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难得糊涂“可是……”宜妃懵了。
钮祜禄贵妃和荣嫔也懵了。
一众低位嫔妃更是懵上加懵。
这是什么情况?
昭贵妃长得和三公主如此相像,可毕竟不是自己的女儿,人家亲额娘都说不是,这怎么质疑?
可皇帝怎么会选一个和自己女儿长相相似的女人进宫呢?
这不是落人口实吗?
“说什么呢?”
太后恰到好处的到来,她端坐主位,众人纷纷起身请安。
“太后娘娘,您快看看,昭贵妃娘娘长得像谁?”宜妃现下已经收起了惊讶。
太后眯了眯眼,朝端静看了看,“这,看着倒有些像三公主……”
“是吧,臣妾也觉得像呢。”宜妃笑不达眼底。
太后看着默不作声的端静,笑着招了招手,“来,好孩子,过来,近前来,让哀家好生看看你。”
端静微微抿唇,一言不发,低头起身,缓缓走到太后近前。
太后年纪大了,眼神也越发差了,她眯着眼睛,仔细打量着端静,沉吟道:“是和三公主有些像,若是三公主未出嫁,让你们站在一块儿,怕是真真的一对姐妹花。”
“臣妾不敢。”端静低声道。
“不过你这小痣长得真真妙,有圣洁佛相,怪道都说你与方外之人有缘呢。来,低头,让哀家瞧瞧。”
端静垂眸,顺从的低下了头。
一众嫔妃紧张的看着。
布嫔也不自觉捏紧了帕子。
太后却满脸慈祥,她伸手在端静额头的小痣上摩挲了两下,随即点点头,“这痣好,有福气。”
她笑着握住端静的手拍了拍,“以后,要和皇帝好好的。”
“是,臣妾谨记。”端静低声应了,抬眸便撞进了太后清明的目光中。
“行了,今儿就到这吧,都回去吧,也让哀家这把老骨头歇歇。上了年纪了,就得多歇歇。都走吧。”
太后挥了挥手,众人顺从地起身告退。
太后侧面确认了昭贵妃的身份,证实了她的出身,再加上三公主生母都亲自否认,众人的疑虑也打消了七八。
剩下还不放心的也只能咽在肚子里。
宜妃还想上前同端静多说两句,邀她去翊坤宫里坐坐,再试探试探她的底细。
但俱被端静身边的大宫女推了回去。
“娘娘自幼身子就差,轻易不爱出门,若是皇上下了朝没看见娘娘,怕是也无法安心。宜妃娘娘的好意,我们娘娘心领了。”青萍四两拨千斤的挡了回去。
紫珠笑吟吟的在一旁帮腔,“娘娘若是在翊坤宫身子不适,宜妃娘娘怕是也难辞其咎。俗话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奴婢等也是为宜妃娘娘考虑。我们娘娘还要回去用养身汤药,实在不能耽搁了,先走一步。”
说着紫珠就招呼凤撵起驾。
宜妃脸色青一阵白一阵,偏偏碍于位份,只能躬身恭送。
青萍走了两步,又似想起了什么,回身对宜妃恭谨道:“对了,娘娘您那里的宝册和金印等会儿记得送来。若是您不得闲,奴婢亲自带人走一趟也是方便的。永寿宫贵妃娘娘前几日就送来了,奴婢想着您许是忘了,冒昧提醒您一句。奴婢告退。”
宜妃努力扯出一抹笑,僵硬道:“应该的,应该的。”
青萍说完转身离去,徒留宜妃僵在原地。
身后荣嫔悄然走到她身边,目光幽幽的看着端静一众远去的背影,低声道:“我劝你最好不要动什么小心思,这两年,我学会的最有用的道理就是认命。不管你心中有多少疑虑,多少好奇,最好都忍在心里,难得糊涂,也是一门学问。”
说完,荣嫔就走了。
宜妃看着荣嫔的背影,目露沉思。
“娘娘,您为什么要同宜妃说那些,明眼人都看得出来,皇上对昭贵妃不凡,但究竟到何种程度,谁也不知。不妨叫宜妃做个出头鸟试探试探,我们也好知道皇上的底线,这样不好吗?”荣嫔的贴身宫女好奇道。
“呵呵……”荣嫔突然摇头笑了起来,“傻丫头,你不知道,本宫是手段差了些,但混在宫里这么多年,也不糊涂。一看见昭贵妃,本宫就立时明白了……”
“娘娘,您明白了什么?”
荣嫔愣了愣,轻声道:“明白了……以后不要去招惹昭贵妃,见到她宫里的人都避着走。”
“啊?昭贵妃才进宫,到底根基浅,咱们在宫里这么多年,真碰起来还说不准谁赢呢?”
