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20章

    她家在内务府颇有些关系,也因此她才能小选入宫,而后又借着家中关系找寻机会爬上了皇帝的龙床。

    二公主宫里近日碗碟更换了一茬又一茬,内务府的人当然是第一个知道的,德妃继而就得知了。

    当然,这事也不算什么秘密,宫里有点门路的嫔妃都知道。

    现在明里暗里都在看二公主的笑话呢。

    二公主恃宠而骄,虽说不是大奸大恶坏的透顶,但却毫无同理之心,时常抢走其他人看上的好东西,爱好掐尖。除了把她宠成这样子的皇帝和荣妃外,其他人也烦她甚久,故而众人对此都乐见其成。

    大家都认为二公主被灭了气焰,三公主便定然得意了。

    实则不然,端静这些日子逐渐消瘦起来,精气神仿佛在不停的流失着。

    如果以前的她像一朵娇艳欲滴的花儿,那现在的她,似乎正在逐渐枯萎。

    深秋已至,乾清宫却一如往常的平静。

    皇帝压在端静的背上平复着高潮后的余韵,他怜爱的抚摸着她雪白的脊背,指尖顺着脊椎的曲线滑下,嗅着端静身上散发的浓郁香气,皇帝气息微喘,手指落在她的腰窝处不停揉捏。

    半晌皇帝突然出声道:“朕给你起个名字吧……就叫,月皎如何?左思有诗云‘吾家有娇女,皎皎颇白皙’。月皎,也有皎若明月之赞。”

    端静没有出声,她侧脸伏在自己的臂弯上,安静的听着。

    皇帝接着道:“其实,本来朕想的是‘娇’字,侍儿扶起娇无力的‘娇’,你身子娇软,朕每每念起这句诗都能想到你。但‘娇’字,说出去总有些亵意,不甚雅正。所以朕才换了皎月的‘皎’字。你觉得如何?”

    端静闻言丝毫未动,她趴伏在床榻上侧脸淡然道:“您无论给我什么,我都只能受着。就算您心血来潮,给我起名叫‘矫揉造作’的‘矫’字,我又能如何呢?”

    皇帝微微抬眸,自二公主突袭那日之后,端静每每在乾清宫见了二公主都主动避开,远远的站在一边。

    皇帝眼神微动,他以为端静仍旧在气他那日的不公,于是伸手在她侧脸摩挲,安抚道:“朕知道蓝琪儿性子差,前些日子委屈了你。但朕已经罚了她了,想来她会长些记性。那天的桃花珍珠绣鞋朕又重新着人给你制了一双,虽然不是用蜀绣制的,但这是朕特意着宫里有名京绣娘子亲制的,绝对比原来那双还要好看。你走的时候穿上。”

    端静轻轻嗯了一声,随即闭上了眼睛。

    皇帝捏了捏她的粉腮,笑道:“你最近怎么越发疲累了?感觉无精打采的,要不朕给你几天休沐?”

    端静没有回答,她已然沉睡,睡姿乖巧,可怜的缩成一团。

    皇帝眼睛微闪,随即从一旁拉过被子盖在她的身上,自己也歪倒在一边,阖眸小憩。

    三公主成了第二个得皇帝亲自赐名的女儿,一时风头无二。

    兆佳贵人喜不自胜,足足开心到了年前。

    见到端静也总爱叫她‘月皎’,尤其是当着旁人的面,叫的越发起劲,生怕别人不知道她女儿新得了个名字。

    端静也都一脸宠溺的由着她。

    作话:

    居然上了编推!都是小妖精们的功劳!

    感谢大家的珠珠、评论和收藏,作者超级超级超级开心!

    (深深感谢!)

    明日端静就要情绪大爆发了,喜欢的小伙伴还请继续支持,最压抑的一段情感就要走完啦~

    不喜欢的小伙伴祝你找到更好的读物,离开可以不用和作者打招呼的(作者会难过的QAQ)。

    希望大家一起享受~

    祝大家今日愉快!

