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总而言之,大年三十的进宫朝贺的诰命夫人都是皇家自己人或者亲戚,个个沾亲带故。大年初一,正旦日,进宫朝贺的是京城所有四品以上的诰命夫人。各位看官,这下说的很清楚了吧。
按照规矩,诰命夫人进宫时,身边可以带着一个侍女,不过,诰命夫人们通常用女儿或者儿媳妇代替,一来是让晚辈开眼界,见世面,二来诰命夫人们朝贺,京城最顶端的贵妇们齐聚一堂,也是一个难得的交际场合。
老祖宗选择带着大小姐张德华——因为张德华马上就是定国公夫人这种一品的诰命夫人,将来遇到重大庆典,也是要按品妆进宫朝贺的,她要带着张德华熟悉进宫朝贺的礼仪啊,每一步都不能走错,每一句话都要再三琢磨。
诰命夫人,尤其是京城顶级的诰命夫人,没有那么好当。
东府周夫人当然是要亲闺女二小姐张言华陪着,如今继女张德华说了大明最好的亲事,周夫人不甘心啊,想给女儿物色一个差不多的女婿,进宫朝贺的诰命夫人们谁有可能是女儿未来的婆婆呢?
周夫人自觉为了女儿操碎了心,但是张言华并不领情,她打着呵欠,“娘,我眼睛都睁不开了,好困啊,能不能让其他人陪你去朝贺。”
周夫人恨铁不成钢,“张家三千金去了两个,就你不去?别人还不知怎么在背后议论你。把这片百年老参压在舌头底下含着,精神点!见了其他认识的诰命夫人要主动打招呼,别杵在原地像根棍子似的,你小时候见客,还经常躲在我裙子后面——”
“娘!”张言华恼怒了,“您再说我的不是,我就跟老祖宗说,我肚子疼,不去了!”
周夫人只得闭嘴。原本只是想教教女儿,但总是说着说着,教育成了教训,开始数落女儿的不是,甚至连小时候犯了错也一并说出来,张言华最烦母亲这样数落她!
最终总是以母女争吵结束。
西府崔夫人要三小姐张容华陪着,崔夫人的目的和周夫人一样,张容华今年也十六岁,崔夫人是嫡母,有责任为容华寻一门好亲事,尽到自己的责任。
张家三千金穿衣打扮也都是一样的,穿一身石榴红,头上插戴着点翠镶宝石的金凤。
老祖宗是昌国公夫人,周夫人是寿宁侯夫人,崔夫人建昌侯夫人,三人都是一品夫人,穿戴一样,霞帔上是云霞孔雀纹,钑花金坠子,头戴金珠玉翠五翟冠。
最后是东府大少奶奶夏氏,因大少爷的官衔目前是锦衣卫都指挥使,三品的武官——当然,这个只是头衔而已,没有实权。
不过,夫贵妻荣,夏氏因丈夫这个头衔,也封了三品诰命夫人,有资格进宫朝贺。
夏氏穿的霞帔是云霞鸳鸯纹、镀金钑花金坠子,头戴三翟冠。
对于大年三十的朝贺,夏氏很期待,因为她可以见到大姐姐夏皇后啊,夏家三姐妹关系也很亲密。
夏氏目前只有个一岁多的儿子张瑶,没有女儿,张家就三千金,没有其他小姐们可以伴随进宫,就把媳妇子魏紫带上了——魏紫如今已经嫁给夏氏的陪房夏收,东府目前都称呼魏紫夏收家的。
魏紫嫁给夏收之后,也立刻怀孕生子,她的孩子比夏氏的儿子只大三个月,当夏氏的儿子张瑶出生后,魏紫就把自己的儿子交给其他奶娘养着,她给张家的重孙张瑶当了奶娘,悉心照顾。
魏紫一举一动都复制着王嬷嬷的人生,俨然是第二个王嬷嬷!将来大小姐张德华屋里的姚黄跟着陪嫁到定国公府,也会重复魏紫的一切,成为第三个王嬷嬷。
魏紫做人做事都滴水不漏,把张瑶养的白白胖胖,从未生病,夏氏很喜欢忠心可靠的魏紫,甚至连自己的陪嫁丫鬟都靠后了,这次进宫朝贺,就带着魏紫。
四个诰命夫人都在松鹤堂集结,老祖宗把儿媳妇,孙媳妇们的品装打扮都细细检查了一遍,确认没有错误,点点头,说道:
“这里有点心,你们先垫一垫,进宫之后下了马车,要走很长的朝贺之路,天气又冷,穿着厚重的礼服,戴着沉重的翟冠,不能空着肚子,否则会体力不支晕倒的。”
儿媳妇孙媳妇都说已经在房里吃过了。
一道进宫二小姐张言华撒娇:“老祖宗,我还没吃饱,我娘不让我吃太多,说上厕所麻烦。那里就麻烦了嘛,咱们家太后娘娘在宫里头、大嫂子的亲姐姐夏皇后也在宫里头,难道咱们要个马桶,那些宫女太监都不给?”
