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沈裕在在心中默默画了条杠。毕竟不是在自己家中养大的孩子,和这些年养在侯府的沈若锦的确有着不小差距。
相比在外流落十几年后才阴差阳错被找回来的桃笙而言,知分寸,懂进退,会看人眼色行事沈若锦更担得起侯府嫡长女之位。
=
=
文远侯府素来标榜以孝治家,沈裕带着桃笙回到家中,第一要见的就是家中年纪最大地位最高的长辈沈老夫人。
沈老夫人一早就得了消息,此时已经带着一众孙儿在德寿堂中等待。
桃笙跟着沈裕一路进到德寿堂中,依着规矩走上前来给老夫人行礼。
沈老夫人受礼之后,亲自走下座位将她扶起来,并示意身边妈妈将一封颇有分量的红包给了她。
“好孩子,你这些年受苦了,如今回了家中,再不必像从前一样居无定所,寄人篱下了。”
虽然这话一听像是长辈对小辈的关心,但沈老夫人这一番带着高高在上的优越感的话语,也是顷刻之间把这些年养父母对她的养育之恩和小姨的收留之情全给否定了开来。
桃笙行礼完毕,抬头认真看了一眼这位老夫人。
只见她一身鸦葫芦福寿纹褙子坐在上首,头发规整得梳在脑后,只用了一根简单的乌木灵芝竹节纹长簪固定发髻,不见半分赤金珠翠,和一旁坐着的几位锦衣华服的少男少女形成了鲜明对比。
虽然老沈夫人衣着素净,一副吃斋念佛人的打扮,说话也尽可能慈蔼随和。但是桃笙结合书中形象和今天见到的本人,断定这位老夫人绝非省油的灯。
沈老夫人看桃笙不论外形还是礼数都算不错,起码带出门去不会给府里落了面子,眼神当中多了几分肯定:“你母亲上次从秦县找你回来就病了,前些时日去了庄子里养病,我方才遣了人送信过去,怕是等明日才能回来就。”
说罢,又指着一旁的几位公子小姐道:“这是府上你的几个兄弟姊妹,日后一起读书说话也有个伴。”
桃笙一早就注意到老夫人右手边坐了三位衣着考究的公子,和一位打扮素雅的小姐,应该就是书中的护花使者沈樾三兄弟以及女主沈若锦了。
老夫人故意略过了沈若锦的身份,桃笙也没有追根问底,只是淡淡颔首后坐了下来。
接下来老夫人又是一番问话,桃笙心中暗叹这二人不愧是母子,就连问话内容也能这般如出一辙。
幸而方才她已经在马车之上陪着沈裕演练过一遍,这会儿再应对起来又比方才的心不在焉又流畅了更多。
面对着这般对答如流的洛桃笙,沈若锦暗中扯紧了手中帕子。
看样子,这姑娘并没有她和兄弟几人想象中的那样简单,甚至很有可能是“有备而来”。
沈若锦原本以为,洛桃笙到底是小门小户当中长成的姑娘,没见过什么世面,言谈举止当中必然带着不可言说小家子气,乍入京中富贵侯府也难免会有紧张畏缩之感。
但是桃笙明显没有。
她的气质出众,行容大气,虽然身上衣衫只是普通的料子,发髻妆容也是随意而简单的样式,但她坐在那里依然熠熠生光,不论身形还是五官都压了自己一头。
桃笙对于京城高门大户中的规矩想来并不熟悉,但她不论是行礼入座还是吃茶用点心,都并不盲目模仿,而是更多按着自己的心意和喜欢来。不去刻意去掩饰,也不作不懂装懂,不卑不亢,落落大方,倒是很有几分大家风范。
随着桃笙来到府中时间的变长,沈若锦变得越发紧张,而坐在末位的三公子沈辞却松了口气。