    PS:po的排版到底是咋回事,每次放的时候好好的,一发出去就不整齐了orz

    0047除夕夜宴

    转眼间就入了冬。

    腊月,直隶一带发生罕见干旱,颗粒无收。

    直到年节前,皇帝都依然忙着处理灾情,命令大学士伊桑阿、直隶巡抚于成龙等对灾民进行赈济。

    故而端静已经很多日没有被他传去了,倒也乐的自在。

    腊月二十六,康熙皇帝还在下旨赈灾。

    除夕当日,皇帝仍然来到乾清宫上班,脸上毫无春节的喜悦。

    大学士伊桑阿等人劝了又劝,让皇帝休息休息过个好年,把折子迟些再送来。

    但皇帝不为所动,说:“仍照常送进。”

    作为一个皇帝,他不负众望。

    直隶灾情,外加大行皇后丧期未满一年,故而今年除夕筵宴一切从简。

    乾清宫,端静以前每逢大节才能踏入的地方,如今闭着眼睛都能顺利的走进来。

    好在今日无需她一人前来,兆佳贵人也同她一起,兆佳贵人笑的眉眼弯弯,眼角都带着喜意。

    每年腊月,皇帝都亲自写“福”字、“寿”字,颁赐后妃、近侍及臣下,以示恩宠。

    今年,端静也得了一张,现在还贴在兆佳贵人堂屋里最显眼的地方呢。

    家宴摆在乾清宫正殿。

    申正,宴席一切准备就绪,随着鼓乐声,皇帝和妃嫔入座。

    除夕团圆年夜饭正式宣告开始。

    皇帝一人一桌,端坐在金龙大宴桌后,桌边围上黄金绣的桌围子,上面摆着八路膳品。

    没有人有资格与他同坐,这是皇权至高无上的孤独,也是皇帝俯瞰众生的睥睨。

    太后、妃嫔、皇子、公主们一应按身份落座。

    兆佳贵人也不得不和端静分开。

    太监们先给皇帝进汤膳。

    汤膳用对盒盛装,取成双成对吉祥之意。

    皇帝尝了尝燕窝红白鸭子腰烫膳,赐给了太子。

    太子胤礽是皇帝的心头肉,任谁都没不过他去。

    众人也习惯了如此,除了大阿哥胤禔一脸愤愤不平。

    他自认为是皇长子,立嫡立长,他应该也与太子一样有所不同,但奈何皇帝亲自抚养太子长成,十指尚有分别,何况亲疏。

    但平心而论,皇帝对大阿哥也不是不重视,只是看与谁比较罢了。

    这也是端静深深死心的原因,凡事不能比较,比较才显出伤害。

    好在她现在已经彻底看破了,如今心如止水,小口喝着她面前的羊肉卧蛋粉汤,努力做一个没有存在感的人。

    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大阿哥却显然还未参透。

    他气的蠢蠢欲动想要起身,被他身边一个面容清秀的女子强行按下了。

    端静不经意的扫了扫,随即了然,那是大阿哥的福晋伊尔根觉罗氏。

    去岁她为大阿哥生下了大格格,几个月前又生下了二格格,如今瞧着脸色还有些憔悴。

    对她来说,或许佟佳皇后的薨逝还能算作一件好事,可以容她缓缓身子,不必急着在惠妃的催促下生育三胎。

    惠妃在太子一事上落了下乘,便心心念念想着大阿哥和大福晋早日生下皇家第一个嫡孙,以此为大阿哥未来的路添砖加码。

    可惜惠妃一心求得皇室第一个嫡长孙的目标,最后还是破灭了。

    伊尔根觉罗氏连生五女,最后才得一子,可惜身子也亏了,不久就病逝了。

    母亲没了,大阿哥还得续娶。只可怜了几个孩子,基本都没活过三十,就夭亡了。