周夫人忙使了个眼色,“言华,别瞎说话。”
隔辈亲,老祖宗本来就对这个大儿媳妇有诸多不满,看到周氏呵斥宝贝孙女,心下不悦,加上人老了,会变的固执,不让干什么就非要干什么,老祖宗抚着张言华的手,说道:
“别饿着我的乖孙女,你想吃什么?跟你芙蓉姐姐说,她命人送到马车里慢慢吃。至于上厕所,我在宫里生活了十几年了,那些宫女太监都认识我,我当祖母的,给孙女要个马桶,他们都抢着给。”
有了老祖宗当靠山,张言华叛逆之心肆无忌惮的上来了,笑道:“我想喝皮蛋瘦肉粥,我还想喝豆腐脑,加糖,”
我非要吃这些容易上厕所的食物!你能把我怎么样!
看着母亲突然紧张的神色,张言华心里别提多开心了!继续刺激着母亲,“我还想吃橘子,酸酸甜甜的,马车颠簸,闻着橘子皮清新的味道就不晕了。”
芙蓉笑道:“这就给二小姐安排。”
张言华喜笑颜开,“多谢芙蓉姐姐。”
————————
柳叶鲊有尸臭味,划重点,将来要“考”。舟喜欢吃鲊菜,不过只限于素鲊,比如南瓜鲊,藕鲊。肉类的鲊,无论鱼鲊还是肉鲊都不喜欢,总觉得腐烂的味道已经盖过发酵的鲜味了。至于猪大肠鲊,就更无法接受,曾经吃过一口,感觉吃屎也就这个味了——没有贬低这些肉鲊的意思,就是说一下个人的喜好。舟不喜欢,自有其他人喜欢。猪大肠鲊的臭味,至少是榴莲的十倍,嗜臭的读者们可以试试这道菜。
??[70]第七十回:坐马车世间有百态,遮尴尬皇后发善心:第七十回:坐马车世间有百态,遮尴尬皇后发善心rn颐园因养着白鹿仙鹤……
第七十回:坐马车世间有百态,遮尴尬皇后发善心
颐园因养着白鹿仙鹤等等祥瑞的缘故,马车等牲口不能进来,一应都是人力推车或者是坐轿子。
腊梅过来说道:“老祖宗,八顶轿子已经准备齐全,就在松鹤堂门口等着。马车也在颐园后门等着了。”
颐园的后门,也是北门,直通大街,夫人小姐们要先坐轿子到北门,然后在北门上马车去大明皇宫。
腊梅现在身兼两职,除了是东府大管家娘子,她还管着老祖宗出门和送礼的事情,好在她年轻,今年也只有二十九岁,年富力壮,两个差事都能办得妥帖周到,再说老祖宗快八十的人,在颐园颐养天年,很少出门。
进宫朝贺是大事,腊梅要一路跟车,在皇宫外头一直等着主子们朝贺回来。
老祖宗点点头,看了一眼儿媳妇和孙媳妇,说道:“好,我检查一下她们的品装有无错漏,就上轿走吧。”
王嬷嬷和芙蓉对视一眼:老祖宗又犯健忘的老毛病了,她刚刚就检查过夫人们的品装啊!