“你记着本宫的话就好,她,碰不得。”
荣嫔突然想起了那年永和宫满地的血腥。
那种刺骨的寒意,满宫的肃杀与血腥,让她至今难忘。
真冷啊……
寿康宫内,太后身边的老嬷嬷细细的把宫门口发生的官司讲给她听。
“娘娘,那,真的不是三公主吗?”
太后瞥了她一眼,“皇帝说是,她就是。皇帝说不是,她就不是。”
太后突然想起皇帝会盟回来后,同她私下说的话。
那时,她得知五公主不知犯了什么错,被皇帝派了好几个教养嬷嬷管束,日日背诵宫规,抄写女则、女戒,一旦表现不好就要挨戒尺。
太后听闻急的就要闯进去把五公主解救出来,却被皇帝派人拦了下来。
皇帝说什么时候把五公主承自乌雅氏的坏心肠给拗过来,什么时候才能放她出来。
直到现在,五公主还在寿康宫后殿关着呢。
太后虽然气她品行不端,但毕竟是自己亲手从一个小团子养大的孩子,实在不忍心天天听她哭喊。
她虽然老眼昏花,但还没老糊涂,分明是皇帝用了一出偷天换日,做了天理难容之事。
可眼下木已成舟,她又不是皇帝的亲额娘,太皇太后临走前千叮咛万嘱咐,要她好生帮着皇帝。
她还能公然揭他的短不成?
除了帮着遮掩,还能怎么办?
皇帝这么放心让三公主来寿康宫请安,大抵也是捏准了这点。
“哎……”太后深深叹了一口气,“去备香,哀家要去太皇太后她老人家灵前陪她说说话。”
皇太后跪在太皇太后灵前,沉默的念经。
太皇太后啊,实在不是儿媳不听您的话,但眼下顺着皇帝,是最好的办法了。
爱新觉罗家擅出情种,您当初千方百计阻了先帝,结果您也看见了。
儿媳知道,皇帝和先帝不同,他更坚毅,更果决,更狠厉,也更无情。
若是当真不成全他,他怕是会用出更难以想象的手段达成目的。
没有人能更改他的意志,也没有人能劝动一个唯我独尊的皇帝。
最近几年,儿媳也大抵看明白了,皇帝的孩子个个不凡,往后怕是不知还会有多少血雨腥风。
一个逐渐年迈的皇帝,和一群野心勃勃的儿子,儿媳实在难以想象会发生什么事情……
或许,让他多一块逆鳞,多一片柔软,反而是件好事。
愿您在天上保佑皇帝,保佑大清!
也保佑保佑那孩子,她是拉扯皇帝的那根风筝线,现下回想过去,不知她是受了多少委屈才有了今日。
她是个善心眼柔软的孩子。
有她在,或许大清才会更好。
灵前三炷香冉冉升起,静谧无声。
作话:今日四更~本月就可以完结!剩一点养胎日常和差点忘了处理的李四儿了。
夺嫡不会详写,大概会在番外提及~
0164
喜脉
皇帝很快就知道了今天的事情,对于太后的识趣,他很满意,投桃报李,大手一挥,就解了五公主的禁,但规矩还得继续学。
自有了昭贵妃,皇帝就没留宿过别的地。
若不是还有一群孩子时常要看看,他根本懒得踏进其他宫里。
一个月过去了,宫里的聪明人也都大概看了个分明。
不聪明的都悄然消失在了宫里。
宜妃到底也是个聪明人,没有硬碰硬,乖顺的将宫务交了上去。
景仁宫,端静执笔安静的勾画账本,她素来有耐心,在青萍和紫珠的帮助下,一条一条的将陈年旧账捋的分明。
皇帝也没想到她会做的这么好。
赏罚分明,做事公正,细致入微。
许是昔年知道被压榨份例的滋味,她在这方面抓的很紧,也很宽容。
宫里唯一的男人都被她握在了手里,对于那些空守宫室的妃嫔,她只能尽力让她们过得舒适一些。
十月,她就早早将过冬的事情提前安排了下去。
每年宫里都有几个冻死的太监宫女,既然在其位,就要好生负起责任。
皇帝坐在榻上,看着端静执笔沉思的侧脸,不禁莞尔。
可以光明正大的拥她入怀的感觉,真的很好。
“皎儿。”
“嗯?”端静头也没抬,随意应了一声。
“你看看我,账本难道比我好看?”皇帝醋意满满,语气幼稚。
端静杏眸微抬,轻飘飘的横了他一眼,“你这么闲呀?”