    而太子侧妃李佳氏,却趁机为皇家生下了第一个长孙,皇帝欣喜非常,亲自为这孩子赐名——弘皙。

    太子也对这个孩子并李佳氏爱若掌珠。

    只可怜太子妃还未过门就当了庶母,一辈子也生了一女。

    真是造化弄人,端静看了看大阿哥被伊尔根觉罗氏捋顺炸毛,乖乖坐下回归平静的模样,不禁唇角微扬。

    一物降一物,他们倒是天生的一对恩爱夫妻。

    端静决定临时再添一件礼物送给大福晋,这么好的姻缘,坏了多可惜。

    只希望她能听劝,也不必将来落得早亡的下场。

    汤品用过后,奏乐停止,开始转宴。

    宴席上各类膳品、陈设从皇帝桌前开始,在陪桌上转一遍,意为全家共同享用。

    端静满足的摸了摸小肚子,已经很饱了。

    皇帝却开始了赐菜,大阿哥也得了赏,终于放平了心气。

    随后太子、三阿哥,四阿哥等一众都或多或少得了赏。

    公主们也俱有,只除了大公主。

    大公主今年回了恭亲王府过年,翻过年去,她就要出嫁了。

    佟佳皇后逝世,也无人再抚育她。她也离家多年,亲生父亲恭亲王常宁和母亲晋氏只能偶尔得见,皇帝想了想,便许她回了恭亲王府,承欢膝下。

    皇帝一如端静记忆中的那样,给大公主封了“和硕纯禧公主”,也就意味着她的名字从此便是纯禧了。

    端静给大公主绣了一对鸳鸯成双的枕巾,准备派人宴后送去给她,希望她一如前世一般,和额驸幸福美满。

    小太监端着皇帝赏的鲍螺递到了端静桌上,端静看着着实有些腻味,强忍着饱意吃了两个。

    皇帝在上首不经意的朝她桌上扫了扫,看见了她面前剩下的鲍螺。

    随即挥了挥手,开始摆酒宴。

    皇帝在丹升大东乐声中进了第一杯酒,说了些大清江山永固之类的话后,随即便开启了众人最期待的环节——祝酒。

    这是最适合表现的时候。

    有人眼里跃跃欲试,眼里满是期待,显然是胸有成竹,准备了许久。

    有人唯唯诺诺不敢出头,恨不得缩的远远的。

    众生百相。

    端静是属于满不在乎看戏类型的,她吃饱了,现在只觉得有些撑,想赶紧混过这些环节,找个僻静的地方散散步消消食。

    后妃们纷纷依着位份向皇帝献酒,因是家宴,倒也不拘什么礼,每个人都尽力在自己的品级限制下穿的隆重。

    钮祜禄贵妃率先垂范,说了些老生常谈的祝酒词便坐下了。

    随后后妃你起我落,接次一一进酒。

    有文采的吟诗祝酒,没文采的一曲祝酒歌倒也清越高亢,各出奇招,你来我往,好不热闹。

    端静一手抚腮,了无生趣的欣赏着这些人,只觉得喧闹。

    宫中乐趣不多,再沉静的孩子也渴望过节看戏听曲,往年她也每每满心期待。

    可能是心境变了,现下她只觉得万事都无了趣味。

    有年轻的小庶妃甚至借着祝酒大着胆子给皇帝抛了两个媚眼,俏丽妩媚的模样,连端静看了都感慨皇帝的艳福。

    可这媚眼却仿佛抛给了瞎子看,皇帝理也不曾理会。

    0048倚梅园

    这番方消停,那番又开始了。

    皇子们接连上前,皇帝顺势考问了他们几句。

    不得不说,皇帝养儿子还是很有一套的。

    大阿哥威武,太子清俊高雅,三阿哥文质彬彬,四阿哥一脸冷峻,五阿哥仁善纯朴,七阿哥有腿疾却依旧端方坦然,八阿哥才九岁已然初显温润,九阿哥七岁长得已然是有了几分宜妃的精致,活像个瓷娃娃,十阿哥和九阿哥同年生,如今也看着可爱憨厚。