幸好,除了知情的王嬷嬷和芙蓉,其他人都以为老祖宗是太过谨慎的缘故,所以检查两次。
儿媳妇和孙媳妇当然十分配合,让老祖宗从头到脚又审视了一遍。
有惊无险的上了轿,出了北门,上了马车,前头四辆马车是主子们的,后面几辆马车是腊梅等跟车的仆妇。
张德华和老祖宗坐第一辆马车,老祖宗慈爱的摸着她的手,“你今天早上除了请安,就没说几句话,连你二妹妹撒娇要吃的,你也没开口。怎么,是紧张吗?不应该啊,你以前也经常进宫的。”
张德华依偎着老祖宗怀里,“不是紧张,我只是想,大年三十和明天正旦进宫朝贺还是张家女,以后再进宫,就是徐家妇了,有些惆怅。”
老祖宗摸蹭着大孙女的脸颊,“女人一生,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夫家度过的,所以,女人最重要的是嫁的好,这比出身还还重要呢。这门婚事是我和太后娘娘精挑细选出来的,你要高兴才是啊,要不然,就好像对这门亲事不满意似的。来,笑一个给祖母瞧瞧。”
张德华努力扯出一抹微笑。心想,张家是娘家,徐家是夫家,女人这一生,到底那里是自己的家呢?唉。
第二辆马车,坐着周夫人和女儿张言华,芙蓉果然命人把张言华点的吃食都装进食盒里抬上马车。
张言华埋头就吃,周夫人无可奈何,这是老祖宗给的,她不能拦着,只得说道:“你慢点吃,小心噎着。”
张言华很烦母亲没话找话的数落她,说道:“我在喝粥啊,又不是是吃什么干巴巴的东西,汤汤水水的,谁能被粥噎着?母亲怎么不想点我的好?我就那么蠢吗,能被粥给噎着了!”
周夫人就是这样,虽说本意是关心女儿,但嘴里说出来总没啥好话,刺激着张言华越发叛逆。
看着女儿像一只刺猬似的,一听到自己说话,就亮出尖刺刺回去,周夫人很无奈,叹道:
“我是你的亲娘,私底下你和我拌几句嘴,我不会往心里去,总是会原谅你。等你出嫁,到了婆家,还是如此倔强,婆婆教训你几句,你就回嘴,这可如何是好,别人会怎么议论你呢。”
一听这话,张言华火上来了,成了火刺猬,“整天就知道教训媳妇的人家,我还嫁个屁!我还没出嫁呢,母亲就天天想象我在婆家被磋磨,就不能希望我过得好吗?想象着我被婆婆教训虐待,您心里舒坦了?”
周夫人忙道:“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你亲娘,怎么会咒你呢,我都是为你好。”
张言华哈哈大笑:“为我好,每次都是为我好。母亲每次都拿婆家如何如何来恐吓我,既然如此,我不嫁了便是,我剃头做姑子去!”
周夫人快要把张言华逼疯了,自己还一副委屈巴巴的样子,牢牢占据了孝道和德行,居高临下的审判着张言华。
周夫人说道:“你是侯门女,如何能守在青灯古佛之下?别说是我,就连最疼你的老祖宗也是不容许的。快别说这些糊涂话了。”
母亲说的没错,老祖宗认为疼孙女最好的方式,就是给孙女找个好人家嫁了,终究是要嫁人的。
张言华依旧怒火冲天,看似强势,但她实际已经败了,她浑身都是刺,但周夫人是个软绵绵的面团,无论张言华如此刺她,她都是个面团,很快就自我愈合了,张言华身上的刺反而糊上甩都甩不掉的面团,越刺越多。
张言华一怒之下,干脆,把食盒里的东西都拿出来,吃个精光,已经不是喝粥喝豆腐脑了,而是一碗碗的往嘴里倒。
吃了这些,张言华又开始吃橘子,刚拿了一个橘子,周夫人就说道:“剥完橘子皮,你的指甲缝会变黄,不雅观。你若非要吃,就要后面跟车的腊梅帮你剥橘子皮。”
我偏不!
