘车回来,先喝口茶暖暖身子。”

    “今儿倒也不算冷。”洛昕道,“只是身上有些乏,这心里也是凉的。”

    郑妈妈作为洛昕的心腹,自然知道夫人心里都在想些什么,她怕洛昕病中伤怀,赶忙出言劝道:“老爷和老夫人是为了家里考量,一时转不过弯来也是有的。听说咱们二姑娘生得极好,尤其那一双眼睛,跟夫人年轻时候一模一样,等日后相处久了,大家都有了感情,自然就会想个妥帖法子认回来了。”

    洛昕却不这么认为:“府上这些年来已然十分对她不住,让她一个年纪轻轻的女孩子在外受了那么多苦,她可是我怀胎十月诞下的女儿,我怎么能让她继续这么委屈下去?”

    郑妈妈只能继续劝道:“这毕竟是侯爷和老夫人的决断,您也想开些。”

    洛昕轻轻“嗯”了一声,“去跟老爷那日的随行打听一下,二姑娘如今住在哪儿,我要去看看她。”

    =

    =

    沈裕也知道洛昕这两日状态不好,又是病中,怕她一时想不开再闹出什么事情,故而第二日一早就特意来了正房,陪着夫人用饭。

    洛昕今日情绪相比起昨日相对稳定了一些,和沈裕说起话来也冷静了许多:“桃笙和锦儿的事情,你和母亲究竟是怎样打算的?”

    沈裕道:“若锦是母亲一手带大的,小辈当中母亲独独宠她一个,她最是舍不得锦儿这孩子。锦儿自从知道我们找到桃笙踪迹后就大病一场,还险些丢了性命,依着我说,这事还是再多等几日,若锦身子好一些了,再把桃笙接回来便是。”

    沈裕觉得人都流落在外十几年了,也不差这一个月两个月,还是要等若锦参加诗会回来后,再公布此事,请回桃笙不迟。

    洛昕突然想起,从前老侯爷还在世之时,府上曾有两个正室所出的姑娘,都是老夫人的嫡亲女儿。只是大姐一直寄样在老家祖母跟前,二姐则一直养在沈老夫人膝下,跟大姐比起来同老夫人更加亲近。

    即便这两人都是老夫人亲生女儿,她依然只向着自己养大的孩子,甚至为此夺了大姐姐原本定好的亲事,就是为了让二姐有个好归宿。

    毕竟是多年婆媳,洛昕清楚老夫人的想法,也知道老夫人的手段,也正因如此,她开始越发地担心起桃笙来。

    “可是这样一来,对桃笙太不公平,这孩子受了这样多的委屈,总要补偿一二。”

    沈裕冷哼一声:“哪里就有那么多公平?樾儿托生在你肚子里,又最年长,未满弱冠之年就封了侯府世子,即便是亲兄弟,涣儿和辞儿也不能同他去争分毫。这世道就是这样,有人出身高些,有人运道好些,都是命罢了,哪有什么公平不公平?”

    洛昕觉得沈裕举得这个例子差劲极了,简直就是在强词夺理,但为了能够早些接回素未谋面的亲生女儿,她还是强压住性子好言相劝道:“还望侯爷三思,想个稳妥的法子,让孩子们都能在咱们身边好好的。”

    沈裕道:“若锦这几日正在入宫的紧要关头,等事情尘埃落定了再解决也不迟。反正桃笙离家这么多年,也不差这几日。”

    皇后娘娘举办诗会给惠安郡主选伴读是大事,洛昕再怎么着急接回桃笙,此时也不得不考虑若锦的情绪。

    她轻轻叹了口气,道:“知道了。既然桃笙这几日还不能回府,那我今儿先去同光巷看看她。”

    洛昕此言一出,沈裕就忍不住先皱了眉头:“西城那边人多眼杂,咱们府里人去这样多次,难免会有一些风言风语,不若再等上两日,等事情明朗之后,再去看桃笙可好?”

    洛昕这次没有顺着他的话说下去:“你说好让我回来见桃笙的,结果连人都没有留下,直接送了回去,这会儿又不许我去见她,是何道理?日后我这个母亲又有何颜面去面对她?”

