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235章

    这么具有八卦色彩的一句话,很快吸引了众人的注意力,因此立刻就有人发表意见了。

    “哪来的?看着挺年轻的姑娘,咋想不开呢?”

    “啊哟,不会是买来的吧?”

    “啥买的?人家姑娘山南那边的,就愿意跟他结婚!”

    “不可能!老郑今年都整40了,他要真有这哄人的能耐,前头两个媳妇干嘛都死活也要闹离婚?”

    老郑是他们村里有名的光棍汉,二十郎当岁的时候倒是结过婚,不过才半年,人家新媳妇就不干,说他没出息,要离婚。

    那会儿还不兴离婚,两人都没扯证,包袱一收,媳妇就直接南下打工了。

    隔了两年,村里媒人又给介绍了一个,是个寡妇,琢磨着两个人都穷嗖嗖的,应该不嫌弃对方没出息……

    不过两年,这寡妇也不干了。

    人家看上一个更好的,现在再嫁到更远一点的松树镇了。

    如今倒好,那山南的姑娘听说才刚二十出头,咋非死活的要看上老郑呢?

    大伙儿七嘴八舌,嗓音着实嘹亮,别说进院子了,站在马路上都能听到。

    等乔乔一路慢慢走过去,故事背景都听得差不离了。

    不明所以闯进院中的乔乔:……

    吃瓜吃到一半的直播间众人:……

    【你说啊!老太太你倒是说啊!】

    【就是啊!到底为啥?怎么才说一半?】

    【好家伙,西瓜不卖,这个瓜总得吃个全乎的吧】

    【快快快!快问啊!为啥啊!】

    而这边院子里的老头老太太看着乔乔,也是热情极了:

    “乔乔过来啦?”

    “看这热的,脸通红的……赶紧喝口水去。”

    “乔乔,上你爷爷这儿怎么还拎个架子呢?”

    “哦哟,你是不是在拍视频啊?”

    “拍视频?给你王奶奶我拍一个呗,就拍个辛勤劳动的,朴素的……”

    “王菊花!你还辛勤劳动?就你嘴叭叭能说。你能有我干的多吗?”

    “干活用手干,又不用嘴干,你自己干活不利索,还觉得别人跟你一样容易跑神儿……”

    眼见着两个老太太又呛呛起来,弹幕果然越发激动!

    【打起来打起来!】

    【虽然很不道德……但是假如打起来了好像真的很有趣……】

    【哇塞这就是农村的工作环境吗?】

    【村里没秘密,瓜好多的样子——】

    【此刻我就是瓜田的猹】

    可惜了,除了一边盯着桃桃宝一边抽空看两眼的张燕平,压根没有一个人会去看弹幕。

    宋有德对各种热闹见怪不怪了,反而问乔乔:“你拍啥呢?”

    乔乔指了指他手中编到一半的草席:

    “酿酒拍到一半,要等,所以先来直播编草席。”

    “行啊,那你拍吧——”

    宋有德指了指墙边:“放那里就行吧?唉反正能拍到就可以,你也歇歇去。”

    “哦。”

    乔乔乖巧的将支架放到一边,然后自顾自喝水去了。

    而直播间的弹幕一条条滚动起来,场面尤其激烈。幸好院子里的众人没有辜负这份期待——

    只见之前才起出话题的王奶奶又说道:

    “……山南那地方穷呢,现在的年轻人都不知道,过去好些人都爱往那边去买媳妇儿呢。”

    她说到这里,突然又“唉幼”一声,警惕又紧张的看了看乔乔的方向:“我说这话不会被拍下来吧?”

    “怕啥?我儿媳妇拍那个颤音视频我看了,发之前还得手机剪一下,再配个音乐,啥声音都没有。”

    “哦哦哦。”王奶奶又压低声音营造神秘:“唉,咱们村可没有啊,得多没出息才花钱买人家呢……咱村,不是我吹,真挺好的。”

    “那是那是……”

    提到家乡,大伙儿又是满口的赞叹了。

    不过,王奶奶说的也是实话。

    以前结婚又不要啥房子车的,只看年轻小伙子肯不肯干活,家里好不好相处……

    他们云桥村,还真真算是不错的。

    就连那认人瞧不上的懒汉,那也没有到这种地步。

    王奶奶就跟着叹息一声:

    “不过那会儿也不是没啥要求的,我就记得我大儿子要娶媳妇儿,媒人带着人家姑娘家上门相看。”

    “那时候的规矩,都得带人到粮仓里去看一看,看那粮食垛得高不高——哎哟,你们也知道我那会儿家里实在没钱,穷的叮当响,全靠亲戚七拼八凑的凑了三麻袋。”

    “好歹人家也没嫌弃,那会儿刚闹完饥荒……就凑合着过呗。”

    乔乔喝了水正坐在廊下,乖巧的听着呢,闻言就问:“为什么要看粮垛啊?”