这位父亲带回来的“二姐姐”看起来不是个见识浅薄的,言语清晰,思路条例,说起话来颇有章法,虽然比起若锦多有不如,但总不至于丢了他们侯府面子,想来他们兄弟几个不会落得永昌侯府几位公子的境地。
见面寒暄过后就是一起用饭,沈家作为百年世家大族,规矩比寻常官员府上只多不少,老夫人口中“简简单单的一顿家宴”吃了将近一个时辰。
一顿饭下来,众人也算熟悉了。
在沈裕的示意下,大哥沈樾率先对着桃笙举杯:“如今都是一家人了,妹妹若是日后有什么心事和难处,只管跟大哥说便是。”
桃笙淡淡点头:“多谢沈家大哥。”
看对方态度倒算诚恳,要不是看过书中一心向着沈若锦无视原主的种种行径,她也就信了。
沈樾微不可见地皱了皱眉头。
他们是一家人,桃笙也是自己的同胞亲妹,按理说应该唤一声“长兄”或“大哥”,而非“沈家大哥”这般疏离的称呼。
这个妹妹怕是没有他们想象中的那般简单。
沈家二公子沈涣并非侯夫人洛昕所出,桃笙并不算嫡亲姊妹,此时也就随着大哥沈樾客气了几句。
接着便是沈辞,因为他作为幼弟,和沈若锦一同长大,跟姐姐感情最为深厚,此时面对着桃笙也是最别扭的一个。
此时气氛到了这里,作为幼弟也不得不开口,他便只是简单对着桃笙问候几句后作罢,不论是说话口吻还是肢体语言都透露着生分。
接下来就到了沈若锦给桃笙敬酒,也是这场家宴的重头戏之一。
相比兄弟几人的公事公办而言,她的态度最为真诚,甚至带了几分讨好和谦卑。
“今儿清晨就听说父亲找到了姐姐的住处,还要把姐姐接回家中团聚,我心中极是欢喜。日后大家都在京中住着,彼此也亲近,到时也少不得要跟姐姐商讨请教,还望姐姐莫要嫌我叨扰才好。”
虽然沈若锦说得一脸真心,大家也都觉得是谦辞。
毕竟她可是从小在侯府当中金娇玉贵长起来的嫡女,从三岁起开蒙,七岁入闺学,琴棋书画可谓样样精通,哪里需要跟乡下来的桃笙讨教什么?
“指教谈不上,商讨倒是随时欢迎。”
桃笙觉得沈若锦这话说得很有技巧。
毕竟如今沈家没有说要如何公布二人身份,所以对方并没有以沈二姑娘自居,却也没有想让桃笙取而代之的意思,只是一番客套又放低了姿态,博得了厅中一众沈家人的好感。
果然这宅斗女主都不是一般二般的人能做的。
只是作为一个十四岁的小姑娘而言,沈若锦的心思的确是有些重的,并不是桃笙愿意多多相处的姑娘类型,大概两人日后也成不了朋友。
如今折腾了一个将近两个时辰下来,这次见面会也接近了尾声。
沈老夫人明显有些乏了,此时歪在软垫之上,声音也明显比方才疲惫了几分:“我已经吩咐赵妈妈给你将房间备好了,就在枫林苑中,和若锦的院子挨着,你们姊妹两个日后彼此也好有个照应。”
赵妈妈道:“老太太听说姑娘要回来,一早欢喜得不行,吩咐奴婢带人彻夜打扫了出来,衣衫被褥也都已经备好了,都是全新的,姑娘这会儿回去就能歇着了。”
“你倒还是一贯的麻利。”沈老夫人对着赵妈妈笑了笑,又对桃笙道,“你且先进去住着,若是有什么缺的少的或是不喜的地方,只管差人告诉我便是,年纪轻轻的小姑娘,花朵儿一般的年纪,莫要委屈了自己。”
说罢,便拿一双眼睛看向桃笙,等待着她的回应。
方才和沈裕到来文远侯府的途中,桃笙回忆书中剧情之时,还觉得有些扯淡。
真千金沈桃笙明明是沈老夫人嫡亲的孙女,是沈裕亲生的女儿,也是沈樾沈辞一母同胞的姊妹,但是为什么他们都会一心向着沈若锦,对原身视而不见?