    桃笙毕竟是洛昕怀胎十月生下的骨肉,沈裕叹气道:“你当心些,稍坐上一坐就早些回来,莫要引人注目。”

    =

    =

    沈裕只在苏宅门前出现了一次,之后就消失不见,也没了说要将桃笙接回府中的消息。

    苏嘉也猜到了事情不好,想着桃笙不过一个十四岁的小姑娘,怕她年纪轻,想不开,不免心绪烦忧,所以待她越发小心起来,每次出门都会带回玩具和点心哄她开心。

    桃笙两世为人,心理年龄已经不小,也早已过了被长辈当孩子宠的年纪,然有姨母这样想着念着,心里也觉得很暖,更加坚定了想把苏嘉当亲人,不再回去侯府的念头。

    苏嘉在京城还有一栋铺子,既然这会儿打算在京中安定下来,就不免要思考做些什么营生,所以最近也会经常出门考察一二。

    这日苏嘉刚刚出门去,洛昕就找到了苏宅中来。

    洛昕生养女儿不易,原本对于若锦这个女儿也是极尽疼爱的。

    但是后来随着孩子的长大,洛昕渐渐发现,若锦这个孩子从外形上竟然没有一点像她,甚至和娘家几个侄女、外甥女儿都没有一点相似之处。

    许是洛昕这些年身子一直不算好,若锦也一早就养在老夫人膝下的缘故,相比于这个母亲,若锦总是跟老夫人和丈夫更加亲近。

    后来户部侍郎隋家出了一件荒唐事,当年府中隋夫人的孩子刚下生便出了意外,于是隋大人借着外出求医为名,抱了外室的孩子回府,当成嫡出孩子养了多年,也是后来机遇巧合之前才被夫人识破。

    洛昕记得那年她离京生产的哪一年,沈裕的确有一个在教坊司相好的姑娘,只是是否曾经受孕并未可知。

    洛昕听了隋侍郎家发生的事情,再联系自己当年的实际情况,不免就带入了隋夫人其人,且越想越是觉得此事十分可疑。

    洛昕心中种下了怀疑的种子,这些年在自我怀疑和否定怀疑中过来,后来事情真相大白,若锦只是普通的农户之女,亲生女儿调整的踪迹也渐渐浮出水面,洛昕悬着的心才终于落了下来。

    就在桃笙的一瞬间,洛昕感觉心里所有的不安都安定了下来,心房当中缺失的那处也被填平,只觉得说不出的熨帖。

    不管前些年如何坎坷,她的姑娘如今依然平安健康,也终于被她们找了回来。

    第4章

    004

    知道洛昕来自文远侯府后,桃笙甚至不用来人过多介绍,就知道对方是自己的生身母亲。

    血缘这件事情就是这样的奇妙。

    “我听你父亲说过,你叫桃笙。”洛昕几乎在见到女儿的瞬间就红了眼眶,“我叫洛昕,是你的母亲,都是当年我的疏忽,让你这些年在外面受苦了。”

    桃笙看她身形纤弱,脸色苍白,也不知是天气太冷还是尚在病中的缘故,便赶忙把她迎进屋子,又让婢女青杏给椅子垫了软垫,示意洛昕坐下来。

    “夫人莫要这样说,我这些年过得很好。”

    洛昕很明显对桃笙的这句话持怀疑态度,她又问了桃笙这些年来的种种经历。

    跟沈父和沈老夫人不同,洛昕更多关注得是她的生活和成长,关心她这些年只身在外有没有受什么苦。

    洛昕见桃笙性格乐观豁达,说起来从前的秦县的生活眼睛里是笑意,谈起养父母十分怀念,感情也较为深厚,想来真的过得不错,才终于放下心来。

    既然是母女见面,两人不免也要谈到认亲和回家的问题,这场谈话接近尾声,洛昕也免不得多问了一句:“你打算什么时候回来?”

    桃笙实在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

    面对着沉默的桃笙,洛昕忍不住叹了口气:“你放心,我会找机会和你父亲、祖母都谈一谈,让你们早些各归各位,绝不会让你继续在外吃苦,也决计不会在府里委屈了你。”

    桃笙想了想,还是选择表明自己的立场:“我很喜欢现在安定平静的生活,所以并不觉得苦。”

    如果真要类比一下,她穿越后的养父母和小姨家中比前世原生家庭阶级更高一些,家中吃穿不愁,年节有余,家务不必自己动手,就算是在京城当中也算是中上游的人家。

    文远侯府就算物质条件再好,也没有抽水马桶电饭煲,更喝不上可乐,本质上跟苏家也没太大区别,但在精神文明层次上却差上许多。

    就算不知道自己是在穿书的世界里,看着大家紧张沈若锦排斥自己的样子,她也未必会选择回去。

    何况知道了自己只是书中世界的一个炮灰女配。

    何必要回到女主的主战场中,送上门去给自己和大家添堵呢?