张言华把大拇指的指甲深深卡进橘子,撕拉一下,示威似的,剥了一大片橘子皮,橘子芬芳的香气溢开,周夫人脸都气白了。
张言华嘿嘿笑着吃橘子,吃了一个又一个。
其实她肚子已经撑的很难受了,但不吃的话,心里更难受,于是,一路上都没住嘴。
马车里溢满了橘子皮清新的气味,都盖过了香薰里的檀香。
第三辆马车,坐着崔夫人和三小姐张容华。
这对母女是母慈女孝,气氛融洽,是一对“正常”,但又不“正常”的母女。
崔夫人说道:“过了年,会去几个亲戚家互相走动,你穿戴的衣服首饰,打赏用的荷包都准备好了没有?”
张容华说道:“朱砂都备好了,写在单子上,回头拿给母亲过目。至于过年走亲戚,大姐姐已经跟我和二姐姐打了招呼,如果我们三姐妹一起去,就穿戴都一样。单独跟着父母走亲戚,就任凭个人的喜好了。”
凡是张家三千金一起出现的场合,必定是一样的,不会厚此薄彼。
崔夫人点点头,“很好,你跟着德华学学,这就是大家千金的做派,最简单的做法,往往最不容易出错,将来德华一定能坐稳定国公夫人的位置。”
总之,大家都在羡慕张德华的亲事。
第四辆马车,坐着夏少奶奶和魏紫。
两人一路上都聊着一岁多张瑶的趣事,有说有笑的,并没有提其他,现在她们眼里只有张瑶这个宝贝疙瘩。
入了宫门,下了马车,天还没有亮呢,老祖宗等命妇都拿着礼部开具的进宫通行的条子,在女官们的安排下,排队进宫。
不过,老祖宗刚刚下马车,立刻有女官来传张太后的口谕,赐给老祖宗一顶暖轿,准许母亲坐着轿子进去。
“谢太后娘娘。”老祖宗强忍住泪水,对着女儿张太后所居住的慈宁宫拜了拜,然后在张德华的搀扶下上了暖轿。
其余的人就没有这个特殊待遇了,都得靠两条腿走进去!
走啊走,从黑天一直走到天蒙蒙亮,诰命夫人们虽说都穿着十几层繁重的礼服,但其实这些衣服都不是很保暖,头顶着几斤重的翟冠,在腊月寒天里行走,又冷又累,脖子几乎要断掉。
但没有人抱怨,这是偌大的荣耀啊。
朝贺的时辰,是钦天监算好的,在太阳升起的那一刻,朝贺礼成之后,太后和皇后还有赐宴,留皇室自己人还有亲戚们吃宴席。
女官们把诰命夫人们引到偏殿休息,等待宴会开席,这时候,憋了一早上的诰命夫人们可以去马桶方便一下了。
这时,慈宁宫和坤宁宫分别来了两个女官,传达口谕。
慈宁宫的女官说道:“太后娘娘请昌国公夫人、寿宁侯夫人、建昌侯夫人,还有随侍的人去慈宁宫说话。”
在这难得的等候宴会时间里,张太后请娘家人去说话。
坤宁宫的女官说道:“皇后娘娘请夏淑人去坤宁宫说话。”
一品二品诰命都称为夫人,三品是淑人。
夏皇后要亲妹妹过说说体己话。
于是,张家的女人们分头行动,老祖宗依然坐上了暖轿,张德华跟轿,崔夫人和张容华紧随其后。
周夫人也赶紧拉着女儿,要她快点走。这时,二小姐张言华捂着小腹,蹙着眉头说道:“我……我肚子有点不舒服。”
周夫人一听,立刻着急了,又开始数落女儿,“我就说你别乱吃东西,你非不听,这不肚子就疼起来了!在这个节骨眼上,怎么办才好!”