这显然是不合常理的。
但是来侯府过了这半日后,桃笙就不这么认为了。
沈老夫人明显对沈若锦比几个孙儿都要亲近,方才有婢女端上了一道“金风玉露”,应该是这个时节相对少见的菜色,沈老夫人示意身边布菜的侍女先给了沈若锦。
大哥沈樾从自己进来后就有些紧张,不是紧张不知日后和自己如何相处,而是整个人的心都悬在若锦身上,就怕看到她委屈受伤的神情。
二哥沈涣虽然相对低调,但目光也大都在沈若锦身上流连,看自己的眼光陌生而冷淡,像是在看一个最是可有可无的人。
三弟沈辞表现得更加明显,恨不能当即和自己划清界限,生怕跟自己多说一句话或表现出亲近友好,而惹了姐姐沈若锦心中不快。
文远侯府的家主沈裕提起沈若锦也是一脸笑意……
如此想来,书中所写的情节的确十分顺理成章。
女主沈若锦自带主角光环,在这侯府之中拿得是团宠女主剧本,而她沈桃笙就是后来的侵入者,也是不自量力企图夺走全家关注和宠爱的炮灰女配。
桃笙在这里耐着性子坐了半天,听了这家人围绕自己的回府说了很多话,有知道真相后的震惊,有多番找寻她的艰难,有找回她的喜悦,却唯独没有如何将她认回的流程和规划。
“多谢老夫人为我费心。”桃笙道,“只是如今天色已晚,我想着还是先回去为好。就像沈家姐姐说得那样,如今我们都住在京中,常来常往最是便宜,桃笙改日再来拜访也不迟。”
众人听了桃笙这话都齐齐吃了一惊。
怎么?她说这话是什么意思?
不打算认亲在侯府当中住下来,反而要再回到同光巷的那处小宅子不成?
最后还是沈裕率先发话打破了沉默:“回去?你要去哪里?”
桃笙抬头,迎上众人不解的目光:“我要回家。”
众人原以为桃笙见过了这泼天的富贵之后,一定会迫不及待留在侯府认祖归宗,没想到对方今日却根本就没想要留下来。
沈老夫人再度开口:“这里就是你家,你的父母长辈都在,你只管住下来,不必再回同光巷的那处宅子了。”
桃笙淡淡开口:“既如此,那我冒昧问您一句,我要以什么身份住下来?”
沈老夫人一时语塞。
第3章
003
其实在今日桃笙到来之前,沈老夫人和沈裕母子就商议过这件事情。
如果最后公开的桃笙身份是真千金,那么一直养在府中十四年的若锦就只能退为侯府养女,之后不管婚事还是前程都跟从前有着天壤之别。
京中最是讲究门第,若锦从前可以嫁予公侯人家嫡子或者世子,这会儿能得的怕是只能嫁予庶子或者旁支。
沈若锦的身份一直以来都是府上唯一的嫡女,府中所有资源都尽可能向她倾斜的,这孩子肯上进,也愿意给家里争气,如今在京中更是小有名气,就连宫中贵人提起来那都是夸的。
如果现在他们要认回桃笙,让两个女孩子各归各位,府上这些年对沈若锦的培养不说付之东流,但十分的投入能有一分收获也难。
所以若锦嫡长女的位子是一定要保住的,这点毋庸置疑,大不了对外说是双生胎,当年落实生产条件不好,不小心将桃笙遗落在外也就是了。
知道这件事情的桑妈妈等人已经被发卖了,到时怎么说都是由着她和沈裕做主。
只是前段时间若锦因着府上要找回桃笙的事大病一场,险些丢了性命,还是请了太医院的两位太医倾力救治才救了回来。
如今若锦已经受邀,再过几日要去参加皇后娘娘的举办的诗会。
这次诗会是为着给东宫皇太孙选妃和太子嫡长女惠安郡主选伴读而举办,对于若锦和侯府意义重大,老夫人自然不想在这个节骨眼上把桃笙认回来,从而影响到若锦的情绪,误了前程。
桑妈妈等知情人离开后,知道这件事情的除了她们母子也就是侯夫人洛昕一人。沈老夫人原本想着连沈樾三兄弟都瞒着不说的,谁知儿媳洛氏口快告知了他们。
沈老夫人对这个病恹恹的儿媳颇为有些无奈,只得再次跟三个孙儿谈话封锁了消息,等到长辈们决定好了如何安置两位姑娘再行公开。
兄弟三人心中都偏着若锦,自然不会乱说,知道这件事情的仆妇也都被发卖,再无人提及真相,所以这件事情还有转圜的余地。
不论如何,沈老夫人都不允许若锦的身份被人质疑,文远侯府的嫡长女只能是她这个一手带大的孙女。
桃笙记得在原文当中,沈老夫人曾经有过想让她做嗣女或养女,这样纵使她跟永昌侯府后来认回的庶女一般,在京中闹出什么笑话,也能跟侯府少些关联,维系住家中的好名声。