    洛昕并不了解这个自幼流落在外的女儿的脾气,也不知道桃笙这话是真心还是气话。

    反正如今沈裕已经答应了,东宫诗会结束以后,会想个妥帖的法子把桃笙给认回来,相信只要府上诚意到了,桃笙自然不会像那日第一次进府一般拂袖离开。

    洛昕道:“你父亲这几日事忙,祖母也在位若锦进宫的事情忙碌,将你认回府中的事情少不得要再等上几日。你这些日子住在外头多有不便,若是有什么难处尽管跟我说便是。我是你的母亲,倘若你有委屈和难处连我都避着,那我可是要伤心了。”

    洛昕说起话来温温柔柔的,声线也婉转好听,想到她在书中对原身种种暖心举动,桃笙对她的好感更上了一层:“好,我听您的,有事会跟您说。”

    洛昕看她答应得真诚,心中也高兴。

    听那日在现场的若锦和沈辞透露,桃笙对父亲和祖母都有些冷淡,从进了德寿堂就没个笑容。

    不过这些都是无妨的,只要她愿意认自己这个母亲,什么都好说。

    =

    =

    洛昕从同光巷回到文远侯府已经将近午时,如今整个文远侯府都在为若锦即将入宫参加赏花宴做准备,洛昕一路走过来,心中更多了几分感慨。

    若锦到底在府中养了这么多年,洛昕对她感情也是有的,比起庶出的长女沈若琳,她和若锦不论在身份还是感情上都更为亲近。

    但是一想到如果若锦最终中选入宫,那么她真千金的身份必然不能更改,桃笙和她也再无各归各位的可能,洛昕心里不免也有些不是滋味。

    若锦的事有沈老夫人操持,沈裕上下打点,还有若锦自己上心筹划,倒是不用她这个做母亲的多操心什么。

    这样对比之下,另一个女儿桃笙的处境就显得有些艰难。

    想到这里,洛昕叫来沈樾,对他吩咐了一番,让他去库房取了好些过冬用的物什送到同光巷,也算是他们做母亲和兄长的一点心意。

    洛昕列出的清单当中有几样东西并不易得,沈樾着人外出采买又花了两日功夫,等到了第三日才堪堪将箱笼都收拾好,吩咐小厮装车准备前往同光巷。

    正在沈樾即将出门之时,在前院书房之外遇上了手里拎着糖炒栗子的沈辞,看样子正要去若锦房中给她送点零食。

    沈樾招手叫住弟弟:“入冬了,母亲担心桃笙家里缺东西,让我备了些棉被、炭火和衣服过去,你要不要同我一道儿去同光巷看看?”

    文远侯府发家早,这些年来跟远在金陵的亲族基本失去了联系,其他在京中的几房日子都过得不错,所以从沈辞记事开始,就没见过什么亲戚来打秋风要东西。

    沈樾这么一说,沈辞当即将桃笙和打秋风的穷亲戚联系到了一起。

    连过冬的东西都没有,可见这个姐姐从前的生存环境实在差劲,想来就算认回了家中,也不能融入京城闺秀当中,跟自己也没什么共同语言。

    不过这样一来,这个乡下来的姐姐大概对若锦也就构不成了什么威胁,想来也不是一件坏事。

    他一直都生活在内城当中,从来都没去过同光巷,也不知道桃笙如今的居住的地方究竟什么模样……

    想到这里,沈辞应道:“大哥,我愿意跟你去……”

    他边说边抬起头,却发现长廊之上空荡荡的,早已没了大哥沈樾的影子。

    沈辞叹了口气。

    果然,这个大哥一向没耐心,竟不等他思考完毕,就带着人去了桃笙家中,撇下自己的亲生弟弟在冷风中等待。

    实在很没有做兄长的风范。

    既然约着他去同光巷的沈樾已经离开,沈辞也只能照着原计划推进,转身去了若锦房中。

    沈若锦正在书房练字,看到沈辞进屋之后停下手中的笔,亲自起身将沈辞迎了进来。

    “大冷天的,你怎么这会儿来了?”