    十三、十四阿哥俱年幼才两岁多,在乳娘怀里吱吱呀呀,根本看不出一个有侠王之称,另一个有日后大将军王的风采。

    这么多儿子,养的个个都有所长,着实是一件既幸又不幸的事。

    几个进了上书房读书的皇子面对皇帝的临时考教,有的坦然自若,有的抓耳挠腮。

    大阿哥回答的中规中矩,与文相比,他更喜兵法骑射。

    太子钟灵毓秀,侃侃而谈,颇有储君之质。

    三阿哥喜文厌武,皇帝的考问对他来说也小菜一碟。

    四阿哥一板一眼,思虑齐全。

    皇帝放过了五阿哥,面对这个汉文还磕磕绊绊的孩子,他不自觉往皇太后那边看了几眼,随即用满文提问了他一个简单的问题便轻轻放过了。

    七阿哥平平,因为身有残疾,他早就没了问鼎皇位的资格,这些年倒也乐得快活,反正无论哪个兄弟上位,他都会有个王爵,不如享受生活。

    九、十才进书房不久,尚在启蒙阶段,倒也不必强求。

    唯有八阿哥,到着实让皇帝一惊。

    这个孩子才进书房没两年,但平日里学习刻苦之名,他常有耳闻。书房的师傅也常夸他待人接物,端方温雅,让人如沐春风。

    皇帝的问题有些难度,难得八阿哥却回答的面面俱到,虽然稍显稚嫩,但在同龄孩子中已是了不起了。

    皇帝看着一溜从高到低,拿到平常官宦人家也是个个优秀的孩子,心里满意,但面上丝毫不显。

    他一脸深沉的点了点头,让他们归坐。

    可随后挨个的赏赐却透露了他心里的满意。

    皇子们也一脸欣喜的接赏。

    终于到了公主们表现的时候了,大公主不在,二公主跃跃欲试准备带头。

    可她方一起身,就被匆匆而来的一个陌生宫人打断,那小太监一下就跪在皇帝面前,脸上带着喜色大声道:“皇上,大喜。庶妃章佳?方才诞下了一位小格格。”

    章佳氏肚子已经很大了,今日皇太后和贵妃特许她留在宫里不必赴宴。

    谁知说巧不巧,皇十五女就赶着这样的好日子诞下了。

    本来她应该是康熙三十年正月初六生的,可因为端静的原因,连带着影响了皇帝那时的行为,章佳氏也就顺势提早怀上了这个孩子,即后来的十公主和硕敦恪公主。

    皇帝闻言大喜,赶在除夕诸事不顺的情况下,突然有了一遭添丁喜事,怎能不让他开怀。

    他大笑出声,随即吩咐梁九功看赏。

    又亲自下旨,“着按规格加厚三层赏赐,赏银一百五十两,表里三十五匹。梁九功,再着内务府打两个八宝璎珞项圈和三副手镯脚镯待小格格洗三一并送去。”

    二公主虽然不满被这个才出生的孩子抢了头彩,但也顺势改了口中祝词,一马当先道:“恭祝皇阿玛喜得贵女,儿臣也要多个妹妹了!”

    二公主一脸喜悦,完全看不出内心的龃龉。

    皇帝闻言大喜,笑道:“赏!也赏二公主一副红宝石手镯。”

    二公主喜不自胜连忙谢恩。

    众人都看出了皇帝的喜悦,纷纷起身恭贺,端静也顺大流含糊的跟着说了几句吉祥话。

    皇帝果然因为这个孩子心情不错,大手一挥,“赏,都赏!”

    端静垂眸坐下,只当自己是个摆设。

    一众太监宫女随后挨个奉上皇帝的赏赐。

    一个面容略有些熟悉的小太监将一个鸡翅木盒奉到端静面前,低声道:“三公主,这是皇上特地赏您的,和其他人的都不一样。”

    端静闻言眼眸微抬,伸手接过,暗暗打开,只见里面是一副点翠头面,边上还放着一张纸条。

    纸条上写着‘倚梅园’三字。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