任何一个高门大户当中出了这样的事情,都难免会成为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一个“治家不严”的标签贴在身上是甩不掉的。
沈老夫人最是重视脸面,也对倾注心血长大的沈若锦抱有很大期待,沈裕有两位姑娘三个小爷,根本不差桃笙这一个姑娘,相比认回一个多年养在外面没什么感情的孩子而言,还是家中的名声地位更是重要。
这也就是沈老夫人并不愿两个孩子各归各位的最基本出发点。
但沈老夫人到底还有些分寸,知道若是压得太狠,太过委屈原主,对方自然不干,再加上侯夫人心疼女儿,跟家中婆母丈夫争取了一番,最终两个女儿变成了她诞下的“双生胎”,对外便道是当年弄错了,丢了一个,如今找了回来。
京中大户人家少有秘密,此话一出就引起了不少暗戳戳的质疑。
洛昕当年怀胎之时就在京中,因为怀相不好,前几个月太医大夫在府中没断过,大家从来没听哪位太医说诊出双生胎。且沈家十几年来从未有过寻找女儿的消息,这会儿却凭空找回了一个女儿,实在有些不合常理。
甚至还有好事者研究起了两位姑娘的容貌,道是这沈若锦跟沈家夫人没有半分相似之处,或许沈家家主糊涂,把家里女儿给弄错了也未可知。
……
不管怎么说,这都算给了大众一个说法和交待,最终把这件事情糊弄了过去。
对于老夫人心中的小九九,桃笙倒也不是不能理解。
老夫人虽然此时住在文远侯沈裕的府邸当中,但她并非只有沈裕这么一个儿子,依着方才沈裕对家中人口的介绍,若是正经算下来,老夫人育有二男二女,孙子孙女、外孙外孙女加起来有两位数,这些第三代的孩子们,在老夫人眼中,怕也只是一些数据而已。
沈若锦是家里女孩当中地位最高的那个,文远侯膝下唯一的嫡女,一早就被老夫人看中养在膝下,是这么多孩子当中老夫人唯一一个从小带大的孙女,且养得十分出色。
如果跳出真假千金的逻辑用投资的思维来看,沈若锦可以看做是老夫人千挑万选投资下注的优质股,是她手中预期最好的股票或者长期基金。
而此时出现了一个并不被看好的新股票,且一旦入手面临着一些不可言说的投资风险,想要让老夫人放弃手中的优质股,将这些资金全部用于入股这只新股票,老夫人自然不干。
她不光不干,还要保证手上原本那只优质股的绝对安全,才能获取更大的利益,不至于亏惨了这些年的投资。
她要利用自己在这个家绝对的权力,达到保住这份资产的目的。
如果不是因为他们目前关系处在对立面,上辈子被学长带着玩股票坑惨的桃笙很想跟老夫人说上一句,保守理财的思路是对的。
沈裕作为一个年近四十的侯府主人,在母亲面前仍然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这些内宅之事上没多少自己的想法,一切决定都以老夫人的意志为准,也是原主悲剧的源泉。
只是这至亲之人之间的血缘之情要用经济思维来判断衡量,只看值不值得,能不能回馈更大收益,从不考虑原主这个亲生孙女的感情,无视掉她所有的失望和委屈,未免也太冷血了些。
在原文当中,皇后娘娘的诗会有所推迟,原主在煎熬当中等了两个月,才等来了公布身份的消息。
侯府找回了原主,却不要认她,甚至不给她明确身份早日进府,只为了让姐姐若锦能够有个好的状态参加皇后娘娘举办的诗会,这对于原主一个十四岁的小姑娘来说,无疑重大的打击。
这件事情直接影响了原主进府后的心态,也导致了后来和若锦争关注争宠爱等一系列行为。
桃笙不怕得罪这一屋子人,也没有藏着掖着,而是直接把问题摆到了桌面上来。
沈老夫人怕若锦为了此事多心,分出精力应付这些事情,本就娇弱的身子骨受不住,而误了皇后娘娘的诗会,所以并没有这会儿认回桃笙并跟族中和京城亲眷公布她身份的打算,自然不好回答她。
沈裕听了这问话后,也觉得此时不公布身份就留她住下实在有些理亏,一时之间不知说什么才好。
桃笙想要的效果已经达到,她对着两位长辈浅浅一福,在众人错愕的眼神当中,大步流星走出门去。
还好这家人没有太过泯灭良心,还知道叫人套了车把她送了回来。
苏嘉已经做好了桃笙今晚不会回来的打算,此时看到桃笙一脸平静地出现在了自己眼前,第一反应也是十分惊讶。
再没想到她会这样早回来。
苏嘉拉着桃笙的手进屋坐下:“都这个时辰了,那边府上也不留你多住一晚,就这么套车把你送回来了?这究竟是他们的主意?还是你的主意?”