    沈辞带回来的糖炒栗子放在沈若锦跟前:“雷家三公子家新来的厨子厨艺了得,即便街头小吃也能做得别有一番风味,这是拿新鲜的泰山板栗和桂糖炒制而成的,雷三公子知道姐姐喜欢吃,特意遣了人送来的,姐姐快尝尝。”

    沈若锦也知道,雷家三公子对自己一向是有一些想头,只是雷家虽然曾经辉煌过,但这些年来衰败得厉害,只能算是京中权贵阶层中的三流人家。

    依着沈若锦如今的京中的名声和文远侯府的地位,虽然明知道雷三对她的好感,但也只是当做普通世家公子交往,偶尔给点甜头,决计不会有什么实质性的回应。

    听说是雷三送来的栗子,沈若锦脸上浮起一丝淡淡的微笑:“真是麻烦你们两个了,虽然这栗子难得,可更难得是你们的想着念着我的心意。”

    沈辞见沈若锦只用了两个栗子就叫婢女打水净手,有些虚弱地倚在身后的软垫上,眉眼之间总笼罩着一层化不开的愁绪,不由心头一紧:“姐姐这两日身子还是不好吗?”

    “没什么,都是小事。”沈若锦道,“许是天冷了,日日窝在房中不出门走动,难免有些胃口缺缺罢了。”

    说到这里,沈若锦又歪头对着沈辞灿烂一笑:“等忙完了这一阵儿,我陪你出门走走,云香居的山楂糖糕你素来喜欢吃,如今又到了冬日,想来唐掌柜又制了好些,改日一起去买些回来尝尝。”

    沈辞高兴地应道:“我喜欢吃什么,姐姐从来都记着。我也记着姐姐喜欢云记的百花酿,喜欢千味斋的八宝鸭,等得空出门时,我都买了来给姐姐吃。”

    沈若锦拿笋尖一般的手指轻轻点了点沈辞的额头:“你如今不光我一个姐姐,还有外头那位真正的二姐姐。方才听说大哥要去同光巷看看,你也应该跟着去的,毕竟你们才是亲姐弟。”

    沈辞想起大哥不等自己出门跑路的事情,有些气不打一处来:“她当初住都不愿住在家里,非要回那都没有的同光巷去,大概也是不愿意做我姐姐的,我才不去。”

    沈若锦本就是特意试探沈辞的,看着幼弟如此态度,心中当即放松了不少:“别赌气,叫母亲知道了又该骂你了。她日后总要回来的,你若老这样看她不顺,也不好相处。听说母亲一直盼着她回来,没准到了哪天……住在这个院子的人,就不是我而是她了。”

    听到沈若锦如此伤感之语,沈辞连忙劝道:“好端端的,姐姐何出此言?就算母亲喜欢桃笙,要把她接回来,父亲和祖母也断不会让她威胁到姐姐,更不会让她住进姐姐的院子取代姐姐的。”

    想起祖母和父亲这几日的表现,若锦心中才多了一丝安定:“我知道父亲和祖母待我的好,我一定不会辜负了他们的期望。”

    这次惠安郡主伴读的名额,她势在必得。

    =

    =

    正在沈辞绞尽脑汁安抚沈若锦的同时,大哥沈樾正指挥着人往苏宅当中搬运物资。

    见得桃笙出来,沈樾对她轻轻颔首:“说这些都是母亲吩咐我送来给妹妹的,她本来说要一起过来的,但今天是和恩公主生辰,她走不开,便只能由我代劳送了过来。”

    说到这里,沈樾想起这个妹妹自幼长在陕北小城当中,对京中的这些宗亲贵胄大概也没什么了解,便跟着多解释了两句。

    “和恩公主最得圣心,跟母亲关系一向是好,前几年时候还请过家里一起去家中宁园小住。那处园子还是陛下特意赐给她的,又让工部和上林苑看着在其中添了好些东西,当真是……人间胜景。”