    “因为那时候拿着钱买不到东西,票给的又少,粮食才是硬通货。”宋有德感叹一声,山村消息闭塞,他如今还有一沓票,当初没来得及用出去呢。

    “有没有粮食,就是衡量一个男的能不能养家湖口的标准。”

    哦。乔乔懂了。

    弹幕也懂了。

    【涨知识了!】

    【这次直播不亏!】

    【我刚问了我妈,她说我们这里以前也是这个规矩。】

    【我这里也是,我妈说她被骗惨了——当时我爷爷当家,家里粮食堆了好多,但就是不给吃,全靠攒】

    而这时,外头编草席的就有人笑了起来:

    “王菊花,你当时还能借到三麻袋。就你刚说的老郑——”

    老郑才四十的年龄,对比在座那真是个晚辈,不过整个村里都这样叫他,大伙也就乱七八糟跟着喊了。

    “我记得他原先头一回娶媳妇的时候,家里是一粒米都掏不出来。七拐八绕地找他姑借了一升子。”

    “那媒人带女方进粮仓,一看连个老鼠都养不活,脸都黑了。”

    乔乔又化身小问号:“什么叫升子啊?”

    宋有德比划了一下:“以前穷啊,整个大队只有一杆秤,每次要用都得找村长……所以家家户户都有个木头的,或者一个陶的容器。”

    “长方的,正方的,圆的……都有,但是基本上,装满就是一升,所以叫升子——按现在算,满满一升子得有四斤粮食。”

    好家伙!

    弹幕众人叹为观止。

    【原来还有这东西?】

    【为什么我看的年代文都没写?】

    【每个地区不一样啦……】

    【一个大队只有一杆秤……我现在能想象他们是有多穷了】

    465.继续直播吃瓜

    直播间新的科普正在评论区延续,而话题正中心的故事也仍在继续。

    只见年仅六十的王奶奶头发花白,脸庞略黑,脸颊处红血丝颇重,一双眼睛却是熠熠生辉,充满了分瓜的光彩。

    “你们说,这也没个家底,人还这么穷,按理说这婚事不该成的。”

    “偏偏那郑粮仓也傻乎乎的,借了一升子米,瞅着人这么多,一股脑就往锅里倒——”

    所以说最后拦下了,只到了小半升,但是,也足以让人震撼了。

    毕竟粮食多珍贵呀,而且都还不是农忙时节呢农忙时顾不上谈婚论嫁,他们就这几口人,怎么一顿饭要这么多粮食?!

    宋有德也是看着一脸认真倾听的乔乔,解释道:“那会儿吃的都很珍贵,家家户户的油都舍不得用,没有油水,所以饭就很不顶饿——那会儿人家一顿吃三四碗,大海碗那种,那是真的能吃那么多。”

    乔乔似懂非懂的点点头,他想说自己也能吃三四碗,但是家里的碗都好小巧啊,看来还是不能比的。

    而这边,一旁个头儿更高些的老太太就啧啧叹息:

    “你说说,怨不得人家要跟他离婚,这真真不是过日子的人!一升米呢,得多少人才能吃完?!”

    但偏偏那会儿那媳妇娘家一琢磨:

    “请客舍得这么煮米,肯定有家底儿!估计是心思深,都藏着呢!”

    “这不,最后还是成家了……”

    当然了,半年后人家就收拾包袱走了。

    去了在当时还显得分外神秘的南方,据说进厂打工,如今在南边都买房了……

    大伙儿吃到一口陈年老瓜,半点不嫌弃,反而啧啧摇头,滴滴咕咕,各有话说。

    只有弹幕的网友很不甘心,企图将歪掉的楼重新拉回来——

    不是,咱不是说老郑的第三个媳妇儿吗?怎么讲到第一个头上去了?】

    对啊,第三个为啥要跟老郑啊】

    就是啊,我承认这个瓜也很有意思,但咱们说八卦不能半途而废呀】

    前面的,那叫从一而终】

    这文化水平,你俩毕业都五年以上了吧,知识还回去几年了?】

    好在王老太太深谙说八卦的真谛,不把事情讲明白她绝不肯罢休的,此刻又艰难拉回了话题:

    “中间第二个你们应该也听说了吧?我记得是姓曹吧?那小曹,结婚没半年男人死了,家里几亩地,她一个女人家干不动,这才找了老郑。”

    “不过没两年又离了……”

    身边同样编草席的老头也犹豫着跟了一句。

    而高个儿老太太也发话了:

    “我听说啊,是那小曹去镇上给人家做饭时,看上镇上有一户人家了——好家伙,上个月咱镇上修路不是征地吗?他们家连着好几间大瓦房全扒了,知道人家家里赔了多少吗?一百四十万……”

    一百四十万啊!

    老太太一辈子都没敢想这么多钱,此刻大伙儿聊起天来,似乎就越发遥远了,反而没有太大感触。

    这不,王老太太也在继续评价:

    “那男人也不是坏心眼儿的,钱一到手。四个孩子一人分二十万,他跟小曹一人二十万,又留了二十万养老钱,扭头就在老房子边上重新盖了一栋……”

    “这不,我娘家嫂子他弟媳妇儿的亲舅舅,前阵子还去喝了上梁酒呢……”

    大伙儿啧啧称奇,从一百四十万再到老头分家靠不靠谱……一时间又对小曹的神奇经历进行了多方讨论。

    只有弹幕,一瞬间全是无言以对的省略号。

    好半响,才有人颤巍巍的发了新的评论——

    那要这么说,这老郑其实挺旺妇的。】

    是啊,我也觉得,谁跟他离婚好像都能有更好的前途】

    前面的你不要太促狭,这个说法就很搞笑的离谱】

    倒也不是没有道理,人家都说有旺夫运,就不能有旺妇运吗?】

    才两个。实验参照变量不够,暂时还得不出结论……】

    喂喂喂!现在只有我关注第三个媳妇了吗?】

    好的,这回就不止他关注了。满院子的人听够了铺垫,如今牢牢把握住主题,只眼巴巴的盯着王老太太。

    王老太太果然不负众望!

    “这第三个你猜咋认识的?就那颤音!这老郑天天摆弄他那个手机,听说发颤音说自己一个人孤独,老来无依……这不,就有人问,说给他养老他给钱,干不干?”

    “这老郑也是发神经,回答说他不要人养老,

    要个暖被窝的媳妇儿。”

    “人家山南的姑娘就同意了!”

    “就催着赶紧打结婚证!山南穷,姑娘家更穷!她再不把自己嫁出去,听说她爸都准备拿她换辆摩托车了!”

    (⊙o⊙)哇!

    此时此刻,满院子人的表情差不多都是这样。

    甚至不禁有老太太扼腕:

    “这怎么回事?这姑娘怎么不多问几家呢?怎么选上老郑呢?我娘家还有个表侄子没结婚呢。”

    “你别做梦了,我看了那新娘子长得秀秀气气的,不赖的,说话也大方。配咱村里的小年轻也正正好呢。”

    “看得出来他家那边挺穷了。她现在结了婚,第一件事就是叫老郑给换了个手机,然后每天拿着手机拍视频,还学会跟村里人打麻将了……赢了钱,或者是隔三差五出去打短工,听说是商量好了,这钱老郑不能用,她攒着给她妹子上学……”

    乔乔听的懵懵懂懂,直播间却已炸了起来——

    这是犯法,哪有说为了一辆摩托车就把女儿卖了的?】

    前面的,人家不说卖,只说是嫁女儿!穷乡僻壤的,你能怎么办】

    山南你不知道吗?靠着边境线,信号都不好。土地贫瘠的要死,根本种不出来什么粮食】

    怎么说呢,这姑娘胆大,心细,还有责任感,是个好姑娘……配老郑,可惜了】

    太傻了,怎么能把自己的未来寄予在婚姻上头呢?她明明可以自己打工出去的】

    没听人家说嘛?下头估计还有一连串的弟弟妹妹呢,越穷孩子越多……她跑了,底下的孩子一个都出不了大山……】

    状态不佳

    脑袋浆糊住了……今晚请假。

    可恶这个月我怎么了!!!明天要是还不加更,我给红包200块!!!(破釜沉舟了!)

    先睡了,。

    《宋檀记事》状态不佳

    正在手打中,请稍等片刻,

    内容更新后,请重新刷新页面,即可获取最新更新!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