皇帝脸凑了过了,贴的很近,“不闲,但看着你就什么都不想做了。”
端静柔柔的推开他的脸,“唔,离我远点儿。去,把你的折子看了去,不然还有人说我媚主怎么办?”
“那些个蠢货,随意被人挑拨两句就一身孤胆,我已经教训过了,保管不会再有不长眼的凑上来了。”皇帝凤眸微眯。
“您天天朝我这儿来,一天不落,比唐明皇看贵妃都勤,那些御史哪里受得了呢?情有可原,职责所在,可以理解。”端静倒没有很生气。
“不过呢,媚主二字我可真真承担不起,你一定要比以前做的更好,向他们证明,和我在一起,你只会变得更英明,好不好?”她温柔的看着皇帝。
皇帝怜爱的把她抱在怀里,“哎吆,我们皎儿怎么这么好,有长孙皇后之德。可惜,路要一步一步走,不然,给我们皎儿一个皇后当当多好。不过,倒也不用着急。”
端静笑着靠在他怀里听他胡咧咧,听着听着就睡了过去。
皇帝从紫珠手里接过毛毯,盖在了她的小腹上。
皇帝目光幽幽,大掌抚在她的小腹上,唇角微微扬起。
十月,昭贵妃诊出了喜脉。
对外说是二个月,实则已经坐稳了胎,三月有余了。
端静腰身纤细,小腹现在还没有明显的隆起,她站在西洋镜前仔细看着自己的纤腰,实在弄不懂肚子里怎么就有了孩子。
算算日子,正好是那日洞房花烛怀上的。
询问皇帝避孕香囊怎么失效了的时候,皇帝心虚的眼神,瞬间让她明白了一切。
端静气的三天没理他。
可对于生孩子,她实在有些顾忌。
血脉这样近,生出的孩子真的能健康吗?
因着这个原因,对于避孕一事,她一向做的比皇帝严谨,尤其是之前还发生过那样的意外。
可眼下又怀上了,总不能将它扼杀在肚子里,端静也实在做不出这样的事情。
刘院使告诫她,要少思少虑,孩子才能好。
她想了想,也是,人总不能为了还没发生的事情日日担忧,这样反而可能会引发更坏的结果。
想通的端静放开了心,开始静心养胎。
皇帝调来了季嬷嬷和一位周嬷嬷,日夜看顾着她,这不让她碰,那不让她吃。
端静不是倔强不听理的人,为了肚子里的孩子,她很认真的执行了嬷嬷们的话。
但是,她还是踹走了皇帝,不许他再和她睡在一起,具体原因就是他着实不老实。
每每第二日醒来,端静就发现自己浑身光溜溜的,身下浅浅含着一截皇帝的玩意儿。
皇帝顾忌孩子,不敢大动作,但怀里抱着美人,下身总是忍不住敬礼。他实在忍不住,就拿端静的乳儿代替,夜夜握住手里把玩,玩的乳儿红痕累累,就没有褪下去的时候。
偶尔还拉着端静的小手,小脚来舒解,端静不厌其烦。
终于,在某一天他对着她的后穴虎视眈眈的时候,端静大发雷霆,把他赶出了景仁宫,不许他再和她睡在一起。
无奈皇帝彻底过起了和尚的生活。
他只能一心放在政事上,顺便把一些事情正式了结。
同年十二月,公主府传来消息,三公主犯了当年落水留下的寒疾,缠绵病榻,久病不愈。
次年二月,公主病逝,帝哀恸不已,允公主亲生额娘布嫔亲去看了一眼,而后加封固伦公主,令葬于帝陵边。
额驸乌梁罕贪花好色,在公主尸骨未寒之时霸占强抢索诺穆之妻,被苦主告上金銮殿。
皇帝大怒,责问喀喇沁杜棱郡王教子无方,将乌梁罕下狱。
杜棱郡王求爷爷告奶奶,连上数封折子,献上无数牛羊财宝亲自上京请罪。
据说皇帝本有些松动,但乌梁罕却惊惧交加,在恐慌中于狱中自尽。
至此,喀喇沁实力大减,此后一蹶不振。
数年后,被大清收入囊中。
公主之母,布嫔兆佳氏难忍丧女之痛,自请前往五台山避世修行,为大清祈福,再不返宫。
帝允之。
年幼的十四阿哥便宜了一直没有正式册封,在宫里跟个隐形人一样的宣妃博尔济吉特氏。
宣妃无子无女,她也自知自己的身份未来也不会有孩子,有此意外之子,实在又惊又喜。
孩子玉碟未改,依然在布嫔名下。
但对于宣妃来说,已经足够了,她不奢求更多。
当然,碍于她的姓氏,皇帝也不会给她更多了。
0165
孕期
微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