    沈樾今天也是带着任务来的。

    虽然两个妹妹相比,他心中更是向着若锦,也希望若锦可以一直都是侯府千金,自己的亲妹妹。

    但桃笙毕竟是自己的同胞姊妹,那日后在德寿堂和几位长辈闹得那样僵,作为几个弟妹的兄长,他有责任让这个大家庭变得更好更和睦,所以少不得要对着桃笙规劝一番,早日回家。

    他要好好介绍一番,让桃笙知道家中情况,莫说被认回侯府成为家中嫡女,就算是养女或者嗣女,也是享不尽的富贵荣华,比在这种小巷民宅当中好上太多。

    沈樾说完和恩公主的园子之后,又说起了自家在京郊还有几处庄子,在老家金陵还有园子,冬日有烧得暖和的地龙,夏日足够用的冰山,春日踏青的排场,秋日赏红叶的风雅,还有各种诗会雅集,每季都有各式各样的新首饰和衣裳……

    桃笙也知道,这位大哥一上来就自顾自地说了这么一通,为得大概是想让自己对侯府富贵动心。

    只是沈樾说的这些东西桃笙在原本当中都看到过,对于桃笙而言便没了多少新鲜感,而且这位大哥说话起来掉书袋,文绉绉的,并不比原作者文笔通俗易懂,详略得当,所以更加没什么感觉。

    沈樾期待地看着桃笙,希望能在她的脸上看到心动和期待的神情,哪知桃笙只是淡淡应了一声:“是不错,只是大哥正该读书上进的时候,莫要玩物丧志才好。”

    简直跟故去的老太爷口气如出一辙。

    沈樾再想不到,自己不光没有说动桃笙,让她对侯府生活产生向往,还被这个小自己三岁的妹妹教育了一番。

    第一次单独沟通竟然这么失败。

    沈樾倒吸一口凉气,继而换了一个方向:“以前的时候母亲带着大一起去宁园小住的时候,还是若锦最善解人意,讨公主喜欢。其实若锦她是个极好的女孩子,待人最好不过的。

    只是她要准备参加皇后娘娘在东宫举办的诗会,所以近来心情难免有些紧张,也没得空来看你,等事情结束了,一切安定下来,父亲和祖母也会再派人请你回去的。”

    桃笙脸上一直没什么波澜的表情此时终于有了变化:“我是没想要回去,不劳侯爷和老夫人为我费心安排。”

    “不要说这些气话。”沈樾自始至终就不相信桃笙是真的不想认回侯府,“祖母身体不好,母亲也是,你作为子女小辈要知道分寸,不能因着一时负气说出这些话来惹她们伤心。改天大哥再带若锦来看你,她最会劝人了,你跟她一起说说话,包管什么都好了。”

    桃笙坐在这里陪他说了这么久的话,耐心已经用完:“那就到时候再说。”

    这就是下了逐客令了。

    沈樾一直都是侯府世子,也是京中颇有声名的贵公子,很是自矜身份,也不多跟桃笙纠缠:“既如此,那你先在这里歇着,若是想回侯府去,随时找人告诉我,我让人来接你。”

    沈樾离开后,放在站在一旁看着来人搬东西的汤妈妈走了过来,对着桃笙问道:“这位公子是谁?也是文远侯府里来的人吗?”

    桃笙道:“他是文远侯府世子沈樾。”

    按照剧情来看,应该是她的亲大哥。

    汤妈妈冷哼一声:“我还当是谁呢,原来侯府世子也不过如此。”

    如此不屑一顾,霸气侧漏的汤妈妈,桃笙还是第一次见,她当即对着对方真心赞道:“没想到您也是见过大世面的人啊!”

    汤妈妈谦虚了一下:“不敢当不敢当,姑娘言重了。我这几年虽说跟着家中苏娘子走南闯北,但世面着实也没见多少。不过是我见咱们家里公子见得多了,看这沈公子不过寻常罢了。”

    说罢,在桃笙惊讶的眼神中,对着她狠狠夸赞了她的表兄季白一通——

    家中公子神通广大,学富五车,教过他的先生就没有不喜欢、不夸赞的。季白自幼才思敏捷,才名十里八乡都是响当当的,不光是学堂当中最耀眼的明星,也是当地县试、府试、和院试魁首的摘得者,足见其博学多智。

    就长相来说,家中公子季白身高八尺,仪表堂堂,一看就不是凡夫俗子,简直就是天上文曲星下凡,日后出将入相名垂千古指日可待。

    桃笙被汤妈妈说得一愣一愣的。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