桃笙怕姨母担心,便委婉答道:“那侯府看着处处都好,就是让人觉得不习惯,感觉他们都是一家人,但不是我自己的家。况且我自幼认床,这会儿换了地方难免睡不好。好在侯府几位长辈也算通情达理,见我为难,就吩咐人驾车把我送了回来。”
虽然桃笙说的轻松,但苏嘉知道事情绝对没有这么简单。
苏嘉想着短短一日之内桃笙经历了这样多的事情,估计内心也不平静,这时候不宜多问,便也顺着她说道:“都是你的嫡亲长辈,自然都是盼着你好的。若是你有什么难处莫要一个人憋着,只管把事情告诉我。虽然我人微言轻,在侯府说不上话,但是好歹长你一辈儿,我以长辈的身份去说总比你更好开口。”
桃笙点头应道:“姨母不必为我忧心,我有分寸。”
沈老夫人不想让她和沈若锦各归各位,希望一切无事发生,就像从前一样平静过下去。
这也是为什么沈裕和夫人一直在四处寻她,老夫人一直不为所动的原因。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想,她也不想回到这座侯府,继续接下来的剧情,扮演炮灰女配的角色……
有了老夫人的推波助澜,相信她很快就可以脱离剧情。
=
=
洛昕得到找回桃笙消息的时候已经过了未时,紧赶慢赶从养病的庄子回到侯府时,已是日头偏西。
沈老夫人听说儿媳归来,照例叫人摆了圆桌在德寿堂一同用膳。
洛昕此时病没好全,再加上入冬后天气冷,路上又有些颠簸,所以回府之后身上乏得有些厉害。
洛昕强打起精神来到德寿堂后,在厅内环顾了一圈儿,没有找到想要见的人:“那孩子人呢?”
沈辞和沈樾兄弟两个对视了一眼,没有说话。
沈裕帮夫人解下披风,道:“那孩子念旧,想要回去看看家人,我想着到底在外生活了那么多年,刚回来可能不适应,就让她回去了。”
洛昕听了这话当即落泪道:“你莫要哄我,我方才来的路上都听说了,那孩子怕是怨我们了。当年府上出了这么大的岔子,致使我们骨肉分离,丢在外面不闻不问,如今找到了人又没明说认回侯府,她自然是心中难受。”
沈辞最是沉不住气,此时看母亲已经心里向着那个素未谋面的姐姐,当即忍不住为沈若锦争取道:“若锦姐姐在我们家中养了这么多年,父母音讯全无,就算认回那洛桃笙,也不能让若锦姐姐无家可归……还请祖母和父亲母亲三思而后行。”
沈若锦也跟着落泪道:“都是因为我,让母亲伤心,也让父亲和祖母为难了,若是几位长辈应允,我明日就乘车去一趟同光巷劝劝桃笙,把她请回来。“
沈老夫人借着劝慰孙女摆明立场:”我的儿,你莫要这么说,都是阴差阳错,哪里就是你的错?“
沈樾三兄弟也齐齐出声安慰若锦。
洛昕看大家都不跟自己一条战线,也只得退了一步:“我今日身上实在不好,头里晕得厉害,就不陪母亲用膳了,至于桃笙的事情……等我明日身子好些了,再跟侯爷商议。”
就在洛昕准备转身离开之际,又听得身后的沈老夫人拉着若锦劝着:“你莫要在这些事情上过于伤怀了,如果那孩子是因为介意你不回来,那都是她自己想不开,是个糊涂人。我们养了你这么多年,感情自然不是她能比的,你只管放心便是……”
洛昕眼神一黯,快步走出了房间。
洛昕离开后,沈老夫人和沈若锦的对话还在继续:“皇后娘娘的诗会就在五日之后,帖子今儿晌午下到了咱们家里,指明了要你过去,这是多大的脸面!你先准备吧,其他的事莫要多管,若是能得了皇后娘娘青眼,给家里增光,才是对你母亲真正的孝敬。”
谁都知道,皇后娘娘举办这次诗会,是为了给太子膝下的惠安郡主选伴读,其实也是给皇太孙选妃。
自打大皇子失势之后,太子地位日渐稳固,继位便是板上钉钉的事情,皇太孙就是妥妥的下任储别说做了正妃,就是侧妃良娣日后也有极是远大的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