张言华躬着身子,“不是吃东西的缘故,是——”
没等她把话说完,急得如热锅蚂蚁似的周夫人就打断了她的话,“你这孩子怎么还犟嘴呢!”
此时,老祖宗的暖轿,还有崔夫人母女都走在前头了,没有注意到身后的风波。
倒是往坤宁宫皇后正殿走的夏少奶奶注意到了小姑子张言华尴尬的姿态,于是走近过去,耳语道:“你是不是来月信了?”
张言华委屈的点点头,“是,大嫂,刚才坐马桶的时候发现的。不知怎么提前了七天,我没有准备。”
张言华心道:难怪今天早上如此暴躁,除了母亲喋喋不休的原因,还因我要来月信了,以往每次都这样,来之前心情都不好。
夏少奶奶对周夫人说道:“太后娘娘有召,婆婆赶紧去慈宁宫吧,不要误了时辰。前面就是坤宁宫正殿,比较近一些,我带着小姑子去皇后娘娘那里换衣服,等换妥帖了,自有女官把她带到慈宁宫见太后娘娘去。”
幸亏有这么个大儿媳妇,否则,女儿就要出大丑了,周夫人虚惊一场,说道:“只能如此,我先走了,言华就交给你。”
夏少奶奶点头道:“婆婆放心,我会照顾好小姑的。”
于是,魏紫搀扶着张言华,跟着夏少奶奶去坤宁宫。
拜见了夏皇后,夏少奶奶忙把小姑的尴尬跟姐姐说了。
夏皇后是个和善温柔的人,说道:“小姑娘经期不准很正常,女人家都会遇到这种尴尬,你不要太自责了。来人,带着张姑娘去更衣,把我没穿过的袄裙赐给她穿。”
都是些家常衣服,不是正式场合穿的礼服,没有什么代表品级和身份的纹饰,什么人都可以穿,不会有僭越之忧。
宫女带着张言华洗清身体,换上干净的衣服,还用上了柔软的陈妈妈(注:就是卫生巾)。宫里的东西就是不一样,连陈妈妈都是柞蚕丝布做的。
只不过,这还没完,张言华刚刚收拾好,准备去慈宁宫,就开始腹泻了——早上吃的东西太多太杂,又撞上经期,因而胃肠开始造反了。
宫女连忙将此事告诉了夏少奶奶,魏紫说道:“这下二小姐就不能去慈宁宫了,就在这里休息吧。”
夏氏不敢自专,就要女官去慈宁宫传话,把小姑子的情况跟周夫人和老祖宗讲。
不一会女官回来传话,说道:“太后娘娘说。”
长辈赐话,夏皇后和夏少奶奶都站起来了。
女官继续说道:“就要张姑娘在坤宁宫休息,莫要来回折腾了。”
既然是太后发话,自不必多说,张言华在坤宁宫拉了两回,吃了药,止了泄,就躺下来休息,她昨晚没睡好,今天起的又太早,本以为合合眼就成,没想到睡熟了,连中午的宫廷宴会开席了都不知道。
睡的昏天黑地的时候,张言华被魏紫叫醒了。
张言华腾起坐起来,“啊,是要开席了吗,我这就起来。”
魏紫笑道:“都吃完了,赐宴已经结束,诰命夫人们都要走了,我奉少奶奶之命,来接你的。”
这时有女官进来说道:“皇后娘娘说。”
张言华和魏紫都站起来,拱听传话。
女官说道:“张姑娘中午没吃饭,又是身体不舒服的时候,路上会饿,已经把一些宫廷内造的点心送到宫外马车上去了,张姑娘在路上吃。”
张言华自是感激不尽,走出宫,上了马车,车厢果然有个食盒,打开一瞧,里头有几十样细巧的宫廷点心。
张言华心里暖暖的,也实在饿了,就拿了个桔饼吃。
母亲周夫人表现很奇怪,她居然一直看着张言华笑!
母亲看着女儿笑,对别人来说很正常,但是张言华习惯了母亲居高临下的审判、指责、数落,这是头一回见到母亲对她目露柔光!
张言华不觉得受宠若惊,反而很有种莫名的恐惧,于是问道:“母亲今天是怎么了?心情很好的样子。我今天差点出大丑,母亲不骂我吗?”
平时,估摸张言华一上马车,就被会周夫人从宫廷外头一直数落到回家,说个不停。
周夫人依然神秘的笑,问她,“今天在坤宁宫,夏皇后对你好不好?”
“挺好的。”张言华说道:“好和善温柔的皇后啊,一点架子都没有,对我关怀备至,真是个母仪天下的好皇后。”
周夫人笑道:“夏皇后喜欢你,那就更好了。你将来的婚事,不输德华呢。”
张言华一听到“婚”这个字就头昏,所有的好心情立刻消散,问道:“母亲什么意思?今天谁给我说亲了?我说过了,我不嫁老头子,爱谁谁嫁。”
大明的国公本来就屈指可数,没有老婆的国公,除了张德华要嫁的定国公是个十几岁的少年郎,其余都是老头子!
“不是老头,也是十几岁的少年国公,与你十分相配啊。”周夫人兴奋的双目放光,说道:
“京城各大家族的谱系,老祖宗这三年跟你们三姐妹早就讲透了吧,并非关在闺阁里的无知妇人,你应该知道这个人是谁。”
老祖宗亲自培养张家三千金的目的,除了解闷,无非是想给孙女们安排最好的婚事,嫁入豪门大族,永享富贵,巩固张家的地位。因而京城达官贵人们的谱系,张家三千金都是熟知的。
张言华想了想,说道:“目前十几岁的国公,除了大姐姐要嫁的定国公徐延德,就是魏国公徐鹏举。可是,徐鹏举有老婆啊,他老婆就是夏皇后的二妹妹,也是我大嫂的二姐姐。”
定国公和魏国公的祖先都是大明开国大将徐达,所以两家都姓徐,是远亲。
周夫人低声道:“今天在慈宁宫,太后娘娘跟我们说体己话,说魏国公夫人病重,药石无效,怕是活不成了。明天大年初一的命妇朝贺,魏国公夫人上了本,说自己身体不好,夏皇后下了口谕,要魏国公夫人在家里休息,明天不用进宫朝贺了。”
“女儿啊,你的机会来了。”
————————
柞蚕丝比普通真丝更加透气蓬松,吸湿性好,且不容易染上颜色,明代宫廷用来做卫生巾,不过,这个事后要清洗后爆嗮,重复利用。以前舟在拙作《胡善围》里写过,老读者们应该还记这个细节。关于明代宫廷的礼仪,舟在拙作《胡善围》的有详细描写,本书《吉祥如意》以家奴为视角,主要记录家奴们的喜怒哀乐,主子们都是背景板,所以只写一章当故事必须要交代的背景就算了,咱们把摄像头还是对准家奴,对宫廷感兴趣的可以移步到拙作《胡善围》。
??[50]第七十一回:侯门女心事无人诉,俏丫鬟巧舌劝少爷:第七十一回:侯门女心事无人诉,俏丫鬟巧舌劝少爷看到母亲兴奋的目……
第七十一回:侯门女心事无人诉,俏丫鬟巧舌劝少爷
看到母亲兴奋的目光,张言华只觉得害怕,母亲这是盼着魏国公夫人早点死啊!
夏皇后那么温柔和善的人,亲妹妹病重,都药石无效了,她心里一定很难过吧。
即使这样,我今天在朝贺身体时不适出丑,夏皇后还和颜悦色的安慰我、帮我遮掩尴尬,一点都看不到她内心的煎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